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5年以上树龄自然柞林的大树上放养柞蚕 ,不同于传统的在小树上的放养技术 ,柞树不经过人工砍伐 ,整个龄期均在大树上放养 ,直至作茧.通过生产实践 ,初步解决了自然柞林养蚕中的收蚁、蚕期管理、天敌防御及摘茧等技术问题 ,有望扩大柞林放养面积 ,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工放养柞蚕以山东省的鲁中南山区为最早.依据有三:“山蚕说”最早记载了这里人工放养柞蚕的情形;清初张纲孙的诗最早记述了这里农民驱赶敌害保护蚕苗的辛苦;从《盛世滋生图》看,这里的柞丝绸业的发展也最早,山东半岛的柞蚕业,是清康熙年间从鲁中南山区传去的.  相似文献   

3.
韩冰 《北方蚕业》2022,43(1):45-47
放养秋柞蚕可为翌年春蚕生产提供优质种茧。辽宁省秋柞蚕放养期为7月末至9月底,影响秋柞蚕放养的因素较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秋柞蚕放养方法,真正做到良叶饱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是一化性柞蚕主产区,放养方法与其它地区不尽相同.在春柞蚕放养过程中,除稚蚕期利用很少老梢柞叶外,四、五龄壮蚕期历来采用火芽饲养.而蚕坡的轮伐直接影响柞树的生长,且存在着柞树有效产叶量低,养蚕劳动强度大,生态效益差等缺点,是柞蚕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我们依照柞树、柞蚕的生长发育协调一致满足蚕儿生理需要的原则,就河南柞蚕全龄老梢育技术,在此与同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省力化高效饲养是现代柞蚕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秋柞蚕生产中常用的二移五龄窝茧放养法需要将5龄幼虫集中移入窝茧场,为减轻5龄期集中移蚕的劳动强度,研究建立了一种省工省力的放养新方法,即一移四龄窝茧放养法。通过对秋柞蚕不同龄期食叶量的测算,确定4龄期幼虫集中窝茧所需窝茧场的面积占全龄用柞园面积的70%~75%较为合理;测算2种放养方法窝茧期蚕体质量相差接近7倍,4龄期幼虫集中窝茧比5龄期幼虫集中窝茧节省移蚕用工量近40%。一移四龄窝茧放养法与二移五龄窝茧放养法比较,收蚁结茧率和单蛾产茧量均略有提高,说明采用这种新的放养方法对柞蚕生命力无不良影响。采用一移四龄窝茧方式放养秋柞蚕具有省工省力的优势,适用于秋蚕期柞园捕食性害虫发生量较小的年份。  相似文献   

6.
<正> 河南是我国柞蚕三大产区之一,茧丝优良,历史悠久,柞绸闻名中外。放养柞蚕是山区农民传统的骨干副业,也是当前发展外向型商品经济的重要项目。河南柞蚕发展潜力很大,现就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挖掘柞坡潜力,提高柞蚕放养量 河南柞蚕的人工放养1921—1931年间称“黄金时代”,蚕坡面积1000万亩,养蚕农民十万余户,年产蚕茧1.55万吨,缫丝100多万公斤,织绸26万疋,远销英、法、美、俄、瑞士等国,价值白银  相似文献   

7.
李晓强 《北方蚕业》2004,25(2):29-30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发展各项产业的原则.我国柞蚕业长期以来通过对柞蚕场实行科学使用、管理、保护和建设,较好地解决了放养柞蚕与保护柞树、保护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和关系,使柞蚕茧成为我国特产,柞蚕业成为我国产纹山区的传统产业和可持续发展产业.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和发展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利用DNA条形编码探讨云南野柞蚕的分类学地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2001年在云南曲靖发现的野生柞蚕(云南野柞蚕,A.pernyiwild)拥有一些与放养型柞蚕(A.pernyi)不同的特性。测定了云南野柞蚕线粒体细胞色素酶C亚基I基因5′端的部分片段(658 bp,GenBank:EU532613),并利用该DNA条形编码探讨其分类学地位。基于Kimura-2-Parameter计算的4个放养型柞蚕品种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仅0.003,而云南野柞蚕与放养型柞蚕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16,小于已确定分类学地位的放养型柞蚕与印度野蚕(A.rolyii)之间的遗传距离(0.028),但与家蚕(B.mori)同其祖先中国野桑蚕(B.mandarinaChina)之间的遗传距离相近(0.015)。NJ树中云南野柞蚕与放养型柞蚕也最先聚在一起,从分子水平证实其仍属于柞蚕种。初步认为,云南野柞蚕可以考虑成为柞蚕种的一个亚种——野柞蚕亚种。  相似文献   

9.
正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拥有丰富的柞树资源,放养柞蚕历史久远。五大连池市积极引导农民走特色路、打绿色牌,使蚕业经济迅速发展,今年共放养柞蚕617把,总产达到62万kg,创造产值2 200余万元。为有效引导农民发展养蚕业,该市举办柞蚕养殖技术培训班85期,培训养殖户1 500余人,对养殖户开展生产指导260余  相似文献   

