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阐明CO_2气肥在番茄种植中的最佳施用浓度,本试验通过在不同CO_2浓度(300、600、800、1 000、1 200、1 400μL/L)处理下配施不同浓度化肥[不施肥(CK),常规施肥,常规施肥基础上减施20%,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20%]来探究CO_2气肥对番茄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浓度在800μL/L时,4种化肥处理下的番茄产量提高9. 11%~67. 76%,Vc含量增加12. 52%~38. 60%,可溶性糖含量增加45. 77%~85. 92%,硝酸盐含量下降7. 78%~38. 18%,并且CO_2浓度在800μL/L时,CK与减施化肥处理的番茄产量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与增施化肥处理,具有明显的减肥增效效应。因此,施用800μL/L的CO_2气肥能显著增加番茄产量,促进N、P、K养分的积累,同时对改善番茄品质,以及提高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温室番茄对增施不同浓度CO2的光合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日光温室冬春季栽培中CO2严重匮乏,探明增施不同浓度CO2对温室番茄光合特性的影响,明确北方地区日光温室番茄各生育期适宜生长的CO2浓度,可为其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用塑料膜将试验温室隔出四个52m2独立面积的隔间,于定植一周后到试验结束 (2016年11月—2017年4月) 采用CO2自动释放控制系统,通过调整CO2钢瓶上的流量计控制气体流速和循流风机将CO2均匀施入试验区,增施时间为晴天9:00—11:00,14:00—16:00。设增施3个CO2浓度水平:(600 ± 20)、(800 ± 25)、(1000 ± 30) μmol/mol,以大气CO2浓度 (400 ± 15) μmol/mol为对照,‘兴海12号’番茄为试验材料,在温室内进行小区试验。分别于番茄苗期、开花期、幼果期及成熟期,选取生长势一致的植株生长点以下第3或4片功能叶片,采用80%丙酮浸提法测定其光合色素含量,采用美国LI-COR公司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光合特性参数,计算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以及番茄产量对不同CO2浓度变化的响应。 【结果】 增施CO2显著增加了番茄各生育期光合色素含量,增幅在开花期和幼果期较大。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以CO2 (1000 ± 30) μmol/mol处理的增幅最大;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开花期以CO2 (800 ± 25) μmol/mol处理增幅最大,其他生育期均以 (1000 ± 30) μmol/mol浓度的增幅最大。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及水分利用效率于各生育时期均显著增加,以CO2 (1000 ± 30) μmol/mol的增幅最大,(800 ± 25) μmol/mol次之;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则随着增施的CO2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增施CO2能不同程度提高番茄各生育期叶片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及表观量子效率,降低番茄叶片光补偿点,且均以CO2 (1000 ± 30) μmol/mol效果最佳,(800 ± 25) μmol/mol效果次之。 【结论】 供试条件下,增施CO2后显著增加了番茄在开花结果期的光合能力,提高了番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提高胞间CO2利用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了非气孔限制及其光补偿点,有利于番茄产量的提高;在试验以增施CO2 800~1000 μmol/mol的效果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施蔬菜生产中过量施肥现象普遍存在,本研究针对设施番茄磷肥过量施用问题,定位研究减施磷肥对番茄产量、干物质量、养分吸收、分配及土壤速效磷状况的影响,旨在为设施栽培磷肥减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习惯施肥为对照 (CK),2015年设磷肥减量50% (P1)、磷肥减量70% (P2) 2个减磷处理,2016年增设不施磷 (P0) 处理,共3个减磷处理。2016年在膨果期、盛果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根、茎、叶、果干重,及各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在定植前、盛果期和拉秧期采集0—6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速效磷含量。【结果】在基础速效磷含量较高 (约220 mg/kg) 的土壤,连续两年减磷70%或一年不施磷肥不影响番茄产量,2015年和2016年番茄产量分别为53.9~55.1 t/hm2和50.2~52.7 t/hm2。各减磷施肥处理与CK相比,均显著提高盛果期果实干物质量和N、P、K养分分配率,降低叶片干物质量、干物质分配率和N、P、K养分分配率。