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研究选取《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2011—2015年的水产资源学(分类号为S931)论文及其在2016年的被引数据,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从高被引论文、高被引作者、高被引机构、高被引期刊等多种角度, 基于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 探究中国渔业资源学研究现状。研究表明, 2011—2015年研究文献数量及被引频次年际间变化不大, 呈平稳态势, 渔业资源类文献影响力较高。高被引论文及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显示热点研究领域为增殖放流、渔情预报、渔业生物多样性、渔业生物种群生态学与摄食生态学等领域。核心作者的研究主题与当前的热门主题词切合度较高。基于作者合著形成了以程家骅、袁兴伟、刘尊雷等作者为核心的网络和以杨胜龙和樊伟为核心的网络; 基于作者共被引形成了以杨胜龙为核心的网络和以张波为核心的网络。机构合作方面较为突出的是以上海海洋大学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为节点构成的网络。从论文期刊分布来看,学科影响力较高的期刊为《中国水产科学》、《水产学报》、《南方水产科学》和《应用生态学报》等,学科影响力排名前10位的期刊所刊发论文数量占所有发表论文数的35.8%,被引用次数占所有论文被引次数的61.5%,各期刊水产资源学文章的研究主题分布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S)具有快速、无损、低成本、准确、无污染的优点,有望应用于杂交水稻种子真实性的高通量鉴定及筛选。本研究采用近红漫反射光谱结合一种新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判别式偏最小二乘分类筛选法(DPLS-CSM),对单粒水稻种子‘新两优6号’与其父本、母本和其他假种子进行了区分。通过与判别式偏最小二乘(DPLS)法的对比,使用DPLS-CSM建模时的灵敏度Sn、命中率Pr和马修斯相关系数Mcc分别为97.92%、97.58%和95.51%,高于DPLS法建模的92.01%、93.97%和90.68%;在对验证集进行检验时,DPLS-CSM模型的Sn、Pr和Mcc值分别为98.96%、95%和93.83%,高于后者的94.79%、88.35%和88.57%。结果表明,使用DPLS-CSM结合NIRS对‘新两优6号’的真伪鉴定是可行的,该方法为水稻杂交种真伪的快速无损鉴别与筛选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编委会来信通知,《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即第七版)之生物科学类的核心期刊。至此,《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已连续入编三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论文被引指数、互引指数等12个评价指标,选作评价指标统计源的数据库及文摘刊物达50余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日前,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来统计刊源证书,称:"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贵刊入选2015《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中国种业》近年在统计前两年发表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频次、可被引文献量、基金论文比、高影响作者发文、web即年下载率等指标方面都有了很大增长;在《中国种业》发行与传播方面,机构用户  相似文献   

5.
《华北农学报》2016,(5):77-77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又被《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2015年本刊影响力大幅提升,在农艺学类期刊排名中均提前。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统计:《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影响因子为1.149,比2014年提高了近10%,在农艺学类期刊中排名第3。据 CNKI《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复合影响因子为1.695,在48种农艺学类期刊排名第4,期刊综合影响因子1.146。  相似文献   

6.
正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编委会来信通知,《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即第七版)之生物科学类的核心期刊。至此,《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已连续入编三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论文被引指数、互引  相似文献   

7.
正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编委会来信通知,《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即第七版)之生物科学类的核心期刊。至此,《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已连续入编三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论文被引指数、互引  相似文献   

8.
正据201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报告显示,《中国种业》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一路走高,均比2017年版数据有大幅度提升,影响因子达到0.516,比2017年增长17.8%,总被引频次1910,比2017年增长7.4%;和同行类其他期刊相比也存在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9.
<正>据201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报告显示,《中国种业》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一路走高,均比2017年版数据有大幅度提升,影响因子达到0.516,比2017年增长17.8%,总被引频次1910,比2017年增长7.4%;和同行类其他期刊相比也存在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正据2018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统计,《中国种业》影响因子0.516,比2017年提升17.8%,总被引频次1910,比2017年提升7.4%,和同行类其他期刊相比也存在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1.
近21年国内牡丹花期调控相关期刊论文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牡丹花期调控技术研究的特点和问题,以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检索到1991至2011年的195篇牡丹花期调控的论文,分别按时间、主题、作者、期刊、下载频次等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一是论文数量按年呈上升趋势,二是已探讨的部分主题仍需深入,许多技术细节处于空白;三是据普斯定律将24名作者列为该领域论文的核心作者,四是该领域论文合作率为69.23%,五是发表论文最多的单位为北京林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豫鲁京是该领域论文的主产地,高校和科研院所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支撑单位,六是刊载该领域论文最多的三种期刊均属非核心期刊,七是该领域论文引用率53.85%,下载率99.49%,受国家级和省市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占总数的3.59%。  相似文献   

