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陕西省生态足迹动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EFAA)计算了陕西省2000~2004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采用GM(1.1)模型对陕西省2005~2009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和评估。结果表明,2000~2004年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5年间增加了0.393 2 hm2,年均增长5.14%;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5年间下降了0.057 5 hm2,年均减少1.22%,人均生态赤字从2000年的0.554 7 hm2增加到2004年的1.042 7 hm2,预计2005~2009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逐年增加,生态承载力减少,说明人口、资源、环境在省域尺度上处于不协调状态。最后提出了增加科技投入、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人口等平衡该地区生态需求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西昌市1985—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剖析了西昌市20a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空间表现,以及生态承载力变化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985—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总平均从1.1753hm2.人-1增加到5.2479hm2.人-1;除建设用地人均承载力上升,耕地、林地、草地、水域人均承载力均下降,总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85年的1.0372hm2.人-1下降至2005年的0.7769hm2.人-1;人均生态赤字呈现显著上升,生态足迹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澳门1977~2004年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对澳门1977~2004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动态分析,探寻影响澳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1977~2004年,随着经济的变化,澳门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呈先升后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人均生态足迹由1997年的2.123 hm2增加到2004年的4.210 hm2,净增2.087 hm2;人均生态赤字从2.108 hm2增加至2004年的4.198 hm2,年平均增长率达2.49%。28年间澳门万元GDP的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贵州省森林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以贵州省森林公园2010-2014年旅游统计数据为依据,对该时间段内贵州省森林公园的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生态承载力以及旅游生态赤字等进行计算,结果表明:5年间,贵州省森林公园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人均旅游承载力和人均旅游赤字都呈下降趋势,人均生态足迹由2010年0.0483 hm2下降到2014年的0.028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10年的0.0194 hm2下降到2014年的0.0090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2010年的0.0289 hm2上升到2014年的0.0196 hm2;生态足迹指数由2010年的-1.49下降到2014年的-2.19;生态压力指数由2010年的2.49上升到2014年的3.19。总旅游生态足迹、总旅游承载力和总旅游赤字都呈缓慢的增长趋势,而生态足迹指数和生态压力指数都反映出了贵州省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但是2012年后这种不可持续状态逐年有所缓解。通过生态足迹的变化找出影响因素,为贵州省森林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和资料信息分析等方法,对浙江省文成县2000—2009年生态足迹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文成县人均生态足迹不断提高,由2000年的0.5918 hm2.人-1增加到2009年的0.6352 hm2.人-1。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降低,由2000年的0.6189 hm2.人-1减少到2009年的0.5281hm2.人-1。文成县近10年出现了人均生态赤字,并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2000—2009年,文成县人均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指数逐渐下降,从0.5112下降至0.4540,由弱可持续状态变为弱不可持续状态。通过模型预测,到2019年,文成县人均生态足迹将达到0.6519 hm2.人-1,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将降到0.4917hm2.人-1,生态赤字增加到0.1602 hm2.人-1,可持续发展指数降低到0.4300,文成县的生态压力越来越严重。因此要采取控制人口数量、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遏制生态环境破坏,提高单位土地利用率等措施,抑制生态足迹上升趋势,增加生态承载力,才能保持文成县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选取1993、1998、2003、2008、2013年数据,以5年为单位,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1993~2013年长株潭地区人均生态足迹,研究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13年长株潭地区人均生态足迹为2.037 2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98 8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2384 hm2;1993~2013年长株潭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年平均增长率为3.05%,人均生态赤字呈现出先较快后缓慢增长的态势;长株潭地区正处于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基于此,提出控制人口数量、改变资源利用模式、提高单位面积自然资源的生物产量,提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加强政策宏观调控等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生态足迹是评估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重要方法.运用生态足迹方法,以重庆市1997-2013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重庆市1997-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自直辖以来,人均生态足迹呈递增趋势,由1997年人均0.715 9 hm2增至2013年人均1.6920 hm2;人均可利用生态承栽力总体呈递减趋势,2001年以前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减少,由0.619 1hm2降至0.594 1 hm2,2007年降到最低点0.590 7 hm2,而后有所上升,从而导致生态赤字由1997年的0.096 9 hm2扩大至2013年的1.008 9 hm2.总体表明,该地区生态足迹超过其生态承载力,区域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另外,还分析论述了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科技投入、引导人们健康合理消费和控制环境污染等方面减少生态赤字的措施,以寻求重庆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并结合Ulanowicz的发展能力公式,分析了池州市1996—2004年的生态足迹及发展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池州市人均生态足迹由1996年的1.1906hm2上升到2004年底的1.8433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6年的0.6759hm2减少到2004年的0.6430hm2,生态赤字逐年提高;发展能力由1.3047增加到2.3793;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供需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平衡。表明尽管池州市9年间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水平在不断增强,但其发展模式一直处在不可持续的状态。