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内衬袋对片烟醇化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恩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89-14690
研究了不同包装材料对片烟醇化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衬塑料袋的片烟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明显优于牛皮纸袋和不加内衬袋处理,加衬激光微孔塑料袋的处理片烟质量最好;加衬内衬袋片烟的还原糖含量明显高于不加内衬袋片烟;加衬牛皮纸袋的片烟烟碱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气调贮存法在仓储过程中片烟最佳品质状态的持续保持和醇化时间的有效调控,选取自然醇化1 a的片烟样品,采用气调贮存与自然醇化的方法,对其醇化过程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醇化过程中,自然醇化处理的片烟外观颜色发深,褐变,并伴随有出油现象,而气调贮存处理的片烟色度均匀,饱满度较好,开垛后3个月与自然醇化接近或相同。自然醇化与气调贮存的片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逐渐降低,但气调贮存的片烟两糖比高于自然醇化处理;总氮和烟碱含量下降趋势较平缓,气调贮存的片烟氮碱比更接近1,化学成分协调性更优。醇化6~12个月,自然醇化处理的片烟感官质量高于气调贮存处理;但醇化第18个月后,气调贮存处理的片烟感官质量高于自然醇化处理,且气调贮存处理片烟的最佳感官质量较自然醇化处理提高0.5~1.5分;此外,气调贮存较自然醇化使片烟保持最佳醇化质量的时间延长6个月。综上,气调贮存法可通过调节环境气体组分的方式,影响片烟醇化质量,延长片烟最佳品质状态保持期,实现片烟品质控制。  相似文献   

3.
气调贮存技术对片烟醇化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气调贮存法在仓储过程中片烟最佳品质状态的持续保持和醇化时间的有效调控,选取自然醇化1 a的片烟样品,采用气调贮存与自然醇化的方法,对其醇化过程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醇化过程中,自然醇化处理的片烟外观颜色发深,褐变,并伴随有出油现象,而气调贮存处理的片烟色度均匀,饱满度较好,开垛后3个月与自然醇化接近或相同。自然醇化与气调贮存的片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逐渐降低,但气调贮存的片烟两糖比高于自然醇化处理;总氮和烟碱含量下降趋势较平缓,气调贮存的片烟氮碱比更接近1,化学成分协调性更优。醇化6~12个月,自然醇化处理的片烟感官质量高于气调贮存处理;但醇化第18个月后,气调贮存处理的片烟感官质量高于自然醇化处理,且气调贮存处理片烟的最佳感官质量较自然醇化处理提高0.5~1.5分;此外,气调贮存较自然醇化使片烟保持最佳醇化质量的时间延长6个月。综上,气调贮存法可通过调节环境气体组分的方式,影响片烟醇化质量,延长片烟最佳品质状态保持期,实现片烟品质控制。  相似文献   

4.
探究牡丹江烟区复烤片烟在河南仓储自然醇化过程中的质量变化,为河南烟草工业公司合理利用牡丹江片烟原料提供理论依据。将龙江911品种复烤片烟贮存于河南新郑醇化库进行自然醇化,研究醇化片烟外观、感官质量及主要化学成分变化,分析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片烟外观质量在醇化24个月时达到最佳,感官质量在醇化27个月时达到最佳。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片烟的总氮、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含量,以及多酚类和游离氨基酸类总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有机酸类总含量呈上升趋势。与醇化9个月时相比,醇化30个月时片烟的总氮和总植物碱含量分别降低15.23%和1.49%,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3.48%和7.02%,多酚类和游离氨基酸类总含量分别降低9.41%和10.30%,有机酸类总含量增加15.70%。相关分析表明,香气质和杂气均与总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酸类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香气量与总氮、还原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感官质量总分与总氮、总糖、还原糖含量和多酚类总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酸类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之,牡丹江片烟在河南新郑醇化库自然醇化27个月时,感官评吸质量和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最...  相似文献   

