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芦笋茎枯病(Phoma asparagi Sacc.)已成为芦笋生产的一大障碍,防治以多菌灵为主,但防效仅50%左右。经对8种药剂的室内筛选和盆栽试验表明,南开大学元素所合成的FL—8522对该病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田间试验表现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防效达80%,施用浓度200ppm;与L—4减半混配的芦笋保一号,防效达88%,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芦笋茎枯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琪明 《植物保护》1991,17(1):30-32
芦笋(石刁柏)茎枯病,又称芦笋茎腐病,是芦笋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目前在美国、日本、印度、朝鲜、巴西等国都有发生,并趋严重。国内台湾、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江苏、上海、安徽、湖北、四川、陕西、河南、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等省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已成为阻碍芦笋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鉴于国内各省市的芦笋生产基地该病日渐严重,本文试就我国芦笋茎枯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一.病原菌研究 1.病菌种类鉴定 各地的研究结果均表明,我国芦笋茎枯  相似文献   

3.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是1种以嫩茎为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1次栽培可连续采收10~15年.芦笋嫩芽除含较高的蛋白质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是1种高档营养保健蔬菜.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对芦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海丰总公司于2001年与1家外企合资生产经营4 000 hm2以"泽西巨人"、"泽西至上"为主的全雄性芦笋种植基地,目前已进入产出期.针对近几年来芦笋生产中常见的一些非侵染性病害的成因,总结实施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1 1月 1 0日 ,深圳动植食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复核皇岗局检验检疫人员从进口比利时杜鹃花卉中分离出的线虫 ,确认为肾形拟毛刺线虫Paratrchodorusrenifer和其化腐生线虫。该线虫隶属于毛刺科 ,拟毛刺属 ,此属已报道有 30多个种 ,其中有 9个种已被证实是传播病毒的介体 ,其危害性已被许多国家所重视。在欧洲 ,拟毛刺线虫属对作物的危害很大 ,已被列为欧洲 1 0个最重要的植物线虫之一。在美国亚热带地区 ,拟毛刺线虫被作为蔬菜生产的 1个重要的防治对象。目前 ,肾形拟毛刺线虫在国内还未见报道。随着年底深圳花市…  相似文献   

5.
芦笋不经培土长出土面的绿色嫩茎,称绿芦笋,是1种高档的营养保健蔬菜。由于栽培时间长,造成芦笋茎枯病及夜蛾类害虫的大量发生为害,笋农盲目使用农药,导致绿芦笋农药残留量超标严重,对人的健康构成威胁。发展无公害绿芦笋生产已迫在眉睫。为此,我们进行了探索,总结形成了1套比较完整的绿芦笋无公害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并推广应用于生产。现介绍如下:1)选择适宜土壤种植。种植绿芦笋,以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pH5.8~6.7、含盐量不超过0.2%的沙壤土种植为宜。如果土层浅薄,透气性不良,表土板结,则根系分布浅,地下茎…  相似文献   

6.
葡萄卷叶病是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病毒病害之一。目前已知至少有10种葡萄卷叶相关病毒(GLRaV 1~7号,9号,10号,11号)与这种病害有关。葡萄卷叶相关病毒2号(GLRaV-2)有许多不同的分离物,它们不仅能引起卷叶症状,还会引起嫁接不亲和、葡萄幼树衰退、砧木茎部枯死等。  相似文献   

7.
永济市自1987年开始种植芦笋,目前已发展到0.7万hm2,成为全市出口创汇的主导产业。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种植面积的扩大,过去几乎查不到的木蠹蛾呈逐年加重趋势,发生面积已达0.4万hm2。尤其是在1~3年生的新笋田以及留母茎的老笋田发生为害十分严重,偏重发生面积达1300hm2,毁种面积6.7hm2。被害株率轻者1%~5%,重者20%~30%,有的甚至达60%,造成毁种,直接影响了芦笋的产量和品质。为了确保芦笋产业的正常发展,我们通过调查、观察,摸索了该虫的发生规律,并制定出综合防治措施。芦笋木蠹蛾(IsocerassibiricaAlpheraky)属鳞翅目,木蠹蛾科。为地…  相似文献   

