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调查测定了雷州半岛短轮伐期尾叶桉、尾叶桉无性系U 6、刚果12号桉无性系W 5、巨尾桉无性系EC 1 4个桉树品系林分各生长因子的生长差异性,研究分析了4个桉树品系林分速生性及生长过程,并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各品系的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各品系之间的林分生长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大小排序为EC 1>U 6>W 5>尾叶桉,6 a生EC 1,U 6,W 5,尾叶桉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达243.8557,238.4578,172.7508,130.9949 m3/hm2;EC 1,U 6,W 5与尾叶桉的数量成熟龄分别在4.9,4.2,3.0和4.2 a;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的林分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快速生长期、一般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3个阶段,不同品系到达各生长期的林龄不同.林分生长期的划分可为桉树人工林分阶段科学营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桉树无性系生长对比及造林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大径级桉树用材的培育技术和方法,对3个8年生桉树无性系(尾巨桉30-1、尾巨桉3229、尾叶桉U6)进行生长对比和造林效益评价.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在前3年处于高生长期,第2年后树高、胸径、蓄积生长总体上差异显著,且均与林龄呈正相关,以3229生长最好,30-1次之,U6生长最差;采用3个无性系造林均可实现赢利,但3229的造林优势较30-1、U6明显;3个无性系的最佳经济轮伐期均在第7年,以3229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3.
尾叶桉MLA无性系(简称MLA)为难生根植物,尾叶桉U6无性系(简称U6)和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简称W5)为相对易生根植物。MLA插条内的PPO活性比U6、W5的低。用萘乙酸(NAA)处理桉树的插条后,在扦插生根的不同阶段,插条内的PPO活性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文章讨论了多酚氧化酶与桉树插条生根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武平县尾叶桉U6、巨尾桉DH3229 2个桉树品种前期(1、2和3年)生长及抗冻害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尾叶桉U6的胸径、树高均极显著地大于巨尾桉DH3229;2年生巨尾桉DH3229抗冻害能力极显著地大于尾叶桉U6;3年生巨尾桉DH3229的胸径、树高均极显著地大于尾叶桉U6。综合2个桉树品种前期生长及抗冻害情况,武平县发展桉树速丰林宜选择巨尾桉DH3229。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置4种不同的造林密度试验来研究密度对桉树无性系林分生长的影响,并以Richards生长函数为模型拟合了不同造林密度条件下桉树无性系林分生长模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桉树无性系林分的生长规律呈现"s"型曲线,用Richards模型拟合其胸径、树高、材积及蓄积量的生长精度很高,相关指数均在0.996以上,利用所建生长模型可以对桉树无性系林分的生长动态进行预测,为桉树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Richards函数在桉树无性系林分生长预测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4种不同的造林密度试验来研究密度对桉树无性系林分生长的影响,并以Richards生长函数为模型拟合了不同造林密度条件下桉树无性系林分生长模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桉树无性系林分的生长规律呈现“S”型曲线,用Richards模型拟合其胸径、树高、材积及蓄积量的生长精度很高,相关指数均在0.996以上,利用所建生长模型可以对桉树无性系林分的生长动态进行预测,为桉树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设置4种不同的造林密度试验来研究密度对桉树无性系林分生长的影响,并以Richards生长函数为模型拟合了不同造林密度条件下桉树无性系林分生长模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桉树无性系林分的生长规律呈现"s"型曲线,用Richards模型拟合其胸径、树高、材积及蓄积量的生长精度很高,相关指数均在0.996以上,利用所建生长模型可以对桉树无性系林分的生长动态进行预测,为桉树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立地条件下巨尾桉人工林生长差异。[方法]对七坡林场上思分场不同坡位的巨尾桉人工林进行连年(1~5年)监测。[结果]坡位显著影响巨尾桉人工林生长进程,其生长状况下坡最优,中坡次之,上坡较差;随着年限增加,巨尾桉人工林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逐渐降低,但蓄积生长量逐年增加;自第2年起,各坡位巨尾桉胸径、树高和蓄积连年生长量开始出现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且随着年限增加,差异越加显著。[结论]在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优先选择中、下坡进行造林,上坡林分应加大施肥量;桉树属于前期快速生长树种,应加强前期经营管理,确保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桉树的可持续经营,对刚果12桉、尾叶桉、窿缘桉三种桉树Zn元素的积累、循环进行比较研究。采用野外样地取样和室内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刚果12桉、尾叶桉、窿缘桉三种桉树Zn元素含量平均值为:28.42、13.64、18.03 mg/kg;林分Zn元素积累量为:2.7365、1.4110、0.6139 kg/hm2。年存留量为刚果12桉>尾叶桉>窿缘桉;年归还量为刚果12桉>窿缘桉>尾叶桉;刚果12桉、尾叶桉、窿缘桉循环系数分别为0.66、0.69、0.84。