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水养殖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是一种能导致海水鱼脑、中枢神经及视网膜等神经系统坏死的病毒,该病毒引发的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主要发生在稚鱼和幼鱼期,较强的致病力及高致死率给海水鱼养殖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成为海水鱼类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文章主要综述了NNV的基本特征、诊断技术、病毒传播、疫苗免疫学等研究进展,介绍了NNV的防控技术及策略,为海水养殖鱼类NNV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闽南地区养殖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发生在福建南部海区网箱养殖石斑鱼的暴发性传染病进行了初步研究。应用PCR和RT-PCR技术。检测石斑鱼常见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结果各发病渔场均检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病原菌分离未发现强致病性细菌;寄生虫检查发现腹腔普遍有一种微孢子虫感染形成的孢囊。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游动失常、厌食、鳔肿大、肾脏坏死、糜烂。表明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感染是导致石斑鱼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RT-PCR技术获得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0603株的衣壳蛋白基因,将其插入到杆状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的pFastBacI质粒中,构建了pFastBac-cp质粒.转化DH10Bac大肠杆菌后获得重组穿梭载体Bacmid-cp,脂质体介导将其转染Sf9细胞产生有感染性的重组杆状病毒AcNPV-cp.利用AcNPV-cp感染Sf9细胞后,SDS-PAGE分析可见大小约为37 ku的特异性蛋白带,Western-blotting分析发现,其可以与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阳性血清反应出现特异性的杂交带.试验结果表明,AcNPV-cp在Sf9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的衣壳蛋白,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负染电镜观察发现,CP蛋白可自行装配成病毒样颗粒,其大小形态类似于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制备超薄切片后电镜观察发现,CP蛋白自行装配成的病毒样颗粒呈晶格状排列在细胞质中.为研制有效防控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新型颗粒性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伴随着气温以及水温升高,水产养殖也进入病害高发季;同时沿海地区台风、雷雨天气较多,也会对水产养殖造成较大影响,引发多种病害。根据近年全国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数据,我们对7月份易发疾病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防控措施建议,供参考。7月水产养殖应该重点关注草鱼出血病、白斑综合征、鲫造血器官坏死病和十足目虹彩病毒病等病害。另外,去年同期发生过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和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等,也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5.
罗卫  田飞焱  刘荭 《水产学报》2008,32(4):651-658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能引起多种海水鱼类中枢神经组织病变,给各国海水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获得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0603株的衣壳蛋白基因,将其插入到杆状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的pFastBacⅠ质粒中,构建了pFastBac-cp质粒。转化DH10Bac大肠杆菌后获得重组穿梭载体Bacmid-cp,脂质体介导将其转染Sf9细胞产生有感染性的重组杆状病毒AcNPV-cp。利用AcNPV-cp感染Sf9细胞后,SDS-PAGE分析可见大小约为37kD的特异性蛋白带, Western-blotting分析发现,其可以与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阳性血清反应出现特异性的杂交带,试验结果表明AcNPV-cp在Sf9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的衣壳蛋白,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负染电镜观察发现,CP蛋白可自行装配成病毒样颗粒,其大小形态类似于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制备超薄切片后电镜观察发现,CP蛋白自行装配成的病毒样颗粒呈晶格状排列在细胞质中。 本研究为研制有效防控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新型颗粒性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 NNV)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和太平洋西海岸,已在120多种鱼中被检测到,能引起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ous necrosis, VNN),是对海水鱼类危害重大的病原之一。目前,随着神经坏死病毒的基因序列、类型、诊断和预防技术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致病机理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本文概述了病毒附着、致病基因、细胞凋亡以及免疫逃避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正9月全国各地气温开始下降,昼夜温差增加,另外,养殖水体的载鱼量、投饵量达到全年的高峰,池塘水质易恶化并诱发多种疾病。根据今年天气情况和近年全国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数据,我们对9月易发疾病进行了预测,供参考。9月水产养殖应该重点关注草鱼出血病、刺激隐核虫病、病毒性神经坏死病、鲤浮肿病、白斑综合征、十足目虹彩病毒病和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等。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以来,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饱受"偷死病"的折磨。近日,本刊记者从国家对虾产业技术体系获悉,经过几年来的潜心调查、研究与试验,该体系已初步掌握"偷死病"发生的关键所在。虾体系首席科学家何建国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对虾肝胰腺坏死症即是"偷死病","偷死病"主要是由养殖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所致。虾体系北方区病害防控岗位科学家黄倢认为,"偷死野田村病毒"是导致对虾病毒性偷死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9.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ous necrosis,VNN)又称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Viral encephlopathy and retinopathy,VER),在全世界多种鱼类中流行,对仔鱼和幼鱼危害很大,死亡率可达100%,对成鱼也有很高的致死率.由于其极高的传染性和危害性,被国际兽疫组织(OIE)列为重要的鱼类病害.该传染病的病原为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是罗达病毒科(Nodaviridae)的一种小RNA病毒.罗达病毒科包括α-罗达病毒属(Alphanodavirus)和β-罗达病毒属(Betanodavirus).  相似文献   

