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抵御榆林毛乌素沙地影响造林效果与树木生长及林地结构的主要因素—风蚀沙埋、干旱缺水、土壤贫瘠、动物危害等,采用样地法、土壤采样与分析、树木生长量测定等方法,对搭设沙障、套笼栽植、混交栽植等技术造林地的土壤储水量、土壤养分含量、造林保存率、树高、地径、冠幅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为与对照相比,3种技术造林地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等养分含量,除搭设沙障造林地全钾含量外,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造林保存率和树木生长量也大幅提升,林地草灌层植物种类数量、盖度、生物结皮厚度与盖度也都有较大提高,这3种技术造林效果好,可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2.
以河南洛宁吕村林场一代,二代,三代刺槐能源林为研究对象,以未造林荒地为对照,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并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刺槐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槐林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在土壤物理性质方面,刺槐林改良土壤质地和结构,使土壤更加疏松、通气和水分效果更加显著。土壤化学性质方面,刺槐林地与荒地土壤pH差异不显著,均呈现弱酸性。相同土层深度下,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均呈现三代林二代林一代林CK,差异显著。土壤磷含量变异系数比较大,相同深度下,全磷,速效磷含量变化空间分布有所不同。速效钾的含量分布也呈现不同的规律。树木对土壤养分具有"表聚效应",土壤表层与深层土壤差异显著,随土壤深度增加,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现出垂直结构变化,含量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3.
飞播固沙林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乌审旗飞播地的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飞播造林时间越长,地表植物盖度、种类和生物量增加越明显。同时,提高了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富集了土壤的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和速效K等养分。并且随着造林时间的延长,土壤的养分含量增加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油松和樟子松整地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兴 《防护林科技》2015,(4):22-23,32
通过分析油松和樟子松整地造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造林成活率的调查,对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油松和樟子松整地造林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整地比对照提高造林成活率22.4~25.1个百分点,保存率提高18.0~19.5个百分点,整地造林效果显著;造林整地后土壤容重降低6.62%~12.58%,土壤孔隙度增加25.13%~32.89%,土壤全氮提高45.92%~61.60%,速效氮提高7.87%~38.05%,速效磷提高5.02%~36.33%,速效钾提高16.35%~46.22%,不同整地方式均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辽西地区人工林对石灰性褐土土壤质量的定向改良作用,以油松×沙棘混交林、山杏纯林、油松纯林3种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对在石灰性褐土上的人工林土壤肥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松沙棘混交林能够显著提高有机碳含量,比荒地高42.8%;油松沙棘混交林、油松纯林土壤碱解氮分别比荒地增加34.6%和33.6%,人工林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不显著;油松沙棘混交林的土壤速效磷和水溶性磷分别比荒地提高14.9%和128.57%;人工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含量;林木的改良土壤作用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设置在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13个项目省(区)内10个主要造林树种新造速生丰产林地上的34个土壤肥力定位观测点上连续5年观测取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后土壤中各类养分含量逐年变化程度不一,相比之下,土壤速效N、P、K含量的变幅较大,而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变幅较小。施肥对“土壤速效养分下降型”土壤中的速效N、P、K含量提高较显著,提高幅度对于速效P相对较大,对于速效N相对较小。建议通过土壤肥力观测确定施肥方案,侧重对“土壤速效养分下降型”土壤进行施肥。  相似文献   

7.
以张掖市2003年退耕还林任务分配及完成情况为例,着重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中荒山荒地造林质量较差的原因,估算了其结果给国家和群众造成的损失,得出了退耕还林工程中要求农民完成一定比例的荒山荒地造林任务的政策在河西走廊中部不适合推广的结论,提出了在河西走廊中部荒山荒地造林应因地制宜,宜"造"则"造",宜"封"则"封","造"与"封"相结合,并制定奖励政策,加大在荒山荒地造林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有利于荒山荒地造林质量提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环洞庭湖12种主要造林模式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土壤取样和分析,研究环洞庭湖防护林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环洞庭湖区防护林土壤养分处于中高水平,但速效磷比较贫乏;不同造林模式防护林的土壤理化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速效氮、速效钾、容重和pH值,其差异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杉木+木荷等针阔混交模式防护林的土壤理...  相似文献   

