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小麦品质性状遗传学研究进展及改良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学研究 小麦的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一样也是数量性状,既是遗传的,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对小麦加工品质影响最大的品质指标是小麦子粒中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子粒性状和流变学特性等对烘烤品质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康明辉 《农家顾问》2009,(11):30-30
为了解中国黄淮冬麦区南部地区推广小麦品种的子粒品质和馒头加工品质.并评选优质馒头小麦品种.对黄淮冬麦区南部42个小麦主栽品种的26个品质指标和馒头加工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2个小麦品种的子粒和馒头品质性状,除淀粉含量、面粉亮度和白度及馒头比容特性外,其他性状的遗传变异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施氮量对强筋小麦品质特性的影响,以强筋小麦品种‘郑麦366’和‘郑农46’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0、120、240和360 kg/hm2的施氮量,研究不同氮水平对小麦面筋蛋白组成及二级结构、淀粉的粒度分布和粘度特性、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郑麦366’和‘郑农46’分别在N1(120 kg/hm2)和N2(240 kg/hm2)水平下流变学特性达到最佳,这可能是因为两个小麦品种分别在N1和N2下蛋白质含量较高、总淀粉含量较低、B型淀粉相对含量较高;相比于N0(0 kg/hm2),N3(360 kg/hm2)条件下的面团流变学特性显著降低,可能是由于过量施氮分别影响了‘郑麦366’的蛋白含量和‘郑农46’的B型淀粉含量。综上,相比于其他品质性状,蛋白含量对‘郑麦366’品质的影响更大,而B型淀粉含量的变化在‘郑农46’品质形成中起主导作用。本研究为强筋小麦‘郑麦366’和‘郑农46’的氮素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鄂麦 12的变异株选育的小麦新品种鄂麦 17(原代号 7175 3) ,2 0 0 2年 7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其品质指标全面达到国家中筋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 (GB/T 1932 0 - 1998) ,且比对照鄂恩 1号增产 ,特别是子粒外观性状、吸水率、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等重要品质性状 ,完全符合面粉加工企业的要求 ,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5.
氮肥施用时期对强筋小麦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优质强筋小麦皖麦38为材料,研究氮肥施用时期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淮南麦区,总施氮(纯氮)量为225kg/hm^2、基肥与追肥比为1:1的条件下,氮肥施用时期对子粒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蛋白质组分、磨粉品质、面粉及面团品质和淀粉糊化特性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抽穗期和开花期追施氮肥处理的小麦子粒接近或达到强筋小麦品质标准,开花期追施氮肥处理的品质最优,但高产和优质较难协调。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杂交小麦子粒的蛋白质含量、面粉品质和加工品质等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对杂交小麦子粒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和遗传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与子粒品质性状的关系,指出提高杂种后代优质亚基出现频率是进一步提高子粒品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烯效唑与硼对小麦叶绿素与相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化控技术寻找改善小麦品质的途径,以满足人们对小麦越来越高的品质要求.选用绵阳26,研究了施5%的硼和不施硼两种条件下,不同浓度烯效唑对小麦品质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和硼可提高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绿素的衰老进程;硼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小麦子粒蛋白质和干、湿面筋的含量,显著提高小麦子粒吸水率、粉质质量指数,极显著延长面团形成时间,明显降低弱化度;烯效唑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小麦子粒蛋白质和干、湿面筋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亦可显著提高粉质质量指数和明显降低弱化度;5%的硼和40 mg·kg-1烯效唑的组合对小麦品质的改善最优.  相似文献   

8.
