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杏鲍菇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杏鲍菇不同的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的各级菌种培养基上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母种培养基为配方6和配方4,而且长势良好,洁白浓密;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为配方1(麦粒培养基),但是麦粒菌种成本高,老化快,不耐贮放,而配方7和配方8上的菌丝不仅生长速度快,同时菌种成本低,老化慢,较耐贮放,在生产上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试验,开发研究出适合我区自然条件的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和适应液体菌种栽培的栽培料配方。  相似文献   

3.
结合本地实际,选用杏鲍菇1号作为材料,通过不同培养基配方试验,得出不同配方培养基栽培的杏鲍菇出菇个数、子实体等形态各不相同。使用玉米芯或玉米秸秆,与棉籽壳作为混合培养基栽培杏鲍菇时,合理的配方培养基其产量、生物转化率比单独使用玉米芯或玉米秸秆栽培杏鲍菇时有明显提高。玉米芯和棉籽壳混合料某些配方甚至要高于单纯使用棉籽壳培养料。因此,在伊犁河谷建议使用配方4培养基或配方5培养基栽培杏鲍菇,与对照相比可使其生物学效率提高到90%以上,产量较高,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工栽培褐口蘑,其菌种生长好坏直接影响栽培效果。其菌丝发育所需的营养全部来自培养基,因此,培养基配料的科学与否,影响菌种质量。在相同培养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培养基上褐口蘑菌丝生长的形态观察,测定其生长速度等,综合比较不同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势,筛选最佳原种培养配方为高粱和牛粪再加上辅料,为优化褐口蘑原种培养基配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魏鹏 《农村科技》2009,(5):92-93
②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 原种和栽培种的营养条件基本相似,制作方法也相同,故一并加以介绍。食用菌的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一般腐生菌(双孢菇、草菇)用粪、草料配制;木腐菌(杏鲍菇、阿魏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灵芝、猴头、香菇等)都可用棉壳、木屑、秸秆、玉米芯等作为菌种的培养基。培养基的配方繁多,现主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对如何提高利用杉木屑工厂化设施栽培杏鲍菇的产量及高产配方问题,我们于2011年在将乐县禾生原公司做了“杏鲍菇杉木屑不同梯度培养基工厂化设施栽培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不同培养基配方对杏鲍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大庆市某超市购买的杏鲍菇为原料,经组织分离获得母种,进行原种、栽培种的制作,经出菇试验获得杏鲍菇子实体,并测定杏鲍菇的产量、蛋白质、粗多糖、Vc、脂肪、灰分等.结果表明,配方1(玉米芯为主料)的子实体脂肪、蛋白、Vc、多糖含量都较高,品质最佳,C/N最高.  相似文献   

8.
头状秃马勃菌丝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母种驯化培养基优选配方为:木屑75g,麦粒50g,可溶性淀粉20g,酵母浸膏2g,KH2PO41g,MgSO4.7H2O 0.5g,VB110mg,琼脂20g,水1L。头状秃马勃原种和栽培种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杏鲍菇废料60%,木屑18%,麦麸10%,土壤5%,可溶性淀粉3%,葡萄糖2.5%,酵母浸膏0.2%,KH2PO40.3%,石膏1%。头状秃马勃熟料脱袋覆土荫棚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5月中旬进行栽培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平菇菌株诱变处理与应用。在平菇培养中,以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设栽培袋培养料A、B、C和D 4个配方,利用紫外线(照射时间分别为为0.51、0和15 min)对平菇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筛选高产优良菌株。利用紫外线对平菇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了高产优良菌株,其菌丝生长表现为生长速度快、菌丝洁白、健壮等特点。与对照(固体棉籽皮培养基)相比,该处理原种和栽培种的菌丝体可提前10~15 d长好,液体菌种比固体菌种可提前10~15 d长满菌袋,提前20~30 d出菇。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其产量存在差异,以配方A(以棉籽皮87%,麸皮或米糠10%为主要成分)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98.7。利用液体培养生产菌种,采用培养基配方A栽培平菇,具有栽培周期短、简化栽培程序,降低成本,提高平菇的品质、产量高和成品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灵芝高产栽培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医学证明,灵芝确实有抗癌、止喘、延年益寿、美容养颜等奇特功效,灵芝及其加工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为此,开展了灵芝高产栽培方法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阔叶树木屑44%、棉子壳44%、玉米粉10%的配方作培养基,袋栽,每袋开洞4个,第一潮后采用墙式栽培,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日本又名“雪茸”,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珍稀食用菌。菌肉肥厚质地脆嫩,是一种味道最好的平菇,被称为“平菇王”,并且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适合保鲜、加工和烹调,极受消费者欢迎。目前杏鲍菇的栽培在我国已经全面推广,山东省栽培杏鲍菇的方式主要为塑料大棚袋栽。我所自2000年以来,引进、筛选杏鲍菇优良品种并且培养液体菌种,利用棉籽壳、玉米芯、锯木屑等原料,采用“不脱袋割口定点出菇法”在本所温室大棚和莱山、莘县、惠民等生产基地进行了栽培试验示范,平均两茬菇生物转化率达到95%以上,且商品性好,其生产周期一般为90天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比较传统培养基原料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合的配方.结果表明,以玉米芯为主要碳源的配方与木屑和棉籽壳相比,其产量较高,栽培周期短,适合作为工厂化栽培的碳源物质.其中17号配方单瓶产量最高为147 g,与其他配方有显著差异.氮源中麸皮与米糠对比,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添加不同梯度麸皮试验表明,子实体产量随麸皮添加量减少而降低,氮源添加量在35%~40%为适合比例.  相似文献   

