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实测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杉木直径和高生长方程:Z=Zmt/(K+t).此方程表达形式简单,参数生物意义确切,模拟精确度高,符合和遵循林木生长随树龄(t)变化的基本规律.方程参数Zm(直径或高生长极值)和K(林木生长特征系数)与立地指数S和密度指数n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反映了杉木生长从属于立地条件、有效空间和时间综合效应的本质关系  相似文献   

2.
结合实例对吴和胡提出的杉木直径、高和蓄积生长方程的基本假设和边界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论证,并在直径和高生长方程的基础上给出了杉木径高比系数的动态方程.径高比系数随树龄增长而递减的规律表明杉木直径和高的生长速率递减存在不同步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林木生长的平面限制效应大于高度限制效应,因此,森林蓄积增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树木的直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影响林分生长的主要因子,林龄、地位指数和林分密度,以多因子综合描述的方法,采用H优1.3+b1SIb2(1-e-b3At)b4SIb5+ε、SI=b1H优b2(1-e-b3At)b4H优-b5+ε和增加密度指标的Y=b1SIb2(1-e-b3Nb4t)b5;收获预估采用布伦德和科拉特的logCV=b1+b2SI+b3(1/A2)+b4(1-A1/A2)+b5(logB)(A1/A2),建立日本落叶松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精度验证该组模型基本满足要求。同时又据辽宁省栽培的日本落叶松早期生长受冻干危害的特点,引入了胸高年龄的概念,提高了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都江堰杉木,柳杉,水杉地径一元材积表的编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都江堰市收集的杉木、柳杉、水杉地径测定样木共2319株,采用6个数学模型,分别研究了三树种树干基部三个不同部位直径(D0.00、D0.05、D0.10)与胸径(D1.3)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柳杉,水杉地径──胸径最佳相关方程分别为D1.3=-0.1972262+0.8664867D0.10+0.0000706D、D1.3=-0.288036+0.7887720D0.10+0.0024954D.10、D1.3=-1.0772323+0.8717214D0.10;-0.0003300D.10。并通过建立三树种胸径与材积相关方程,编制了都江堰市杉木、柳杉、水杉地径一元材积表。  相似文献   

5.
利用舟曲沙滩林场人工云杉解析木材料,建立人工云杉群体直径和树高生长灰色曲线模型,预测其单株生长量,进而预估林分生长量,可提高预报准确性,其中直径生长模型为:X(t)=-1.4365+3.171t-1.3041t^2+0.4548t^3-0.0305t^1,树高模型国:X(t)=-0.1398+0.61519t+0.1049t^2+0.0252t^3-0.0008t^4。  相似文献   

6.
将不同的苏云金杆菌菌株Bt1.Bt2、Bt3及白僵菌菌株5SO3、LS、GD,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悬浮液,饲喂感染3龄云南松毛虫幼虫。实验结果表明:生物活性较强的菌株有Bt2及5SO3,其感染浓度与死亡率值回归方程式为Y(Bt2)=-3.8162+1.1665x;Y(5SO3)=-2.3274+1.0062x。致死中浓度LO_(50)为3.614×10 ̄7细菌/ml和1.917×10 ̄7孢子/ml;致死中时间LT_(50)分别为2.641天和7.619天。  相似文献   

7.
杉木酸枣人工混交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本文分析比较了20年生杉木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酸枣纯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杉木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为168.74t/hm2>杉木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35.95t/hm2>酸枣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07.01t/hm2;杉木与酸枣混交林林分蓄积量为355.113m3/hm2>杉木纯林蓄积量301.672m3/hm2>酸枣纯林蓄积量173.150m3/hm2;杉木与酸枣混交可改变树种单调状况,防止地力衰退,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选择树高、胸径月生长数量化指标,应用逻辑方程Y=K/(1+ea-bi)描述石碌含笑和华中木兰引种到广州后的早期生长表现,相关系数均大于0.90.通过各树种年生长节律、连年生长变化和速生长的模型构造与分析,揭示了濒危树种在迁地保存区的早期生长规律、与气候因子的相互关系、随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对濒危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引种适应性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多种二元立木材积方程的拟合和比较,以动态模型V=aDb+c(D+2.3H)Hd+e(D+2.3H)拟合杉木人工林二元立木材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以落叶松人工林标地为材料求解G=aSDI ̄b(H-1.3)°为密度指数、树高与断面积数学模型;Y=aSDI ̄bX ̄c为密度指数、断面积、株数、直径数学模型。林分疏密度1.0,一定树高时,各地位指数株数、直径、断面积、蓄积一致。换句话说,密度或直径一定时,亦有一定的断面积、树高、蓄积。这是编制林分密度标准表、直径标准表的理论基础依据。编制密度、直径标准表及生长过程表,先编这些标准表(内容包括每公顷株数、直径、树高、形数、断面积、蓄积等),在标准表基础上解出各地位指数、树高之相应林龄,得林分生长过程内容。  相似文献   

11.
用对鳞翅目比较敏感的4种苏云金杆菌菌液浸渍马尾松针叶,喂食3—4龄马尾松毛虫幼虫,5天后感染浓度与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为Y1=1.0635+0.4515x,Y2=-1.4470+0.8130x,Y3=0.2059+0.615x,Y4=3.0026+0.1179x;半致死中浓度LC50值分别为5.2368x108、8.5171x107、6.2374x107和8.7648x1015cell/ml。以3x108cell/ml浓度感染4龄幼虫,其致死中时间LT50值分别为5.7473、3.5572、4.8177、16.0862天。结果表明:Bt(2)菌株对马尾松毛虫毒力次于Bt(3),但致死中时间最短,可供生产上应用于林间防治。  相似文献   