而9年间万元GDP的生态足迹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表明池州市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结合池州市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源分布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桑秋  苏飞  张平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42-1143,1173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辽宁省1996~2005年耕地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加趋势,由1996年的0.337 6 hm2/人增加到2005年的0.395 9 hm2/人;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呈现逐年减少趋势,由1996年0.300 7hm2/人减少到2005年的0.269 6 hm2/人;人均耕地生态赤字也不断扩大;在研究时段内,辽宁省耕地生态超载指数不断扩大,说明目前辽宁省耕地资源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吉林省1998-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分析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结合生态赤字、生态协调系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万元GDP生态赤字、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分析吉林省近13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在1998-2010年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从1.7841hm2/人增长到3.2013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3535hm2/人减少到1.3028hm2/人,生态赤字从0.4306hm2/人增大到1.8985hm2/人,吉林省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在1998-2010年期间,生态协调系数都比较接近1.414,属于基本不协调。生态足迹多样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发展能力指数由2.1429升到3.0902。万元GDP生态赤字先升后降:从1998年的0.7308hm2/万元升到2002年的0.9888hm2/万元,最后降到2010年的0.6016hm2/万元。灰色预测模型显示:2011-2020年,吉林省人均生态足迹将由3.4833hm2/人增大到5.7022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2978hm2/人降到1.2676hm2/人,生态赤字将由2.1855hm2/人增大到4.4346hm2/人。吉林省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科技创新、提高人民素质,否则,生态赤字将会不断加大,可持续发展状况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1.
河流生态流量的生态积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更好地度量河流流量生态效益的单位、核算参照值和计算方法。【方法】针对河流径流量生态效益参照值选取困难,将河流流量生态效益理解为生态效用,借鉴Tennant描述的河流生态流量与栖息地质量关系的思想,给出河流径流生态积分概念、内涵和计算公式,用来衡量河流流量生态效用大小,用生态积分表示河流径流流量的生态效益。最后,以黄河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2003年调度为例进行了方法检验。【结果】2003年黄河龙羊峡和刘家峡梯级水库对花园口站非汛期的生态基流补偿效益为289.4亿生态积分,其中龙羊峡对花园口站生态基流补偿效益为197.5亿生态积分,刘家峡对花园口站生态基流补偿效益为91.9亿生态积分。【结论】河流径流生态积分度量对径流生态效益进行定量衡量,用生态分弥补了衡量河流生态基流效益的参照值缺失,可以对水库生态调度等进行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银川市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方法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区域生态安全的研究,通过生态足迹方法对银川市1992—200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以及生态安全情况进行分析并获得了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银川市15年间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94.06%,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率为33.70%;生态压力指数由2.1887升至6.4114,增长了1.93倍,其中1992—2002年的生态压力指数大幅度上涨,2002—2007年趋于缓和,但15年间生态安全等级始终为Ⅳ级,处于极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3.
湘潭市土地生态价值及生态风险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湘潭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依据,运用生态价值评价方法估算了全市及各区县研究期内各年度的生态价值量,简析了变化特点及动因;同时测算了土地生态风险指数,揭示了土地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异特性.结果表明:1996-2006年,湘潭市土地利用变化使湘潭市生态价值量增加了1 016.27万元.增幅为0.10%;其中湘乡市占全市总增加量的96.47%,雨湖区和岳塘区则占全市总减少量的92.31%.土地生态风险与生态价值的变化态势基本对应,研究结果能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4.
15.
Ecological immunology is a rapidly expanding field that examines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variation in immune function in the context of evolution and of ecology. Millions of invertebrate species rely solely on innate immunity, compared with only 45,000 vertebrate species that rely additionally on an acquired immune system. Despite this difference in diversity, most studies of ecological immunology focus on vertebrates. Here we review recent progress derived largely from the mechanistic analysis of invertebrate innate immunity. Using this empirical base, we pose general questions in areas that are of central import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immunology.  相似文献   

16.
浅论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的生态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综述了生态住宅小区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技术导则的基本要点,讨论了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生态设计的必要性,并对水环境系统的生态设计的目的和原则、给排水子系统设计的模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态住宅小区污水的生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结果认为,在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的设计中,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景观水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和绿地系统综合起来进行设计,使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工艺与生态小区园林及其水景艺术相结合,建设集观赏、娱乐和污水处理于一体的景观湿地系统是实现住宅小区水环境生态化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7.
Webb LJ 《Science (New York, N.Y.)》1979,205(4413):1369-1370
  相似文献   

18.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现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导作用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现如何在全国范围传播,形成内化的生态价值观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生态示范区建设, 是我国政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发动的群众性生态建设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本文以福清市新厝镇生态示范区建设为例,阐述生态农业建设的意义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