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植保》2011,(5):64-64
一、主要农作物主导品种 油菜:主导中农油2008、华油杂62、广源58、中油杂12、华油杂12、中油杂11、华油杂9号、沣油5103、中双12、中双10号、中双9号、华双5号、华双4号。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宜江汉平原湖区高产、抗逆性强的油菜品种,采取大区法对31个油菜品种进行试验对比,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抗逆性和产量。结果表明,华油杂9号、华油杂62、中油杂16等品种产量较高,圣光128长势较好,珞油杂101、中油杂19的熟相好,华油杂72、中双9号的抗逆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推广适宜秭归县种植的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的油菜新品种,2022年秋在秭归县杨林桥镇天鹅村一组进行了15个油菜新品种种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显示,15个品种均抗根肿病;华油杂62、圣源2号、垦油杂30、华油2129、中油杂30、德新油59较抗菌核病;理论产量第一是华油杂62,为294.58 kg/667m2;实际产量第一是德新油59,为298 kg/667m2;千粒重最高的是垦油杂30,为5.80 g;一、二次分枝最多是圣源2号,为10.6个;单株角数最多是华油杂62,为289.0个;角粒数最多是中油杂28,为28.1粒。综合产量、性状、抗性表现分析,德新油59、华油杂62、垦油杂30、圣源2号品种表现较优,可在本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适合江陵县种植的高产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本研究对2022年省级秋播作物展示的24个油菜新品种进行了田间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在24个供试品种中,华油杂115R、华油杂82、中油杂501、利油杂187、圣光50、中双11号等品种产量表现突出,亩产量均在220 kg/667m2以上;这些品种生育期、株高适中,抗病抗倒伏,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江陵县推广应用。若播种期延迟至10月中旬,加大播种量15%左右,同样可获得理想产量。  相似文献   

5.
2008年蕲春县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蕲春县油菜种植面积达1.67万hm2,品种以中双9号、中油杂12号和华油杂9号等为主。油菜菌核病是我县油菜主要病害,常年均在中等及中等以上程度发生,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1发生情况2008年油菜菌核病大发生,全县发生面积1.67万hm2,防治面积1.72万hm2次(其中防治用药1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宜本地气候条件、栽培习惯和高产高抗优质的油菜新品种,加快推进沙洋县油菜品种更新换代,选取了18个油菜新品种进行田间对比试验,考察实际种植效果。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油杂19、华油杂62R、华油杂50、圣光165R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适宜在沙洋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2009年新洲区油菜种植面积2.8万hm^2,其中水出1.7万hm^2,旱地1.1万hm^2,主要品种为中双9号、10号,华杂系列、中油杂系列和821等品种。油菜菌核病综合为4级发生,局部5级发生,具有子囊盘萌发早、数量大、田间发生程度较重的特点,全区发生面积2.8万hm^2,累计防治面积6.3万hm^2,  相似文献   

8.
油菜品种抗菌核病观察和产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门市地处江汉平原北部,3月~4月阴雨天较多,油菜菌核病重发生年份多。通过近几年不同油菜品种菌核病发生程度调查显示,油菜品种间菌核病发病程度存在差异,且病害的轻重对油菜产量影响明显,其中华油杂系列、禾盛油系列品种抗病性和稳产性相对较好。在油菜菌核病常年重发地区,推广种植抗病性好的品种,有利于油菜的稳产增收。  相似文献   

9.
油菜新品种简介湖北省种子管理站(430070)向子钧今年春,由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几个作物品种,其中油菜品种有2个。现介绍如下:1华(油)杂4号(原代号杂5900)1.1品种来源华(油)杂4号是华中农业大学选育的三系杂交油菜新组合,不...  相似文献   

10.
水稻新品种简介湖北省种子管理站(430070)向子钧最近由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6大作物12个品种,其中包括水稻品种4个,即早稻博优湛19,中稻Ⅱ优501,晚稻汕优晚3、晚稻“金优928”;玉米华玉4号,鄂玉9号;油菜华(油)杂4号,华...  相似文献   

11.
油菜是黄石市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hm2,以中双9号、中双10号及中油杂4号等品种为主。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对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因此,研究分析油菜菌核病在黄石市的发生规律,对于有效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危害,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1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油菜菌核病俗称烂秆、白秆等,近年来,由于大面积推广普及双低油菜品种,再加上连作,该病发生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态势,给油菜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据记载:病菌以菌核形态在土壤中或混杂于种子、肥料中越夏越冬,10~12月平均温度5℃~18℃期间,…  相似文献   

