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给春季核桃种质抗寒性的鉴定及核桃抗寒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甘肃省成县栽培的普通核桃(香玲、中林1号、辽核4号、陇南755、陇南15、强特勒、土莱尔、清香)、美国黑核桃及美国长山核桃等核桃种质展叶期的叶片为材料,将其叶片分别置于4、0、-4、-6、-8℃的低温冷藏柜中进行胁迫处理,以大田自然生长的叶片为对照,测定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根据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叶片的半致死温度(LT5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核桃种质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核桃种质的抗寒性呈正相关关系,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与核桃种质的抗寒性却均呈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核桃种质抗寒性影响最大的指标是相对电导率,其次分别是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最小;根据综合抗寒指标排序,供试核桃种质抗寒性的强弱顺序为:美国长山核桃>美国黑核桃>强特勒>辽核4号>清香>陇南755>土莱尔>中林1号>陇南15>香玲,这与其半致死温度(LT50)的高低顺序基本一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核桃种质可聚为3类:美国长山核桃、美国黑核桃、强特勒等聚为一类,此类属于抗寒性强的种质;辽核4号、陇南755、土莱尔等聚为一类,此类属于抗寒性较强的种质;中林1号、清香、陇南15、香玲等聚为一类,此类属于抗寒性较差的种质。聚类分析结果与田间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宝鸡市渭北黄土区抗寒性核桃新品种核桃在2010年度4月中旬遭受低温冻害后结实状况的调查和结果分析,从抗冻性的环境即立地条件和抗冻性个体特性两个方面,阐明了抗寒性新品种核桃在具体的立地条件下遭受低温冻害后的结实特征、品种类型和抗冻害机理。并对所选的中林5号、辽核5、1号、西扶1号及元丰等品种的抗冻性进行了比较和排序,为在宝鸡市渭北黄土区域发展抗冻性核桃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以漾泡、大麻1号和大麻2号3个核桃品种的2年生离体叶片为试材,测定不同温度下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3个品种核桃的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则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规律,脯氨酸含量分别呈“升高-降低”的变化规律。综合4个抗寒生理生化指标,大麻1号和大麻2号的抗寒能力强于漾泡核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橡胶树老幼态无性系植株的抗寒生理特性,比较其抗寒能力。以3个橡胶树品种老幼态芽接无性系的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模拟低温胁迫(4℃对照、2℃、0℃、-2℃、-4℃)处理后,测定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6个指标,分析各指标随温度下降的变化规律,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无性系老幼态植株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胁迫温度的降低,橡胶树老幼态无性系枝条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的趋势;MDA和H_2O_2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多数无性系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所有幼态无性系相对电导率、H_2O_2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老态无性系;多数幼态无性系丙二醛低于老态无性系;多数幼态无性系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老态无性系。各无性系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品种幼态无性系的平均隶属度都远高于老态无性系。参试的橡胶树品种幼态无性系的抗寒性都比老态无性系强。研究结果为橡胶树幼态无性系的利用潜力和栽培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晋RS-1系、晋RS-2系、晋RS-3系核桃砧木及中林1号早实核桃1年生枝条为材料,通过设置0℃,-10℃,-20℃,-30℃,-40℃5个温度梯度,研究低温胁迫对4个参试品种核桃1年生枝条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参试品种游离脯氨酸含量随温度降低均呈整体上升趋势,但不同品种间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规律不同,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值都出现在-40℃,且-10℃~-40℃的4个处理中各品种间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异显著。参试核桃细胞中MDA含量随温度降低总体呈增长态势,但不同品种间MDA含量变化趋势差异显著。参试品种SOD活性随温度降低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晋RS-1系及晋RS-2系核桃砧木SOD活性最高值出现在-30℃,晋RS-3系砧木及中林1号早实核桃SOD活性最高值出现在-20℃,各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优良种源苗木对人工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抗寒能力的2个马尾松优良种源针叶为材料,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内源保护酶系统以及膜脂反应产物等生化指标,分析各指标与抗寒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寒性强的种源具有较强的光合代谢能力,叶绿素含量随温度的下降呈现总体升高趋势;根据4和0℃时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可判断抗寒性大小,正值较强负值较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大则抗寒能力较差;SOD对0℃以上低温敏感,属冷害敏感型调节酶,0℃以上低温前达到的活性越高,持续的时间越长,抗寒性越强;POD对0℃以下低温敏感,属冻害型调节酶,0℃以下低温时活性升高越快,持续时间越长,抗寒性越强.SOD的启动时间早,POD启动晚.MDA含量越低,峰值出现的时间越晚其抗寒性越强.以上6个指标在低温逆境胁迫下相互协调,共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低温胁迫对沙棘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6个沙棘品种的1年生枝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冷冻处理,在-15~-40℃设置6个温度梯度,以外界温度为对照,对试验材料的抗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的抗寒性具显著差异,辽阜2号抗寒能力最强,其次为李沙9号,李沙2号抗寒能力最差。抗寒顺序依次是:辽阜2号〉李沙9号〉实优2号〉实优1号〉辽阜1号〉李沙2号。低温下耐寒性强的品种能保持较高的SOD酶、POD酶活性和较低的MDA含量。因此,SOD、POD、MDA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沙棘抗寒性的大小,可作为其抗寒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给无花果抗寒能力的评价与抗寒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我国北方地区引种的14个无花果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低温(0~-20℃)处理对其1年生枝条进行了胁迫试验,并对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MDA含量进行了测定,还根据相对电导率和对应的低温温度,依据logistic方程,建立了回归模型,对14个无花果品种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依据半致死温度来评价,布兰瑞克、ALMA等品种的抗寒性均较强,-5~-10℃的低温会严重影响参试的大部分品种的生存和生长发育;其SOD和可溶性糖在-10℃时的测定值是反映无花果抵抗和适应低温能力的一个临界值,而可溶性蛋白和POD的临界值是在处理温度为-5℃时的测定值。部分品种的综合抗寒能力的评价结果与其半致死温度的测定结果存在差异,但新早黄、ALMA、金傲芬和紫蕾等品种均具备较好的抗寒潜力。  相似文献   

9.
