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尖叶鸭蛋笋是合肥市郊区杏花村的莴笋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优良性状为早熟、丰产、耐寒耐热、不易抽 ,肉质茎肥大、皮薄,含水量适中,脆嫩可口,可炒食、凉拌和酱制加工。多年来是合肥地区春、秋露地及保护地栽培用的主要品种,以秋季栽培最佳,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食。合肥市郊区栽培普遍,以杏花村乡最多,栽培经验也最丰富。秋季一般亩产2500—3000公斤,高的3500公斤以上,比其他品种增产40—50%,亩产值为800—1000元,是其他秋莴笋产值的1.5—2倍;春季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亩产值为400—500元。近几年,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改善的需要,秋…  相似文献   

2.
秋莴笋栽培技术237200安徽省霍山县农牧水产局许自文汪海洋刘浪李明桂近年来,秋莴笋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选用品种不当或栽培技术不合理,存在先期抽薹、品质差、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为此,特将秋莴笋综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品种选择秋莴笋应选择...  相似文献   

3.
对3个洋葱品种的4个播种期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洋葱先期抽薹率与品种和播种期密切相关,产量与先期抽薹率呈显著负相关。江苏地区适宜的播期为9月中下旬,9866为较适宜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秋莴笋丰产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田利 《西南园艺》2001,29(4):38-38
莴笋为易管理、效益高的蔬菜品种 ,其栽培方式主要有秋莴笋及越冬莴笋两种 ,现将秋莴笋丰产栽培要点介绍如下。1 选用良种  莴笋以茎为食用部分 ,应选笋长、粗壮、产量高、肉细质脆、水分较少、成熟期不易裂笋、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生产上常用的品种有尖叶白笋、圆叶白笋、紫叶莴笋、铁杆笋等。2 整地施肥  秋莴笋生长时间短 ,一般以直播为主 ,因此要为莴笋苗期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要求土地平整、疏松、肥沃、墒好。在播种前半月左右应对准备种莴笋的地块浇灌 1次透水 ,播前 2~ 3天对土地深翻 1次 ,深度以 3 0~ 40cm为宜 ,结合…  相似文献   

5.
莴笋在我国南北方栽培较普遍,是春季及秋、冬季重要蔬菜之一。北京地区春莴笋传统播种期为9月下旬~10月上旬。大多是阳畦育苗,早春3月中旬定植,收获期5月上旬~5月下旬。近几年经试验我们采用10月下旬改良阳畦育苗。2月初改良阳畦定植,将收获期提前到4月上旬。其栽培技术要点是: 1.选择品种适期育苗选用圆叶莴笋,此品种具有抗寒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秋莴笋栽培上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早期抽苔。根据各地经验和本人试验,秋莴笋早期抽苔与品种、播种期及环境条件均有密切关系。早熟品种生长比较迅速,秋播后很快抽苔,在同样情况下,晚熟品种抽苔迟。秋季栽培,早播有提早抽苔的趋势。因而在生产上应有严格的播种期。有些农民追求早熟,提前播种,结果适得其反,引起过早抽苔,产量低、品质差。此外,不良的环境条件与育苗技术,如幼苗拥挤,苗期过长,营养不良,水份失调等,都能引起早苔。  相似文献   

7.
莴笋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引进的20个莴笋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对各品种的植物学性状、产量、品质比较,筛选出青香红尖叶莴笋、红美人莴笋、紫金山、紫千红尖叶莴笋、红焰焰尖叶莴笋、号红良玉、长香小陶莴笋等栽培适应性较强、产量高、商品性好、适宜在本地区推广的优良莴笋品种。  相似文献   

8.
试验对引进的20个莴笋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对各品种的植物学性状、产量、品质比较,筛选出青香红尖叶莴笋、红美人莴笋、紫金山、紫千红尖叶莴笋、红焰焰尖叶莴笋、号红良玉、长香小陶莴笋等栽培适应性较强、产量高、商品性好、适宜在本地区推广的优良莴笋品种。  相似文献   

9.
邢作山 《蔬菜》1999,(8):10-11
莴笋即茎用莴苣,属耐寒性蔬菜,喜冷凉气候。秋莴笋的育苗期正值高温季节,容易徒长;同时高温和长日照易促进离笋花芽分化,常出现先期抽薹现象。为了解决未熟抽薹和获得高产高效,栽培时需注意以下要点。一、选用良种选适应性强,生长期长,叶片多,对高温、日照反应迟...  相似文献   

10.
莴笋是春秋两淡的主要蔬菜之一。为有效地利用、开发各地的莴笋品种资源,我们在多年引种试种的基础上。筛选出内蒙、陕西、四川、云南、山东、北京等地区的几个主栽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参试品种。12个,其中内蒙2个(尖叶生笋、尖叶莴笋);陕西4个(尖叶莴笋,圆叶莴笋,八斤棒莴笋、  相似文献   