5.
采用烟叶气调醇化贮存方法,设置3种不同氧气浓度(≤2%、2%~4%、9%~11%)贮存6种达到适宜使用期的片烟,比较分析不同氧气浓度下气调醇化方法对片烟外观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片烟采用3种不同氧气浓度气调醇化贮存的保质效果均优于常规自然醇化贮存,能够有效地延缓片烟质量下降速度,延长片烟贮存和使用时间。其中,以采用≤2%氧气浓度气调醇化贮存方法的片烟保质效果最好,其质量水平下降最缓慢,质量保持时间最长,云南马龙B2F-2010、云南马龙C3F-2010、云南马龙X2F-2010、阿根廷B1O-2010、福建尤溪C3F-2010和贵州务川C3F-2010等片烟在≤2%氧气浓度下气调醇化贮存20个月后外观质量分别下降14.14%、12.39%、4.68%、13.27%、12.13%和8.89%,感官质量分别下降8.02%、5.17%、12.54%、5.16%、6.38%和8.38%。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氧气含量对复烤片烟醇化质量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氧气含量下醇化烟叶感官质量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氧气含量对醇化片烟常规化学成分影响较小,但对其可用性指数(CCUI)、多酚、色素类潜香物质和挥发性香味成分的变化影响较大,氧气体积分数越高,多酚、色素类潜香物质的降幅越大,当烟叶醇化60 d后,50%~60%、90%~100%氧气下多酚和β-胡萝卜素的变化差异逐渐缩小;氧气含量对醇化片烟的感官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过高或过低氧气均不利于烟叶感官质量的提升,复烤片烟醇化40 d左右,烟叶的感官质量最佳;综合氧气含量对醇化片烟内在化学成分和感官特性的影响,氧气体积分数为50%~60%、醇化40 d左右,复烤片烟的质量较优。  相似文献   

7.
在柬埔寨金边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研究降氧贮存对片烟外观与感官品质的影响,在楼房仓中烟叶堆内投放气调剂1.0~1.2 kg/箱、干燥剂0.25 kg/箱并用复合尼龙膜密封成为气调密封堆.结果表明,往堆内投入气调剂并密封后堆内氧气浓度迅速下降,并长期稳定在1%以下.经过12~18个月的贮存,THBOF自然醇化外观评分为86分,而密封降氧的外观评分为80分,B2OF自然醇化外观评分为88分,而密封降氧外观评分为82分,表明密封降氧对片烟颜色转深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THBOF密封降氧的感官评价总分为66.1分,比自然醇化高0.9分;B2OF密封降氧的感官评价总分为71.9分,比自然醇化高0.8分.密封降氧的2个处理在香气质、香气量、刺激性、余味等方面均略优于自然醇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要化学成分的醇化片烟感官质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究醇化过程中片烟常规化学成分及致香前体物质与感官质量之间的关系,为卷烟配方专家及仓库管理人员快速掌握库内片烟醇化质量状况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2014年入库的湖南、贵州、福建、云南、河南、巴西等8个产地、等级片烟进行醇化过程跟踪取样,进行主要化学成分检测及感官质量评价,通过相关、主成分、回归等多种分析手段构建醇化片烟感官质量总分的预测模型。【结果】以吸光值、pH值、绿原酸、芸香苷、总植物碱、总糖含量6个主要化学成分指标构建了醇化片烟感官质量预测模型,模拟值与实际感官质量总分之间相差0.04~4.61分,误差在0.05%~6.94%范围,平均误差为2.40%,预测模型对上部醇化片烟的拟合效果略优于中部烟叶。【结论】基于主要化学成分构建的醇化片烟感官质量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云南、贵州、福建、辽宁4个产地2007年B2F片烟自然醇化过程中外观质量、吸食品质的变化规律,以确定上部烟叶在厦门的最佳醇化期和适宜贮存时间。结果表明,云南保山B2F片烟的最佳醇化期为21个月,适宜贮存时间为15~28个月;贵州长顺B2F片烟的最佳醇化期为25个月,适宜贮存时间为19~30个月;福建泰宁B2F片烟的最佳醇化期为21~23个月,适宜贮存时间为17~27个月;辽宁北票B2F片烟的最佳醇化期为20个月,适宜贮存时间为20~29个月。  相似文献   

10.
不同醇化阶段复烤片烟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不同醇化阶段烤烟片烟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和感官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醇化的进行,总植物碱、总挥发碱、pH值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总挥发酸则持续增加,而总氮、氮碱比在整个醇化阶段无明显变化,总挥发酸和pH值在醇化结束时与醇化前期相比,存在显著差异。②香气成分除新植二烯外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美拉德反应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在不同醇化阶段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③不同醇化阶段片烟感官质量均存在显著的差异,醇化12~15个月时,评吸总分达到最高,随着醇化的继续进行,评吸总分逐渐降低。④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醇化阶段片烟化学成分和香气成分与感官质量之间关系密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