8.
信息荟萃     
芦笋出口商机来了芦笋,学名石刁柏,又称龙须菜,是经人工培植后所采集的嫩茎为食,形同芦笋初发的嫩芽。石刁柏属百合科类门冬亚属的宿根植物,1次栽培,一般可采集15~30 a,是一种多年生的连作蔬菜,1次种植多年受益,是其他蔬菜作物无法比拟的特菜。芦笋通常以嫩茎为食用器官,是一种出口创汇的外销型蔬菜。芦笋嫩茎是一种低热量、高营养的蔬菜,且风味鲜美、芳香,纤维柔嫩可口,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尤其硒元素的含量较高,是一种公认的绿色保健蔬菜。常食芦笋能增强人体对多种疾病的抵抗力,在国外市场上属于一种高档蔬菜。国内的芦笋尤其…  相似文献   

9.
姚国富 《植物保护》1988,14(6):37-37
芦笋茎枯病已成为芦笋生产的一大障碍。作者在小区试验的基础上,发现两种有效的防治措施:1.冬季清国时(2月初),用1°Be石硫合剂浇株,再于发病初期(5月5日)用70%托布津800倍液喷雾;2.春季芦笋发芽后、发病前(4月13日左右),用0.5°Be石硫合剂喷雾,发病初期再喷托布津,两法都能明显地控制该病。1988年7月在200亩示范区抽样调查,未  相似文献   

10.
《植物医生》2004,17(6):7-7
芦笋,学名石刁柏,又称龙须菜,是经人工培植后所采集的嫩茎为食,形同芦笋初发的嫩芽。石刁柏属百合科类门冬亚属的宿根植物,1次栽培,一般可采集15-30a,是一种多年生的连作蔬菜,1次种植多年受益。是其他蔬菜作物无法比拟的特菜。芦笋通常以嫩茎为食用器官。是一种出口创汇的外销型蔬菜。芦笋嫩茎是一种低热量、高营养的蔬菜,且风味鲜美、芳香,纤维柔嫩可口,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尤其硒元素的含量较高,是一种公认的绿色保健蔬菜。常食芦笋能增强人体对多种疾病的抵抗力。在国外市场上属于一种高档蔬菜。国内的芦笋尤其是白芦笋罐头主要出口欧美国家;保鲜绿芦笋,主要出口日本、韩国。是日韩市场上的畅销特菜。  相似文献   

11.
芦笋又名石刁柏,在我国已有很久的栽培历史,但栽培面积很小。到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外贸出口大增,芦笋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遍布沿海及内陆十多个省市,成为重要的创汇产品。但是,近年来由于病害的严重发生,使芦笋的栽培和出口受到重大影响。据报道,在国外芦笋的病害有以下十几种:真菌病10种:  相似文献   

12.
芦笋小管蚜(Brachycorynella asparagi Mordvilko)是我国芦笋的一种新害虫,在山西、陕西均有分布,主要为害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芦笋小管蚜为全周期昆虫,在陕西关中,卵于3月初孵化,5月底、6月初孤雌蚜种群开始上升,6月底、7月初出现高峰。孤雌蚜4个龄期,在24.52℃时,完成1个龄期3d左右,若虫期共11.20d。孤雌蚜在条件适宜时,一生可产21头若蚜,1头雌性蚜可产卵9粒。该虫为害对株高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鲜重。不同地势、不同方向的植株之间,雌雄株之间的蚜害程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广州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病原病毒已经鉴定了的共有三类,即(1)甘蓝病毒2号(Bra-ssica Virus 2)的芜菁毒系和油菜毒系,(2)黄瓜病毒1号(Cucumis Virus 1)和(3)甘蓝潜隐病毒(最近鉴定的一种新的病毒),其中,甘蓝病毒2号的分布最为普遍。从1954年开始我们对这种病毒的侵染途径和病害流行规律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芦笋枯萎病     
章桂明 《植物检疫》1993,7(3):200-202
芦笋枯萎病是芦笋的一种危险性病害,它常和芦笋冠腐病 Fusariumminiliforme 一起造成芦笋严重衰产、老芦笋园无法更新。该病的发现很可能始于1921年,当时 Cook 在美国新泽西州发现了一种称之为“Dwarf Asparagus”的新病害,经实验证明是由一种待鉴定的镰刀菌引起,1941年 Cohen 和 Heald 对为害华盛顿芦笋的枯萎病菌进行了鉴定。之后到  相似文献   

