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6种北方落叶栎类种子为实验材料,对同一生长条件不同落叶栎类种子的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落叶栎类种子的长度、宽度、体积和种子百粒重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差异极显著。不同树种落叶栎类种子长度、宽度和体积变化分别为19.01~23.48mm、11.64—17-3Imm和1.54—4.13mL,百粒重平均值为258.90g,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分别为4.48—18.19mg/g、111.325~291.407μg/g和19.323%-31.194%;不同落叶栎类种子百粒重与宽度、体积、宽度,长度呈极显著性的正相关,种子的长度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落叶栎类种子品质的主要性状是种子的长度、宽度及种子百粒重。  相似文献   

2.
为了调查华北地区2种主要冠层针叶树种油松和辽东栎的功能特性对氮素条件的响应及相应的可塑性,本研究选用4年生幼苗为实验材料,设置3种遮光条件(分别为全光照的100%,18.7%和7.2%),进行了一个生长季节的观测以及光合和形态指标的测定;设置3种氮素处理(10,100,200 mmol/L),进行了一个生长季节的观测以及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处理后,油松的生长和光合生理响应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辽东栎只有光合生理响应。  相似文献   

3.
北京山区油松天然林的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北京市松山自然保护区设立面积为0.8 hm2的样地,对胸径大于5 cm以上的林木进行每木定位调查,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油松天然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油松天然林物种多样性丰富,乔木层共出现17个种群,油松种群优势度明显,为该群落乔木层的优势种,也是建群种;②用林分平均混交度和混交度分布分析了树种空间配置情况,油松林主要以零度混交和弱度混交为主,林分混交程度较低;③林木大小比数分析表明,油松种群在空间结构单元中,林木大小比数的分布较均匀,伴生树种分化程度差异较大,核桃楸种群、辽东栎种群和大果榆种群的优势木、亚优势木较多;④用平均角尺度和角尺度分布分析了林木水平分布格局,表明该林分整体上的林木水平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4.
中国沙棘属于阳性树种,因此有些学者将其视为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先锋种群,而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它在自然状态下更新良好。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中国沙棘能够依靠克隆生长所赋予生理整合和觅养行为等特性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自身的繁殖和生存有效性,通过林窗更新和林缘扩散等途径维持种群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沙棘的性状变异与演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中国沙棘天然分布区的主轴线上,自西南向东北,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地段,用样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沙棘主要性状变异及性状间的组配情况;比较了不同地段的异同;统计了各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参数;探索了几个主要性状的演化趋势。认为中国沙棘乃是多态型的种群系统,即存在很大幅度的随机变异,也存在着地理种群间的差异。种群变异的主要特征是各主要性状出现频率随生态——地理条件而递变,但群内变异幅度小,而群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华北土石山区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华北土石山区阴坡油松林、阴坡裸地和阳坡侧柏栎类混交林土壤水分研究可知,阴坡光照时间和强度较阳坡小,相应的林地蒸发散减少,有利于林地的蓄水,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不同月份含水量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阴坡油松林地>阴坡裸地>阳坡侧柏栎类混交林地;试验地的土壤含水量在生长季内总的变化趋势和降雨的趋势一致,都是先上升后下降,8月份达到最大;阳坡针阔混交林和油松林的土壤垂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层0~40 cm的土壤含水量差别不大,主要是7月份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比较大。从土壤含水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距可以看出,阳坡针阔混交林土壤含水量的差距最大为27.75%,变化最剧烈,阴坡油松林林地土壤含水量的差距最小,为13.07%,含水量变化不明显。年内与平均值的差距是裸地最大,阳坡针阔混交林林地最小。  相似文献   

