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摸清松墨天牛的羽化高峰期,更好地防治松材线虫病,采用在典型样地悬挂诱捕器的方法,于2018年5-10月对大连市甘井子区、中山区典型样地的松墨天牛种群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样地发现松墨天牛、褐梗天牛和小灰长角天牛3种蛀干害虫;松墨天牛的羽化高峰期在6月末至7月上中旬,6-7月的虫口密度占全年的80%以上,为科学有效地监测松褐天牛的发生规律,预测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及时有效地控制其蔓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景观格局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及成虫发生期的关系,为制定利用景观格局调控松褐天牛种群的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应用诱捕法对福建省顺昌县4个乡镇马尾松林的松褐天牛种群数量进行监测,将其发生期划分为3个时期并构建时间动态模型,利用ARCGIS、ENVI、FRAGSTATS软件对景观信息进行提取划分和景观指数计算,分析斑块类型与景观2个水平上的景观指数同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及成虫发生期的相关性。【结果】共捕获松褐天牛139 321头;埔上镇始盛期(T)结束的时间最早,双溪街道始盛期结束时间最晚,高峰期(P)与盛末期(L)结束时间最早,而大干镇在这2个时期上结束最晚;斑块类型水平上,松褐天牛种群密度与林地斑块面积及道路斑块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0.959,与农田斑块面积呈显著负相关(R=-0.963),与道路斑块分离度也呈显著负相关(R=-0.968);景观水平上,景观总面积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具有显著正相关(R=0.970),松褐天牛种群密度随景观丰富度的升高而降低,相关系数为-0.958;林地斑块的密度和聚合度对成虫发生的不同时期有重要影响,成虫发生的高峰期与道路斑块的密度和面积有较强的正相关,城市、农田、水域3种斑块的密度与面积均与松褐天牛成虫的发生期呈负相关,而景观总面积与成虫的不同发生期呈正相关。【结论】林地斑块面积、道路斑块数量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呈显著正相关,而道路斑块的分离度、农田斑块面积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呈负相关。林地与道路斑块的密度与松褐天牛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的结束时间长短呈正相关,而城市、农田、水域3种斑块类型的密度及面积则呈负相关。景观格局不仅能够影响松褐天牛的种群密度,还能够影响其种群发生的时间动态。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松褐天牛最佳引诱剂,有效监测和降低松褐天牛成虫种群密度。使用ZM-60型松褐天牛专用诱捕器,在宜昌市开展了采用APF-1型和BF-1型引诱剂诱捕松褐天牛成虫的研究。结果表明:APF-1型引诱剂效果略好于BF-1型引诱剂。松褐天牛的羽化高峰期在6月-8月,也是防治松褐天牛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4.
收集湖北省远安县2019—2020年2个年度不同区域松褐天牛诱捕量数据,利用APF-1引诱剂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诱捕与监测,采用GIS空间统计,引入核密度分析与克里金空间插值分析,对松褐天牛空间密度分布进行估算和可视化表达。试验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活动期为5个月,时间区域为5月1日—10月15日,一年只发生1代,成虫羽化初始期为5月,高峰期为6—8月,盛末期终于10月15。高峰期受海拔影响而推迟,盛末期提前,虫口密度随降雨量增加而减少。研究区域松林范围内普遍存在松褐天牛的分布,核密度分析结果反映区域虫口密度分布聚集性特征,克里金插值结果反映虫口密度连续区域变化空间分布特征,松褐天牛在松林中的分布不同地理位置区域存在差异,虫口密度以高海拔密度低,低海拔密度高。松褐天牛具羽化周期长、区域分布不均、隐蔽性等特点,难以达到彻底防治。  相似文献   

