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饲料中霉菌毒素是中国畜禽养殖业中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在饲料中常见、且对动物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霉菌毒素有6种,即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T-2毒素、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B1。笔者全面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对这6种主要霉菌毒素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对其方法过程和性能特点(提取剂、净化方法、定量方法、回收率等)进行了系统比较,为建立饲料中这6种霉菌毒素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同时检测技术标准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补充或不补充酵母的全麦面粉饲料饲养地中海粉螟[Ephestia kuehniella(2e11.)]。仓储谷物霉菌产生的6种真菌毒素,以10倍的浓度加到饲料中去,则幼虫的生长受到赭曲霉毒素 A(Ochratoxin A)、桔青霉素(Citrinin)、红青霉毒素 B(Rubratoxin B)和棒曲霉素(Patulin)的抑制,而10ppm 的赭曲霉毒素 A 以及100ppm 的桔青霉素和红青霉毒素 B 就能  相似文献   

3.
<正>家兔体型娇小,抵抗力较弱,尤其对霉菌毒素的敏感性较强。饲料稍有霉变,轻则家兔生产性能受到影响,重则出现流产或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一、霉菌毒素的特点1.在饲料中普遍存在霉菌毒素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在饲料中也不例外,饲  相似文献   

4.
正一、霉菌毒素概述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高毒性次级代谢产物。目前,霉菌主要分为作物在收获前产生的田间霉菌和作物收获后产生的仓储霉菌,产生霉菌毒素的霉菌不仅损害饲粮作物,还会对各种饲料和食物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和动物的健康,甚至引发疾病和死亡。霉菌毒素根据不同霉菌产生的毒素可分为黄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旋毒素、烟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  相似文献   

5.
肉鸡浓缩饲料中霉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研究春季(3月—5月)不同地区肉鸡浓缩饲料中霉菌的污染状况,分别对哈尔滨市、天津市和广东省某仓库的肉鸡浓缩饲料样品进行采样调查,分析霉菌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广东省的饲料样品中的霉菌污染最严重,天津市的次之,哈尔滨市的较轻;各地区产毒菌种类相似,主要是串珠镰刀菌、纯绿青霉,黄曲霉、赭曲霉、杂色曲霉、构巢曲霉,但所占比例不同;哈尔滨以串珠镰刀菌为主,天津市的饲料3月以串珠镰刀菌为主,4月、5月以纯绿青霉为主;广东地区以纯绿青霉为主。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均未超过国家允许限量。数据表明,霉菌污染情况与地区、温度、湿度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小分子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主要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和各种坚果中,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而黄曲霉毒素的毒理机制始终不是很明确。计算机分子对接是模拟受体和底物之间通过能量匹配和几何匹配而相互识别的过程,其被广泛运用于虚拟筛选活性物质以及初步判断分子活性和毒性等领域,并对我们进行实体分子活性毒性试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利用计算机分子对接软件Discovery Studio 3.1client,将6种常见黄曲霉毒素分子B1、B2、M1、M2、G1、G2与其具有强亲和性的蛋白进行虚拟对接实验,而这些蛋白在细胞凋亡、激素代谢、免疫抑制以及消化系统功能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实验能够初步模拟黄曲霉毒素分子毒性作用位点,对于其毒理机制研究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饲料霉菌毒素的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中华 《科学种养》2011,(10):41-42
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常见的霉菌包括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它们可在农作物生长和收获期间以及加工后的产品上生长。霉菌毒素不但对畜禽产生毒害作用,而且可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饲料和畜禽产品中的霉菌毒素有致癌的潜在危险,还有一些未知毒性作用。目前,做好饲料的防霉和脱毒是防控霉菌及其毒素危害最关键的两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通过感官评定以及理化指标中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来评价花生油品质。通过对6种样品的检测,结果测得3种品牌花生油全部合格,而散装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易超标。为安全起见,消费者最好购买品牌花生油。  相似文献   