10.
一、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的发病和流行情况1.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的发病情况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PN)是鲑科鱼类鱼苗、幼鱼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急性病毒性疾病。1941年Mgonigle首次报道加拿大大西洋鲑(Salmosalar)患此病,1960年Wolf等首次从河鳟病鱼中分离出了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相似文献   

11.
正鲫鱼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随着鲫鱼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鲫鱼的病害问题日益突出,由鲤疱疹病毒Ⅱ型感染鲫鱼引起的鲫造血器官坏死病已成为威胁我国鲫鱼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为做好2016年鲫造血器官坏死病防控工作,农业部特制定了2016鲫鱼重要疫病防控技术方案。一、防控目标控制流行范围扩大的趋势;主要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9,(11)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奶牛养殖中一类常见的疾病,要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有效预防以及控制该类疾病。因此,从不同角度入手探讨了奶牛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及其流行病学调查,提高调查结果准确性、全面性的同时优化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防控,确保奶牛正常发育以及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病害问题也随之增加,给韩国渔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病毒则是引起鱼虾大批死亡的主要病原。现已从海洋鱼和虾中分离出六种病毒。本文回顾了下面六种病毒性疾病:牙鲆中的病毒性表皮增生(疱疹病毒),牙鲆和乌鲂中的双RNA病毒病,七带石斑鱼中的病毒性神经坏死(野田病毒),几种海水鱼中的淋巴囊肿病(虹彩病毒),红鳍东方鲀中的吻溃疡病和中国对虾中的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  相似文献   

14.
海水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ous necrosis:VNN)或称视网膜病、空泡性脑病是1980年代后期以来育苗生产发生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幼鱼和成鱼也可受害,该病毒分布广泛,但目前尚未有有效的防治方法,国内未见研究报道.本文介绍国外VNN的发生状况以及防病对策,以供参考并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对疑患病毒性神经坏死症、身体失去平衡、漂浮水面螺旋状游泳、体色发黑、大规模死亡的海水网箱养殖卵形鲳鲹幼鱼,采用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病原进行初步分析和跟踪调查。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病鱼脑和眼均呈现神经坏死病毒典型的空泡化现象;利用神经坏死病毒特异性引物nest-PCR检测发现,病鱼一扩阳性率100%,摄食游泳正常鱼一扩和二扩阳性率均为46.67%,显示港区苗种多自身携带病毒株;序列比对显示该病毒株属于赤点石斑神经坏死病毒基因型;对神经坏死病毒跟踪发现,成鱼一扩均为阴性,二扩阳性率则高达86.7%。初步认为,外界因子可能作为诱导因子,致使本身携带病毒鱼苗免疫降低致使此次流行病爆发,且神经坏死病毒潜伏于鱼体的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21,(6)
对猪病毒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视和强化,不仅能够控制疫病的发生和传播,还有利于养猪场提高经济效益。分析了猪病毒性疾病的主要类型以及防控重点,主要有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探究了猪病毒性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合理选择猪场的位置,注重猪种的安全,科学制定免疫程序,构建完善的消毒体系。旨在促进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β-野田村病毒(betanodaviruses)是一种重要的新出现鱼类病毒,可以感染40种以上的海洋鱼类,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亚洲、欧洲、北美、非洲、南太平洋的鱼群中。此外,β-野田村病毒也有感染淡水鱼类的报道。β-野田村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鱼类疾病称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  相似文献   

18.
<正>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又称鳜鱼暴发性传染病,是以脾肾坏死、肿大,鳃、肝失血变白,肝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疫病,其病原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2013—2016年扬州市水产生产技术指导站与扬州市江都区水生动物预防控制中心协作,对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进行了流行性病学调查、病原检测、疫苗免疫等研究和生产试验工作。试  相似文献   

19.
科技     
正对虾重大疫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临床防控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俗称"偷死病",一般发生在养成阶段,此病传播广、致病性强、死亡率高,是目前危害对虾养殖最严重的疾病之一。201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王印庚研究员带领水产动物药理与临床研究团队,走遍全国沿海对虾主产区进行调研取样,通过对"对虾急性肝胰脏坏死病"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国内外资料介绍了近年来石斑鱼养殖过程中发现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供广大业者参考。 1石斑鱼苗培育过程常见病害 1.1病毒 石斑鱼苗培育过程,极易遭受病毒性病原的侵害,而简称为NNV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症(Nervous Necrosis Virus),是造成石斑鱼苗培育中经常发生的主要病毒性疾病。神经坏死病毒(NNV)主要感染寸苗前期的多种类石斑鱼苗,感染后的鱼体出现异常泳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