膨果期番茄植株62.8%~65.7%干物质分配于叶片,植株氮、磷、钾携出量分别为83.2~89.9 kg/hm2、10.3~11.1 kg/hm2、75.0~85.9 kg/hm2,此时番茄叶片和茎杆是养分的主要累积部位,茎叶氮、磷、钾分配率之和分别为84.4%~86.4%、79.4%~83.4%、76.9%~82.3%,番茄氮、磷、钾吸收比例为1∶0.12∶0.84~0.96。盛果期43.0%~44.6%和37.0%~44.6%的干物质分配于果实和叶片,此时番茄果实和叶片为养分主要累积部位,果实和叶片氮、磷、钾分配率之和分别为84.6%~86.7%、78.5%~82.7%、81.4%~83.9%,植株氮、磷、钾携出量分别为197~226 kg/hm2、33~37 kg/hm2、200~247 kg/hm2。CK处理番茄叶片、果实全钾含量及钾吸收量显著高于减磷处理,可见减施磷肥可降低番茄对钾素的奢侈吸收。经过两年的减磷处理,表层土壤速效磷累积量显著降低,但各处理土壤剖面出现磷素向下迁移,膨果期0—2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较种植前减少27.0~60.9 mg/kg,20—60 cm土壤速效磷增量在11.8~50.1 mg/kg,减磷处理显著降低20—60 cm土壤速效磷增加量。【结论】在基础磷素含量较高的土壤上,较农民习惯施磷连续两年减少70%的磷肥用量没有影响番茄产量,降低番茄对钾素的奢侈吸收,减缓土壤速效磷累积。两年连续减施磷肥的土壤速效磷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可见该研究区域设施蔬菜生产减磷潜力仍较大。  相似文献   

4.
大型人工气候室条件下进行了350μmol/mol和700μmol/mol 2种CO_2浓度,湿润及干旱2种水分处理和0mg/kg_土、50mg/kg_土、100mg/kg_土、150mg/kg_土和200mg/kg_土5种N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高CO_2浓度下春小麦分蘖并未增加,低N时分蘖明显降低,因而高CO_2浓度下春小麦分蘖必须补充足够N素。CO_2浓度增高下播后55d施用N肥,春小麦叶宽、叶面积指数均增加,而不施N肥叶宽、叶面积指数未增加。充足N肥和水分有利于促进春小麦叶片生长,明显提高叶面积和分蘖。CO_2浓度增高,春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与N肥施用量有关,中N和高N处理地上部干物质量明显增加,而不施N和低N时则增加不明显。干旱条件且高CO_2浓度下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幅低于湿润条件,因而CO_2浓度升高对N素和水分胁迫无明显补偿作用。且CO_2浓度升高其根干物质量和根冠比未增加,相反湿润条件下不施N处理根干物质量略有降低,而根冠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嫁接与施肥对番茄产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讨嫁接对番茄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栽培方式及施肥处理与番茄产量,氮、磷、钾吸收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嫁接番茄较自根番茄产量提高30.76%,氮(N)、磷(P2O)、钾(K2O)吸收量分别增加27.88%、28.21%和24.23%,氮、磷、钾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5.67%、20.41%和20.97%。氮、磷、钾配施较单施可显著提高番茄产量,促进养分吸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其中氮磷钾配施较氮、磷、钾单施番茄产量分别提高42.52%、68.62%、50.10%,氮、磷、钾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3.16%、181.58%和93.71%。嫁接栽培及增施肥料还可显著增强土壤氮、磷、钾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施肥措施下东北黑土区玉米农田温室气体(CO_2、N_2O和CH_4)的排放量及其增温潜势,将为制定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国家(公主岭)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不同施肥措施下玉米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间玉米田的综合温室效应差异。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土壤温室气体CO_2和N_2O的排放高峰均出现在玉米拔节期。农家肥和化肥配施(M_2NPK)处理土壤CO_2、N_2O排放通量和CH_4吸收量均显著高于施化肥处理(P0.05);施用化肥处理土壤CO_2、N_2O排放通量高于不施肥处理;撂荒区土壤CO_2排放通量最高,而土壤N_2O排放通量显著低于施肥处理;等施氮量条件下,化肥(NPK)处理土壤N_2O排放通量明显高于秸秆还田(SNPK)处理,而土壤CH4净吸收量结果则截然相反。从土壤综合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强度可分析出,与不施肥(CK)比较,偏施化肥N和NPK处理的综合温室效应(GWP)分别增加了142%和32%,SNPK综合温室效应降低了38%;尤其是有机无机配施(M_2NPK)处理的综合温室效应为负值,为净碳汇。平衡施肥NPK和有机无机肥配施(SNPK和M_2NPK)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较弱,显著低于不施肥(CK)和偏施化肥(N)处理,其中M2NPK为-222 kg CO_2-eq·t~(-1)。因此,为同步实现较高的玉米产量和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有机无机肥配施是东北黑土区较为理想的土壤培肥方式。  相似文献   

7.