9.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曲霉毒素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谢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产物,是一组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的毒性极强的化合物,其毒性随种类或结构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黄曲霉毒素B1被公认为是目前致癌力最强的天然物质,并且分布很广,对世界范围内的绝大多数食品原料和制成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综合了国内外文献,介绍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为进一步加强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真菌毒素(mycotoxin)ELISA检测方法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菌毒素对人类及动物危害严重。人们建立了各种毒素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其中的一种。本文对ELISA结合胶体金标技术检测霉菌毒素,以及与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产生的毒素模拟表位肽结合检测毒素的优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葡萄酒中农药残留的色谱分析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目前应用于研究检测葡萄酒中农药残留的色谱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GC)分析法、液相色谱(HPLC)分析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分析法。并对目前葡萄酒农药残留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分别建立了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枣中的9种真菌毒素,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枣中的4类77种农药(19种有机磷农药、28种菊酯农药、15种有机氮农药、15种有机氯农药)的方法。通过对2个不同产地的鲜枣、干枣、裂果枣的测定,结果表明,只有4种有机磷农药和少数几种真菌毒素在所检测的枣中检出,而且最高质量分数只有0.1891mg/kg。这些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可满足红枣中9种真菌毒素和4类77种农药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谷物中12种真菌毒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了简单、快速、同步测定谷物中12种常见真菌毒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用80%乙腈水溶液振荡提取,多功能净化柱净化,Waters ACQUITY UPLCTMBEH C18色谱柱分离, 串联四极杆质谱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检测,并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 12种真菌毒素在各自的线性响应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8,12种真菌毒素的检出限为0.016~1.000 μg kg-1,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n = 6)为60.0%~122.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20.3%。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和检测速度快的优点,适用于谷物样品中多组分真菌毒素残留的分离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HPLC法测定饲料中的炔雌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制定中国适用于饲料中炔雌醇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的标准方法。本研究通过添加回收方法,以三大类饲料基质(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的代表样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HPLC法测定饲料中炔雌醇的方法,即以乙腈-0.025%磷酸(1:1,v/v)组成混合提取液,超声辅助提取,经液液萃取和C18固相萃取净化后,以反相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范围0.05~5 mg/L,线性相关系数0.9992;检出限浓度0.04 mg/kg(添加剂预混料为0.06 mg/kg),定量限浓度0.1 mg/kg(添加剂预混料为0.2 mg/kg);配合饲料在0.05、0.25、0.5 mg/kg添加水平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分别为83%~87%和5.9%~7.0%;三大类饲料平均回收率在81%-86%,相对标准偏差(RSDs)实验室内为3.3%~9.6%,实验室间为5.7%~6.6%。该方法操作简单、环保、灵敏,适用于各类饲料样品中炔雌醇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5.
王桂珍  张飞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31):101-104
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法(GC-MS/MS),创建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便捷有效测试方法,从而为沉积物和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在土壤中的残留测定提供一定参考。选择试样中的6种碳酸酯类化合物,经过正己烷和丙酮(1:1,V:V)的萃取,过PSA/Silica净化小柱,除水干燥浓缩后,经GC-MS/MS上机分析,定量结果采用外标方法。相关试验结果显示,这6种碳酸酯类化合物的测定回收效果较好,在84.6%~98.3%之间,实验室内精密度较高,相对标准偏差在2.7%~12%之间,检出限在0.2~0.8 μg/kg之间,相关性R为0.9968~0.9995。该方法准确可靠、高效便捷、精密度高,具有显著节约人力和财力的特点,适宜于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16.
小麦籽粒含有多种B族维生素,本研究通过测定24个不同粒色的小麦品种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及籽粒色素含量,并研究不同颜色的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与小麦籽粒颜色的关系及其变异规律,为B族维生素的利用及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依据。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采用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检测(MRM)模式精确测定小麦籽粒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籽粒色素含量。黑小麦76和VICTO杂交后代F8代12个姊妹系B族维生素含量变化很大,12个姊妹系间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的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冬鉴系列的10个小麦品种(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的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籽粒色素含量与B族维生素含量不存在显著正相关,籽粒颜色深小麦并不一定富含B族维生素。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受基因型的影响, 可以通过遗传改良的手段提高B族维生素在小麦籽粒中的含量。黑小麦76(母本)和VICTO(父本)杂交产生的F8代12个姊妹系的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存在着明显的超高亲杂种优势,因此,可通过有性杂交,培育高B族维生素含量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7.
小滨菊组培快繁体系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年生沼生植物小滨菊(Leucanthemella linearis (Matsum.) Tzvel.)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开展了小滨菊组培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结果表明,小滨菊茎段的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0.5 mg?L-1 6-BA + 0.5 mg?L-1 NAA,启动率达到80%;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0.5 mg?L-1 6-BA+0.2 mg?L-1 NAA,增殖效果良好,出芽指数平均达到9.2;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3 mg?L-1 NAA,生根率85.72%,根系生长状态良好。小滨菊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0.2 mg?L-1 6-BA+0.5 mg?L-1 NAA,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的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2 mg?L-1 NAA,分化率可达70.00%。  相似文献   

18.
应用液相色谱质谱仪,建立农产品中罗丹明B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环己烷混合溶液提取,液相色谱质谱仪测定,罗丹明质量浓度B在1~100 ng/mL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在5,10 ng/mL水平上添加罗丹明B,考察每个水平上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2.3%,94.1%,相对标准偏差CV分别为5.73%,3.49%(n=18)。方法的检出限为1 ng/g,定量限为5 ngg/g。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GB 5413.26—2010 中丹磺酰氯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饲料中牛磺酸的可行性,以鸡配合饲料、猪配合饲料、水产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预混合饲料五类代表性饲料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梯度添加回收试验和基质效应影响的研究,确定了各类饲料的适宜称样量为猪鸡配合饲料2~4 g,其他饲料1 g。对方法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牛磺酸1~100 mg/L 范围,工作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0.9990。该方法检测限为30 mg/kg,定量限100 mg/kg,添加回收率为78%~110%,精密度为1.98%~5.35%。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仪器普适通用,适宜于各种饲料基质中牛磺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核桃组培中抑制褐化现象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薄皮核桃茎尖为试材,对其分化生长过程中的褐化现象进行初步研究,经多次试验表明,在抑制褐化及保证茎尖正常分化生长时期,主要采取二步法:①接种于1/2MS+活性碳2g培养基中,置于5℃冰箱中黑暗培养7d后取出;②转接于DKW+6-BA1.0mg/L+IAA0.01mg/L+20%硫代硫酸钠5ml/L培养基中置于25℃,无光照环境下培养,每隔15-20d转换培养基,此方法抑制褐化效果为佳,可确保核桃茎尖正常分化生长的整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