12.
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抗病性试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对13个小麦品种在自然发病情况下进行抗条锈病试验,结果表明,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淮麦17、96.23粉质、云杂3号、繁19、宜麦1号,其中96-23粉质、宜麦1号的产量较高,繁19、淮麦17的产量居中;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为耐病的品种有川麦107、楚麦3号,且产量较高.绵阳19、白粒5号对小麦条锈病高度摩病.  相似文献   

13.
1 油菜栽培概况 江苏省海门市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超过2万hm<'2>,主栽油菜品种有秦油7号、华油杂6号和史力丰等,近年来前两种双低油菜栽培面积逐年增加.栽培模式主要为育苗移栽油菜.从茬口安排布局上看,海门地区主要为秋冬季旱茬油菜和少量的稻茬油菜.  相似文献   

14.
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寒旱区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多点试验,对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地区的越冬率、生育期及产量进行比较,以分析其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冬油菜品种越冬率存在较大差异,依次表现为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8号>陇油9号>天油2号(CK)>天油5号>天油8号>天油7号,其中陇油6号和陇油7号越冬率最高,分别为86.40%和85.53%,明显高于CK,而天油7号与天油8号的越冬率仅分别为54.07%和55.50%,均低于CK;同一参试品种在不同试点生育期差异较大,如陇油6号在秦王川试点,生育期长达300 d,而在和田,其生育期仅为251 d,较秦王川试点提前49 d;不同冬油菜品种间生育期差异也较大,在秦王川,陇油6号和陇油7号的生育期最长,为300 d,陇油8号为295 d,而其它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均为290 d,较陇油6号缩短了10 d;在不同试点,冬油菜农艺性状和含油率均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分析,陇油8号、陇油7号、陇油6号的丰产性和稳定性最好,其次为陇油9号;不同生态区区域适宜种植的冬油菜品种也有差异,其中陇油6号、陇油7号可成为北京及周边地区、新疆乌鲁木齐以西地区、甘肃中北部与河西走廊以及陕西靖边周边地区的主栽品种,而新疆乌鲁木齐以南地区应以陇油8号与陇油9号为主栽品种,天油2号、天油5号及天油8号也适宜在该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高粱品种抗丝黑穗病类型和差异,本研究于 2019 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在甘肃省榆中县对28份高粱品种进行了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吉杂122’和‘瑞杂8号’2份材料表现免疫,占比7.14%;‘龙杂5号’ ‘吉杂227’和‘新粱N6VA’等3份材料表现高抗,占比10.71%;‘晋杂22号’‘吉杂127’‘吉杂124’‘吉杂137’和‘新粱SN2’等5份材料表现抗病,占比17.86%;‘晋糯3号’‘吉杂140’和‘吉杂138’等3份材料表现中抗,占比10.71%;9份材料表现感病,6份材料表现高感,占比分别为32.14%和21.43%。不同播种时期和接菌量研究结果表明,前者与平均病株率呈显著负相关,而后者与平均病株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中国61个小麦后备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水平及其抗病基因,将2016年从黄淮海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及东北春麦区的9个市采集分离的269株单孢子堆白粉病菌,分别接种于61个小麦后备品种进行抗性测定;用NTSYSpc 2.10e软件对供试品种表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用35株鉴别菌株对29个含已知抗白粉病基因小麦材料和61个小麦后备品种进行鉴别,比较其抗谱并推导61个小麦后备品种所含抗白粉病基因。结果显示,61个小麦后备品种间的抗谱存在明显差异,国豪麦5号和7号、BL5008、绵麦系列、黔麦系列、楚麦16号、内麦101和366等18个品种抗谱较宽,抗性频率均大于97.0%;泰科麦5303、邯11-5272和临Y8222等10个品种的抗性频率在42.0%~56.1%之间;郑麦0943等33个品种的抗性频率小于37.9%。聚类分析可将61个小麦后备品种分成5大类,第I类有11个品种,其中8个品种的抗性频率在42.0%~56.1%之间;第II类和第III类共30个品种,抗性频率均小于32.7%;第IV类有2个品种,抗性频率分别为53.5%和53.2%,第V类有18个品种,抗性频率均大于97.0%;聚类显示来自于同一地区且抗性频率相近的品种具有相似或相近的抗性遗传背景。本研究推导出21个小麦后备品种含抗病Pm基因,其中,邯11-5272含有Pm30,安科1503含有Pm2、Pm5a、Pm6、Pm19和Pm30,临Y8222含有Pm5a、Pm6、Pm19和Pm30,云154-15含有Pm5a、Pm6、Pm7、Pm19和Pm2+ta,泰科麦5303等6个品种含有Pm2和Pm30,华麦7号等5个品种含有Pm5a、Pm6和Pm19,扬麦24号等6个品种含有Pm5a、Pm6、Pm19和Pm2+ta。研究表明,54.1%的小麦后备品种对白粉病菌群的抗性频率小于37.9%,存在适宜条件下小麦白粉病暴发流行的风险,因此这些小麦后备品种推广种植时需加强病害预警和监测。  相似文献   

