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设置空调和未设置空调的室内场所进行检测,利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来对PM2.5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发现,通过定期清洗新风口滤网,合理使用空调系统,提高滤网的过滤等级等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空气的质量,降低PM2.5浓度。  相似文献   

2.
喷雾参数对雾滴沉积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扇形喷嘴不同喷雾方式下的空间沉积情况,利用自行设计的NJS-1型植保风洞,搭建雾滴粒径测试装置与雾滴沉积分布测试装置。选用LURMARK-04F80型标准扇形喷嘴开展雾滴粒径分布与沉积特性试验,分析了喷雾压力与风速对雾滴粒径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风速、喷雾压力、雾流角及喷头倾角下雾滴沉积特性,并采用3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比了雾滴飘移减少百分比的影响因素。雾滴粒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相同风速下,增大喷雾压力会导致DV0.1、DV0.5和DV0.9都变小,同时ΦVol<100μm变大,雾滴谱宽S变化不大;相同压力下,增大风速导致DV0.1和DV0.5变大,DV0.9变化较小,同时ΦVol<100μm变小,雾滴谱宽S减小。雾滴沉积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压力从0.2MPa增加至0.4MPa时,水平喷雾平面上,距离喷头2~3m处雾滴沉积量基本呈增加趋势,竖直喷雾平面上,距离地面0.1~0.2m处雾滴沉积量呈增加趋势;风速从1m/s增加至5m/s时,在水平喷雾平面以及竖直喷雾平面上,雾滴沉积量整体呈增加趋势;雾流角从-15°变化到15°时,在水平喷雾平面以及竖直喷雾平面上,雾滴沉积量明显加大;喷头倾角从0°变化到30°时,在水平喷雾平面以及竖直喷雾平面上,总体趋势是喷头倾角越大,沉积量越低,但差异不大;同时与参考喷雾相比较,采用3种计算方法得到的雾滴飘移减少百分比(DPRP)表明,喷雾压力、风速以及雾流角对雾滴飘移减少百分比影响较大,特别是侧风风速影响尤为显著。该研究可为田间喷雾作业参数的选择提供试验数据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畜禽舍内颗粒物分布规律,本文对吉林省某蛋鸡舍内不同粒径颗粒物(PM1、PM2.5、PM10和总悬浮颗粒(TSP))浓度进行监测并分析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分布特点,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对采用负压通风的密闭蛋鸡舍的温度场、湿度场、气流场和颗粒物浓度场进行三维稳态模拟,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对不合理之处进行优化模拟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与PM1、PM2.5浓度呈正相关性(P<0.01);湿度与颗粒物浓度呈负相关性;TSP浓度主要受鸡群活动影响。模拟温度相对于实测值整体偏大,相对误差为1.23%~8.88%;而相对湿度模拟值相对于实测值整体偏小,相对误差为5.11%~14.00%。颗粒物浓度模拟值相对于实测值整体偏小,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优化导流板与壁面的角度,将角度增加至67.5°,优化后舍内气流均匀性明显增强,气流分布更加合理,并且舍内PM1浓度下降17.4%、PM2.5浓度下降15.9%、PM10浓度下降18.1%、TSP浓度下降21.6%,更有利于鸡体的生长发育和更好地改善鸡舍舍内空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大型拖拉机驾驶室热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内大型拖拉机驾驶室热舒适性差的问题,在对热舒适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进风风速、风温和出风角为研究因素,采用ANSYS 18.1Fluent软件进行正交仿真,并基于仿真结果进行了人体热舒适性评价。仿真结果表明,整个驾驶室降温过程平稳有效,驾驶室内温度可调节范围为18~22℃,驾驶员周围风速为0.2m/s,耗时21min后驾驶室温度达到人体最适温度且人体各热舒适性指标均处于人体热舒适性区间内。正交仿真结果表明,空调风速和风温对降温效果影响显著,出风角对降温效果影响不显著。人体局部温度的仿真结果表明,在第41秒时人体脸部温度开始下降,头部首先进入舒适区,10min时人体各部分进入舒适区并在第21分钟人体各主要部分达到最舒适点,满足人体对降温速度的要求。若持续降温,在50min后驾驶室平均温度进入人体不舒适过冷区。人体热舒适性评价曲线表明,平均投票数评价曲线成直线下降趋势,说明所设计驾驶室的温度场能以较快速度达到人体舒适区;不满意百分数评价曲线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表明整个降温过程人体首先从过热区进入舒适区,若继续降温则又会进入寒冷区,再次对人体产生不舒适。综上,仿真结果符合驾驶室内的实际降温情况和人体生理反应过程,为温度智能控制系统和驾驶室空气净化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农业机械可以提高农田作业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率,但也会加剧农田扬尘的排放,造成环境污染。本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玉米收获与小麦耕种环节农机作业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农机作业对农田PM2.5、PM10和TSP三种颗粒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小麦耕种阶段,农机作业对农田扬尘浓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秸秆切碎、旋耕、免耕播种和传统播种;(2)传统耕作模式排放的颗粒物总量为保护性耕作模式的4.6~6.7倍,保护性耕作模式减少了耕作环节,减少了农机下地次数,从根本上减少了农田扬尘;(3)农机作业会对农田区域大气造成污染,影响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配套公司PM泵的主机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均出现了一定比例的怠速游车现象,对公司的产品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通过对一些返回故障样泵的分析,查找原因,总结出一系列措施,解决了怠速游车故障。  相似文献   