9.
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树种选择及模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工程作为与退耕还林的配套工程,由于大多数造林地立地条件差、土壤贫瘠,基本无灌溉,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年年造林不见林,造林任务难以完成。各工程县组织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仍难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荒山造林工程国家补助资金少,因此选择一种既经济又有效果的造林方法,成为本课题的技术关键。2004年,该所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立项,试验研究我州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技术,重点解决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困难问题,在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造林方式、造林模式方面作试验研究,总结和分析出该州荒山荒地造林技术,加快工程造林进度,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荒山荒地三大效益发挥。现将造林成功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太行山浅山丘陵区特别是石灰岩区,干旱少雨,土壤贫瘠,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一直是生态建设的薄弱区域,成为全省太行山绿化的断带。被称为"太行新愚公"的邢台县老党员、退休职工郝景香,成功探索出了一套以"套塑料袋、埋玉米轴、盖石板片、靠育林板"为主要内容的"郝氏造林法"造林模式,有效解决了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为全省干旱石质山地造林绿化创出了一条新路子。一、技术要点(一)"套塑料袋"。栽植前,把带有容器的侧  相似文献   

11.
30多年前出现的社会林业 ,以其与传统林业的概念和模式不同的参与性特点而为广大群众接受和理解 ,如今随着这种经营管理形式的不断完善 ,深入发展和对参与主体的更为关注 ,以及出于对词义正确性的考虑 ,国际上已普遍使用“社区林业”来表达和称谓。除此之外 ,社会林业向社区林业转变的内涵和本质还包括管理机制的转变 ;管理技术的转变 ;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收"与"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对于“人要征服自然”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和态度,是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哲学依据。该文通过对中国古典造园的思想背景、总体布局、空间组织、园林建筑、掇山理水、植物配置等造景元素中“收”与“放”的分析,阐明了“收”与“放”的对比与联系在古典园林中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和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发展遭到巨大困难的时候,寻求一种对"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明显促进作用,又有综合带动效果,还能使人们普遍受益的产业成为人们最佳选择.绿色生态产业正是这样的一种产业,它体现出人类长远永久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也是普世价值中的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公安局森林分局民警韦艳群是办公室内勤人员,当她看到从不法商贩那里收缴来的许多野生动物身上有伤,就主动当起受伤野生动物的义务调  相似文献   

15.
16.
鲁山,又到了万亩槐花盛开的季节,全国各地的养蜂人如约而至,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鲁山“蜜月”。 五月的鲁山,绵延数十公里内漫山遍野都是槐花。由于海拔高、温差大,形成了槐花自下而上次第开放,前后花期能连续一个多月的奇特景象。雪白的槐花如一袭印度纱巾半遮半掩地缠绕翠绿的鲁山上,近看串串摇曳的白花,每一朵蝶形花冠中都浸润着晶莹的蜜滴……这时的鲁山,山是绿的、水是清的、空气是甜的,而树上却  相似文献   

17.
"吉祥"花木     
  相似文献   

18.
自2000年起,刘祥就任吉林省自石山森林公安局看守所所长,多年来,在工作中始终率先垂范,严格要求自已,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时不时地干出“傻”事来,让一些战友、亲属。上级不理解。有人说他没有人情味,有人说他“缺心眼”,可同事们都说他铁面无私、以所为家、任劳任怨,是班子中的好班长,是民警的好大哥,都亲切地称他是“傻子”所长。  相似文献   

19.
姚楠 《陕西林业》2002,(5):37-37
陕西农垦苗圃由是省计委、省林业厅批准兴建的山川秀美重点工程项目,地处陕西华阴市国有华阴农场内,苗圃总面积300亩,其中苗圃育苗耕地283亩,隶属陕西农垦工商总公司.农垦苗圃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育苗为主多种经营的指导思想,发挥农垦科技、人才、资源优势,集生产经营、科研开发、示范推广为一体,致力于把苗圃建成具有先导性、示范性和旅游观光功能的现代化种苗基地.经过2年努力,已建成种苗组织培养、现代化智能温室、日光温室、炼苗场四大工厂化育苗系统,占地100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20.
我家曾先后搬迁了三次。每次迁移时,村儿里的老者们都说,可要注意选择风水好的地方居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