京郊保护地番茄氮磷钾肥料效应及其吸收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38,自引:8,他引:30  
在保护地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肥力条件下番茄施用氮磷钾肥料的增产效果及其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在施农家肥 36t/hm2基础上 ,施N 187.5kg ,可获得最高产量 ,但随施氮量增加 ,产量下降 ;土壤有效P含量超过 100mg/kg ,磷肥基本无效 ,且随施磷量增加 ,产量有降低趋势 ;土壤有效K含量达 216mg/kg时 ,施钾肥仍可增产 8.2%。保护地番茄干物质累积主要在盛果期 ,根、叶、茎、果的平均干重 ,分别占总干物重的 2.11%、23.6%、28.24%、45.98%。番茄植株中N、P、K养分含量特点是 ,茎和果实中K的含量超过了N、P含量 ,也超过了根和叶中K含量 ;而叶中N含量高于根、茎和果实。保护地番茄采用露地栽培技术 ,留 3穗果后打顶 ,产量水平在 67388~ 80960kg/hm2 时 ,N的吸收量为 177~ 238kg/hm2、P2O5的吸收量为 79~97kg/hm2、K2O吸收量为 212~ 309kg/hm2,氮磷钾的比例为 :1∶0.41~0.45∶1.21~1.30 ,与露地番茄的养分吸收量相近  相似文献   

8.
新型土壤改良剂对冬小麦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冬小麦施加一种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研制的新型土壤改良荆(简称PJG),采用田间试验,探讨其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各生长期养分含量及氮、磷累积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PJG土壤改良剂能提高小麦地上部各生长期干物质累积量.单施可提高8.4%,与氮肥配施可提高37.8%;可增加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中氮、磷含量及其累积吸收量,但对钾索影响不大.施加1 500 kg/hm2的PJG改良剂,能较对照增产1.90%,与氮肥配施效果更佳,最高增产9.96%.综合考虑,应用PJG土壤改良剂时应与适量的氮肥配施,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以欧洲类型迷你黄瓜品种戴多星为试材,研究了现代温室条件下冬春茬黄瓜不同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和矿质营养吸收分配特性,并对黄瓜的矿质营养需求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黄瓜生长发育前期,植株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叶部,初果期以茎部为主,中后期以果实积累最多。各矿质元素在黄瓜不同器官的积累量随植株生长而增加,但分配率不同。其中生长前期70%8~0%集中在叶部,茎和根中的分配量仅占同期的20%3~0%,结果后期根部的矿质元素分配率下降到1%~2%,茎叶中的比例也大幅度下降,花果中的分配率为40%5~0%。矿质元素吸收量随生长发育而呈不同程度的增加,整个生长期以氮、钾、钙为主,其次是镁和磷。各生长阶段植株对不同矿质元素吸收量不同,02~0.d和406~0.d期间钙吸收量最大,分别为8.6和21.3.kg/hm2;608~0.d钾吸收量最大,达到79.6.kg/hm2;204~0.d和801~00.d氮吸收量最大,分别为7.4和88.7.kg/hm2。  相似文献   

10.
