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火源是引起森林火灾的根源。严格控制火源,是防止和减少森林火灾的重要手段。火源可分为两大类:天然火源与人为火源。人为火源又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火源。由天然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主要是雷击火。在我省因雷击火发生森林火灾的现象很少。人为火源中,生产性火源主要是烧荒、烧垦、烧灰积肥、烧田边地角、烧炭、狩猎等用火;非生产性火源一般是吸烟、烧纸、烧香、儿童玩火、烤火、烧饭等等。据一九八七年以来我省发生的森林火灾统计,所酿成的火灾已查明的火源中,人为火源中非生产性火源酿成火灾的占76%,生产性用火占24%。因此预防森林火灾,必须把强化火源管理做为主要手段。我们认为加强火源管理必须突出一个“严”字,加强一个“管”字。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必须抓好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2.
在“被动扑救森林火灾”向“以预防为主”的森林火灾预防机制转变过程中,通过对寅街镇20年来森林火灾发生规律、起火原因、地域和时间分布进行分析,指出93%属人为野外用火引起,森林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为非生产性用火中故意纵火、外区烧入、上坟等造成的,野外火源是导致寅街镇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提出落实责任,加强宣传,完善巡查力度,实施计划烧除,抓好森林火灾保险,严格火源管理等寅街镇森林火灾预防对策及加强野外火源管理的_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灾害性事件。由于森林火灾对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严重,所以森林火灾案件历来都是森林公安机关查处的重点。森林火灾按火源类型可分为自然火和人为火,本文探讨的森林火灾主要是指由人为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4.
浅析森林火灾案件的侦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灾害性事件。由于森林火灾对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严重,所以森林火灾案件历来都是森林公安机关查处的重点。森林火灾按火源类型可分为自然火和人为火,本文探讨的森林火灾主要是指由人为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5.
据安徽省去冬今春五个月时间内六个地区七个市三十三个县的初步统计,由于林区内生产性用火不慎引起的森林火灾占总次数的40%,如炼山造林、烧垦、烧牧场、烧田塝、烧灰积肥等,非生产性用火造成的森林火灾占37%,如在林内扔烟蒂、烘烤食物、小孩玩火、烧火取暖、上坟烧纸等;目前尚未查明的火源占23%。从上述情况分析,控制林区火源是关系到森林资源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绝不能掉以轻心,等闲视之。现将我省林区群众针对野外用火的不同情况,总结历次森林火灾的深刻教训,提出并制定了各种火源的办法和规定。  相似文献   

6.
问: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有哪几种? 答:火源是火灾发生的主导因素。大体上分人为火源和自然火源两种。人为火源包括:1.烧荒、烧防火线、机车喷火、烧砖瓦、烧石灰等生产用火。2.做饭、取暖、野外吸烟、烧纸等非生产用火。3.坏人纵火。自然火源:在我区主要为雷击火,多在初夏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森林防火形势比较严峻。据专家统计,人为火一直是我国发生森林火灾的最主要原因,绝大多数森林火灾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这些火灾原因,一类是烧荒、烧炭、烧牧场等生产性用火引起森林火灾,一类是上坟烧纸、野外吸烟、小孩玩火和痴呆弄火、取暖做饭等非生产性用火引起森林火灾。笔者认为,遏制森林火灾频发态势,关键还是加强防火宣传,构筑完备防火网络,建立和谐防火制度。提高干部责任意识,加强防火宣传抓好森林防火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护林防火职能,尤其是要强化包括村长和居民组长在内的各级干部和党政…  相似文献   

