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以及强降雨的频发,引起的城市内涝日益加剧。城市内涝灾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当前城市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避免城市内涝发生。一、城市内涝成因分析近年我国极端天气频发,一些城市的气象纪录纷纷被  相似文献   

2.
以2003~2008年的田间观测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易涝易渍棉田水文过程对农业涝渍灾害防治及其评估的特点,探讨了易涝易渍棉田水文过程及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易涝易渍棉田具有地下水埋深浅、对降水很敏感的特点。30mm以上降水就可引起地下水位明显抬升;降水可引起棉田间歇性多次受渍、受涝,会引起作物不同程度减产。当受涝(田间积水深度5~15cm)3d,地下水埋深小于30cm的时间累积达到12~22d时,可造成棉花减产13%~22%;当受涝5~6d,地下水埋深小于30cm的时间累积达到21~33d时,可造成棉花减产35%~50%。在不受涝仅受渍的情况下,当地下水埋深小于30cm的时间累积达3~4周时,可造成作物减产14%~31%,5周以上时则造成作物减产过半。回归分析表明,作物减产程度与受涝、受渍程度指标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地下水位长期偏高、田间浅淹3~6d的情况下,渍对作物的影响大于涝。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安徽省2015年6月23~30日暴雨洪涝灾害的特征及影响.[方法]采用空间定位、距平百分率、历史对比、极大值推算、灾害影响分析等多种方法对2015年6月23 ~30日安徽省出现的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此次过程的强降水区主要位于安徽省北部、沿淮及江淮东部地区等地;最强降水过程出现在24~30日,全省每天都有100个以上乡镇超过50 mm,其中27日686个乡镇出现暴雨,范围之广为历史6月第5位;受持续强降水过程影响,滁河流域发生洪涝灾害,合肥、金寨等地发生内涝和山洪地质灾害,江北大部出现气象雨涝,沿淮及江淮东部达重到特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暴雨对农业、交通、江河湖库水位产生一定影响.[结论]该研究为灾害防御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西安市1971 ~2013年7个县区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值方法定义不同县区的极端降水阈值,利用平均值法计算全市气候背景和局地变化,应用线性趋势分析法检验序列的变化趋势,对西安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选取7个县区2004~2013年的逐日降水量、逐时降水量,分析西安市暴雨日及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探讨其城市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市极端降水阈值根据下垫面差异略有不同,中到大雨为极端降水事件的标准;极端降水阈值空间分布与年降水总量的分布相似;强降水多发区与阈值高值区基本对应,极端降水和极端雨日的多发区集中在山区.近43年西安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平均强度及频数呈增加趋势,20世纪80年代、21世纪以来极端降水平均强度大、极端降水天数多;西安市极端降水事件具有明显的局地性特征,与夏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吻合.西安市极端降水强度表现为市区、中部呈减少趋势,周边呈增大趋势;频数表现为北部、东南部呈减少趋势,中部、西南部呈增加趋势.近10年西安暴雨季节多出现在5月下旬~ 10月上旬,西部、南部、东部县区暴雨日发生频数较高;西安短时强降水7~8月最为活跃,南部山区多于北部,表现为明显的夜雨型特征,自5月起随时间从中部向东西部扩展,8月扩展至最大,9月迅速收缩;10 mm≤1 h降水量<20 nn的短时强降水7月多于8月,1h降水量≥30 mm的短时强降水8月多于7月.2000年前西安的发展处于城市化缓慢期,2000年后为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周边县区的极端降水强度受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大,城市化缓慢期东南县区的极端降水频率受城市化影响较大,城市化快速发展期西部县区受城市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小时降雨量≥20 mm的降水进行分级定义,小时强降水具有强度大、雨强强等特点,容易带来城市内涝、山体滑坡等灾害。利用广西1 243个区域自动气象站以及92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数据,对广西4—9月小时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 mm/h量级的强降水年际变化最小,量级越大年际变化越大;广西的小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6月,其次是5月和7月,尤其6月的第二侯和第三侯是小时强降水的多发期;小时强降水在一天当中每个时次均有出现的可能,但出现时次较多的是在早晨和夜间时段;受迎风坡和喇叭口等地形的强迫抬升因素影响,强降水空间分布与山脉走向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6.
1961—2013年辽宁省夏季降水时空变化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205-209
利用1961—2013年辽宁省25个台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辽宁省夏季降水时数、强度以及极端强降水时数、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辽宁省夏季平均降水时数呈减少趋势,但降水强度呈增加趋势;夏季平均极端强降水时数和降水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尤其在汛期7月极端强降水强度增加趋势明显。极端降水事件的增多,会导致由其引起的灾害性事件的增多,因此研究辽宁省夏季降水时空变化分布特征,对汛期强降水集中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构建的石家庄市强降水内涝数学模型,选取2、5、10、30、50、100年一遇小时降水对2017年石家庄市道路积涝水深进行情景模拟,同时以道路交通的车流、车速表征城市内涝的承载体脆弱性,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完成强降水内涝灾害对道路交通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随着小时降水重现期的增大,城市道路积水面积和积水深度呈不同程度增加趋势;在2年一遇的降水强度下,城区25.8%的道路有积水,平均积水深度为8.6 cm,而在100年一遇的降水强度下,积水网格数量超过70%,单元网格内部积水明显增加,平均积水深度为56.3 cm;道路交通内涝风险评估表现出低风险区网格数量在30年一遇时最高,而中高风险区的网格数量随着重现期变大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8.
尚宇  延军平  周正朝  魏丽  张良  茹显军  杨露萍  苟彤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14-13015,13122
利用1961~2010年延安市的降水日值资料,对延安市的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延安市汛期(5~9月)降水量对当地年降水起决定性作用。延安市汛期极端强降水日阈值为32.6 mm,极端强降水量以10.65 mm/10a的趋势下降;延安汛期相对阈值(R95p和R90p)表现出相近的变化,呈弱减小趋势;绝对阈值(R25mm和R50mm)两者的变化与R95p和R90p相近。进入21世纪后,汛期降水量有所回升,极端强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呈弱增加趋势,但极端降水日数、暴雨日数趋于减少,表明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延安市汛期降水越来越集中,旱涝灾害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贵阳市花溪城区暴雨内涝灾害。[方法]从1981—2015年花溪区连续自记雨量记录中挑选降雨历时为5、10、15、20、30、45、60、90、120 min每个时段的年最大雨量记录,作为花溪区暴雨强度公式的计算样本,利用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得出花溪区暴雨强度和降水量曲线图,分析花溪区降水特征和城市内涝灾害。[结果]暴雨强度公式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推荐的方法,计算过程规范,计算结果误差满足规范要求。花溪区历时5、10、15、20、30、45、60、90、120 min降水不同重现期下的降水强度和降水量不同。[结论]该研究可为花溪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制定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极大地破坏了城市的水循环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内涝灾害,给基于土地的各项人类活动带来严重影响。将武汉市汤逊湖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利用从互联网中爬取的媒体报道数据和遥感指数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内涝产生的影响,从防治城市内涝的角度为更加合理的土地利用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中水体面积的减少和不透水面的增加加剧了内涝灾害的发生,加重了内涝灾害风险,城市土地利用需要加强对于湿地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