白首乌氮、磷、钾积累分配特点及其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白首乌的干物质积累与植株氮、磷、钾积累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对白首乌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及植株氮、磷、钾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首乌干物质积累总量随氮、磷、钾积累总量及养分平衡指数(NBI)的增加呈直线增加趋势,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不同时期白首乌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在移栽后60.d内对氮、磷、钾的吸收较少,仅占全部吸收量的16.8%、14.4%1、5.6%;移栽后601~20.d吸收量迅速增加,氮、磷、钾的吸收量占全部吸收量的68.7%5、2.3%、58.2%;移栽120.d之后又有所下降。总的来说,植株对钾的吸收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全生育期内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8∶1.5。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临界氮浓度是指在一定的生长时期内获得最大生物量时的最小氮浓度值,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探究不同水氮供应对番茄地上部生物量、氮素累积的影响,构建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并基于氮素吸收和氮营养指数模型进行番茄氮素营养诊断,可为番茄水肥一体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于2013年在日光温室内进行了盆栽试验,供试番茄品种为金鹏M6088。设置3个灌水量为低水W1(60%70%θf)、中水W2(70%80%θf)和高水W3(80%90%θf),θf为田间持水率;施氮量设置3个水平为低氮N1(N 0.24 g/kg土)、中氮N2(N 0.36 g/kg土)和高氮N3(N 0.48 g/kg土),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15次,研究了不同水氮条件下番茄的地上部生物量、氮素累积及氮浓度的动态变化,构建了番茄不同水分条件下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结果】番茄地上部生物量、氮累积量随移栽时间的动态变化符合Logistic模型,不同水氮供应对番茄地上部生物量理论最大值的影响不同,中水和高水条件下,番茄地上部生物量理论最大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在低水条件下呈递增趋势,说明适量增施氮肥可以减轻干旱对干物质量累积的抑制;番茄地上部生物量快速累积起始日较氮快速累积起始日晚8 17 d,且不同水氮处理番茄地上部生物量最大生长速率、氮累积量最大累积速率均出现在中水中氮(W2N2)处理;在相同的水分条件下,番茄地上部生物量氮浓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随生育进程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氮浓度与地上部生物量之间符合幂指数关系,适当增大灌水量可以提高植株对氮的容纳能力,并且可以缓解氮浓度随植株生物增长量下降,使植株稳步有序地生长;不同的水氮供应对番茄产量影响显著,随着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产量显著提高,但当灌水量和施氮量达到一定数量时产量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随其增加而降低。【结论】基于临界氮浓度构建的氮营养指数、氮吸收模型对番茄的适宜施氮量诊断结果一致,均以中水中氮(W2N2)为最佳条件,即当灌水量和施肥量分别为62.1 L/plant、15.1 g/plant时,番茄单株产量达到最大(1602 g),构建的模型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2.
宁夏马铃薯氮、 磷、 钾养分的吸收累积特征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马铃薯氮、 磷、 钾养分吸收累积特点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在宁夏地区的生产条件下尚缺乏系统研究,马铃薯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中也缺少施肥参数,难以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因此,针对宁夏地区马铃薯种植基地的土壤条件,系统分析马铃薯干物质累积和氮、 磷、 钾养分含量,探明其对氮、 磷、 钾养分吸收累积特点,以期为马铃薯的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于2012年分别在宁夏西吉县、 原州区、 红寺堡和同心县马铃薯种植基地进行肥料田间试验,按照当地推荐的施肥量统一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农家肥、 70%氮肥、 全部磷、 钾肥基施,30%氮肥在现蕾期追施),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不同器官干重和氮、 磷、 钾含量,分析不同生育期马铃薯干物质累积量、 氮、 磷、 钾含量及其吸收累积量的变化特点。【结果】1)从不同种植基地来看,红寺堡区马铃薯干物质累积量最高,其次是原州区和西吉县,同心县最低;马铃薯干物质累积量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增加,符合Logistic曲线,幼苗期、 块茎形成期、 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累积期的干物质累积量分别占总累积量的5%、 20%、 40%和35%。