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半阶梯式笼养蛋种鸡舍冬季日间空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鸡舍空气颗粒物、空气微生物和氨气等污染物的排放不但影响场区生物安全,更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该文采用直线多点均匀采样新型系统,对北京地区某半阶梯式笼养蛋种鸡舍冬季空气颗粒物、微生物和氨气3种污染物的日间排放进行监测和分析,研究半阶梯式笼养蛋种鸡舍冬季日间空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结果表明,该蛋种鸡舍试验期间舍内温度保持在18.0~20.0℃;间歇性通风条件下,风机的开启时长和舍外温度具有正相关关系(P0.05,R2=0.883 7);在冬季8:00-18:00期间,空气颗粒物的排放质量浓度为0.5~0.8 mg/m~3,每只鸡排放量为1.0~1.5 mg/h;空气微生物的排放浓度为4.0~4.5 log10CFU/m~3,每只鸡排放量为4.3~4.8 log10 CFU/h;氨气排放浓度为7.6~14.3 mg/m~3,每只鸡排放量为8.1~13.7 mg/h。试验期间,舍外温度低于舍内温度,试验鸡舍通风量及波动范围小,空气颗粒物、空气微生物和氨气的排放浓度、排放量与舍外温度、通风量、舍内相对湿度之间均未发现相关关系(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蛋鸡舍空气污染物排放特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气环境对育肥猪舍内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10月-2015年8月,以北京昌平某猪场3栋育肥猪舍为例,在猪舍内外设置监测点,对猪舍内外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物(PM2.5)、≤10μm的颗粒物(PM10)和≤100μm的颗粒物(TSP)浓度进行周年监测,并将舍外监测数据与昌平国家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研究探讨大气环境颗粒物浓度对育肥猪舍内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期间舍内外PM2.5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3~245μgm-3和11~372μgm-3,PM10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13~1182μgm-3和25~444μgm-3,TSP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334~4396μgm-3和31~742μgm-3。育肥猪舍内PM10和TSP浓度远高于猪舍外,说明育肥猪舍内PM2.5浓度受大气环境的影响,而育肥猪舍内粒径大于2.5μm的颗粒物主要源于养殖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选择一典型猪场,对不同季节妊娠舍的氨气及氧化亚氮浓度进行了为期1年的试验测定,并根据二氧化碳平衡原理,对猪场不同生长阶段的妊娠猪含氮气体的排放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冬季2004年11月氨气和氧化亚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64±4.36),(1.17±0.2)mg/m~3,夏季7月舍内氨气和氧化亚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31±2.67),(0.6±0.02)mg/m~3;妊娠猪饲养期间的氨气排放通量为每头(185.2~500.8)mg/h,氧化亚氮为(3.85~35.93)mg/h。  相似文献   

4.
妊娠猪舍氨气及氧化亚氮浓度测定与排放通量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北京选择一典型猪场,对不同季节妊娠舍的氨气及氧化亚氮浓度进行了为期1年的试验测定,并根据二氧化碳平衡原理,对猪场不同生长阶段的妊娠猪含氮气体的排放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冬季2004年11月氨气和氧化亚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64±4.36,(1.17±0.2)mg/m3,夏季7月舍内氨气和氧化亚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31±2.67,(0.6±0.02)mg/m3;妊娠猪饲养期间的氨气排放通量为每头(185.2~500.8)mg/h,氧化亚氮为(3.85~35.93)mg/h。  相似文献   

5.