10.
对安徽省柞蚕养殖的历史、安徽省的气候、地形特征、栎树资源的分布进行调研,分析安徽省发展柞蚕业的机遇与问题,并通过近两年的柞蚕放养试点,探讨安徽省发展柞蚕业的可行性,提出发展安徽柞蚕业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柞蚕业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放养柞蚕与山区生态环境的矛盾.通过对柞蚕场利用现状的调查 ,分析了柞蚕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实现柞蚕场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建立柞蚕春蚕保苗场是提高放养春柞蚕保苗率、春柞蚕种茧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建立柞蚕春蚕保苗场是提高放养春柞蚕保苗率、提高春柞蚕种茧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稳定和发展柞蚕茧生产的一项长远建设。1场地与树种选择春柞蚕保苗场宜选择能避春蚕期西南强风和背北风寒流的向阳的东南向山腰地带,面积按每把春蚕2亩(1亩=667m2)左右。播种前清除杂树,割除场内灌木。宜选择叶质好、发芽早、树势旺的尖柞  相似文献   

13.
柞蚕一化二放(以下简称秋柞蚕)是利用一化性春蚕种茧,采用人工方法解除蛹的滞育,达到羽化发蛾,一年内放养两次柞蚕。这是柞蚕一化地区放养体制和放养方法上的一项重要改革,将有力地促进我省柞蚕生产的发展。 四川是柞蚕地理上的一化地区,历来只放养一次春柞蚕。春蚕壮蚕期温度高,生育期短,茧小茧层薄,于5月中下旬结茧化蛹后种蛹随即进入滞育,直到翌年春暖后才能羽化发蛾。经历长达八个多月的种茧保护时期,七、八月间的酷暑季节,室内温度高达30℃以上,对蛹体滞育生理代谢消耗多,越年健蛹率低,削弱了体质,又助长了病毒繁殖蔓延。同年12月至翌年1月蛹体解除滞育后,保种室内又常遇10℃以上的温度,蛹体缓慢地发育,又增大了体养分的消耗,引起种蛹的生理障碍,可供制种健蛾少,交配力弱,单蛾  相似文献   

14.
论柞蚕原生态放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柞蚕原生态放养的论题,并给以定义。阐述了对柞蚕丝、柞蚕蛹、柞蚕蛾、柞蚕幼虫和柞蚕卵的用途及市场需求,论证了柞蚕原生态放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认为柞蚕原生态放养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生态上合理。  相似文献   

15.
<正>五龄柞蚕绢丝腺增长规律,苏联学者T.C.已有研究.而壮蚕期饲料对五龄柞蚕绢丝腺的增长也有一定关系.摸清柞树叶质对柞蚕绢丝腺增长的影响,以便改善饲养管理方法,这对一化性柞蚕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现将部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供试柞蚕品种地方品种“方12号”.二、材料蚕放养方法(一)大眠场二年生老柞育:一至三龄蚕按河南普通方法放养,饲料为二年生老柞(河南俗称老梢),四龄蚕继续使用二年生老柞饲料喂养.当大眠蚕(四龄眠蚕)起身时,挑选同时期眠起的五龄蚕为材料.于五龄第2天8时.再将柞蚕移人当年生芽柞(河南俗称火芽)上放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柞蚕的发源地,一直保持着世界柞蚕业第一大国的地位,柞蚕茧年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0%左右.印度目前居第2位,其产量约占世界的7%左右.我国柞蚕资源丰富,分布辽阔,南起云贵高原,北至黑龙江,东起山东半岛,西至甘肃河西走廊,均有柞树分布,辽、鲁、豫、吉、黑、内蒙等省(区)都有放养柞蚕的历史.全国适于发展柞蚕生产的柞林面积有1000万hm2,被开发利用的仅占10%左右,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放养柞蚕一直是部分山区人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建国55年来,我国的柞蚕业依靠不断进步的科技实力的支撑,使柞蚕茧年产量由建国初期的1.1万t发展到目前的6万t左右,古老的柞蚕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柞蚕业亦然.而文献信息资源是承载技术信息的载体,是行业进步的真实记录.因此,本文以1994~2003年公开发表于专业期刊的柞蚕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发现最近10年来我国柞蚕研究领域重点内容的变化,同时为柞蚕专业科研人员搜集、利用相关文献提供参考,为继续保持我国柞蚕业的国际领先地位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17.
春柞蚕塑料大棚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朝良  苏伦安 《蚕业科学》1994,20(2):128-129
春柞蚕塑料大棚育刘朝良,苏伦安(安徽农业大学)从柞蚕生产来看,春柞蚕存在着与农业生产争劳力以及大蚕期遇高温减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是提前放养春柞蚕。但在一般情况下要想提前放养是很困难的。一是没柞叶,二是小蚕期的气温太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  相似文献   

18.
<正>柞蚕种茧是柞蚕生产的重要材料,种茧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蚕种场产卵量高低,更关系到蚕农养蚕过程中蚕茧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以及柞蚕产业的良性发展。现将优质柞蚕种茧培育技术介绍如下。1养蚕农户选择选择家庭劳动力充沛、养蚕技术好、责任心强、房屋多的农户作为原蚕放养对象。每户放养0.75~1.0kg为宜,以保证放养过程中,原蚕保苗率高,良叶饱食,体质强健,种茧保护科学。2蚕坡选择小蚕期(1~3龄)蚕坡选择背风向阳,坡势平  相似文献   

19.
对吉林省柞蚕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破解林蚕矛盾、逐步扩大柞蚕放养规模,实现柞蚕产业化的具体措施,以利于建设北方特产大省,促进柞蚕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西乡县柞蚕生产,在中央三中全会方针指引下,积极发展社员家庭放养柞蚕,获可喜成果。在今年的实践过程中,充分显示了社员专业户养柞蚕能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今年全县放养柞蚕卵374斤,产茧68,896斤,平均每斤种卵产茧195斤,其中,马宗公社放养种卵140.15斤,总产柞茧28,871斤,平均每斤种卵产茧206斤。该社在发展柞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