8.
湖南野外火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南省14年来森林火灾发生的情况,统计了引发森林火灾的16种火源明细资料,结果表明生产性火源共引发3952起,占已查明火源的49.51%;非生产性火源引发3927起,占49.20%;其他火源引发103起,占1.29%。分析了湖南省在林区野外火源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地方没有认识到其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教育开展得不够全面、深入,制度不健全,责任措施没有落到实处,管理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等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火源管理的行政措施,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火力度,努力提高火源管理的科技含量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1950-2010年中国森林火灾时空特征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开展森林火灾时空特征和风险分析,有利于把握森林火灾发生规律,为预测和防治森林火灾、制定差异化森林火灾财政补贴和保险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年鉴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信息扩散理论,对我国1950-2010年森林火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风险状况进行研究,全面分析森林火灾发生的时空特征,结合灾情指标对全国各省进行评价并分类,并定量分析风险水平.[结果]1)1950-2010年间,年均发生火灾12 683次,年均火场面积67.48万hm2,年均火灾次数和火场面积均呈下降趋势;1988-2010年间年均成灾面积7.95万hm2,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1988-2010年间年均成林蓄积损失167.5万m3,没有明显年际变化;1988-2010年间年均伤亡214人,总体呈波浪式下降趋势.2)人为火源占已查明火源的80%以上,烧荒烧炭是最主要的生产性用火火源(38.47%),上坟烧纸是最主要的非生产性用火火源(19.92%).3)华东、西南地区相比于其他地区火灾次数明显较大,东北地区火场面积明显较大.4)按照一般和较大火灾次数、重大和特大火灾次数、火场面积、受害森林面积、成林蓄积、幼林株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8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对31个省(区、市)的火灾状况进行评价并排序,然后根据主成分得出的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受灾程度将31个省区按照严重、较重、中度、一般和轻度分为5类,其中,湖南受灾最严重,其次是黑龙江、贵州和云南等.5)基于信息扩散理论进行森林火灾风险分析,全国每年发生3 000 ~9 000次一般和较大火灾的概率较大(> 0.482 4),每年发生0~30次重大和特大火灾概率较大(>0.430 2),每年受灾森林面积在15万hm2以下概率较大(>0.407 2).[结论]我国森林火灾频发、面积大,火灾高发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引发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火源,必须严格控制和管理野外火源,规范生产、生活用火行为.森林火灾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的火灾风险压力较大.建议在准确把握全国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特征和风险基础上,加强宣传教育,采取科学的森林防火、预报、监测措施,制定合理的森林火灾财政补贴和森林保险政策,维护森林健康和国家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森林火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河南省16年来引发森林火灾的16种火源明细资料,统计出非生产性火源387起,占已查明火源的48.44%;生产性火源371起,占46.44%;其他火源33起,占5.12%。依此分析了河南省森林火源的发生规律及野外火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立足行政、法制、科技等角度提出了改进措施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森林火源是引起森林火灾的主导因素.对1996~2005年间广东森林火灾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森林火灾的火源有14种,主要火源为6种,其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点,即森林火灾的发生及其火源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具体表现为发生森林火灾(火警)的火源比较集中,具有明显的地区集中性、季节集中性和时段集中性;生产性火源与季节性的农事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非生产性火源的时间跨度较大,规律性不很明显,且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浙江森林火灾发生规律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浙江省1988 ~ 2002年的森林火灾报表和1991年以来的森林火灾档案表整理分析预测浙江省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趋势:一是浙江省森林火灾发生的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二是森林火灾的火源从生产性火源逐渐转向非生产性火源;三是肇事者趋向老龄化;四是林区内可燃物积累丰厚,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趋势在增加;五是气候异常,森林火灾多发概率在增大.针对浙江省森林火灾发生规律与发展趋势,提出了森林防火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森林火灾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1997~2007年武夷山市森林火灾统计数据,从年、月、日3个时间尺度分析了森林火灾发生的规律。结果表明,武夷山市森林火灾年际间波动较大,具有4年周期性;3月份为森林火灾高发月,其次为7~8月份;一天当中,中午为森林火灾高发时段。引起森林火灾的火源主要是由农业生产用火(35%)和非生产性用火(占33%,主要为吸烟和扫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森林火灾的发生绝大多数是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如烧田坎、上坟等违章用火人为引起的,加强防火宣传、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在高火险天气有针对性地加强野外火源管理乃是当务之急,也是有效地预防火灾发生,减少森林资源损失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森林防火工作是森林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临沧地区 1991- 2 0 0 0年森林火灾统计分析 :1- 6月是森林火灾发生期 ,3- 5月是森林火灾高发期 ;生产性、非生产性用火是引起森林火灾的主要火因。本文就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森林火灾的发生绝大多数是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如烧田坎、上坟等违章用火人为引起的,加强防火宣传、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在高火险天气有针对性地加强野外火源管理乃是当务之急,也是有效地预防火灾发生,减少森林资源损失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森林火警火灾的发生特点 从火灾发生的原因看,非生产性人为火源占火灾总数的23%,说明火源管理还存在一定漏洞。提高全民的防火意识,刻不容缓。夏季雷击火占火灾总数的53%,预防和扑救夏季雷击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森林铁路(森铁)沿线是人为火源较集中的地带,除了一般生活用火外,还有机车喷火,漏火等火源,森铁沿线全是森林、草原,既有大量枯枝落叶,又有连片的枯草,这些都是易使森林起火并蔓延的可燃物。因此,森铁沿线历来是发生森林火灾的危险地带。为预防森铁沿线森林火灾的发生,阿里河林业局认真总结经验,组织专业队伍,采用新方法打烧森铁两侧的防火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78年至  相似文献   

19.
森林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资源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应以预防为主,预防是防止森林火灾的先决条件,控制火源是预防工作的核心。掌握火源规律,加以严格控制,方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松花江地区森林火灾规律的分析松花江地区1975——1984年,十年期间曾发生森林火灾526次,过火林地面积332,181亩。其中大火灾42次,占7.9%;特大火灾3次,占0.6%。发生火灾的原因都是人为火源引起的,诸如非生产性火源、野外吸烟、做饭烤干粮、生火取暖、烧黄蜂、上坟烧纸……引起森林火灾222起,占42.2%;生产性火源,如烧荒、烧地场、烧秸棵……引起森林火灾302起,占57.4%,疯子纵火2起,占0.4%。火灾的规律是:春季森林火灾集中在5月份,此期  相似文献   

20.
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森林燃烧的火环境,秦岭林区大面积分布的落叶针叶林、栎类林等森林植被提供了丰富的可燃物,频繁的人为活动为林火的发生提供了火源,这些要素共同造成了森林火灾多发的现状。通过对秦岭林区森林火灾影响要素的探讨,总结出人为火源是森林火灾发生的首要要素的结论,加强人为火源的管控是减少森林火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