育肥猪舍甲烷排放浓度和排放通量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畜禽养殖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畜禽养殖的甲烷排放量受动物生长特性、粪便收集方式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探讨中国特有的饲养管理方式下育肥猪舍温室气体排放规律,为减少甲烷排放提供依据,该研究在北京选择一典型猪场,对不同季节育肥舍的甲烷排放浓度进行了试验测定,从2004年5月至2005年3月,每2个月一次连续采集72~80 h甲烷浓度和相关数据,并根据二氧化碳平衡原理,对猪场的甲烷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育肥猪舍内甲烷浓度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日变化特性,2005年1月舍内甲烷的平均浓度为(22.98±10.52)mg/m3,7月舍内甲烷浓度为(2.68±0.68)mg/m3;每日最低甲烷浓度出现在9:00 am~17:00 pm时段;冬季舍内二氧化碳浓度明显偏高,夜间比允许浓度高1倍;每头育肥猪饲养期间的甲烷排放量为68.10~207.01 mg/h,折合每标准动物单位排放量:436~1185 mg/h·(500 kg),在IPCC推荐的发展中国家猪呼吸代谢甲烷排放1.0 kg/(a·头)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准确获取肉鸡养殖过程中氨气(NH3)排放规律及排放系数是评估其排放量的基础,并可为NH3减排提供依据。为了研究肉鸡模拟养殖环境条件下肉鸡质量、排泄量、采食量和饮水量等参数对NH3排放情况的影响,该文设计了由肉鸡养殖箱、气体采样管路和红外光声谱气体监测仪构成的肉鸡养殖箱NH3浓度检测装置,对养殖箱的静态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性能和肉鸡短期养殖NH3排放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静态试验时,养殖箱内NH3质量浓度的平均变化率为-4.40%,气密性能良好;动态试验时,将质量浓度为37.95 mg/m3 NH3通入养殖箱,检测NH3质量浓度最大值36.75 mg/m3,最小值35.22 mg/m3,平均值为35.65 mg/m3,准确度达到93.94%,检测装置性能稳定,能够较精确检测到养殖箱内标准气体的质量浓度。肉鸡短期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非光照时期(22:00-次日06:00)养殖箱内NH3质量浓度大于光照时期(06:00-22:00)质量浓度;养殖前期肉鸡排泄量与NH3浓度变化趋势呈正相关,养殖后期排泄量与NH3浓度变化趋势呈负相关;箱内粪便累积到第4天,NH3质量浓度急剧上升。该检测装置为后期进一步研究肉鸡养殖生长过程中NH3排放特征提供了前期研究设施基础。  相似文献   

7.
猪场沼渣与玉米芯混合槽式堆肥氨气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堆肥既是粪便资源化利用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业氨气排放源。针对猪粪沼渣堆肥的现场研究较少,实际生产过程中氨气排放数据缺乏,排放特征不明确的问题,开展了猪粪沼渣与玉米芯混合堆肥氨气排放特征的现场试验研究。本研究在实际槽式堆肥车间构建实时在线气体监测系统,对生猪养殖场沼渣槽式好氧堆肥车间氨气浓度变化进行连续监测,测算堆体氨气排放通量,分析氨气排放特征。结果显示:堆肥38d内槽式好氧堆肥车间氨气浓度变化范围为0.85~22.40mg·m~(-3),平均3.63mg·m~(-3)。由于翻堆对氨气扩散的促进作用,白天堆肥氨气浓度高于夜间,12:00-16:00氨气排放浓度最高(6.77±4.37mg·m~(-3)),其次为16:00-20:00(4.26±2.07mg·m~(-3))和8:00-12:00(3.62±1.46mg·m~(-3));堆肥车间单位体积堆肥原料的氨气排放通量为50.25~196.59mg·m~(-3)·h~(-1),平均103.99mg·m~(-3)·h~(-1),整个38d堆肥过程的氨气排放量为94.84g·m~(-3)。研究结果将为猪粪堆肥过程氨气的控制及减排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外加可溶性碳源对华北典型农田土壤N2O、CO2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为对象,运用静态培养系统研究方法,设置室内培养试验,研究添加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土壤N2O、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氮配施的外源添加方式明显促进N2O和CO2排放,其排放通量均高于对照组和只添加氮源的处理.在配施碳源葡萄糖浓度为0.5 g/kg时N2O排放通量最高(NH4+组2 500 μg/(kg·d),单位以N计,下同,NO3-组1 500 μg/(kg·d)),4.0 g/kg时N2O排放通量最低(NH4+组500 μg/(kg·d),NO3-组800 μg/(kg·d));葡萄糖浓度为2.0 g/kg时CO2排放通量最高(NH+组500mg/(kg· d)),0.5 g/kg时CO2排放通量最低(NH+组100 mg/(kg,d)).从培养开始到结束,只添加氮源的土壤NH+含量变化不明显,NO3-含量增至29.21 mg/kg(NH4+组)和62.25 mg/kg(NO3-组);而配施葡萄糖的土壤NH+含量降为不足1 mg/kg(NH4+组),NO3-含量明显减少.N2O累积排放通量与葡萄糖浓度呈负相关(NH4+组),CO2累积排放通量与葡萄糖浓度呈正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外加可溶性碳源明显减少土壤中NH4+和NO3-含量,并且促进土壤N2O、CO2排放,其排放通量大小与C/N比有关.  相似文献   

9.
