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玉米粘虫是玉米作物虫害中常见的主要虫害之一。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体长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粘虫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的杂食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为害,咬食植物茎叶组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其天敌有步行甲、蛙类、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1发生条件粘虫喜温暖高湿的条件,高温、低湿不利于粘虫的生长发育。玉米粘虫灾害在降水过程多、土壤及空气湿度大的气  相似文献   

2.
麦椒套种对辣椒主要病虫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连续7a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辣椒间作套种的椒田辣椒苗期蚜虫、小叶病发生为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辣椒疫病、盲蝽、蟠蟀发生为害显著减轻,二代棉铃虫卵量减少69.5%,幼虫量减少37.2%,为害轻于单作辣椒。小地老虎、粘虫、斑须蝽、四代棉铃虫发生数量增大,为害重于单作辣椒田;辣椒炭疽病,日灼病发生为害程度明显加重。主要生态因素是春套椒田小气候的改变,麦行的自然屏障及天敌增多 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据监测,近期东北、华北、黄淮大部地区出现二代粘虫成虫,华北、东北地区诱蛾量明显低于近年同期,黄淮地区大部高于上年,结合二代粘虫幼虫发生情况和未来气象因素,预计三代粘虫在总体偏轻发生,华北、东北发生程度轻于前几年,不会出现大面积暴发成灾的情况,发生面积为1500万亩,黄淮等地杂草多、地势低洼和湿度大地块会有集中为害的可能;幼虫为害盛期在  相似文献   

4.
为摸清迁飞性害虫粘虫在天津市的发生特点,探究粘虫发生程度与气候、田间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笔者自2012年开始在全市各主要虫情监测点开展了关于粘虫成虫、幼虫及成虫发育情况调查。调查显示,粘虫一代成虫一般于5月下旬迁入本市,并在小麦田产卵,第2代幼虫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害苗期玉米;二代成虫于7月中下旬进入卵盛期,3代幼虫为害期为7月底至8月中旬。综合分析表明,导致粘虫暴发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虫源充足。各代粘虫成虫量显著高于历年均值,同时迁入成虫集中产卵;二是气候适宜。成虫产卵及幼虫孵化阶段气候湿润、温度适中;三是食源丰富。近年来我市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完全满足了各代幼虫的生存需要。  相似文献   

5.
<正>本报讯据监测,近期东北、华北、黄淮大部地区二代粘虫成虫进入盛发期,蛾峰明显,累计诱蛾量高于上年同期;华北、黄淮和东北部分地区降水天气多,北方大部气温偏低或接近常年,天气条件对粘虫繁殖和集中为害有利。预计三代粘虫在华北、东北、黄淮发生将重于上年,杂草多、地势低洼和湿度大地块有集中严重为害的可能;幼虫为害  相似文献   

6.
玉米青虫属夜蛾属夜蛾科,学名Laphygma exigna Hubner。在六安地区一年发生三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第二年4月間化蛹,5月上旬羽化,第一代幼虫在5月中、下旬为害春玉米,第二代幼虫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害夏玉米,第三代幼虫在8月上旬为害秋玉米(麻茬玉米)。卵期一般为四至五天,幼虫期十五天左右,蛹期七至八天,从卵到化蛾完成一代約需一个月时間。成虫多产卵于玉米叶的背面,幼虫畏光,多早晚为害,初龄幼虫喜群集在心叶或叶背为害,取食叶之下表皮及叶肉組織,被害叶残留上表皮,初呈白色,后变焦黄;老龄幼虫則食叶面,仅留叶脉,一般被害叶被吃成許多长形裂缝,严重时全叶吃成碎片。1963年六安地区玉  相似文献   

7.
玉米粘虫是玉米最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对玉米的为害程度相当大。一年一般可发生三代,常以第二代为害夏玉米为主。均以幼虫破坏性取食玉米叶片,发生严重时,短时间内吃光所有叶片,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本文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阐述玉米粘虫的发生与防治。  相似文献   

8.
<正>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在豫北主要为害小麦、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大发生时也为害棉花、大豆、蔬菜、果树等作物,寄主包括16科100余种作物。粘虫以幼虫食叶危害,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造成严重损失,导致毁种重种或绝收。因其具有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是农业上一种间歇性猖獗危害的迁飞性害虫。一、粘虫的形态特征粘虫的发育属完全变态,需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卵:长约0.5mm,馒头形,初产白色渐变黄色,有光泽。卵粒  相似文献   