2)马铃薯植株氮含量随生育期而降低,其变异系数较大; 磷、 钾含量随生育期呈先增后减的变化态势,但变异系数较小; 氮、 磷含量叶片高于其他器官,钾含量茎秆中较高。3)马铃薯氮、 磷、 钾吸收累积量在红寺堡区最高,原州区和西吉县居中,同心县最低;苗期氮、 磷、 钾的吸收量分别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11%、 6%、 8%,块茎形成期占28%、 23%、 31%,块茎膨大期占36%、 39%、 41%,淀粉积累期占25%、 31%、 20%;成熟期块茎中氮和磷的累积量分别占各自总累积量的60%以上,钾的累积量占50%。【结论】供试土壤条件下,马铃薯干物质累积量及养分吸收量因种植基地、 生育期和器官不同而异。从不同种植基地来看,红寺堡区马铃薯的干物质及氮、 磷、 钾累积量较高,原州区和西吉县居中,同心县最低;干物质及氮、 磷、 钾累积量随生育期的变化符合Logistic曲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块茎膨大期累积最多,块茎形成期和淀粉积累期次之;马铃薯根、 茎和叶中吸收累积的氮、 磷、 钾占同期总累积量的比例随生育期而降低,但块茎则相反,氮、 磷、 钾吸收累积量随生育期而增加,成熟期块茎中吸收累积的养分量占全株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旱作藜麦的养分吸收特征,开展田间试验研究藜麦对氮、磷、钾养分需求规律及其养分限制因子,以期为旱作藜麦大面积推广和高效生产提供合理的施肥方案。本试验以‘陇藜1号’为材料开展大田肥料缺素试验,分析在全施肥区不同生育期藜麦的干物质量、养分含量及积累量。结果表明:孕穗期和灌浆期是藜麦整个生育期内干物质累积量最大和日累积量增长最快的两个阶段,其中孕穗期干物质累积量占干物质总量的48.14%,且单株干物质日累积量为6.42 g,灌浆期干物质累积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7.93%,且单株干物质日累积量为1.58 g;藜麦对氮素的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在花期-孕穗期这一阶段达到最大值,吸收量占吸收总量的29.97%,吸收速率达到7.15 kg·hm~(-2)·d~(-1);藜麦对磷素吸收量最大的生育期是孕穗-灌浆期,为17.49 kg·hm~(-2),占总量的32.70%,但吸收速率却在花期-孕穗期最高,为0.96 kg·hm~(-2)·d~(-1);孕穗期-灌浆期是藜麦对钾吸收量最高的时期,为103.24 kg·hm~(-2),占总量的31.09%,吸收速率在花期-孕穗期最快,为6.30 kg·hm~(-2)·d~(-1)。单位面积氮、磷、钾吸收累积量分别为353.88、53.63、333.62 kg·hm~(-2),其比例为6.60∶1∶6.22。氮磷钾全施显著提高藜麦的产量,缺氮、缺磷、缺钾、全施处理与没有施肥处理相比较,增产幅度为18.2%~118%,所有施氮的处理比不施氮的处理增产84.2%,所有施磷的处理比不施磷的处理增产37.4%,所有施钾的处理比不施钾的处理增产5.7%,限制藜麦生长及产量的养分因子大小顺序为氮磷钾。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兴海12号"番茄为研究对象,在施用4种不同浓度的CO_2的基础上,又对每个CO_2浓度处理下的番茄做了4个不同浓度的硒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CO_2施肥对番茄积硒效应的影响。设各独立隔间CO_2浓度依次为大气浓度(CK)、(600±25)μmol·mol~(-1)(T1)、(800±25)μmol·mol~(-1)(T2)、(1 000±25)μmol·mol~(-1)(T3)。在此基础上每个隔间的番茄材料实施包括空白在内的4个硒水平的处理L0(空白)、L1(2 mg·L~(-1))、L2(4 mg·L~(-1))、 L3(6 mg·L~(-1))。在相同的CO_2条件下叶面喷硒,随着施硒浓度的升高,使番茄果实内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均有所升高,并且当施硒浓度相同时,随着CO_2浓度升高,番茄果实内总硒及有机硒都有显著的提升,且800μmol·mol~(-1)处理下效果最佳。本次试验在研究了CO_2施肥对番茄硒积累及转化的同时也比较了不同CO_2与亚硒酸钠的不同组合配施下成熟果实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结果为单独施硒与CO_2以及硒与CO_2的配施均使番茄营养品质得到提升。果实内维生素C、番茄红素及可溶性总糖在组合T2L3(CO_2浓度为800μmol·mol~(-1),硒浓度为6 mg·kg~(-1))时含量最高,提升显著。在T3L2(CO_2浓度为1 000μmol·mol~(-1),硒浓度为4 mg·kg~(-1))时有较高的糖酸比。  相似文献   

15.
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丹参的干物质和丹酚酸B积累与植株氮、磷、钾积累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丹参干物质积累总量随氮、磷、钾积累总量的增加呈直线增加趋势,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丹参的叶、茎的干物质积累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根部干物质积累呈上升趋势。在整个生育期内,丹酚酸B的积累趋势与丹参干物质积累趋势相似。不同时期,丹参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在移栽后30 d内对氮、磷、钾的吸收较少,分别占总吸收量的2.68%, 2.23%, 2.20%; 移栽后60~120 d 吸收量迅速增加, 氮、磷、钾的吸收量占全部吸收量的58.57%, 39.92%, 50.18%; 移栽120 d后又有所下降。总的来说,植株对氮的吸收量最多,钾次之,磷最少,整个生育期内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12∶0.46。  相似文献   

16.