5.
松褐天牛在瓯海区茶山镇羽化始期于5月上旬,盛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末期7月上旬。室内比野外羽化时间滞后,尤其是盛末期更为明显,推迟12~15d。松褐天牛在瓯海茶山镇分布普遍,且危害严重,有虫株率6.3%,致死率达4.6%,平均虫口密度1.93%。松褐天牛幼虫在松树上的垂直分布自上而下呈递减趋势,且70%以上分布在中上部树冠层。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合本地松褐天牛监测和防治工作的引诱剂和诱捕器,以提高监测和防治效果,松褐天牛羽化盛期,选用目前国内较常用的两家单位生产的产品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都有一定的引诱效果。APF-I型引诱剂及配套诱捕器诱捕松褐天牛的总数量是FJ-MA-02型引诱剂及配套诱捕器的2.85倍,且操作较后者简便,适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松褐天牛羽化历期和各虫态在被害树上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褐天牛 Monochamusalternatus在浙东沿海地区的羽化始期为 5月上旬 ,盛期为5月中旬至 6月上旬 ,末期为 7月上旬 ;室内羽化的盛期和末期比露天网室滞后 2 0天。卵、幼虫和蛹在被害树体上的数量分布 ,树干中段 >下段 >梢段 >侧枝 ;分布密度 ,树干梢段 >中段 >下段。蛀入木质部幼虫的成虫羽化率室内室外均为 70 %左右  相似文献   

8.
2014年应用诱捕法,在丽江市玉龙县、华坪县、永胜县云南松林对松褐天牛成虫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引诱试验。结果表明,4月是华坪、永胜两个试验点松褐天牛成虫的始见期,5月为玉龙试验点松褐天牛的始见期,6月为丽江市松褐天牛成虫羽化活动的高峰期,10月为玉龙点松褐天牛成虫活动结束,11月为华坪和永胜点松褐天牛成虫活动结束;在丽江市海拔2 000~2 600m的云南松林内,松褐天牛均有分布,随海拔的上升,松褐天牛的引诱量随之减少;林缘松褐天牛的引诱量明显高于林内;环境温度条件是影响松褐天牛成虫羽化活动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山西省沁水县松墨天牛发生规律及危害特征,为有效防控松墨天牛在山西省内进一步扩散蔓延并阻断松材线虫入侵山西省提供理论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9—2022年,采用“动态监测法”连续4 a悬挂松墨天牛诱捕器监测松墨天牛成虫种群发生动态并分析成虫形态特征;结合“总有效积温定律”和气象数据,推算山西省沁水县松墨天牛发生世代数;建立24块标准样地,采用“每木检尺法”调查样地内的乔木树种遭受松墨天牛危害情况,同时选取36株危害致死的白皮松进行立木解剖,以明确松墨天牛在寄主树种白皮松上的发生危害规律。[结果 ]山西省沁水县松墨天牛雌雄成虫的鞘翅长、触角长、触角长/体长、胫节长、股节长这5个指标在雌雄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可使用松墨天牛成虫“触角长/体长”作为松墨天牛性别判定的形态指标;松墨天牛在山西省沁水县约为1年1代,松墨天牛成虫的发生期约为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其中始见期为5月下旬,始盛期为6月中旬,羽化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盛末期为7月中下旬,终见期为10月上旬;在山西省沁水县,松墨天牛主要危害径级为2.50~17.50 cm白皮松树,其中幼虫主要分布于树干...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掌握松墨褐天牛成虫在信阳新县羽化时间,监测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林间的松墨褐天牛虫口密度,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至2012年的5-8月,笔者在河南省新县采用松墨天牛引诱剂监测松墨褐天牛,结果表明:新县松墨褐天牛羽化初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为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底为羽化末期。虫口密度与引诱效果成正相关,在松墨天牛成虫虫口密度大的林分,引诱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APF-1型诱捕剂是目前国内用于诱杀松褐天牛成虫的主要诱剂之一。通过连续3年分别在石棉县松褐天牛发生林区、松枯木清理林区和发生过森林火灾林区的应用效果分析表明:虫口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初期为4月中旬、未期为11月上旬,当年成虫第1次羽化高峰期是5月中旬。  相似文献   