尾叶桉林下有植被的林分和林下无植被的林分Zn元素的含量分别为54.37、54.73 mg/kg;林分Zn元素积累量为:1.6806、1.1732 kg/hm2;Zn元素年存留量分别为0.3360、0.2346 kg/hm2.a;年归还量分别为0.6777、0.6072 kg/hm2.a;年吸收量分别为1.2483、0.8418 kg/hm2.a;循环系数分别为0.86和0.90。研究结果表明桉树凋落物的回归,促进林下植被的生长发育,对桉树人工林Zn元素的动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南方地区不同桉树人工林树种生长应变水平的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研究选择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尾巨桉、尾叶桉、大花序桉、粗皮桉和园角桉等5种桉树人工林树种,对不同树种活立木和伐倒木的生长应变水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估.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树种间,由圆周4个方向测量的活立木生长应变平均值差异显著;而活立木同一高度的不同方向,生长应变差异不显著.②大花序桉在5种树种中具有最低的生长应变水平;而尾叶桉生长应变水平最高.③各树种活立木和伐倒木之间生长应变水平差异不显著.④各树种不同高度间生长应变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难易生根桉树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多型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尾叶桉MLA无性系(简称MLA)、尾叶桉U6无性系(简称U6)、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简称W5)3个桉树树种中,MLA是难生根树种,U6、W5是易生根树种。难生根树种的各器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高于易生根树种,同一树种不同器官的POD活性及其同工酶不同,不同树种同一器官的POD活性及其同工酶也不同。同一器官的POD活性随组织成熟度的增加而升高。该文讨论了桉树不定根形成与POD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研究闽南巨尾桉U6的一代林、二代萌芽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规律,构建生长模型。经方差分析,一、二代林之间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平均生长量有显著差异,从林地利用效率考虑,应注重一代林的经营。巨尾桉人工林在闽南地区引种发展潜力大,适合作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  相似文献   

13.
桉树无性系速生丰产林生长及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系列固定标准地测定方法,对广西选育出来推广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无性系DH32—28和DH32—29,巨尾桉E.grandis×E.urophylla无性系GL-9和引种自广东省的尾叶桉E.urophylla无性系U6进行造林生长对比及经营效益测算。结果表明,无性系DH32—28,GL-9和DH32—29比U6在单位面积蓄积量、木材收入及经营利润上具明显优势。优先推广前3个无性系,将是桉树林发展的更好选择。表7参12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提高桉树Eucalyptus 产量, 对桉树施微肥试验区的叶片进行了分析。采用片营养诊断临界值法探讨了2 个桉树无性系的微量元素营养状况, 初步获得了刚果12W5桉E .ABL 12W5 和尾叶桉U6 E . urophy lla U6 的部分微量元素营养的诊断指标, 并进一步在中试区作诊断评价和检验。结果表明:桉树叶片的钼、锌、铜、锰的质量分数与一般植物的有差异。2 个无性系的微量元素叶片营养诊断临界值, 刚果12W5 桉为硼27.90 mgkg-1 ,锌45.00 mgkg-1 , 铜1.08 mgkg-1 , 铁288.00 mgkg-1 ;尾叶桉U6 为:硼13.50 mgkg-1 , 锌10.80 mgkg-1 , 钼0.15 mgkg-1 , 锰216.00 mgkg-1 , 铁117.00 mgkg-1 , 其中桉树叶片养分诊断标准与微肥中试区的叶片分析数据相吻合的有这2 种桉树叶片中的硼, 尾叶桉中的钼, 刚果桉中的铜;中试区的桉树叶片锌、铁、锰的分析数据均未能与诊断标准相吻合,故这3 种元素暂不适宜用临值法诊断指导施肥。表6 参22  相似文献   

15.
对巨尾桉不同无性系6年生人工林生长量及材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T35无性系生长量最大,其次为T13,T28;无性系128胶合板材品质最好,其次为T35.不同无性系人工林胶合板材各材性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8个无性系中T28是最适宜作定向培育胶合板原料林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连栽对尾巨桉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方法]对尾巨桉连栽林分和对照林分(第1代)的胸径、树高、蓄积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尾巨桉连栽林分的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与对照林分相比,并没有表现出下降趋势,其蓄积生长量反而有所增加,但其连年生长量呈下降趋势,出现了早衰现象。[结论]连栽使尾巨桉人工林蓄积生长量增加,连年生长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福建沿海沙质地巨尾桉防护林生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沿海沙质地巨尾桉防护林的生长进程、造林效果及抗风性的研究表明:巨尾桉能够适应干旱瘠薄的沙质立地条件,生长迅速且抗风性较强,其早期速生的特性在沿海防护林造林更新中的应用可以达到快速成林、减少林地裸露时间的效果;巨尾桉对沿海沙质地的立地条件反应敏感、不同立地亚类型的林分生长量差异很大;良好的径高比、对大风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及本身具有的深根性是福建沿海沙质地巨尾桉防护林抗风能力较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