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杀虫剂呋喃虫酰肼对家蚕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呋喃虫酰肼是具有类似蜕皮激素作用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为了明确呋喃虫酰肼用于大田害虫防治后对农业生态环境中家蚕安全性的影响,进行了该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50~1 000 mg/L呋喃虫酰肼药液对家蚕3龄幼虫无熏蒸毒性,但有一定触杀毒性和强烈的胃毒作用。采用食下毒叶法添食呋喃虫酰肼药剂,对2龄起蚕的48 h LC50值为142.095μg/L;对4龄起蚕6 h、24 h的LC50值分别为1.284 mg/L、0.274 mg/L;对5龄起蚕的6 h、24 h的LC50值分别为9.180 mg/L、1.431 mg/L。用LC10以下浓度的呋喃虫酰肼药液给3龄、4龄家蚕幼虫添食后,幼虫未出现蜕皮症状,熟蚕的上蔟时间也未改变。桑树喷洒100 mg/L呋喃虫酰肼药液至湿润,喷药后68 d时采摘桑叶连续24 h饲喂5龄起蚕仍会导致其全部中毒,头胸部出现与眠蚕相似的三角区,部分中毒幼虫的表皮剥落。由于呋喃虫酰肼对家蚕具有强烈的胃毒作用,且在桑叶中的残效期很长,因此该杀虫剂不能用于蚕区及周围的大田与森林害虫防治。  相似文献   

2.
溴虫氟苯双酰胺是一种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有别于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等鱼尼丁受体杀虫剂。本文测定了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对家蚕3龄起蚕的24 h LC50为0.208 5 mg/L,属于剧毒级;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2 000倍(25 mg/L)药液喷洒桑叶,对3龄起蚕的残毒期超过90 d;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稀释药液喷洒桑叶或盆栽桑土壤根灌处理后,未见内吸传导产生的生物毒性;溴虫氟苯双酰胺对家蚕的中毒症状,既有过程性狂燥爬动、翻滚扭曲等反应,也有与氯虫苯甲酰胺等双酰胺类杀虫剂相似的静伏、假死,以及蚕体极度缩短的典型症状。由于溴虫氟苯双酰胺对家蚕剧毒,残毒期超长,建议蚕桑地区慎用溴虫氟苯双酰胺,避免药液飘移污染桑叶而造成养蚕中毒损失。  相似文献   

3.
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及其复配制剂的不断推出,使以鱼尼丁受体为靶标的双酰胺类杀虫剂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明确此类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有利于在蚕区其他农作物害虫防治时选择对家蚕相对安全的农药产品。测定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家蚕的经口急性毒性以及在桑叶上的残留毒性和在桑树中的内吸传导毒性,结果表明:12%甲维·氟酰胺ME、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10%阿维·氟酰胺SC、40%氯虫·噻虫嗪WG、10%四氯虫酰胺SC对3龄起蚕的24 h LC50分别为0.007 6、0.009 6、0.009 8、0.024 7和0.073 0 mg/L,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家蚕均为剧毒级;将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推荐使用浓度药液直接喷洒桑叶,对3龄起蚕的残毒期均80 d;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40%氯虫·噻虫嗪WG可通过桑叶和桑根内吸传导至未喷施药液的桑叶,12%甲维·氟酰胺ME、10%阿维·氟酰胺SC、10%四氯虫酰胺SC无内吸传导毒性。依据试验结果建议:(1)禁止在桑园周围农作物中使用上述5种杀虫剂;(2)必须使用此类杀虫剂时,宜选用对家蚕急性毒性相对较低,且无内吸传导毒性的10%四氯虫酰胺SC;(3)喷药时间应与蚕期保持安全间隔,防止药液飘移污染桑叶。  相似文献   

4.
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具有高效、持久的杀虫活性,对天敌昆虫及哺乳动物安全,在农作物害虫防治中被广泛应用。为明确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在柞园及柞园周边农田使用对柞蚕生产的影响,采用喷施法测定2种杀虫剂对柞蚕的急性毒性、熏蒸毒性和残毒期。结果表明,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对柞蚕3龄幼虫的72 h LC_(50)分别为0.465×10~(-3)、15.567×10~(-3) mg/L,属于剧毒级;熏蒸毒性极低,全茧量和茧层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种药剂残毒期极长,均超过30 d。鉴于2种药剂对柞蚕具有很强的急性毒性和极长的残毒期,应当禁止在柞园内使用。  相似文献   