9.
四、摘要1.哈尔滨地区粘虫本年发生两个世代,以第一代发生数量较多,并在6月上、中旬形成发蛾高峰,为害严重。2.粘虫的寄主计有7科20种,小麦、高粱、谷子、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为其嗜食寄主。3.雌雄蛾的比例为1.33:1,盛发期产雌蛾的数量是由多至少地下降,而雄蛾的数量则是由少至多地增加。4.粘虫的发生与其他作物的生育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第一代成虫发蛾盛期正值柳树扬花、榆钱成熟;且其正个生活史与主要寄主(小麦)的生长发育保持密切的联系。5.设置不同高度糖醋盆诱集成虫的结果,诱蛾量随着高度而有增加,趋势以3尺高度的效果最好。6.1960年调查小麦田内幼虫的虫口密度,平均每米行长有虫1.3~150头,初龄幼虫虫口密度较低,老熟时则较高。7.应用 OKC 机动喷雾器喷洒 E605(拜尔厂)1200倍+6%r 可湿性666,150倍液大面积防治幼虫的结果,杀虫率在85%以上。用手压喷雾器喷洒6%r 可湿性666,150倍液的杀虫率为84.42%,用手摇喷粉器喷6%r666粉器喷粉剂的杀虫率为89.36%。  相似文献   

10.
马兆宜  冯淑慧 《新农业》2014,(14):36-36
<正>粘虫是一种具有远距离迁飞和短时间内暴发成灾的毁灭性害虫,俗称行军虫、夜盗虫。粘虫食性很杂,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主要以幼虫取食玉米心叶或叶鞘为害,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抽出的麦穗、玉米穗亦能被咬断。当食料缺乏时幼虫成群迁移为害,老熟后则停止取食。义县的粘虫主害代为二代,偶尔三代粘虫也较重发生,如2012年8月三代粘虫大面积发生,危害较重。总结近年粘虫的发生规律,结合测报资料、气象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螟在吉林一年发生1~2代。不论一年发生几代,都是以最后一代的老熟幼虫在寄主的秸秆、穗轴、根茬及杂草里越冬,其中75%以上幼虫在玉米秸秆内越冬。越冬幼虫春季化蛹、羽化、飞到田间产卵。一、发生条件玉米螟发生的轻重和为害程度与越冬基数、气候、天敌及寄主植物的种类、品种和生育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1.越冬基数一般幼虫越冬基数大的年份,田间卵量和被害率就高。如果百秆越冬活虫量在50头以下发生轻;在  相似文献   

12.
二点委夜蛾是危害玉米的新害虫,在河北省辛集市一年发生四代,第二代幼虫是为害玉米的主害代。清除玉米苗周围的麦糠、麦秸等覆盖物,就可有效控制危害。也可用毒饵诱杀法进行防治。一代成虫蛾量很大时可用药剂防治成虫。第三、四代幼虫对玉米正常生长不产生影响,以四代老熟幼虫越冬,主要越冬场所是田间覆盖物多并不再耕翻的地块,如北瓜地、果园落叶下、轮沟道边杂草等。破坏越冬场所、恶化越冬环境,有利于长期控制二点委夜蛾的发生为害。田间幼虫发生数量与降水量有关,降水量过大不利于幼虫存活。  相似文献   