15.
侵染西瓜的小西葫芦花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病毒病是制约西瓜产量及品质的顽疾.据报道,该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30%~50%.1981~1999年皖、苏、鲁、豫西瓜的病毒病曾几次大发生.危害西瓜的病毒病有西瓜花叶病毒1号(WMV-1)、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烟草环斑病毒(TRSV)、南瓜花叶病毒(SqMV)等32种[1].小西葫芦花叶病毒(ZYMV)是侵染葫芦科的主要病毒之一,1973年首次在意大利北部发现此病毒,至今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植物病毒[2].笔者对ZYMV合肥分离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芦笋茎枯病的研究Ⅰ,症状,侵染期及侵菌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芦笋(又称石刁柏)茎枯病(Phoma、asparagi、Sace)是芦笋上的重要病害,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芦笋已受到严重为害,1981年巴西栽培作物研究中心种植的0.4公顷芦笋,受害株达80%以上,现在病害已扩展到中部(Reifschneider、F、J、B,1983、)。目前上海、浙江、广西等省该病发生也较为普遍。日本和我国台湾省对芦笋  相似文献   

17.
吴安华  陈思 《江西植保》2000,23(4):124-124
芦笋又叫石刁柏,是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保健蔬菜,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由于种植芦笋效益高,发展也非常快,目前我国约种有十万亩。但是有些地方在生产技术管理方面跟不上,芦笋茎枯病的发生得不到控制,导致了芦笋茎枯病的不断蔓延。芦笋茎枯病是直接影响芦笋生产的严重病害,该病发生快,流行广,适合该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5℃,春季最易感染流行,又因其早期分生孢子器能越夏,成为秋季的侵染源,故芦笋在一年之内有多次被侵染引起病害流行现象,引用单一的预防手段是达不到防治的目的,必须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才能有效地控制或减轻茎枯病的发…  相似文献   

18.
安丘是农产品出口大市,每年的农产品出口量占潍坊口岸的70%,占青岛口岸的1/3.其中,芦笋是出口创汇的主要作物之一.全市芦笋种植面积达2 000 hm2.1998年开始发现有一种奇怪的虫子专门危害小笋,形状象蛴螬,但与蛴螬又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9.
多菌灵、百菌清对天门冬拟茎点霉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康业斌 《植物保护》2000,26(2):42-43
芦笋茎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我国芦笋产区因该病危害造成基地成片翻耕改种或边种边毁的局面。在目前尚无优良抗病品种的情况下 ,化学防治仍是控制病害流行的有效途径。前人提出多菌灵(carbendazim )、百菌清 (chlorothalonil)防治芦笋茎枯病 ,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1] 。多菌灵与百菌清为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 ,其对芦笋茎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尚无研究报道 ,作者于 1998年开展了此项工作 ,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菌种天门冬拟茎点霉 [Phomopsisasparagi (Sacc .)Bubak]从采…  相似文献   

20.
正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inn)又称石刁柏,百合科天门冬属,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蔬菜之王"。由于其营养价值高,并能润肺、镇咳、祛痰,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药理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1]。近年来,随着芦笋市场与栽培面积的扩大,病害的发生也逐年加重,尤其茎枯病的严重发生已影响芦笋的产量与质量,轻者生长发育不良,降低产量与品质,重者病株提前枯死,全田毁灭,严重影响芦笋生产与出口创汇[2]。目前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