低温胁迫对核桃抗寒性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以晋RS-1系核桃砧木、中林1号、鲁光、晋香1年生枝条为试材,设置0℃,-10℃,-20℃,-30℃,-40℃5个温度梯度处理,分析低温胁迫对4个不同品种(系)核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随着温度的降低,参试核桃品种SOD活性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晋香和鲁光的SOD活性呈现出"升—降—升—降"的双峰曲线,晋RS-1系和中林1号呈现出"升—降"的单峰曲线趋势,各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各品种MDA含量随温度降低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晋RS-1系呈现出"降—升"的双峰曲线趋势,鲁光及中林1号呈现出"升—降"的曲线趋势,各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各品种游离脯氨酸含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不同品种间脯氨酸含量变化规律不同,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主栽油茶品种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南省油茶发展迅速,但处于油茶生长的北缘地区,低温是限制河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子。为给河南省油茶良种的选育、引种及栽培区划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27号’‘XL210’‘大别山1号’‘豫油茶1号’等普通油茶品种为试材,对其叶片分别采用0、-5、-10、-15和-20℃的低温胁迫处理,选择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等抗逆指标,以Logistic方程计算出半致死温度(LT50),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了不同普通油茶品种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先升高后降低;其中,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油茶抗寒性均呈负相关,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油茶抗寒性均呈相关关系;其半致死温度和隶属函数评价结果一致,6个油茶品种中,‘大别山1号’的抗寒性最强,‘长林4号’的抗寒性最弱,其他品种的抗寒性居中。  相似文献   

11.
以南栾(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无性系"滕选"4号、5号为材料,以北栾(Koelreuteria paniculata)为对照,采用人工低温胁迫方法,研究抗寒性差异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降低,不同品种枝条相对电导率持续升高;"滕选"4号、5号、北栾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0.895℃、-18.723℃、-27.549℃;3种栾树的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含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且与对照差异显著;2个选育的南栾无性系"滕选"4号、5号抗寒性低于北栾,但能够在山东省范围内正常越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杜仲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并评价不同杜仲无性系的抗寒能力。【方法】以20个杜仲无性系1年生休眠枝为试验材料,进行0、-10、-15、-25、-30和-40℃的人工低温处理,研究低温胁迫对不同无性系花芽的生理响应,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20个杜仲无性系的抗寒性。【结果】游离脯氨酸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呈"升—降—升"或"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呈"升—降—升"或"降—升—降—升"的变化趋势,SOD酶活性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呈"升—降—升"或"降—升—降—升"的变化趋势,POD酶活性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呈"升—降—升—降"或"降—升—降"的变化趋势,CAT酶活性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呈"升—降—升—降"或"降—升—降—升"的变化趋势。用隶属函数法对20个杜仲无性系的抗寒性综合评价,抗寒性为‘10493C’‘10586C’‘10480C’‘10115C’‘10046C’‘10475C’‘10044C’‘10408C’‘10472C’‘10508C’‘10267C’‘10428C’‘10012C’‘10043C’‘10527C’‘10407C’‘10476C’‘10013C’‘10526C’‘10409C’。聚类分析将20种杜仲无性系耐受低温胁迫能力划分为3类,其中‘10493C’和‘10115C’耐受性较强,‘10586C’‘10475C’‘10044C’‘10267C’‘10043C’耐受性中等,其他13个杜仲无性系耐受性较弱。【结论】‘10493C’和‘10115C’可供将来在寒冷地区引种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3.