12.
孙颉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7):152-157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团头鲂相关研究发表的中外文文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从文献发表年代、国际合作研究、研究机构、高产作者、高被引文献、期刊分布等方面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揭示团头鲂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团头鲂研究主要是中国学者的研究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团头鲂的相关研究文献由国内转向国际。近年来所发表的外文文献(SCIE)数量增长快速超越了中文文献(CSCD);CSCD的高被引文献出现在1992—2008年,SCIE的高被引文献出现在2008—2012年;目前形成以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等几个主要由专家学者所带领的学术研究团队,团头鲂的遗传改良已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内外茶叶农药残留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嘉慧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0):148-157
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别以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为检索对象,从发文量、发文期刊、关键词、核心文章等方面对1997—2017年茶叶农药残留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茶叶农药残留的发文量随时间逐渐增加,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厦门大学是主要发文机构,陈宗懋、汪庆华、刘新的发文量最多,《中国茶叶》、《中国卫生检验标志》是主要的发文期刊,未来研究倾向于检测方法的优化和改进。(2)国外茶叶农药残留的发文量随时间逐渐增加,中国、印度是研究的主要贡献国家,Liu Xin、Chen H P、Fang C L的发文量最多,《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Aoac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是主要的发文期刊,未来研究倾向于检测方法的优化改进及茶叶冲泡过程农药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中国蔬菜农药残留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了解中国蔬菜中农药残留的研究热点、概况及进展,以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年度载文量、发文作者及主要产出机构、基金项目、下载量及被引频次等方面对1994—2013年间中国蔬菜中农药残留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20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量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沈阳农业大学、潍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广东省深圳市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站、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研究或检测机构是中国蔬菜中农药残留研究的主体;目前中国蔬菜中农药残留研究热点是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该领域论文的下载率达到99.9%,表明蔬菜中农药残留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5.
对2011—2020年国内外重大植物疫情领域期刊论文和专利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植物疫情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以期为国内该领域创新发展、植物疫情防控体系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11—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中国内外重大植物疫情领域国家、期刊、被引频次等进行梳理,由关键词分析得到研究前沿及热点,采用专利计量对地区分布及技术领域等进行分析。全球重大植物领域科技创新稳定发展,发文量和专利数持续上升。中国论文发表总量和专利数位居世界第一,但国际合作程度和论文篇均被引频次较低,国内高发文量作者数目较多但作者间国际合作程度较低。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疫病识别及其防治,病虫害化学生态学如抗药性监测、农药风险评价,以及生物功能基因层面研究等方面。中国虽在该领域研发实力较强,但需加强国内外优势领域交流学习提高自身影响力,积极开展国际技术研究合作,为长期有效控制植物疫情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水产学报》和《中国水产科学》2002—2006年载文信息,对载文内容进行学科分类,试图探讨载文数量与水产科研热点学科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两刊在5年间的载文量共计1186篇,其中,以水产生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学科的论文发表量最多,为290篇,占总载文量的24.5%。水产生物病害与防治学科的论文发表量居第二位,为195篇,占总载文量的16.4%。水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学科,但论文发表量并不多,5年间在两刊中达到发表水平的文章只有21篇,占总载文量的1.8%。对于渔业环境与生态学科而言,由于作者投稿选择期刊较分散,分析结果与实际略有偏差。结论认为,期刊载文计量分析能够反映出热点学科中的优势学科的基本水平,也能发现热点学科中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的弱势学科。本研究旨在为学术期刊的组稿优化和学科凝炼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科研人员的论文策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转基因水稻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2—2012年期间Web of Science收录的转基因水稻研究领域学术文献,分别从文献的国家/地区、研究作者、研究机构、载文期刊、被引频次、涉猎学科及影响力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文献6625篇,中国1462篇,位居第一;累计被引频次125170次,中国17380次,位居第三。表明中国在转基因水稻研究领域尚处于国际领先行列,发文量位居榜首,但被引频次和均被引频次均不高,质量与影响力都还与美国、日本存在较大差距。转基因水稻研究涉及582种期刊,1290家机构,85个国家/地区,5120位作者,内容涵盖数十个学科,八十多个方向,表明转基因水稻载文期刊呈离散状态,研究涉及的领域较广,属典型交叉学科。中国转基因水稻领域现整体处于蓬勃发展态势,建议可持续跟踪和加大科研力量投入。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内主要期刊评价系统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概况以及对中国水产类科技期刊的评价情况。比较了各评价系统评价指标的异同点,得出提高水产类期刊排名的措施主要有:(1)刊发论文要重点突出,主题明确;(2)重视第一权重指标影响因子的地位;(3)重视期刊的他引率;(4)重视二次文献转载,归结到根本上还是要提高稿源的质量;(5)重视WEB下载量。  相似文献   

19.
To publish papers that have impact is indispensable for good scientists. It is frequently accepted that the impact factor (IF) of a journal reflects the likelihood of a paper to have impact. Many scientists may then attempt publishing their papers in journals with the highest possible IF. This is relevant for crop scientists as in many cases our hypotheses may be relevant to agronomy/agriculture but the product of our work may be published in the more basic plant science journals, which in general have higher IF than agronomic journals. To test whether agronomic journals may be better vehicles than plant science journals for crop physiological work, I did an analysis of my own publications (only “standard” papers, disregarding reviews) relating their annual citation rates against the IF of the journal in which they were published. The relationship was virtually inexistent, and my most frequently quoted papers were published in agronomic rather than in plant sciences journals. Conversely, restricting the analysis to the papers published within agronomic journals there wa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cord of citations of the papers and the IF of the journals, particularly if the analysis is restricted to the most quoted papers in each journal. I then analyzed the cases of three other well-recognized crop scientists, to check whether the findings with my results were exceptional, and in the three cases results were remarkably similar. Therefore, it seems that the journal IF might be a valuable criterion for choosing the best journal in which to publish our best contributions only when comparing within agronomic journals, but not within combinations of agronomy and plant science journals. This should be also taken into account in evaluation processes when comparing scientists working in related but not identical fiel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