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
朱方容 《广西蚕业》2000,37(1):47,50
品种特点和生产性能 "桂桑优12"(原名:"桂杂优12")是广西蚕业指导所选育成的桑树新杂交组合(杂交桑).  相似文献   

2.
品种特点和生产性能 "桂桑优62"(原名:"桂杂优62")是广西蚕业指导所选育成的桑树新杂交组合(杂交桑).该品种具有植株群体表现整齐、叶片较大、叶肉较厚、单叶重较重、发条较多、生长较旺盛,其春发芽期比抄2×伦109稍晚3~5天,但落叶较迟,是一个高产高效的优良桑品种.  相似文献   

3.
对32份四倍体桑种质进行养蚕制种的叶质鉴定试验.结果表明, 76%四倍体种质养蚕产卵数较多,产卵数比对照沙2×伦109增产10%~14.87%的四倍体种质有:桂9373、桂93456、桂93459、桂93473、桂93544.四倍体桑春秋叶质对不受精卵率均有一定影响,春蚕第二造四倍体桑的叶质对生种发生率有影响.通过叶质鉴定选出几个叶质优良利于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的四倍体种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生物学试验的方法,对不同倍数性桑品种的茧质与饲料效率进行了探讨,为推广叶质优良的桑树新品种提供实验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多倍体桑的茧质和饲料效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湖桑32号,而桑叶消化率却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供试多倍体桑品种中,以三倍体桑“304”的叶质为最好,全茧量、茧层量、万头蚕产茧层量、50g桑产茧量及茧层生产效率分别比对照增加 14.7%~22.8%,春秋两季表现相同的倾向,表明“304”是一个叶质特别优良的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3个山西优良桑品种二年四期叶质的养蚕鉴定和一年二期叶质的化学鉴定。结果表明,叶质显著优于湖桑32号的桑品种有晋选6号和鲁选1号;叶质优于湖桑32号的桑品种有鲁选3号,晋选3号,黑格鲁和晋选1号;叶质劣于湖桑32号的桑品种有鲁46,晋选4号和鲁34。  相似文献   

6.
适宜于省力化栽培的桑树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全年条桑收获法和全年两回施肥法 ,对 8个供试桑树品种 (组合 )进行比较试验 ,结果粤桑 1号、粤桑 10号、桂杂优 12号和 6 9×伦 10 9的产量比对照种塘 10×伦 10 9增加 5 6 7%~ 12 0 3 %。证明这 4个品种 (组合 )适于桑树省力化栽培与收获  相似文献   

7.
采用全年条桑收获法和全年两回施肥法 ,对 8个供试桑树品种 (组合 )进行比较试验 ,结果粤桑 1号、粤桑 10号、桂杂优 12号和 6 9×伦 10 9的产量比对照种塘 10×伦 10 9增加 5 6 7%~ 12 0 3 %。证明这 4个品种 (组合 )适于桑树省力化栽培与收获  相似文献   

8.
桑树杂交组合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0年至2002年共配制414个桑树杂交组合,建立7个杂交组合试验圃进行优良杂交桑选育研究。第1至第3试验圃用广西地方品种、鲁桑、白桑品种与广东桑品种杂交选育的品种(株系)、广东省等地引进的品种共106份材料作亲本,配成135个杂交组合进行桑叶产量、叶质和花叶病抗性的比较鉴定,其中产叶量比“沙2×伦109”增产5%以上的二倍体杂交组合只有16个。从中选育成的“桂桑优12”、“桂桑优62”已在广西等地大面积推广。以人工创造的四倍体桑为亲本,以2n×4n、4n×2n和4n×4n形式配成三倍体杂交组合和四倍体杂交组合共219个,结果有37个三倍体杂交组合和26个四倍体杂交组合产叶量比对照增产10%以上,其中增产20%以上的组合有32个,初步育成“特优1号”、“特优2号”、“特优3号”等优良三倍体杂交组合,已进入区域试验审定和生产应用试验示范阶段。  相似文献   

9.
新桑品种川826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桑品种川826系四川省农科院蚕研所采用辐射诱变与复合杂交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的优良单株培育而成.其母本是通过人工有性杂交种子用Co60γ酌射线处理后选出的优良单株,进一步用优良的地方品种作为父本再进行杂交,从中选育出的优质、高产、抗病的新桑品系,1997年作为苗头品种与其它优良单株一起扩大繁殖,并以湖桑32号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对其发育期、特征特性、经济性状、叶质等进行全面鉴定,2000年先后引种到浙江、云南、安徽及四川的三台、蓬安、乐山、广元、内江等地示范繁殖,2001年列项作为四川省"十五"农作物育种攻关"优质、高产新桑品种选育"项目主攻品种,分别在四川省农科院蚕研所、三台蚕种场、蓬安县龙蚕镇、乐山杨花渡蚕种场进行省区域试验,并在蓬安、广元、内江等地进行农村试验.经过3年区试和多年室内鉴定,其经济性状和养蚕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是一个优质高产新桑品种.  相似文献   