桔梗的干物质累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特点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桔梗的干物质积累与植株氮、 磷、钾积累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桔梗干物质积累总量随氮、磷、钾积累总量的增加呈直线增加趋势,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桔梗茎、叶、花、果实干物质积累在整个生育期内呈上升趋势; 桔梗根部干物质积累在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积累趋势。在幼苗期和开花期,根部干物质积累为负值,分别以-11.16、 -28.33 mg/(plant·d) 的速率将营养物质转移供地上部分生长发育; 在生长旺盛期和结果期,根部干物质积累速率加快,分别为44.01、 38.33 mg/(plant·d),干重增加。不同时期桔梗对氮、 磷、 钾的吸收量不同。在移栽后45 d内对氮、 磷、 钾的吸收较少,仅占全部吸收量的7.21%、 3.99%、 5.53%; 移栽后45~90 d吸收量迅速增加,氮、 磷、钾的吸收量占全部吸收量的64.78%、 56.57%、 76.25%; 移栽120 d之后又有所下降。总的来说,植株对氮的吸收量多,钾次之,磷最少,全生育期内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28∶0.48。  相似文献   

17.
硅肥对冬小麦磷素吸收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硅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济麦22)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比例,磷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酸钾肥料促进作物对P的吸收与利用,从而促进小麦生长和提高生物量;在适宜的硅酸钾肥料施用量90 kg hm-2下,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表现出最优,不适宜的硅酸钾肥料施用量将不利于穗形成期干物质在穗部的优先分配;小麦总硅吸收量与总磷吸收量呈显著线性相关;穗中13.8%~28.3%的磷素是靠秸秆转运而来,施硅肥显著促进了磷素在穗的累积,且累积量随着施硅肥增加而降低,各施硅肥处理的磷素转运效率在36.6%~44.3%之间,随着施硅肥量增加而降低。本研究表明,在土壤酸化严重的胶东地区,推荐T2处理(90 kg硅酸钾hm-2),能取得较好的小麦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氮水平对加工番茄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供试土壤的养分状况,通过2年不同施氮水平的田间小区试验,2007年设施N 0、135、270、405 kg/hm2四个水平,2008年设施N0、150、300、450 kg/hm2四个水平,在加工番茄的主要生育期,测定植株生物量和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并结合成熟期产量,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加工番茄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番茄对氮、钾需求量远大于磷;加工番茄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的积累动态均呈"S"型增长;施氮可以极大地促进加工番茄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各施氮处理比不施氮处理多吸收氮75.8%~189.2%,多吸收磷49.4%~162.7%,多吸收钾60.7%~176.8%;在一定的施氮范围内,吸收氮、磷、钾的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植株吸收的养分最终50%以上都聚集在果实中;在施用磷、钾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加工番茄的经济产量,2007和2008年增产分别达43.8%和114.3%;过量施氮可造成加工番茄贪青晚熟,但可以通过后期合理增施氮肥,作为解决加工番茄采收期短、加工紧张问题的一个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不同钾肥品种在加工番茄生产中的增产增效作用。在滴灌条件下,研究了不施钾(K-0)、氯化钾(K-KCl)、硫酸钾(K-K_2SO_4)和硝酸钾(K-KNO_3)对加工番茄两个品种HYH-01和屯河8号干物质累积、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够延长加工番茄干物质积累的时期并增加干物质积累量,K_2SO_4处理的加工番茄两个品种HYH-01和屯河8号的干物质积累的旺盛时期分别比K-0、K-KCl、K-KNO_3处理延长了4、7、6 d和8、3、2 d。施用钾肥显著增加了加工番茄产量和收益,不同加工番茄品种增产11.72%~33.10%,每投入1元的K_2O增收0.94~3.21元,加工番茄HYH-01对钾肥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为KClK_2SO_4KNO_3,屯河8号为KClKNO_3K_2SO_4。钾肥品种对不同加工番茄品种品质的影响除HYH-01某些指标外,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干物质累积、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方面,KCl是该地区加工番茄增产增效的合理钾肥品种。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砂姜黑土区不同氮肥用量对花生生长、干物质和氮素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促进花生生长和各生育期的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当施氮量为135 kg/hm2时,花生的产量和利润均达到最大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花生各生育期干物质和氮素累积总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施用氮135kg/hm2时(N135)达到最高。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花生成熟期N135处理的干物质、氮素累积总量和产量分别增加48.4%、25.7%和4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