12.
松褐天牛羽化历期和各虫态在被害树上的分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在浙东沿海地区的羽化始期5月上旬,盛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末期为7月上旬;室内羽化的盛期和末期比露天网室滞后20天。卵、幼虫和蛹在被害树体上的数量分布,树干中段>下段>梢段>侧枝;分布密度,树干梢段>中段>下段。蛀入木质部幼虫的成虫羽化率室内室外均为70%左右。  相似文献   

13.
应用M-99引诱剂防治松褐天牛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温岭市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始见期4月底、终见期10月初、7月下旬为羽化高峰期的基本规律,应用M-99引诱剂对松褐天牛进行防治试验,平均每年每只诱捕器诱捕松褐天牛101只,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在南京地区连续二年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Nickle病的媒介昆虫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成虫羽化、成化率以及在松树上的分布和发生情况等观察,结果表明: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松褐天牛的羽化盛期,且70%天牛寄生在松树5m以上的树干和枝梢中;防治上要注重病死树枝梢材的处理,MPP乳剂的防治区松材线虫病死树明显减少,喷MPP油剂处理病材对天牛毒杀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连续2a观察笼罩内松褐天牛成虫羽化情况及羽化期间的气温、降水量变化,分析了松褐天牛成虫羽化规律及其气温和降水量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松褐天牛在5月初开始羽化,5月底至6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6月底至7月初为羽化末期;由于2013年的平均气温高于2014年,且降水量低于2014年,使得松褐天牛成虫羽化高峰推迟。  相似文献   

16.
松褐天牛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传播的中间媒介,松材线虫疫区周围松褐天牛虫口密度直接影响松材线虫病的传播速度。防治不及时,可导致松材线虫病的蔓延。因此,要掌握松褐天牛成虫羽化、产卵、幼虫蛀食三个时期的生活特性,对做好松褐天牛危害防治工作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防控松墨天牛,运用APF-I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和诱捕器调查昭通市松墨天牛的地理分布,采用林间和室内观察法研究其生活史。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广泛分布于昭通市的11个县区,寄主有马尾松、云南松、华山松。松墨天牛在昭通市1年发生1代,成虫羽化期为4月下旬至9月中旬,卵期一般为6~12d,幼虫期长达300多d,蛹期为10~20d,成虫期为4月上旬至10月上旬。松墨天牛在昭通市地理分布区域性明显,北部片区种群数量相对较大,南部片区种群数量较小。提出加强林间种群监测,强化检疫措施,加大无公害防治力度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松材线虫病疫区,利用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喷施1%噻虫啉微胶囊颗粒剂防治松褐天牛,能够取得因松褐天牛羽化期长、防治难度大等原因常规药剂难以达到的防治效果。施药后30d,防效效果在75%以上,该药剂能将不断羽化出来的松褐天牛杀死,药剂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3%甲维盐·阿维菌素注干剂施用后对福建省泰宁县松墨天牛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繁殖的影响,2019—2021年,应用诱木和诱捕器诱集监测方法,持续3年监测林间试验地内松墨天牛成虫种群动态和松枯死树数量。结果表明,注干施药处理后诱木段上松墨天牛的羽化率仅为6.71%,而未施药处理的羽化率为48.85%;3年持续监测发现,注药区和对照区松墨天牛种群数量和松枯死树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注药区松墨天牛种群数量和松枯死树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3%甲维盐·阿维菌素注干施用不影响林间松墨天牛的产卵行为,但可显著降低卵的孵化率,影响幼虫发育和繁殖羽化,有效降低松墨天牛的种群数量,同时又可保护松树,降低松枯死树数量,可在实际防治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出孔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来源虫害木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出孔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虫害木松褐天牛羽化出孔在时间动态上有一定差异,但其雌、雄成虫在各地种群中出孔动态基本相同。松褐天牛成虫出孔具有明显的时段性,高峰时段为18:00-20:00,占总数的28%,且雌、雄成虫同步。不同来源虫害木松褐天牛出孔率有一定差异,松材线虫病区虫害木中,松褐天牛出孔率随单位木材松材线虫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