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人工鱼礁区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生长异质性及资源开发状况,本研究基于2017─2021年山东近海3处典型鱼礁区(长岛鱼礁区、西霞口鱼礁区和前三岛鱼礁区)的海洋环境和许氏平鲉资源调查数据,利用Bootstrap的ELEFAN方法探究了许氏平鲉的生长特征、基于变换体长渔获曲线法探究了许氏平鲉死亡特性,运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研究了许氏平鲉体长–体重关系时空异质性,基于Beverton-Holt模型和开发率探究了许氏平鲉资源利用状况。结果显示,前三岛鱼礁区许氏平鲉条件因子(a)明显高于西霞口鱼礁区和长岛鱼礁区;前三岛鱼礁区许氏平鲉渐进体长和渐进体重最大,西霞口鱼礁区次之,长岛鱼礁区最小;长岛鱼礁区总死亡系数和自然死亡系数分别为0.87和0.44,均高于西霞口鱼礁区和前三岛鱼礁区;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得到参数a、b范围分别是1.48×10–5~5.92×10–5、2.85~3.13,相同体长条件下, 2020年春秋季前三岛鱼礁区许氏平鲉个体重最高, 2021年、2018年和2017年冬季西霞口鱼礁区个体重次之, 2019年夏...  相似文献   

2.
采用地笼网与流刺网对山海关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进行了春秋两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的重要经济品种为许氏平鮋、大泷六线鱼、矛尾刺鰕虎鱼,春季礁区内许氏平鮋、大泷六线鱼、矛尾刺鰕虎鱼的单位捕捞努力量分别是对照区的8.12倍、3.29倍和1.96倍,秋季礁区内是对照区的3.04倍、3.96倍和1.59倍。礁区内的尾均体质量普遍比对照区要大,春季礁区内的许氏平鮋较对照区高出60.92%,大泷六线鱼高出5.83%,矛尾刺鰕虎鱼高出33.33%,秋季礁区内的许氏平鮋较对照区高36.72%,黑鲷高出36.72%,大泷六线鱼高出5.27%。调查结果显示,人工鱼礁区重要经济资源已得到有效养护,增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环境与摄食因素对人工鱼礁区不同体长许氏平鲉分布的影响,采用2017—2018年山东省近岸3处鱼礁区环境和渔业资源的调查数据,利用变异系数CV均值将样本的体长分为10组,每组体长间隔为33 mm,并使用Bray-Curtis相似性指数比较不同海域许氏平鲉体长组成的相似性;运用去趋势对应分析(DCA)、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各环境要素对不同体长组许氏平鲉分布的影响;运用胃含物分析法分析许氏平鲉的食物组成。结果显示,西霞口与长岛鱼礁区样本体长组成相似性指数为70.66%,前三岛鱼礁区与西霞口鱼礁区、长岛鱼礁区的相似性指数较低,分别为54.94%和59.46%;大体长(299~365mm)许氏平鲉的分布与水深、水质指数(WQI)和化学需氧量(COD)相关性较大,喜好水深较深、营养丰富的水域;小体长(35~200 mm)许氏平鲉喜好水深较浅,水质好的水域。大体长(200~365 mm),高龄(2~3龄)的个体主要摄食鱼类、虾类和蟹类,优势饵料为鱼类(IRI为65.94%);小体长(35~200 mm),低龄(0~1龄)的个体主要摄食虾类和蟹类,优势饵料为虾类(IRI为45.69%)。研究表明,在浅水区域投放幼鱼保护型鱼礁,为幼鱼提供庇护所;将捕捞作业集中在深水区,减少对许氏平鲉小体长个体的兼捕,可以达到针对性增殖、保护许氏平鲉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张萌萌  刘岳  解涛  陈文蕾  唐衍力 《水产学报》2019,43(9):1925-1936
人工鱼礁是我国海洋牧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许氏平鲉是我国沿海广布的经济鱼种。为比较研究许氏平鲉的资源状况,本实验根据2016—2018年西霞口海洋牧场鱼礁区的资源调查,运用ELEFANⅠ基于许氏平鲉体长频率数据、变换体长渔获曲线法、单位补充量等渔获量曲线法和生物参考点对许氏平鲉的生长、死亡和合理利用进行初步研究,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法将不确定性引入资源评估。实验表明,浅水域许氏平鲉的平均体长、平均体质量、渐近体长和渐近体质量均大于中水域,深水域最小,表明西霞口礁区浅水域许氏平鲉的生长状况最好。中水域的捕捞死亡系数和自然死亡系数均大于深水域,浅水域最小,表明西霞口礁区中水域的许氏平鲉资源死亡率最高。本实验首次将生物学参考点及不确定性分析用于不同水深礁区的资源评价,结果发现,3种不确定水平下FBRP的判断结果与无不确定性结果一致,且F_(0.1)更适合礁区许氏平鲉的资源评估。结合Gulland理论、生物学参考点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分析可知,礁区资源处于轻度开发状态,可以通过适当提高捕捞强度来增加渔获量。浅水域可提高到Y_W/R=25.60对应的开捕年龄为1.83 a;中水域可提高到Y_W/R=23.89对应的开捕年龄为0.93 a;深水域可提高到Y_W/R=16.74对应的开捕年龄为1.12 a。  相似文献   

5.