13.
粘虫是一种全国大区迁飞性的突发性重大害虫,我省虫源主要来自江淮麦区。由于6月下旬二代粘虫在我省发生范围较广,田间残虫数量较大,同时部分二代成虫受天气条件影响未能及时回迁南方,以致滞留我省产卵将孵化出三代幼虫进行危害。且三代粘虫又有集中、隐蔽、暴发、成群迁移危害的特点,主要取食玉米、小麦、谷子、高粱、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如防治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作物严重损失,甚至大面积绝产。且近期气温升高,降雨较多,田间湿度较大,利于粘虫发育为害。为及时有效控制三代粘虫的危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必须做好监测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新疆农业科学》2000,(Z1):35-36
通过调查冬麦套玉米地、正播玉米地、麦地 3种类型周围的棉田中二代棉铃虫卵、幼虫及主要天敌数量的变化 ,初步查明了 3种类型生态区棉铃虫和天敌的种群消长规律。结果表明 :不同种植结构周围的棉田与成片棉田比较 ,二代棉铃虫发生初期 ,冬麦套玉米地、正播玉米地、麦地 3种生态区周围的棉田卵和幼虫数量明显比成片棉田的少 ,6月 17日调查卵量平均少 75 % ,幼虫少 81%。另一方面 ,草蛉和瓢虫比对照区多。到二代发生后期 7月 9日调查时 ,3种生态区棉铃虫卵量平均比对照区的少 33% ,而幼虫差异不显著。另外 ,草蛉和瓢虫数量差异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影响二点委夜蛾发生和为害程度的重要因素。[方法]分析近几年二点委夜蛾主害代发生期间的降雨等气象因素,探讨影响其发生及为害程度的重要因素。[结果]麦生长后期田间湿度较高,尤其是一代蛾盛期以及卵孵化期和低龄幼虫期间的降雨,是决定幼虫发生数量的关键因素,如果降雨时期与蛾盛期高度吻合,会使产卵量明显增加,而降雨时期与卵孵化或低龄幼虫期的高度吻合,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将大幅度提高。但低龄幼虫至4龄期如果降雨过于猛烈,引起田间积水严重且淹水时间过长,则会对幼虫造成淹死情况,使田间为害株率降低。主害代幼虫为害程度还受秸秆腐熟程度的影响,而秸秆腐熟程度则受降雨时间、降雨日数及降雨量的影响,如果降雨从5月开始,6月雨量大或雨日多,秸秆腐熟加快,则田间秸秆堆的结构被改变,压实无缝隙,将影响成虫躲藏、产卵,且土表腐殖质的增多,为二点委夜蛾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将降低对玉米苗的为害率。[结论]阴暗潮湿的环境有利于二点委夜蛾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在酱用番茄上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棉铃虫发生规律及习性 1.发生规律与习性 焉耆地区棉铃虫一年发生3代,以第2代危害最重,第3代次之.全年发生过程以二十二团为便.越冬蛹于4月未至5月初.当5厘米地温达到12.6~14.2℃时开始羽化.5月中旬达盛期.羽化期较长.5月底至6月初.第1代卵进入孵化盛期,幼虫期在6月上中旬,但发生量较少,寄主分散,主要为害春小麦、春玉米及食用西红柿等.第1代成虫于6月20日前后形成蛾峰,第2代卵孵化高峰在7月上旬,幼虫主要为害酱用番茄,且发生早,寄主集中,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第3代卵孵化高峰在8月中旬,可继续为害后期酱用番茄,一般年份达不到防治指标,第3代老熟幼虫入土2~5厘米越冬,形成次年越冬蛹.  相似文献   

17.
1998-2000年二代粘虫连续3 a在西吉县中度偏重发生,造成严重损失.为了控制粘虫的为害,多年来我们利用黑光灯、诱蛾器诱测与大田查卵、查幼虫的方法,积累了大量虫情资料,并将其与气象资料结合进行分析,基本摸清了粘虫在我县的发生规律,同时还通过防治试验、示范,总结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一般变态为成虫、卵、幼虫、蛹或成虫、卵、若虫等阶段。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趋化性、趋色性等特性,进行诱蛾杀虫,可杀一灭百。一头雌蛾产卵量一般为几十粒至几百粒,多的达几千粒,如粘虫一头雌蛾产卵300多粒,多的达2000多粒。诱蛾杀虫,可降低成虫交配率,降低田间落卵量,减少幼虫危害,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无公害治虫技术,应积极推广应用。1糖醋酒诱杀成虫  粘虫、夜蛾、地老虎、粟秆蝇、小食心虫等害虫的成虫趋化性很强,喜食甜酸物质。在成虫发生期,可用糖、醋、酒进行诱杀。食糖、醋、酒的配比为4.5∶1.2∶2.5…  相似文献   

19.
<正> 7月份,幼果迅速膨大,并伴随着甲口的愈合,出现第一次生理落果高峰。此期也是枣粘虫、红蜘蛛为害时期,桃小食心虫的越冬幼虫出土盛期,枣龟蜡蚧、枣粉蚧、枣刺蛾卵和孵化期,二代棉铃虫开始上树为害枣果时期。因此,7月份一定要加强枣园管理。  相似文献   

20.
甘薯天蛾是甘薯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在阜阳地区每年发生三至四代,大发生为害多是第三或第四代幼虫,时間在8—9月間,正值甘薯結块时期,造成甘薯大量減产。据調查研究.成虫繁殖率高,一头雌虫平均能产卵一千零三十五粒。幼虫食量大,一头幼虫一生可吃中等大小的胜利百号甘薯叶片三十五个左右。6—9月雨水偏少,則有利发生。6月中旬,第一代幼虫发生在春甘薯地里,春薯面积小,这时虫口密度也稀,不仅防治成本低,而且收效大,是防治有利时机。天敌有小茧蜂、悬茧蜂、寄生蝇等,卵寄生以第二代为最高,寄生率达41.6%,幼虫寄生率以第三代最高,在28.5—38.5%之間。1965年,甘薯天蛾第一代发生早、数量大,成虫多、落卵稠。6月上旬在田間調查,百株甘薯上有卵和幼虫五十个左右,多的百余个,比1964年同代虫期高两倍。全专区二百多万亩春薯,块块都有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