7.
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属于鼠李科枣属植物,耐旱、耐盐碱和耐瘠薄,在宁夏中北部地区具有很好的生态功能。其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也很高,但目前对于野生酸枣在半干旱地区的种群动态的研究很少。为明晰该地区酸枣种群动态变化,挖掘其生态价值,本文以宁夏红寺堡区酸枣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样地,对酸枣基径进行测定、处理,研究该酸枣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及存活曲线,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了种群数量动态。结果发现:该种群年龄结构呈宽底"金字塔"型,幼龄植株储备丰富;存活曲线均趋于Deevey II型,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第3径级达到死亡率峰值;该种群在2、4、6各龄级时间后,个体数均呈现小幅度的增加趋势,该种群基本达到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中国沙棘克隆种群高度结构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土高原中国沙棘种群演替规律,以人工林为材料、以高度替代年龄为手段,采用"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法"和"样地编年序列法"对种群结构类型及其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群高度结构可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种群结构动态遵循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恢复型、增长型的顺序变化过程。上述结果与种群年龄结构动态分析一致,两者都揭示了中国沙棘通过林窗更新恢复种群结构稳定性这一特殊而重要的事实。其中,克隆种群结构由增长型经过稳定型发展到衰退型,这一过程符合阳性树种的普遍演替规律。而在衰退型种群中,中国沙棘通过克隆繁殖调节恢复增长型种群结构则体现了克隆植物的特殊性。同时,克隆种群稳定性恢复的实现与克隆植物独有的"生理整合"及"觅养行为"等优越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浅析新农村河道生态护岸型式及选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农村生态河道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而河道护岸的治理是生态河道建设的关键。生态护岸的类型繁多,其中包括:自然草木类、砌石类、生态混凝土类等。其各自的水利特性、工程特点、经济造价和适用条件亦不相同。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河道建设中,应根据农村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材料和型式。文章通过国内外生态河道治理思路的发展历程,对生态河道的护岸类型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和详细介绍,并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特点,提出了新农村河道护岸选型的自然性、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的治理原则,以及建设生态自然、人水和谐的新农村生态河道目标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栎松口蘑菌丝生长慢,驯化栽培十分困难,其人工栽培技术一直是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从栎松口蘑的寄主与生境、组织分离、菌丝培养等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尤其是日本半人工和完全人工栽培技术的成功,为栎松口蘑人工栽培指明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浓度盐碱胁迫下乌拉尔甘草幼苗的存活率、株高、叶数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NaCl、NaHCO3对甘草幼苗存活和株高、叶片生长的抑制作用小于Na2SO4、Na2CO3,各阴离子致死幼苗和抑制幼苗生长的作用由强到弱顺序为CO32-、SO42-、Cl-、HCO3-;在以中性盐浓度增加为主的情况下,NaCl对甘草幼苗茎长和叶片生长的抑制作用小于Na2SO4;在以碱性盐浓度增加为主的情况下,NaHCO3对甘草幼苗茎长和叶片生长的抑制作用小于Na2CO3。表明乌拉尔甘草适应于中性和以HCO3-为主的弱碱性环境,这对盐碱和盐漠地的生态恢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育苗是水培蔬菜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幼苗分拣是育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本文以水培生菜幼苗的死亡和双株状态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的水培生菜幼苗状态快速检测方法。根据水培生菜幼苗数据集密集、小目标的特点,采用K-means++聚类算法优化预设锚框尺寸,有效提高模型的检测精度。同时,利用AdamW优化算法,改良模型收敛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平均检测精度为92.1%,能够实现水培生菜问题幼苗状态的实时、高精度检测,可为水培蔬菜幼苗分拣智能化和农业智能装备精准作业提供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以黄瓜穴盘幼苗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点云处理的穴盘晚出苗自动检测方法。利用RGB-D相机搭建穴盘幼苗点云采集平台,采集整盘幼苗的点云,通过条件滤波、统计滤波和欧氏聚类分割出穴盘幼苗叶片点云;采用基于α-shape算法和拟合的方法计算获取穴盘幼苗叶面积,拟合值和真实值平均误差为0.75cm2,平均相对误差为8.51%;采用基于主曲率定位幼苗茎顶部位置的方法自动获取幼苗株高,真实值与计算值平均误差为0.359cm,平均相对误差为9.32%;以叶面积和株高的乘积作为分级系数,以整盘穴盘幼苗分级系数的均值与标准差差值作为该穴盘的晚出苗分级阈值,实现对穴盘晚出苗的自动检测。将计算的分级系数与幼苗总鲜质量进行对比,分级系数与幼苗总鲜质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鲜质量较小的晚出苗其分级系数明显小于其他正常苗,本文提出的分级系数能够有效描述幼苗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点云处理的穴盘晚出苗自动检测方法成功率达95%,该方法可为工厂化育苗的幼苗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是近年来我国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之一,是农业生产的又一次革命性变化,是农业生产理念的一次重大更新,它促使农业生产与自然更加和谐。传统的深耕深翻、开荒种地,虽发展了生产,但也带来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的问题。保护性耕作则可有效减少径流、减少蒸发,增加土壤蓄水量和肥力,从而提高作物产量。而耕作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作物本身及其农田环境,也影响到田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结构和组成,特别是土壤环境以及土壤生物种群,包括地下害虫、土传病害病原菌种群和杂草,以及以秸秆为生存场所的害虫和病原菌。  相似文献   