5.
哌虫啶(Paichongding)是一种最新开发的新烟碱杀虫剂,主要用于水稻等作物防治同翅目害虫。对家蚕毒性测定表明:哌虫啶对3龄起蚕的食下致死中浓度(LC50)为0.6249mg/L,95%置信限为0.5725~0.6699mg/L;10%哌虫啶悬浮剂1500倍稀释液田间喷雾桑叶,间隔15d后饲喂3龄蚕的死亡率100%,间隔60d后饲喂3龄蚕无中毒表现。哌虫啶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较强,在桑叶上的残毒期很长,桑园周围其它农作物应谨慎使用该杀虫剂。  相似文献   

6.
氟啶虫胺腈是近年开发的砜亚胺类内吸性杀虫剂,采用食下毒叶法、喷施法等测定氟啶虫胺腈对家蚕的触杀毒性、胃毒性及桑叶残留毒性。以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WDG)稀释成的31.3~5 000 mg/L药液对2龄起蚕的触杀毒性极显著高于对3龄起蚕的触杀毒性(P0.01),但即使是高浓度(5 000 mg/L)药液对4龄起蚕也没有触杀毒性。以50%氟啶虫胺腈WDG稀释的不同浓度药液给2~4龄起蚕连续添毒4 h,对3个龄期幼虫3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与致死中量(LD_(50))分别为57.95μg/m L、140.45μg/m L、198.22μg/m L和0.055μg/头、0.197μg/头、0.784μg/头。分别于喷施质量浓度为66.7、33.3、25.0 mg/L的氟啶虫胺腈药液后的第1、3、5、7、9、11天,采摘桑叶全龄饲喂不同批次收蚁的家蚕,各浓度药液处理区桑叶饲养幼虫的发育经过未受影响,上蔟结茧的全茧量、茧层率亦无显著差异,说明在蚕区农田及桑园施用上述浓度氟啶虫胺腈药液后1 d即可采桑叶养蚕。综上认为,50%氟啶虫胺腈WDG对家蚕有较低的胃毒性,但其在桑叶中的残毒期较短,可在蚕区农田和桑园的害虫防治中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陈伟国  孙海燕  董瑞华 《蚕桑通报》2012,43(1):20-21,23
氰氟虫腙是一种最新开发的具有高度选择性杀虫剂,主要用于蔬菜和水稻等作物防治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为了明确该药剂在蚕区使用对养蚕业的安全性,采用食下毒性测定和田间残毒期试验。结果表明:氰氟虫腙对3龄起蚕的摄入致死中浓度(LC5)0为0.6605mg/L,95%置信限为0.6196~0.7094mg/L;240g/L氰氟虫腙悬浮剂750倍、1500倍和3000倍稀释液田间喷雾桑叶,间隔70d后饲喂3龄蚕的死亡率均为100%,一般在添食毒叶后1~3d中毒死亡,主要症状表现为:食桑减缓、静伏、少量吐液、腹部缩短等。氰氟虫腙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较强,在桑叶上的残毒期极长,超过正常情况下的桑叶叶龄,桑园周围其它农作物应谨慎使用该杀虫剂。  相似文献   

8.
杀虫剂啶虫脒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害虫防治。采用食下毒叶法测试了啶虫脒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急性毒性测试啶虫脒对家蚕3~5龄幼虫的96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361、0.692和1.339 mg/L,表明啶虫脒对家蚕为高风险至极高风险性等级。慢性毒性测试3龄起蚕持续添食低浓度啶虫脒药液后,龄期经过时间延长,眠(熟)蚕体质量以及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均受到不良影响。另外,当3龄起蚕添食啶虫脒药液的质量浓度≥0.011 mg/L时,5龄6 d幼虫中肠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被激活,酶活力显著上升(P0.05),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受到显著抑制(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则表现为被低浓度(0.005~0.022 mg/L)啶虫脒药液诱导提升,被高浓度(0.045和0.090 mg/L)啶虫脒药液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啶虫脒对养蚕业的安全生产存在极高的风险性,在蚕区须规范、合理使用;在高浓度啶虫脒药液处理下,虽然家蚕幼虫中肠的SOD活性上升,但由于CAT及GSH-Px活性均被抑制,家蚕的生长发育和产茧性状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Cycloxaprid)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食下毒性(LC50)为0.138 3mg/L。环氧虫啶在田间常规使用浓度下对家蚕无熏蒸毒性。用25%环氧虫啶可湿性粉剂稀释药液对桑树进行局部喷叶或根灌处理,采摘不同处理的桑叶喂饲3龄起蚕,表明环氧虫啶可通过桑叶、桑根内吸传导至其它部位;环氧虫啶在桑叶上的残毒期较长。环氧虫啶对家蚕的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部略膨大,吐黑褐色污液;蚕体弯曲、扭曲,小蚕呈"S"形、"O"形,与多种烟碱类杀虫剂的典型症状相似;部分大蚕扭曲,类似菊酯类农药的中毒症状。因此,在蚕桑地区水稻使用该农药时,应注意避免直接污染桑叶或与蚕期保持安全间隔时间,防止严重污染的水体进入桑园土壤。  相似文献   