17.
禾盛3号种衣剂研究是湖北省"九五"重点研究项目之一,该药剂具有药效持久,水浸不脱落,不影响稻种发芽率,促进壮苗早发,能有效地控制秧田期稻藓马的危害,提高水稻产量等特点.为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1999年我们研究该药剂在晚稻上的应用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按药种比为1:25,1:50,1:75称取种衣剂,禾盛3号(武汉禾盛种衣剂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包裹种子,另设2个对照,其中CK1不用包衣剂处理,CK2系每667m2床土施用5%呋喃丹药剂(福建省福安市农药厂)1.5kg.  相似文献   

18.
在油葵灌浆期,采用25%PEG-6000对从内蒙古油葵主产区搜集到的30个杂交油葵品种(系)叶片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分析与抗旱性有关的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叶片相对含水量(RW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游离脯氨酸(Pro)等6项生理生化指标,综合比较其抗旱性能,运用隶属函数法分类,并通过聚类分析加以验证,隶属函数与聚类分析分类相同程度为76.67%。抗旱型共分为四类:强抗型、抗旱型、中抗型、弱抗型。强抗型共有5个品种,分别为:康地5号、AGR、内葵杂3号、澳葵62和白葵杂9号。  相似文献   

19.
渗透胁迫对番茄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6种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 6000,7.5%、10%、12.5%、15%、17.5%、20%),分别对6个番茄品种(粉番茄HV-071、中杂9号、金珠HV-029、大圣女HV-073、绿果番茄、TTI1103B-2)在种子萌发期各胁迫12 d,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等萌发指标,并进行隶属函数和灰色关联度分析,以筛选番茄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适宜PEG浓度和鉴定指标.结果表明:研究用番茄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适宜PEG浓度为10%~12.5%,活力指数可作为种子萌发期的抗旱鉴定指标.6个品种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粉番茄HV-071、中杂9号、金珠HV-029、大圣女HV-073、绿果番茄、TTI1103B-2;粉番茄HV-071、中杂9号萌发期抗旱性极显著高于绿果番茄、TTI1103B-2.8个萌发指标与隶属函数均值的关联序为:活力指数>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发芽速率>胚轴伤害率>胚根伤害率>幼苗伤害率.  相似文献   

20.
已知抗瘟基因在黑龙江省寒地稻区的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12个日本鉴别品种、7个中国鉴别品种、24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及6个当地主栽品种,对2006年采自该省主要积温区不同水稻品种的178个稻瘟病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006年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划分为104个日本小种,077.7号生理小种比例最高为4.49%,017.1号、017.5号、037.5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为3.93%。就抗性基因而言,抗瘟基因Pi9(t)在全省抗谱为97.75%,是较好的抗源可以在全省内广泛利用;Piz-5、Pi12(t)抗瘟基因抗谱分别为78.09%和78.65%,根据品种种植区域可以有选择地利用。就品种而言,抗瘟基因Pi9(t)、Piz-5是空育131;Pi5(t)、Pita-2是垦稻10号;Pi9(t)、Pita是上育397;Piz-5、Pi12(t)是垦稻12号等品种抗瘟改良的有利基因;在研究中同时加强对稻瘟病菌种群的监测和新抗源的发掘,有针对性地向主栽品种导入新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