15.
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玉米苗期杂草识别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概率神经网络技术的玉米幼苗和杂草识别方法.首先利用类间方差最大自动阈值法对杂草图像的修正的超绿特征进行二值化处理;然后提取目标对象的形状特征参数作为输入向量,由概率神经网络(PNN)分类器识别出玉米幼苗.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对不同田间环境的玉米幼苗与杂草的准确识别率分别为92.5%和95%,效果优于使用BP网络.  相似文献   

16.
间苗是保证直播油菜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为解决人工间苗劳动强度大、机械间苗不精确的问题,采用机器视觉的方式,基于深度学习算法YOLO v5平台,设计并搭建自动间苗装置。机器视觉系统评估幼苗种群的合理密植情况,间苗算法以间距和幼苗叶展为评估标准,实现控制幼苗间距和筛选优质苗的功能。选用遗传算法对间苗行进路径进行规划,相较于未规划路径可缩短最低为50%的行进距离,最终采用激光器高温烧除的方式完成间苗作业。选取油菜苗作为试验材料,间苗阈值α是划定幼苗最小间距的参数,设置不同的间苗阈值α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间除苗的数量随着间苗阈值α的增加而增加,幼苗平均密度下降的同时种群分布趋于均匀,对间除苗的叶展长度分类统计,α为0~75mm时,间除苗叶展长度全部在0~20mm范围;α为75~200mm时,间除苗叶展长度为0~40mm,其中叶展长度为20~40mm的最高占比约为76%;α为200~350mm时,间除苗叶展长度在40mm以上的幼苗开始增加,最高占比约为14%,间除苗叶展长度梯次分布证明了间苗算法具备筛选优质苗的性能。间苗执行阶段耗时占据间苗作业总耗时的90%以上,以激光走线参数L、激光器功率P、间苗距离阈值为试验因素,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激光走线参数L能有效提高间苗死亡率、降低间苗误伤率和减少间苗耗时,在参数L为30mm、P为7.5W、α为250mm下开展土槽台架性能验证试验,激光间苗平均死亡率为93.29%,平均误伤率为5.19%,平均总耗时为15.19min,为开发基于机器视觉的激光自动间苗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王军 《河北农机》2022,(2):120-121
蒙古栎又名柞树,高达30米.它喜光,耐干燥、耐寒、耐腐蚀和防潮.蒙古栎主要分布于燕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地区.蒙古栎的育苗方法主要是播种和嫁接,但嫁接育苗相对麻烦,主要用于蒙古栎种子园的建设.本文总结了蒙古栎的育苗和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小型幼苗移栽机的设计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南方丘陵地区的小型幼苗移栽机及其相关试验研究。该机主要由双曲柄连杆式栽植机构、间歇式投排苗机构、液压升降及垄高自适应系统、垄侧压力式导向机构和双V型覆土机构等组成。试验研究表明,该机性能稳定,转弯半径小,适合单人操作,垄高自适应能力强,仿形机构的作用显著,栽苗合格率达100%,栽植深度均匀性好,整机各项检测指标符合旱地栽植机械国家标准。该机特别适合移栽油菜苗、玉米苗、各类蔬菜苗及棉花苗等作物,对钵盘类幼苗的适应性极高。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水务、绿色水务的角度出发,采用湿地处理方式,对改善后的水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湿地系统能够实现生态河流水质一定程度的改善,河道的主要水质指标基本可以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保证率为87%。  相似文献   

20.
温度胁迫下烤烟幼苗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度是决定烤烟幼苗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之一,影响着烟叶最终的产量和品质。南方多数烟区育苗阶段早春低温和后期高温严重影响着健壮烟苗的培育。为此,选用云烟87,Msk326,中烟103和贵烟4号等4个烤烟品种烟苗在低温(8℃)、高温(39℃)和对照(25℃)分别处理3d,测定其部分生理生态指标,研究烤烟幼苗受到温度胁迫后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4个品种在受到高温和低温胁迫后,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上升,且低温胁迫对烟草造成的危害高于高温胁迫造成的危害;而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POD和CAT酶活性则因不同品种的耐寒与耐热性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说明不同品种对温度胁迫存在着不同的生理生态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