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为优化小麦施肥结构,推动化肥减量化,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田间试验,开展了常规施肥、测土测土配方施肥等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及肥料利用率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有助于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下小麦籽粒产量为7845 kg/hm2,较常规施肥处理增产3.56%。测土配方施肥提升了小麦籽粒与秸秆对氮和磷养分的吸收,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小麦籽粒氮和磷含量分别提高5.85%、8.75%。各处理中测土配方施肥处理100kg籽粒养分吸收量中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最大,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提高12.34%、10.95%、4.67%。测土配方施肥处理有利于提高小麦肥料利用率,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小麦季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升了3.5、2.3、6.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在湖南省南山牧场进行的人工草场的施肥研究,包括播种施肥和放牧草场追肥两项试验试,验结果为南山人工草场种肥与追肥提出了最适肥料品种和最佳用量,播种时用磷肥作种肥,施入纯磷以60 kg/ha。为最佳用最,新建人工草场投产后,在放牧条件下要及时追施肥料,三年内每年施一次氮、磷、钾,用量以纯氮40 kg/ha.,纯磷60 kg/ha.,纯钾40 kg/ha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肥对食葵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冀北食用向日葵(食葵)的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以当地主栽品种三道眉为试材,研究了NPK平衡施肥对食葵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和钾养分对食葵籽粒产量的影响顺序为钾氮磷;施用氮、磷、钾肥均能促进植株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和贮存积累,其作用顺序为磷氮钾;食葵全株的养分吸收总量为钾氮磷,其中,氮和磷含量均以籽粒中最高、茎秆中最低,钾含量以花盘中最高、籽粒中最低。NPK平衡施肥条件下,每生产100 kg食葵籽粒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为8.20 kg、3.03 kg、17.47 kg,吸收比例为1∶0.37∶2.13;氮、磷、钾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7.15%、40.06%、53.28%,农学效率分别为2.57 kg/kg、5.51 kg/kg、5.35 kg/kg。  相似文献   

4.
通过"3414"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干旱区滴灌克瑞森葡萄肥料利用率及戈壁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中,均以氮、磷、钾配合施用处理(N2P2K2)的氮、磷、钾肥料利用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最高,其中N2P2K2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0.12%、16.67%和38.56%;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为51.53 kg/kg、68.58 kg/kg和102.87 kg/kg。N2P2K2处理不同深度戈壁土壤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呈规律性变化趋势,花前氮、钾及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果实采收后,磷含量明显低于果实采收后;果实采收后各个施肥处理土壤肥力大部分高于花前,长期施肥显著影响克瑞森葡萄果实采收后戈壁土壤养分含量。因此,无论提高肥料利用率还是保持戈壁土壤肥力,均应选择氮磷钾配合追施。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产量及其农田养分平衡状况,通过连续2年(2014~2015)田间试验,研究传统施肥模式与优化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收获期土壤氮、磷、钾含量及收支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和2015年,优化施肥处理水稻产量较传统施肥处理分别提高7.6%和6.5%。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水稻肥料当季回收率分别提高6.8和8.4个百分点,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2.9 kg/kg和3.1 kg/kg,偏生产力分别提高5.6 kg/kg和5.4kg/kg,养分收获指数分别提高4.4和4.5个百分点。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可提高水稻氮、磷、钾最大吸收速率,并可提高水稻灌浆期至成熟期养分积累量。与试验起始时相比,传统施肥处理0~90cm土壤无机氮与0~3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有明显的提高,0~3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而优化施肥处理0~9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0~30 cm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试验起始时变化幅度较小。水稻收获期土壤氮、磷、钾养分表观平衡估算的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土壤氮、磷素均出现盈余,钾素亏缺。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氮盈余量分别下降87.6%和93.5%,磷盈余量分别下降87.7%和77.4%,钾亏缺量分别下降23.6%和23.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优化施肥模式在提高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维持土壤养分平衡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6.
采用氮、磷、锌3因素5水平最优回归设计,在田间条件下探讨了钙质紫色土中氮、磷、锌对大麦量产及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在75kg/ha以下时,不必施用锌肥;氮用量超过75kg/ha时,施锌能较大度幅地提高大麦产量。锌在平衡氮、磷养分中起着重要作用,锌与氮、磷间对大麦产量存在较大的正连应。在每公顷施75—112.5N、60—120公斤P_2O_5、30~75公斤ZnSO_4·7H_2O的最优施肥方案下,可获得3225kg/ha以上的产量,且大麦品质良好,肥料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摸清昆明地区荷兰豆氮、磷、钾的肥料效应及施肥指标,有效指导农业生产。【方法】对2013年以来昆明市晋宁县开展的5组荷兰豆"3414"田间试验进行肥料效应和肥料利用率分析。同时,结合昆明市当前土壤养分含量情况,对土壤养分含量与荷兰豆的施肥量、空白产量、相对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昆明地区荷兰豆的最大施肥量为氮25~47 kg/667m~2,磷10.9~21 kg/667m~2,钾20~33 kg/667 m~2,平均施肥配比为1.4∶0.7∶1,推荐最佳施肥量为氮16~22 kg/667 m~2,磷8~11 kg/667m~2,钾11~16 kg/667 m~2。研究同时表明:土壤养分测试值和荷兰豆相对产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土壤碱解氮同荷兰豆的最大氮肥施肥量有较明显的负相关。【结论】在昆明地区可以用土壤碱解氮的测试值来建立氮的施肥指标,并根据氮、磷、钾的施肥配比来指导生产上施肥。  相似文献   

8.
永济芦笋产区肥力现状及施肥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永济芦笋产区土壤养分状况调查分析发现,芦笋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均偏低,微量元素中锌、锰较缺乏。建议在永济芦笋田施肥中加大有机肥比例,注意化肥施用中氮、磷、钾三要素的平衡,同时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陕西关中西部灌区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方法】在户县、周至和扶风3个县设置16个田间试验点,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处理中,均以氮、磷、钾配合施用处理(N2P2K2)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最高,其中以氮、磷吸收量的增加幅度较为显著;N2P2K2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0.94%,21.65%和41.49%;随着产量水平的增加,每形成100 kg籽粒时的冬小麦氮、磷、钾养分携出量呈降低趋势,当小麦籽粒产量由4 000增加到8 000 kg/hm2时,每形成100 kg小麦籽粒的氮、磷、钾养分携出量分别降低了18%,15%和17%。【结论】在推荐施肥过程中,有必要根据产量水平确定适宜的单位经济产量养分携出量参数,以较准确地确定作物养分携出量。  相似文献   

10.
进行冷凉地区设施辣椒施肥量及肥料利用率试验,该试验分基础施肥和动态优化施肥2个部分,以确定辣椒对养分的吸收规律和对辣椒的施肥量、施肥时期、养分配比、中微量元素等。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的肥料利用率为氮44.87%、磷40.92%、钾42.87%,最佳施肥量为氮223.50 kg/hm2、磷128.85 kg/hm2、钾99.3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