10.
桑树不同季节施用杀虫剂虫螨腈对家蚕的残留毒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虫螨腈因其对家蚕的低毒性而成为桑树害虫防治药剂之一。为了确保桑园施用虫螨腈对家蚕的安全性,分别于春、夏、秋季对桑树喷施虫螨腈后,调查药剂对家蚕的残毒性及家蚕的中毒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桑树喷施虫螨腈对家蚕的残毒性差异较大。夏季以24%虫螨腈悬浮剂3 000倍稀释药液喷施桑树后3 d采叶饲养对3龄期家蚕基本安全,1000、2000倍稀释药液喷施后5d采叶饲养对3龄期家蚕已无致死性;春季3种浓度药液喷施后7 d采叶饲养仍造成3龄期家蚕100%死亡。夏蚕期3龄期家蚕饲喂1000倍稀释药液喷施后1h的桑叶后即出现中毒死亡,而中秋蚕期、春蚕期的3龄期家蚕食下相同毒叶分别在1、3d后才出现中毒死亡现象。此外,调查虫螨腈对不同龄期家蚕的残毒性,表明对5龄期家蚕的残毒性明显低于3、4龄期的家蚕,因此建议在家蚕4龄期之前尽量不用虫螨腈防治桑园害虫。  相似文献   

11.
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株对家蚕的毒力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珊珊  王勤英  宋萍  崔龙  杨君 《蚕业科学》2008,34(2):268-273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HB310菌株与小卷蛾斯氏线(Steinernema carpocapsae)互助共生,对多种寄生害虫具有杀灭作用。为了探讨该共生菌在蚕区大田农作物害虫防治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了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液和蛋白毒素粗提物对家蚕的生物学安全性。结果表明:HB310菌液对家蚕的急性毒力很低,即使在处理后120h,仍然不能测定其LC50;家蚕对HB310菌液和蛋白毒素粗提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性,5龄幼虫对2.24×106CFU/mL HB310原菌液和0.57mg/mL杀虫蛋白粗提物的48h拒食率分别达到24.90%和23.05%;HB310菌液及蛋白毒素粗提物对家蚕各龄幼虫体重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龄期而增大;从蚁蚕开始一直饲喂含HB310原菌液人工饲料的幼虫各龄历期均明显延长,存活率显著下降,到4龄全部死亡;幼虫取食含HB310原菌液人工饲料72h后改饲喂正常饲料,1龄和2龄的历期明显长于对照,但以后各龄历期、化蛹率、羽化率、蛹重和茧层量等各项生物学和经济性状指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1.12×104CFU/mL HB310菌液和0.11mg/mL蛋白毒素粗提物对家蚕的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认为,HB310菌株对家蚕低毒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探讨转Bt杀虫基因水稻花粉对家蚕的生态安全性问题,研究了不同日照时间处理的Bt水稻花粉中杀虫蛋白的含量和活性变化。结果表明,Bt水稻花粉中杀虫蛋白的相对含量起初明显下降,之后随着日照时间延长,呈现上升趋势;日照处理对花粉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就不同日照时间处理的Bt花粉对家蚕蚁蚕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随处理时间延长,LC50值虽有增高趋势,但变化不明显。以上结果显示:日照对Bt水稻花粉中的杀虫蛋白含量及活性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弄清除草剂百草枯对家蚕饲养的影响,本文初步调查了百草枯农药对家蚕的毒性。结果表明,百草枯对家蚕饲养具有较强的毒性,在桑园管理上使用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14.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评价与中毒症状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家蚕的毒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影响,采用浸叶法测定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及其它3类对照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观察不同种类杀虫剂引起家蚕的急性中毒症状差异。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中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啉和烯啶虫胺对家蚕2龄幼虫96 h的LC50分别为0.065 1、0.174、0.258、0.445 mg/L,属剧毒级农药,噻虫嗪和啶虫脒对家蚕2龄幼虫96 h的LC50分别为1.31、2.73 mg/L,属高毒级农药,6种药剂均对家蚕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性。新烟碱类杀虫剂引起家蚕中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拒食,身体扭曲呈"C"或"S"形,头部肿大等。其它3类杀虫剂中,抗生素类杀虫剂阿维菌素的毒性属剧毒级,并在测定药剂中的毒性最高,家蚕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吐液、头部或尾部翘起、拒食等;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的毒性属高毒级,家蚕中毒症状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相似;吡咯类杀虫剂虫螨腈的毒性属中毒级。因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强,建议远离桑园使用,以避免对养蚕生产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5.
杀虫剂蚊蝇醚对家蚕的毒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蚊蝇醚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新型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特点。为明确蚊蝇醚应用于农业害虫防治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否对家蚕产生慢性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研究蚊蝇醚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蚊蝇醚对家蚕2龄幼虫的急性毒性较小,96 h的LC50值大于1 000 mg/L,幼虫急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吐液、头胸部肿大以及身体扭曲呈"S"形等;蚊蝇醚对家蚕2龄幼虫的慢性毒性较大,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体色变黄、不食不动、生长缓慢;添食75~1 000 mg/L蚊蝇醚药液处理的桑叶,均可导致幼虫龄期延长,眠期体质量增加,发育不齐,最终无法正常结茧、化蛹。依据试验结果认为:蚊蝇醚对家蚕的毒性缓慢而持久,在推广应用于防治农业害虫时应远离桑园。  相似文献   