白蜡新品种抗寒生理指标变化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白蜡(Fraxinus spp.)新品种的3 a生枝条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对其低温胁迫下各品种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以白蜡枝条各项生理指标作为衡量抗寒性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对白蜡各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研究新选育白蜡新品种的抗寒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低温胁迫下,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拟合Logistic方程得出6个白蜡品种的LT_(50);各生理指标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MDA呈现出低–高–低的单峰曲线,而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根据抗寒能力(D值)大小对6个白蜡新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排序为:鲁蜡2号(Fraxinus velutina'Lula Erhao')鲁蜡1号(F.velutina'Lula Yihao')鲁蜡5号(F.pennsylvanica'Lula Wuhao')鲁蜡4号(F.velutina'Lula Sihao')鲁蜡3号(F.velutina'Lula Sanhao')鲁蜡6号(F.pennsylvanica'Lula Liuhao')。  相似文献   

14.
低温胁迫下3个甜角品种幼苗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甜角品种PRAKAYTONG(闪金)、SRITONG(金色)、SRITONGBAO(轻金色)的1年生嫁接苗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连续15 d分别进行5、10、15、20、25、30℃的温度处理,测定分析了低温胁迫下甜角幼苗叶片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20 30℃是甜角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当温度下降到15℃时,随着温度的降低,甜角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叶片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温度降到10℃时,幼苗叶片上述指标变化加剧,幼苗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在相同的低温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的上述6个指标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温度越低,变化越剧烈。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判定3个甜角品种的抗寒性强弱的顺序为:SRITONG>SRITONGBAO>PRAKAYTONG。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导法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不同品种桑树枝条相对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并利用Logistic方程计算9个桑树品种的半致死温度(LT_(50)),比较其抗寒性。结果表明:9个桑树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变化曲线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呈S形曲线上升,计算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分别为-29.47℃、-35.42℃、-26.60℃、-32.87℃、-33.63℃、-26.88℃、-29.37℃、-21.03℃和-39.96℃。即9个桑树品种抗寒性由强到弱排序为:向海一号新桑8号龙桑一号冀桑3号冀桑2号秋雨辽鲁11号桲椤桑辽育8号。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蓝靛果忍冬抗寒品种,以9个蓝靛果忍冬品种(蓝鸟、伊利亚特、炭火、谢丽娜、加洛奇卡、落火炭、别列里、蓝纺锤及阿索里)1年生枝条为材料,研究低温胁迫(-15、-20、-25、-30、-35、-40℃)对蓝靛果忍冬电导率及忍冬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品种的抗寒性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15~-25℃之间的电导率较小,SOD活性较高,POD活性在-25~-40℃时较高,所有品种的SOD、POD、CAT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15~-20℃期间,蓝纺锤抗寒性表现最好;在-30~-40℃期间,加洛奇卡,别列里以及落火炭的抗寒性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给扁桃品种抗寒性的综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的5个主栽扁桃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S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等项抗寒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与评价,并对参试的5个扁桃品种抗寒性的强弱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纸皮1号、阿曼尼莎11号、叶尔羌14号、晚丰18号、选育品种5号这5个扁桃品种的半致死温度LT50值分别为-30.128 2、-36.885 5、-32.592 1、-30.118 8、-30.301 7℃;5个主栽扁桃品种的抗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阿曼尼莎11号叶尔羌14号晚丰18号选育品种5号纸皮1号。  相似文献   

18.
3种枸杞品种抗寒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刘珩 《防护林科技》2016,(11):42-44
通过测定宁杞7号、新疆枸杞、宁杞1号等3种品种枸杞的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测定抗寒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温度为-15、-20、-25、-30、-35和-40℃时可溶性糖含量,分析这些生理指标变化规律,比较这3种枸杞品种抗寒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的品种之间,从这些生理指标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新疆枸杞表现良好,宁杞7号次之,宁杞1号最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核桃无融合生殖后代抗寒性的遗传变异情况,对核桃自然授粉后代和无融合生殖后代的1a生枝条的相对电导率、相对电导率变化倍数、半致死温度等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核桃自然授粉后代和无融合生殖后代1a生枝条的相对电导率、相对电导率变化倍数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增加,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呈倒“S”型曲线;在低温胁迫下,除少数处理外,二者之间的相对电导率、相对电导率变化倍数差异不显著;结合Logistic方程,得到中林1号无融合生殖后代、绵核桃无融合生殖和自然授粉后代的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22.81℃、-20.36℃和-23.71℃,变化幅度较小。由此可见,核桃无融合生殖后代的抗寒性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0.
辽西地区不同品种核桃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4—2016年,在建昌县对处于盛果期的早实和晚实核桃进行抗寒性评价,以筛选出抗性较强的品种。结果表明:以雌、雄花芽和1年生枝的抗寒性为主导因子,各品种间抗寒性表现为礼品2号礼品1号辽宁7号辽宁5号辽宁6号辽宁4号辽宁10号辽宁3号辽宁1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