新疆春小麦品种品质性状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选择不同筋力新疆自育和引进的春小麦品种,分析其磨粉品质、蛋白质品质性状和淀粉品质性状等指标,为育种家进一步开展品种选育和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30个春小麦品种,分析23个品种性状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把23个品质性状归于8个主成分,分别是淀粉糊化特性、粉质参数、蛋白质含量、降落数值、直链淀粉含量、面筋指数、峰值时间和Zeleny沉淀值,以品质因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经主成分分析,8个主成分其分别决定总变异量的44.00;、14.49;、8.52;、8.25;、5.46;、4.07;、3.30;和2.74;.把30个春小麦品种聚成4类:第一类小麦品种的面粉L*、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等粉质参数上表现突出,面筋指数和淀粉糊化特性表现较好,而籽粒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粉吸水率偏低.第二类小麦品种中的淀粉糊化特性好,湿面筋含量、籽粒蛋白质、面粉b*含量高,但面筋指数含量低.第三类小麦品种在面粉L*、面团稳定时间和评价值表现差.第四类小麦品种的灰分含量、面粉吸水率偏高,而形成时间较短,淀粉糊化特性表现较差.[结论]通过对新疆自育和引进的30个春小麦品种的23个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类分析,筛选出了影响春小麦品质的8个主成分,对这8个品质指标的选择有利于小麦品质育种和改良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杂种小麦品质性状的性状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究化杀杂交小麦品质性状在不同世代的表现,以4个品质不同小麦品种组配的4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对杂种F1代(杂交当代种子)和F2代(F1代植株上的自交种子)及其亲本的籽粒品质性状和面团品质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亲子相关、性状相关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杂种小麦 F1代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远远大于F2代杂种优势,杂种小麦F2代存在较强的面团品质杂种优势;(2)在小麦品质改良过程中,以籽粒硬度和蛋白质含量作为选择指标,有利于筛选出高面筋含量、高沉淀值以及蛋白质品质和磨粉品质优良的基因型;(3)在杂种早代选择籽粒蛋白质含量时不能忽视低亲的影响,要提高杂种F2代的沉淀值,关键是提高高亲和中亲的水平;(4)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将F2代8个品质性状综合成2个主成分因子。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与淀粉对挂面和方便面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小麦淀粉、小麦活性面筋粉和标准面粉为原料 ,通过控制各原料比例的方法 ,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 ,观察与分析了不同淀粉与蛋白质含量的混合粉在制作面条和方便面过程中微观结构、加工特性及食用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对面条和方便面的品质都有重要影响 ,相对而言 ,蛋白质的作用大于淀粉。只有蛋白质和淀粉间比例及其在面粉中含量处于比较合适的水平时 ,才能制成高品质的挂面和方便面。蛋白质经吸水或变性后形成的网络结构是使面团具有可塑性、熟面条具有弹性和部分韧性、方便面具有良好复水性的主要原因 ;也是束缚淀粉颗粒 ,防止其从面条中失落的主要因素。淀粉通过缓解面筋强度、添补蛋白质网络空隙等途径 ,有增大面团和面带延伸性、改善面带表面光滑性、增加面条白度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273份小麦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揉面仪和粉质仪等相关指标的分布和关系。结果表明:50%的小麦品系在籽粒硬度和蛋白质含量等方面已达到强筋小麦的品质要求,但面团流变学特性则存在一定的差距;加强面团流变学特性的遗传改良,应是今后育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籽粒硬度结合揉面仪指标的和面时间、8 min尾高、衰落角,可作为预测小麦面粉品质和面团品质的重要参考指标,但和面时间不超过4 min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皖北地区小麦品种的加工品质性状,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好的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了皖北地区65个小麦栽培品种(系),对这些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性状包括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和千粒重以及面团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利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比较各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以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小麦加工品质性状方面,各品种之间存在较大的变异范围;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均与面团品质性状的4个指标(除了峰值高度)呈显著或极显著地正相关,而千粒重与面团品质性状的4个指标呈负相关(除了峰值高度)。