11.
以叶用莴苣耐抽薹品种意大利生菜和易抽薹品种佰根绿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钵基质栽培法,研究了外源GA_3处理对叶用莴苣抽薹特性(薹中心柱长、抽薹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GA_3可显著促进叶用莴苣抽薹,显著增加薹高及抽薹率,佰根绿的薹高、抽薹率分别是对照(不喷GA_3)的5.7倍、2.25倍,意大利生菜的薹高、抽薹率分别是对照的5.5倍、2.01倍,易抽薹品种的抽薹特性对GA_3的响应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不同播种期对水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波  严妍  汪力威 《长江蔬菜》2010,(24):49-52
以生菜品种绿领和弘农为材料,研究了春季不同播种期对水培生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下生菜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差异,早播和晚播均降低生菜的产量和品质,播期为3月17日时产量最高,绿领和弘农分别为271.19 g/株和243.67 g/株;此播期的2个生菜品种VC含量也最高,且硝酸盐含量相对较低,表明选择适宜的播种期有助于提高生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春大白菜品种选育的形态与生理指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白菜抽薹期早晚与花芽分化临界期显著相关,可以用花芽分化临界期替代抽薹期早晚,在生育早期进行晚抽薹性状选择。花芽分化临界期前后生长点的CTK,多胺都出现一个高峰,CTK高峰出现比多胺早2-4d;结球性良好的晚抽薹品种比结球性差的早抽薹品种CTK和多胺含量低。  相似文献   

14.
涪杂7号是以茎瘤芥胞质雄性不育系96145-1A为母本,自交系LF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茎瘤芥一代杂种。耐先期抽薹,播期长,适应性广,瘤茎近圆球形,皮色浅绿,无蜡粉,无刺毛,中瘤稍大于侧瘤,肉瘤钝圆,间沟浅。瘤茎前期膨大速度快,菜形好,鲜食加工兼用,能在8月20~25日〔比正常播期提早15~20 d(天)〕播种,11月下旬~12月上旬收获。适宜重庆市海拔600~800 m茎瘤芥产区作早熟鲜食蔬菜栽培,也可作加工原料栽培。作早熟鲜食栽培一般每667 m2产量1 200~1 500 kg,作加工原料栽培每667 m2产量2 500~3 000 kg。  相似文献   

15.
不同昼夜温度对水培生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3种不同昼温(20℃/15℃,25℃/15℃和30℃/15℃)和夜温(30℃/25℃,30℃/20℃和30℃/15℃)对生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昼温的升高,生菜的叶片数、地上部干鲜质量、根干鲜质量、叶面积等均显著增加。30℃条件下,茎长/茎粗的值显著增大,但并未造成抽薹现象,不影响生菜的商品性。综合昼温对水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昼温保持在25~30℃较为适宜。相对昼温,夜温对生菜生长影响较小。夜温从20℃降低到15℃,生菜地上部干鲜质量、根干鲜质量、叶片数和叶面积均无显著性变化,较低的夜温有助于抑制抽薹的发生,有利于提高生菜品质。  相似文献   

16.
早熟耐抽薹紫叶莴笋新品种“红竹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竹3号”是以茎肉翠绿、抗病性强的紫叶莴笋“红竹”为母本、以晚熟耐抽薹的绿叶莴笋QH13-9为父本杂交后,利用系统选育法,经过连续6代定向选育而成的早熟耐抽薹紫叶莴笋新品种。甘肃冷凉区春季露地栽培从播种至初采收期约75d;叶椭圆形、紫红色、多皱,株高53.4cm,肉质茎长棒型、茎粗约4cm、茎皮紫斑明显、茎肉翠绿色,笋味浓郁、富含铁、钾、锌等微量元素,品质优良,抗病性强。平均单株质量约0.75kg,每667m2产量4500kg以上,叶量少,可适当密植。适宜甘肃冷凉区及相同气候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耐寒、抗病的叶用莴苣品种,对55个叶用莴苣的耐寒性及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叶用莴苣室内寒害指数和田间生长量呈显著负相关,大多数莴苣品种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冬季温室叶用莴苣发病以霜霉病为主,软腐病其次,灰霉病最轻,发病主要在低温期过后的2月中下旬。香港玻璃生菜(S24)、福星(J9)、香港四季抗热耐抽薹生菜(W8)、意大利生菜(W1、W7)等品种耐寒性和抗病性较强,品质优良,建议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油绿501菜心是通过系统选育得到的常规早熟菜薹(菜心)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矮壮直立,株高24.4 cm,开展度21.3 cm;基叶圆形,油绿有光泽,叶长18.3 cm,叶宽10.2 cm,叶柄长5.2 cm,叶柄宽1.6 cm;薹叶短卵形,菜薹粗壮、节疏、紧实匀称无棱沟,油绿有光泽,主薹高18.4 cm,横径1.7~2.0 cm,单株商品质量约40.3 g。播种至初收32~35 d(天),抽薹整齐,采收期集中,以采收主薹为主;纤维少,爽脆清甜,无渣,齐口花,品质好,商品率高。每667 m2产量1 000 kg左右,适于平原地区4月下旬~11月上旬种植。  相似文献   

19.
植株在生长初期就通过低温春化,引起花芽分化及抽薹开花,以致植株不能形成叶球的现象称为先期抽薹,这给蔬菜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选育耐先期抽薹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掌握抽薹性状的遗传机理有助于耐先期抽薹品种的选育。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芸薹属蔬菜抽薹性状的遗传规律、分子标记及抽薹分子机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朱顺莲  武鹏 《北方园艺》2012,(18):37-38
以‘极品’油麦菜、‘纯香’油麦菜、‘蓝斯Lance’、‘泰国四季香’油麦菜、‘泰国香’油麦菜及‘板叶香’油麦菜为试材,对其生育期、品质、产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极品’油麦菜长势强、品质好,产量高,667m2产量达2 408.7kg,是目前最适合黔西南州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