规模化猪场机械通风水冲粪式栏舍夏季氨日排放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取长三角地区典型机械通风水冲粪模式养猪场,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肥猪栏舍和不同类型的母猪栏舍排放口氨排放进行同时监测(其中,育肥猪按质量分保育(24 kg)、育肥-Ⅰ(24~60 kg)、育肥-Ⅱ(60~120 kg)3个阶段,母猪分为妊娠猪与分娩猪2种类型),估算各栏舍氨排放通量,分析各栏舍氨排放特征,探讨各生长阶段对氨排放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保育、育肥-Ⅰ、育肥-Ⅱ、妊娠、分娩栏舍氨质量浓度分别为(0.97±0.40)、(3.37±0.70)、(5.45±2.30)、(2.19±1.06)、(1.44±0.48)mg/m3;各栏舍氨排放具有显著的日变化过程,早晨氨排放呈波动增大趋势,午后开始降低,至夜间保持低值排放;小时氨排放速率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各生长阶段氨排放存在差异,保育、育肥-Ⅰ、育肥-Ⅱ、妊娠、分娩栏舍日排放速率分别为0.85、6.53、8.20、10.39和13.86 g/(头·d);保育、育肥-Ⅰ和育肥-Ⅱ阶段对肥猪氨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3.64%、26.11%和70.25%,妊娠猪与分娩猪对母猪氨的贡献率分别为75.32%和24.68%,母猪的氨排放速率是肥猪的1.87倍。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冷应激对犊牛健康的影响,降低冬季犊牛养殖中通风与保温的矛盾,该研究在新疆地区对牛舍热回收通风系统的通风效果及热回收性能进行了评价。试验舍采用2套相同的热回收通风系统进行通风,对照舍自然通风。试验结果表明:热回收通风系统可使舍外进入舍内的新鲜空气温度平均提高10.15℃,日均CO2和NH3浓度分别显著降低173.15和0.63 mg/m~3(P0.05)。2套系统共可为试验舍提供通风量1 097.83 m~3/h,送风管小孔出风口的平均风速为2.45 m/s,风管始末端风速分别为2.76和2.34m/s。该系统的热回收效率为76.17%,能效比为3.1。该系统可以保证良好舍内环境和较高的能量回收效率,缓解冬季犊牛生产中通风与保温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不同灌溉模式下寒地稻田CH_4和N_2O排放及温室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寒地稻田CH4和N2O排放特征,选取黑龙江省寒地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控制灌溉、间歇灌溉、浅湿灌溉及淹灌四种水分管理模式等4个处理的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模式下的CH4和N2O排放高峰均出现在水稻生长旺季,而休闲期内排放较少。相对于淹灌,浅湿灌溉稻田CH4累积排放量降低了27.2%,控制灌溉处理的降低了34%,间歇灌溉处理的降低了48.2%。长期淹灌稻田N2O排放量比间歇灌溉稻田减少0.41kg/hm2,比控制灌溉稻田增加0.38kg/hm2,比浅湿灌溉稻田增加0.37kg/hm2。总体温室效应分析,节水灌溉模式能有效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显著地降低CH4和N2O的总温室效应。水稻生育期内,CH4排放量减少时期,N2O排放量有增加趋势,综合考虑CH4和N2O排放的消长关系,才能有效减缓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As a means of economic disposal and to reduce need for chemical fertilizer, waste generated from swine production is often applied to agricultural land. However, there remain many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bout this practice. Two such concerns, contribution to the greenhouse effect and stratospheric ozone depletion by gases emitted from waste‐amended soils, have not been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An intact core study at Auburn University (32 36′N, 85 36′W)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source‐sink relationship of three greenhouse gases in three Alabama soils (Black Belt, Coastal Plain, and Appalachian Plateau regions) amended with swine waste effluent. Soil cores were arranged in a completely random design, and treatments used for each soil type consisted of a control, a swine effluent amendment (112 kg N ha?1), and an ammonium nitrate (NH4NO3) fertilizer amendment (112 kg N ha?1). During a 2‐year period, a closed‐chamber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rmine rates of emission of nitrous oxide (N2O)–nitrogen (N), carbon dioxide (CO2)–carbon (C), and methane (CH4)–C from the soil surface. Gas probes inserted into the soil core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concentrations of N2O‐N and CO2‐C from depths of 5, 15, and 25 cm. Soil water was collected from each depth using microlysimeters at the time of gas collection to determine soil‐solution N status. Application of swine effluent had an immediate effect on emissions of N2O‐N, CO2‐C, and CH4‐C from all soil textures. However, greatest cumulative emissions and highest peak rates of emission of all three trace gases, directly following effluent applications, were most commonly observed from sandier textured Coastal Plain and Appalachian Plateau soils, as compared to heavier textured Black Belt soil. When consider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potential, soil type should be a determining factor for selection of swine effluent waste disposal sites in Alabama.  相似文献   

13.