10.
杂交实生桑对花叶病的抗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调查桑树100多个杂交组合的自然感染花叶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按相对感病指数的大小评价了杂交组合对花叶病的抗性。对桑花叶病流行的原因进行讨论。认为:以抗病品种替代感病品种“沙2×伦109”,改变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的状况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在本地原蚕区选育和推广优良桑品种,采用生物试验和化学分析的方法,对几个新选育的桑品种进行了叶质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Su-T4在5龄蚕生长发育(龄期经过、蚕体重)、虫蛹生命力(结茧率、健蛹率)、茧质成绩(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制种成绩(产良卵数、卵粒重)等方面都接近或超过了对照品种,是属于叶质特别优良的桑品种。  相似文献   

12.
我站开展桑树品种选育研究已有40年历史,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桑树种质(品种)资源的收集、引进和创新;品种和杂交组合选育;优良桑品种和杂交组合的繁育和推广等方面先后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为我站桑树育种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推动了广西桑树品种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3.
以农桑系列为代表的新一代桑品种已在湖州市大面积推广,为了解不同桑品种对原蚕饲养及制种成绩的影响.通过饲养比较,评定各品种叶质的优劣,以期选出最适合原种生产的新一代优良桑品种.笔者于2004年秋期进行了本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发掘广西杂交桑的果叶资源,对种茧育用杂交桑园进行长果冬伐,调查杂交桑一代的长果性能,对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的单果重、百果重、单株产量等桑果产量性状进行考察。桑果产量性状上各项指标低于对照品种粤椹大10,达极显著差异,桂桑优62稍优于桂桑优12。结果表明,杂交桑桂桑优62、桂桑优12除全年用叶外,冬季留长枝长果开发桑果也是可行的;在未经过优良单株筛选、定向培育和系统选择等条件下,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在桑果产量及其多用途方面仍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从102个三倍体桑交组合中,经三年小区调查选出比对照(塘10×伦109)桑叶增产10%以上,万头蚕产茧层量,万头蚕收茧量,五龄担桑产茧量均增产6%以上的优良组合七个。自从1986年诱导广东桑获得四倍体植株成功后,随之开展了桑树三倍体杂交组合选育的研究,曾先后选取了102个组合参加选择试验,初步选出优良的三倍体杂交组合一批,现将试验结果整理报导。  相似文献   

16.
陈华寿 《广东蚕业》2005,39(1):26-31
桑青枯病是我省桑树传染性细菌病害,传播快、漫延广,严重威胁我省蚕桑生产。目前我省抗桑青枯病桑品种主要有抗青10号、顺农2号等。抗青10号抗性较强,但需无性繁殖,花工多,速度慢,而且叶质不够理想;顺农2号繁殖容易,速度快,成本低,叶质好,但叶片中等,抗性只有中抗(73%)。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为了稳定和发展蚕区生产,支持我所开展抗桑青枯病品种(组合)的选育。从2000年始至2004年,初步选育出两对抗性强,产叶量高、叶质好的杂交组合:99  相似文献   

17.
新桑品种“育7431”性状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该品种系我所1974年以苍溪49×6031,杂交后1977年选出的优良单株培育而成。通过室内外多年的生物学特性观察,三年五季叶质生化分析及氨基酸含量测定,二年三季饲料养蚕试验,其主要指标超过对照品种湖桑32号,在本所已转接到V_4代,其性状稳定,均表现出长势旺、叶片大、叶肉厚、节间密、产量高、叶质较好等优点。1981年在平昌等七个基点区域性鉴定,该品种适应性强,产叶量比湖桑32号高5~10%,近两年在我省10多个重点蚕区繁殖推广,表现优良。现将该品种主要性状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桑品种川826系四川省农科院蚕研所采用辐射诱变与复合杂交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的优良单株培育而成。其母本是通过人工有性杂交种子用Co60γ射线处理后选出的优良单株,进一步用优良的地方品种作为父本再进行杂交,从中选育出的优质、高产、抗病的新桑品系,1997年作为苗头品种与其它优良单株一起扩大繁殖,并以湖桑32号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对其发育期、特征特性、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19.
白条桑是浙江省吴兴和德清等县农家栽植的品种,1955—1956年从农村中选出,列为浙江省优良地方品种之一。我所为了进一步进行优中选优,将农村中选出的品种与所内整理出品种,以及与日本现在广泛  相似文献   

20.
几个杂交桑品种比较鉴定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一代杂交桑新品种桂特优2号(广西)、桂优62号(广西)、粤桑11号(广东)、粤桑51号(广东)和西农杂交桑(西农)分别在四川4个不同环境条件的蚕区进行区域引种栽培鉴定,各个供试品种的种子清洁度、发芽率、桑种实用价值各项指标全部符合国家杂交桑种的标准。各个参鉴品种的生长势遗传度整齐,品种内的经济性状分离较小,个体开差较小。个体及群体间在晚秋表现出桂优62号、粤桑11号较为优良,桂特优2号、粤桑51号稍次,西农杂交桑叶片特别小,生长也较其它品种差。杂交桑品种叶片特别薄,桑叶凋萎速度特别快,在当年表现各个品种抗旱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