7.
房静  段素芳 《农业工程》2016,6(4):43-44
近些年,随着我国重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受到严重的危害,空气中的颗粒物含量急剧增加,我国大部分城市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主要针对园林植物对PM 2.5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其具体应用措施,希望为我国治理雾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市6种常见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园林绿化区PM2.5吸附量和质量浓度,探究绿化树种叶片在不同地区吸附PM2.5的变化规律及其与PM2.5质量浓度间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叶片单位面积PM2.5吸附量差异显著,且在不同地点叶片吸附量变化规律基本表现为由"近郊—城区"逐渐下降,各树种叶片PM2.5的吸附量均与大气中PM2.5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柳树(p0.05)、杨树(p0.05)和油松(p0.01)相关性显著;不同地点大气PM2.5质量浓度变化为西山森林公园(108.238μg/m~3)松山自然保护区(80.522μg/m~3)北京植物园(76.905μg/m~3)南海子公园(74.153μg/m~3),表明树种叶片PM2.5吸附量随空气污染的加重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PM型喷油泵的结构特点,介绍了PM型喷油泵匹配4D32-11柴油机和云内4105QBZL柴油机的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PM型喷油泵能全面满足轻型车用柴油机性能以及欧II排放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车辆内燃机颗粒排放物对人体的危害 ,系统地分析了颗粒排放物控制的有效措施 ,如水洗法、滤出催化燃烧法等。建议大力开展对燃料添加剂和清洁代用燃料技术的研究 ,这样既可以解决环境问题又可以解决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分析农用车用电设施的使用频度系数并利用该系数计算了某装备起动机的农用车发电机的设计输出功率,总结了发电机永磁材料选用原则并选用高性能铁氧体永磁材料设计了带皮带张紧轮的外转子永磁发电机.实验数据表明,发电机工作在额定转速时能输出额定功率.  相似文献   

12.
油门控制PM自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TMS320C240 DSP为CPU,采用PID自整定技术,设计了对发动机油门开度的闭环电子控制系统。根据PM法设计了硬件电路,对PM法自整定技术作了论述,最后给出了实测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满足油门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高压共轨柴油机的喷油系统、进气系统和燃烧系统等相关局部参数对燃烧与排放影响的规律,依据低微粒排放的控制目标提出了参数优化评价准则,得出了参数优化设计的趋势是燃烧室凹坑适当变浅、喷油提前角适当推迟、喷油压力适当提高以及涡流比适当减小。由此形成了柴油机局部优化方案,通过与原机对比,优化方案可以获得更好的综合排放性能,尤其是较低的微粒排放。推荐的设计参数为柴油机燃烧和低微粒排放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汽车尾气中PM2.5是大气中PM2.5的主要来源,但长久以来缺少有效的去除方法。文章提出电凝聚双区除尘技术,结合汽车排气特点,采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建立汽车排气模型。通过对微粒的轨迹进行追踪,设计合理收尘板的位置,以确保收尘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