基于动态箱法的北京延庆区牛粪堆放CH4和N2O排放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畜禽粪便堆放管理会造成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通过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建议的排放系数等方法,可以实现对某一区域范围内畜禽粪便管理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估算,但由于其排放受粪便管理、气候条件等因素的显著影响,直接套用IPCC的默认系数会产生较大的误差。为更加准确估算中国奶牛粪便管理所造成的CH_4、N_2O排放,该文在对北京延庆区奶牛生产与粪便管理模式进行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箱法模拟了奶牛粪便不同季节短时自然堆放管理模式下的CH_4、N_2O排放过程,并对区域内的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奶牛粪便在一个月的自然堆放管理模式下,每千克牛粪挥发性固体在春、夏、秋季的CH_4排放量分别为223.97、4 603.31、351.38 mg,每千克牛粪N_2O排放量分别为5.86、9.43、0.81 mg。2016年北京延庆区全年奶牛粪便CH_4、N_2O排放总量分别为13 342.50、347.87 kg。延庆区奶牛粪便堆放管理过程的CH_4排放因子为1.50kg/(头·a),小于IPCC指南中的1.78 kg/(头·a);受堆放时间较短的影响,N_2O的排放因子则显著小于IPCC的推荐值。若直接使用IPCC默认参数估算延庆区奶牛粪便堆放管理过程中的CH_4和N_2O排放量,会造成排放量的高估。  相似文献   

14.
实际作业工况下农用拖拉机的排放特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分析实际工况下农业机械的排放特征,该研究利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12辆农用拖拉机进行怠速、行走和耕作3种操作模式下的田间排放测试。结果发现:在旋耕模式下,CO、HC、NOx和PM单位时间的排放因子要高于怠速和行走模式,同时较高的油耗使得CO、HC、NOx基于油耗的排放因子小于怠速和行走模式;测试拖拉机的污染物排放因子随着排放标准的加严呈减小趋势。与中国第1阶段排放标准的测试拖拉机相比,中国第2阶段排放标准的拖拉机4种污染物的单位时间的排放因子分别降低了31.49%、5.96%、6.17%和5.91%。该研究中拖拉机HC、NOx和PM的排放因子要高于NONROAD模型中美国同类机型的结果。通过对大中型农用拖拉机保有量及年使用小时数调查,估算得到2011年中国大中型拖拉机的CO、HC、NOx和PM排放总量分别为32.3、10.6、81.0和9.1万t。与同年的机动车排放量相比,其排放总量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综合产量和土壤N2O排放的马铃薯施氮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施氮可提高作物产量,但同时也增加温室气体N_2O的土壤排放量。研究施氮量与产量和土壤N_2O排放的关系,对保障作物产量并兼顾环境效应的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研究设置N0(0)、N1(67.5 kg/hm~2)、N2(125 kg/hm~2)、N3(187.5 kg/hm~2)4个施氮水平,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土壤N_2O排放进行田间原位测定,研究施氮量对马铃薯产量、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分析综合产量与土壤N_2O排放的合理施氮量。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马铃薯产量和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较不施氮(N0)处理,N1、N2和N3处理马铃薯产量增加78.5%、93.1%和95.6%;生育期N1、N2和N3处理马铃薯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是N0处理的2.3、4.4和6.7倍。同时,随施氮量增加,N_2O排放系数、硝态氮强度和单产N_2O排放量均显著增加。在低氮处理(N0、N1)时,土壤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湿度显著正相关,而在高氮水平时,土壤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施氮67.5 kg/hm~2可确保研究区马铃薯产量并有效降低土壤N_2O排放。  相似文献   

16.