13.
王丽  刘阳  柴建明  王维  张鑫  张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517-9518,9537
[目的]探索长根菇优质高产技术。[方法]研究了不同的母种、原种、栽培种和袋栽培培养基对长根菇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4种母种培养基中,A-加富培养基最有利于长根菇菌丝生长,表现为生长快、洁白、健壮;2种原种培养基中,F-棉籽皮培养基营养丰富,更适合于长根菇菌丝的生长;2种栽培种培养基中,配方G比配方H营养丰富,更适合于长根菇菌丝的生长,表现为生长快、菌丝健壮洁白、抵抗杂菌能力强;4种栽培袋培养料配方中,配方I培养基栽培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98.7%,比配方L(CK)提前6 d左右出菇,子实体形态及颜色均正常;麦粒菌种比固体菌种提前6 d出菇,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结论]使用该试验创新所得方法可简化栽培工序,降低成本,明显提高长根菇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4.
以大豆秸秆为主要原料,组成不同的培养基配方,经发酵处理后进行平菇栽培配方筛选试验。经全程跟踪调查、记录、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发现不同培养基配方上的平菇菌丝长势均良好,但生物学效率差异显著。以大豆秸秆为主要原料的配方④生物学效率高、子实体商品性好,后劲足、病虫害少,且成本低于其他配方,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5.
杏鲍菇是近年开发的优良食用菌品种,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为了节本增效不少生产单位和个人都在积极探求和优选栽培料配方。据此,笔者特向读者推荐以下一些适用性较好的杏鲍菇栽培料配方供参考,希望栽培者结全当地原材料优势,因地制宜地选用下述配方,或在下述配方的基  相似文献   

16.
金福菇培养基配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3~2006年对金福菇母种培养基、原(栽培)种培养料及栽培基质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以加富PDA培养基为最好;原(栽培)种培养料及栽培基质配方均以稻草43%加棉籽壳43%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白灵菇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时培养基配方、拌料方法、后熟期及出菇方式的试验,我们时白灵菇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母种培养基配方为棉子壳综合培养基;最佳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为麦粒培养基;最佳栽培袋培养基配方为棉子壳培养基;最佳拌料方法为堆积通氧发酵法;最佳后熟处理期为30d,菌株%不需后熟处理;出菇方式应根据生产目的的不同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菌种紫袍侧耳,出菇温度20~28℃。2.供试材料母种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原母种和栽培种培养料:棉籽壳、麸皮、杂木屑、玉米芯等。栽培料配方:棉籽壳39%、玉米芯30%、杂木屑20%、麸皮10%、石膏粉1%。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杏鲍菇生物学特性的同时 ,从选择栽培适期、选用优良菌株和菌种、培养基配方选择、菌袋制作及接种培养、出菇管理和适时采收等方面总结了杏鲍菇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杏鲍菇母种最适固化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不同的母种培养基配方,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各配方培养基上杏鲍菇母种菌丝的生长速度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观察并记录菌丝密度、颜色等状况,筛选出适合杏鲍菇母种生长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杏鲍菇母种菌丝在配方6(1)(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酵母粉10g、水1 000 mL)、配方9(6)(葡萄糖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