2016年7-11月,对唐山海洋牧场海域人工鱼礁内和礁区外许氏平鮋(Sebastes schlegelii)进行采样,共采集191尾,其中鱼礁内159尾,礁区外32尾,对采集的样品胃含物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许氏平鲉摄食强度以四级为主(40.91%),其次为三级(23.30%),平均摄食强度为2.66。月份不同,胃含物种类不同,7-9月虾类占比100%;11月虾类占比66.99%,鱼类占比33.01%,同时底质不同,胃含物种类也不同,在礁内泥地底质中,虾类占比97.46%;石头地底质中,虾类占比64.42%,鱼类占比33.48%。对不同月份许氏平鮋饵料种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月与9月饵料相似度高。不同体长组的摄食强度等级频度不同,具体表现为随体长组的增加,摄食强度等级增加,在50~60 mm达到峰值,占比81%。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人工鱼礁区单片刺网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选择性, 于 2021 年 10 月在荣成北部人工鱼礁区使用 4 种网目尺寸(40 mm、50 mm、60 mm、70 mm)的单片刺网进行选择性实验。在 SELECT 模型的架构下, 使用 Normal、Lognormal、Gamma、Bi-normal 模型进行选择性拟合, 根据赤池信息指数(AIC)和模型残差(MD)选择最佳拟合模型。结果表明: Lognormal 模型拟合效果最佳, 其 AIC 值和 MD 值均为最低值。根据 Lognormal 模型, 不同网目尺寸许氏平鲉的模型拟合长度分别为 114.23 mm、142.79 mm、 171.35 mm、199.90 mm; 大泷六线鱼的模型拟合长度分别为 129.67 mm、162.09 mm、194.51 mm、226.92 mm。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的体长与最大剖面周长的线性关系分别为: G=0.2877L+0.7463(R2 =0.6722), G=0.2468L– 3.8531(R2 =0.6851)。选取 150 mm 作为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的理论成熟体长(MBL)进行分析, 结合幼鱼留存比例, 发现网目尺寸为 60 mm 和 70 mm 的刺网能够保护人工鱼礁区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的幼鱼资源。研究结果可为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的管理和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2年9月—2013年8月对威海西港人工鱼礁区及对照区的生物资源调查,对比分析了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相对资源密度、多样性和相似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调查显示,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共采集鱼类与大型无脊椎动物32种,隶属25科30属;其中北礁区24种,南礁区23种,对照区17种。鱼类和节肢类在生物量和数量上均占较高比例。2个鱼礁区在历次调查中的主要优势种皆为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和许氏平鮋(Sebastods schlegelii),其次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北礁区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1 011.39±584.18 g/n·d)是对照区CPUE(550.36±451.31 g/n·d)的1.84倍;南礁区的CPUE(700.87±368.86 g/n·d)是对照区的1.27倍。鱼礁区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对照区,北礁区最高多样性和丰富度分别达到3.20和2.47,南礁区最高分别达到3.12和2.87。2个鱼礁区和对照区之间的群落相似性处于中等水平。通过熵值法计算北礁区、南礁区和对照区综合生态效益值分别为0.402、0.340和0.260,北礁区生态效益最佳,南礁区次之,对照区最差。研究认为,人工鱼礁的投放有利于渔业资源特别是鱼类的养护和诱集,生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人工鱼礁区的增殖鱼类资源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春季采用地笼网分别对山东省西港小石岛、牟平养马岛、威海寻山和日照前三岛附近人工鱼礁区及对照区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的鱼类种类数比对照区增加了1.8倍,平均数量和平均质量分别比对照区增加了3.5倍和1.9倍.人工鱼礁区的主要优势种为岩礁性鱼类大泷六线鱼和许氏平鲉.人工鱼礁区鱼类资源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的均值分别大于对照区相应生态指数数值.人工鱼礁的建设可以增加鱼类资源的种类、数量及鱼类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于2014年在西江封开段进行了8个月的渔获物调查,采集了526尾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的体长、体质量等生物学信息,利用体长频率分布估算赤眼鳟生长、死亡参数,并分析渔业资源利用状况。结果显示,赤眼鳟体长-体质量的幂函数关系参数a=0.028 8,b=2.858 2。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渐近体长L_(inf)=74 cm,生长系数K=0.1,自然死亡系数M=0.19,总死亡系数Z=1.51,捕捞死亡系数F=1.32,开发率E=0.88。渔业资源量分析显示,2014年西江封开段赤眼鳟资源量为2 234 652尾、428.558 t。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ield per recruit, YPR)模型分析显示,当前赤眼鳟首次开捕体长为12.3 cm,F为1.32,YPR为1.89 g;当首次开捕体长调整为27.8 cm、F调整为0.45时,可获得YPR 7.76 g。当前赤眼鳟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建议将开捕体长设为27.8 cm,将捕捞强度降至0.45。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杭州湾北部凤鲚(Coilia mystus)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于2016—2019年每年的5—10月在杭州湾北部水域设立6个凤鲚张网监测点,每月大潮时对这几个监测点进行取样,共采集到样品5 250尾。按照10 mm的组间距进行样品体长分组,获得了各体长组频率分布数据。根据体长组频率分布数据,利用体长股分析法估算得到杭州湾北部凤鲚的年平均资源量为723.8 t,最大可持续产量为546.5 t。凤鲚的渐近体长L=246.75 mm,生长参数K=1.3,自然死亡系数M=1.89,总死亡系数Z=3.04(r2=0.985 4),开发率E=0.378。研究结果表明,杭州湾北部凤鲚资源处于合理利用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