A contribution of agroecosystems of Eastern Siberia to the emission of CO2 and gaseous nitrogen compounds into the atmosphere has been quantitatively estimated. It has been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that agroecosystems are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source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release into the air because of their open cycles. In Eastern Siberia characterized by a highly continental climate the emission of gases from agroecosystems is determined by a complex interaction of natural, anthropogenic and industrial factors. Industrial soil pollution enhances mineralization and reduces immobilization, thus causing gradual humus 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奶牛养殖场的大气氨排放控制,形成奶牛养殖场粪便中氨排放的阻控体系,该文在冬季和夏季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奶牛养殖场A和奶牛养殖场B的大气、牛粪和牛尿进行了采样试验分析,研究了2种奶牛养殖场不同处理工艺的氨排放特征。静态试验结果表明,奶牛养殖场A和奶牛养殖场B氨气排放浓度最高的是氧化塘处理工艺、预处理工艺,分别为冬季0.862,3.169 mg/m3,夏季2.785,2.130 mg/m3。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牛粪的氨排放系数要高于牛尿1.85倍,奶牛养殖场A和奶牛养殖场B平均排放系数分别为29.23%、49.36%。奶牛养殖场A和奶牛养殖场B总大气氨排放量分别为冬季172.69,1 101.00 kg/d,夏季284.70、1 395.32 kg/d。2种处理工艺冬季和夏季大气氨含量均满足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但超过人居空气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量对设施菜地N2O排放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为明确北京地区设施菜地的N2O排放特征,寻求既能减少N2O排放又使蔬菜增产或保持原有产量的切实有效措施,该研究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北京地区设施菜地的黄瓜进行了全生长季N2O排放通量的观测,并分析了不同施肥量对N2O排放量、蔬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如下: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有明显的时间变异性,试验初期受基肥的影响,N2O排放量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N2O排放量有所减少并保持稳定;试验后期由于追肥,出现一次排放高峰,且持续时间较长。各处理土壤N2O排放总量的次序是:T4(常规施肥量+鸡粪)>T3(3/4常规施肥量+鸡粪)>T1(1/4常规施肥量+鸡粪)>T2(1/2常规施肥量+鸡粪)>Tn(鸡粪)>T0(无肥处理),各处理之间N2O排放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考虑施肥量、N2O排放量和黄瓜产量,研究认为T3(3/4常规施肥量+鸡粪)的施肥量比较合理,可以为合理施肥、降低农民生产成本以及估算中国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提供 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整体分析法研究华北地区奶牛产业温室气体排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奶牛产业生产效率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对单位牛奶产量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甲烷、氧化亚氮和二氧化碳)进行科学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在该研究中,利用整体分析方法评估了2012年华北地区奶牛产业的总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单位牛奶的温室气体排放。估算的排放源包括奶牛胃肠道发酵以及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排放、奶牛饲养过程中耗能所带来的GHG排放、饲养奶牛所需作物种植管理过程中以及所需农业机械设备制造所产生的GHG排放、化学肥料生产和施用所来的GHG排放。估算方法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评估报告中的方法学以及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奶牛产业系统中总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2437.85×103t。甲烷(CH4)是主要的排放源,为8516.53×103 t,其中奶牛胃肠道排放占84%,粪便管理系统占16%;氧化亚氮(N2O)排放为6240.27×103 t,二氧化碳(CO2)排放为7681.05×103 t。基于排放强度,得出单位牛奶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3 kg/kg。  相似文献   

20.
低速货车的污染物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实际道路行驶时低速载货汽车的排放特征,该研究利用车载测试系统(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PEMS)在国道和乡村道上对6辆低速货车的污染物排放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不论在国道还是在乡村道上,污染物排放速率与车速的变化密切相关。乡村道上车辆的行驶速度变化较多,各污染物瞬时排放速率也呈现剧烈的波动。在国道和乡村道上,低速载货汽车匀速工况的比例最高,平均比例分别为68.33%和63.77%。在2种道路条件下,4种污染物平均排放因子均为加速行驶模式下最高,匀速次之,减速模式下最低。CO在加速模式下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是匀速和减速模式下的1.86和2.30倍;HC在加速模式下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是匀速和减速模式下的1.32和1.42倍。对于NOx,加速模式下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是匀速和减速模式下排放因子的1.57和3.09倍。而对于PM,加速模式下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是匀速和减速模式下排放因子的1.22和1.39倍。颗粒物粒径分布结果表明,2种道路颗粒物粒径分布规律类似。但在乡村道上颗粒物数量浓度高于国道上颗粒物数量浓度,平均高约32.0%。该研究成果为低速载货汽车的排放控制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