[结论]在小麦育种早代,可以通过提高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改良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主要品质性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利用11个面团流变特性差异较大的冬小麦品种按NCⅡ配置杂交组合,对小麦面粉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及其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面粉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面团流变学特性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影响;GCA效应分析认为,在小麦品质育种中,亲本本身品质性状的表现和GCA效应值是亲本选配的重要依据;不同组合间和不同组合类型间SCA差异较大,在优质小麦育种中应根据不同育种目标选配不同组合类型,在强筋小麦选育中最好选用高×高和高×中组合类型,在弱筋小麦选育中最好选用高×低和低×低组合类型;在平均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测定中,除面粉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和评价值的平均中亲优势为正值外,其它品质性状的平均中亲优势和所有性状的超亲优势均表现为负向超亲优势;不同组合类型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平均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测定中,高×高和高×中组合类型总体表现为较小的负向优势或较大的正向优势,高×低和低×低组合类型则表现为较大的负向优势,与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添加不同比例的谷朊粉,对冷冻面团流变学特性及发酵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谷朊粉可以优化冷冻面团的流变学特性,改善冷冻面团的质量,谷朊粉添加量为2%时,冷冻面团的质量最优。谷朊粉还提高了冷冻面团的产气力,改善了冷冻面团的发酵能力,谷朊粉添加量为1%时,冷冻面团的发酵能力最高。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主要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多代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个面团流变学特性差异较大的冬小麦品种按NICC配置杂交组合,分析了F1、F2品质性状(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降落值及面团流变学特性)的杂种优势和亲子关系及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探讨杂种F1、F2优势利用的可行性及培育优质杂种小麦的选配规律.结果表明:F1、F2代杂种优势显著,各品质性状指标与亲本呈正相关,选择高值亲本可获得较高的F1、F2组合,杂种小麦F1及F2代在生产中具有利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玉米面粉面团品质改良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不同热处理,不同脱水方法以及复合配粉的方法。进行改善玉米面粉的面团品质试验。试验证明:用汽蒸加热处理脱胚玉米Cha,湿磨后有喷雾干燥法脱水,得到的玉米面粉有良好的面团品质,普通玉米面粉与羧甲基纤维素(CMC),琼脂,小麦面粉按一定比例配粉,也可获得良好的面团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不同小麦品种品质特性及其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4,自引:6,他引:54  
 我国农家品种蛋白质、面筋含量高;国外优质品种面筋强度大、面团流变学性状好,我国育成的品种在品质上一般介于上两类品种之间。我国品种在面筋和面团性状上显著低于国外优质品种,但也有一些优质品种。各类品种在育种上都有其利用价值。半个世纪中,我国小麦品种在蛋白质、面筋含量方面有下降趋势,但在面筋强度和面团流变学性状上却逐年有所改良,表明籽粒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协调的。将硬度(或角质率)、沉降值、蛋白质含量这三个易于测定的简单性状作为育种早代的选择标准,有利于协调品质性状之间及其与产量和其它性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态环境下对新疆冬小麦品种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生态环境对新疆冬小麦品种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用新疆7个冬小麦品种于2009、2010年在6个海拔区(473~1 422 m)种植,探讨生态环境对冬小麦品种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在基因型、环境(除形成时间外)间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不同品质类型品种间、不同地点间冬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变化不同.三种筋型冬麦品种在稳定时间、评价值、最大拉伸阻力间的差异均显著;中强筋类和中弱筋类的形成时间、延伸性差异不显著,与强筋类差异显著;强筋类和中强筋类的吸水率、弱化度差异不显著,与弱筋类差异显著.随着海拔递增,三种筋型小麦弱化度升高,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则降低.强筋类面团流变学特性主要指标在乌鲁木齐点表现最好,于田点最差.生态因子与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分析表明,海拔高度与吸水率、弱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延伸性、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温度与吸水率、形成时间、评价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延伸性、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光照对吸水率、形成时间呈显著正效应,与弱化度、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呈显著或极显著负效应.而降水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强筋类品种在新疆北部地区的表现好于南部地区;而中强筋和中弱筋类在上述区域均适宜种植.  相似文献   

19.
以山东省3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面团粘度性状和蛋白质含量、面筋指数、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面团的粘度性状与面粉很多品质指标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使用面团粘度性状对面粉品质进行评价。(2)面团粘度与代表面团筋力强弱的品质指标都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小麦面团粘度与小麦面团的筋力强度和面团的抗揉混强度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性,表明降低面团的粘度,可以提高面筋质量、面团的抗揉混能力和面筋筋力强度。  相似文献   

20.
全国小麦品种品质检测报告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根据1990年对来自全国17个地区98个优选小麦品种的籽粒性状及其制粉品质,面粉理化性质,面团流变学性质以及面包烘烤品质的测定的结果,分析了我国小麦品质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