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滤纸法测定了宁夏稻田21份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宁夏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抗性指数为1.00~315.52;对二氯喹啉酸抗性处于敏感阶段的只有2个样本,其中52.4%样本抗性指数在10以上;分析的稗草样本对二氯喹啉酸ED_(50)值为0.210 6~66.447 7 mg/L,抗性指数高的样本主要集中在银北地区。  相似文献   

2.
实践表明,同类除草剂连续单一使用,会使稻田杂草的耐药性、抗药性增大。为有效防除水直播稻田的抗性稗草,特开展了不同药剂防除抗性稗草的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25%二氯喹啉酸悬浮剂100mL或25%二氯喹啉酸100mL+48%苯达松150mL防除抗性稗草及残留莎草科草,不仅防治效果好,且无药害。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长芒稗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辽宁省稻区长芒稗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稻区的长芒稗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但抗性水平不高, 抗性比值小于2的敏感性生物型19个,占51.35%,抗药性生物型18个,占48.65%,其中相对抗性比大于3的有5个,占13.51%,高抗生物型的1个,占2.7%.这些研究有助于弄清辽宁省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抗药性现状,也有助于对抗性生物型的治理,并对进一步进行抗性机制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滤纸法测定了宁夏39份稻田稗草对仲丁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群稗草对仲丁灵的ED50值为0.002 6~0.161 6 m L/L,抗性指数为1.00~62.15,宁夏稻田稗草对仲丁灵已产生了抗药性,但不同种群稗草对仲丁灵敏感性有较大的差异,仅有1个稗草种群处于高水平抗性阶段。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临汾市麦区麦长管蚜的抗药性现状,田间采集临汾市尧都区、襄汾县、洪洞县3个小麦主产区麦长管蚜种群,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其对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抗蚜威、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6种常用药剂的抗药性水平。结果显示,临汾麦区麦长管蚜种群对抗蚜威已经产生高抗,抗性倍数为65.67~101.17,以尧都区抗性倍数最高;对毒死蜱产生中抗,抗性倍数为12.41~21.87,襄汾种群抗性水平最高;对吡虫啉处于相对敏感水平或者已经产生低抗,抗性倍数为1.56~5.08,尚处于抗性发展阶段;3个种群对啶虫脒、吡蚜酮、高效氯氰菊酯均比较敏感或无抗性。建议在该地区禁用抗蚜威和毒死蜱,交替使用吡虫啉,延缓麦蚜抗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面积推广二氯喹啉酸防除稗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连续使用10多年后,稻田稗草产生抗性或发生变异,从而降低了二氯喹啉酸对稗革的防效,以致于加大了防除稗草的难度。江苏省激素研究所有限公司今年重点推出稻力、农富利两个产品,对防除稻田稗草有特效。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部和南方稻区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对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稻区中的近20个地区稗草品系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水平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湖南省安乡县稗草已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极明显的抗性,以50%芽长抑制中浓度IC50为标准,其相对抗性比值高达28.74%;湖南省常德市郊、汉寿县和湖北省黄梅县的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也可能正在形成,其相对抗性比值在2.13-2.78之间;而广东省,福建省等一些地区的稗草尚未对二氯喹啉酸表现出抗性,用等浓度效果法和茎叶喷雾处理法也同样一致的得到了此结果。  相似文献   

8.
稻田抗性稗草高效除草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在瑞安市塘下镇海安办事处发现抗二氯喹啉酸稗草以来,近年陆续在乐清、龙湾、平阳、苍南等地监测到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和禾大壮等杀稗剂产生严重的抗性。目前稻田抗性稗草的防治已经到了无药可治地步,只能依赖人工拔除,花工大、水稻产量损失严重。为寻找安全、高效的除稗剂,我们从2005年开始通过室内测定进行初筛,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湖北省稻田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及生物学特性,对湖北省武汉市城郊、沙洋县城郊、远安县城郊以及蕲春县株林镇、檀林镇的稻田稗草用盆栽喷雾法进行抗性试验。结果表明,远安稗草为敏感型稗草,EC50为248.32 mg/L,株林镇、武汉、檀林镇、沙洋稗草的EC50依次升高,各地稗草与远安稗草EC50比值(IR)分别为1.53、2.02、3.57、4.20,表明株林稗草抗性正在形成,武汉、檀林、沙洋稗草已经产生抗性。田间生物学观测发现,对二氯喹啉酸敏感的远安稗草相对于其他各地稗草株高较矮,盛穗期较晚,但后期的分蘖能力较强,其剑叶表现出宽而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直播水稻田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L)Nees.)对氰氟草酯的抗药性水平及氰氟草酯对千金子代谢酶和抗氧化酶的影响,为千金子的科学防治和抗性治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整株植物测定法测定湖南省部分地区10个直播稻田千金子种群对氰氟草酯的抗药性水平,并比较千金子抗性和敏感种群间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差异.[结果]以湄江千金子种群为敏感品系,其他千金子种群对氰氟草酯的抗性指数为1.2~11.0,其中衡阳茶山坳种群的抗性指数最高,达11.0.经75.000 g/ha氰氟草酯处理2 d后,抗性种群GSTs活力急剧上升,于药后3 d达最高值,之后急剧下降,5 d后趋于平缓;药剂处理1 d后,敏感种群GSTs活力急剧上升,在药后2 d达最高值,之后下降,敏感种群GSTs活力在3~7 d均低于同期抗性种群.经药剂处理后,抗性种群与敏感种群SOD、POD及CAT活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抗性种群始终高于同期敏感种群.[结论]10个千金子种群中衡阳茶山坳种群对氰氟草酯的相对抗性水平最高,处于中等抗药性水平.千金子抗性种群对氰氟草酯产生抗性可能与GSTs、SOD、POD和CAT活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20.
6月份 做好夏蝗、一代玉米螟、一代二化螟的防治工作. (1)6月上旬是夏蝗防治的最佳适期,在蝗情侦察准确的基础上,进行及时防治可确保蝗虫不起飞危害.各区县除了国有荒地为区县植保站进行蝗虫监测及防治外,农田蝗虫监测及防治由农民自觉进行,若发生蝗情应及时向当地植保部门汇报和咨询,以取得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