16.
农药对家蚕的毒性和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国  鲁兴萌 《蚕业科学》2012,38(2):329-336
农药对家蚕的毒性和安全性评价研究是预警蚕区农药使用对养蚕生产存在的潜在危害风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回顾近20多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当前桑园及周围农作物常用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慢性毒性以及农药残毒期的测定方法,比较参比法、毒性比法和定级法等毒性分级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针对农药对家毒的毒性和安全性评价中的测定目标全面性、测定方法规范性和评价指标综合性等提出改进和完善意见,并就建立该领域的协作研究网络,制定试验规程与综合评价技术体系,预防家蚕农药中毒的综合减灾措施等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药苯氧威对家蚕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苯氧威是具有保幼激素活性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该药剂对家蚕的毒性试验表明无熏蒸毒性,但有一定触杀毒性,且胃毒强烈;致家蚕中毒死亡的最低浓度以及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均随家蚕龄期增加而增大,从5龄第3天起连续添食稀释32万倍~16亿倍的3%苯氧威药液,可使家蚕龄期明显延长且100%不结茧。依据试验结果认为:低浓度的苯氧威虽然不能致5龄家蚕幼虫死亡,但对蚕茧生产的危害很大,该药剂用于林木害虫防治应该远离蚕区。  相似文献   

18.
苏云金芽孢杆菌YJ 2 0 0 0菌株对多种鳞翅目害虫具明显杀虫活性而对家蚕蚁蚕表现低毒性。以对家蚕蚁蚕表现高毒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Ab和YJ 1999菌株为对照 ,研究了苏云金芽孢杆菌YJ 2 0 0 0菌株对家蚕的生物学安全性。YJ 2 0 0 0菌株除导致 1龄幼虫历期延长 11 1%、取食量减少 0~ 6 0 0 %及体重降低 5 2 3%~ 6 2 5 %外 ,对 2龄及其以后各龄幼虫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取食量、眠蚕体重、化蛹率、蛹期、全茧量、蛹重、茧层量、羽化率和产卵量等均无显著影响。相比之下 ,CRY1Ab和YJ 1999菌株则不同 ,高浓度会导致全部蚁蚕死亡 ,呈现高急性毒性 ;低浓度虽不能使幼虫全部死亡 ,但对幸存幼虫的取食、生长发育、结茧和产卵等大多呈现明显的不良影响。综合分析认为 :YJ 2 0 0 0菌株对家蚕不仅低毒 ,而且对其生长发育、结茧和生殖力等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效、安全使用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防治桑园害虫的目的,研究了家蚕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对毒死蜱的敏感性变化。在不同温度环境中,家蚕对毒死蜱的敏感性差异变化达到极显著水平,毒死蜱对家蚕毒力的温度效应趋势模式为Y=4.083 3X4-51.582 9X3+234.664 7X2-452.663 2X+345.948。毒力的温度效应在17~21℃和29~33℃2个区域显著增强,其中低温区域温度变化对家蚕敏感性的影响大于高温区域;低温(17℃)和高温(33℃)下,家蚕对毒死蜱的敏感性增强,尤以低温(17℃)最强,校正死亡率达7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