12.
幼龄材范围的确定及树木生长速率对幼龄材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元 《林业科学》1997,33(5):418-426
本文以杉木、日本落叶松的人上林和天然林木材为对象,选择y=a+blnx回归模式。利用其管胞特征因子随年轮数的变化,研究划分幼龄材年轮界限的最适因子,并就生长速率对幼龄材生长量的影响进入了探讨。结果表明:杉木和日本落叶松的人工林及天然林木的管胞特征值在径向水平上的变化均遵循y=a+blnx模式,尤其管胞长度与年轮数回归的相关系数R均达0.98以上;管胞长度与管胞宽度及纤丝用相比,遗传率最大,随年轮数变化的模式最稳定,是划分幼龄材界限的最佳因子,由此得出杉木人工林幼龄材界限年轮为20-22(距髓心距离为12.9-13.2cm)、天然林为16-18(4.1-4.5cm),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19-23(8.7-10.5cm)、天然林为23-24(2.9-3.1cm);幼龄材生长量与树木生长速率成正比。  相似文献   

13.
蒸腾速率、阻力与叶内外水势和光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LI一1600稳态气孔计和压力室测定了杨柴的蒸腾速率、阻力、叶水势及其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当0~2m土层内土壤平均水势在-0.04~-0.20MPa时,光照强度是影响杨柴等树木蒸腾速率的主要因子,它主要是通过影响蒸腾阻力所致。光照强度(Li)与蒸腾阻力(Dr)的关系符合方程Dr=aeb/Li。这样,根据光照强度对阻力的影响过程,把光照强度与蒸腾速率(Tr)的关系分成3个区段:①弱光照区,Tr=K/Dr;②过渡区,Tr=K·ψL-A/Dr;③光饱和区,Tr=a·ψL-A+b,其中a、b和K是系数。  相似文献   

14.
杉木、黄山松人工混交林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杉木分布区北缘的安徽省大别山高海拔山地的杉木、黄山松人工混交林生长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经营措施一致的条件下,混交林比杉木纯林具有更高的生产力,中龄期的混交林立木蓄积量和总胸高断面积分别为188.78~289.67m3/hm2和36.31~42.15m3/hm2,比纯林提高60.27%和19.85%;混交林生物量高达128.27~179.18t/hm2,高于纯林21.99%~70.40%;混交林地上部生物量密度为12.00~15.87t/hm2·m,而杉纯林为10.24~11.64t/hm2·m。树高与胸径的关系分析揭示混交林在幼龄期,杉木个体树干在垂直方向的生长有显著促进,到中龄期则在径向的生长有明显提高。不同林分杉木胸径生长过程有较大差异,混交林中杉木胸径生长在高峰期后随年龄增长保持一定水平,而纯林杉木则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黄山松个体不论是混交林或纯林,其胸径生长在10~12年生后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
落叶松褐锈病对林木当年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对第二年生长影响显著。连年发病损失量剧增;不同病情指数(X)每公顷材积生长损失量为Y=194/1+e549337-006893X;该病为害指标———病情指数为36。立木林价、防治效果和成本分别为C、Q、E时,防治指标方程为:194C[1/1+e549337-006893X-1/1+e549337-006893(1-Q)X]-E=0;前一年9月份降水量(X3)、当年5月份平均气温(X1)和8月份相对湿度(X2)为测报因子。预测区域平均病情指数Y=5185+32596X1-042105X2+008627X3±69。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尾叶桉无性系MLA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雷州林业局两个试验点进行了尾叶桉无性系MLA施肥试验,林龄38个月生的结果表明:处理⑥(P300g/株+K300g/株+150g/株)的平均蓄积生长量为29.24m^3/hm^2.a,比处理⑦(常规施肥,滤泥5000g/株+P250g/株+K150g/株)的平均蓄积生长量26.26m^2/hm^2.a大11;3%,比ck(不施肥)的平均蓄积生长量6.39m^3/hm^2.a大357.59%,比总  相似文献   

17.
银杏人工授粉最佳期的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最佳人工授粉期表现为全枝有1/2~2/3的雌授粉孔分泌约为孔径2倍液珠,利用银杏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活动积温(X1)、日照对数(X2)、降水量(X3),预测预报人工授粉最佳期(Y)的理论方程为Y=20.1947+0.0039632X1+0.0247408X2+0.0028649X3,多年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实践后,银杏产量以每年8.23%的递增率上升。  相似文献   

18.
日本落叶松人工幼林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日本落叶松人工幼林的生长现状,采用直线回归y=a+bx描述了林分直径生长进程,二次抛物线y=a+bx+cx2描述了林分树高的生长进程,幂函数y=axb预测了林木材积。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方法与材料 1、试验材料。试验地材料收集于湖南省金洞林场。试验设计种3个处理:①无性系苗造林;②种子园良种苗造林;③普通种苗造林。标准地21块,每块666.7平方米,标准地立地条件和整地质量、抚育次数基本一致。通过调查各标准地,分别计算其平均胸径,平均高和蓄积量,并在各标准地内选取了平均解析木2株,解析木年龄14-20年。 2、分析方法。采用理查德(Richards)生长函数模拟杉木的生长过程,并比较各生长过程的特点。 二、结果与分析 A:表示生长因子的极限值。 AK/2m+2: 有效平均生长…  相似文献   

20.
海桑育苗技术及其幼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红树植物海桑采种期、播种与育苗技术,幼苗生长规律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东寨港海桑采种期以第一次果成熟的7 ̄8月份为最佳;用本土(海泥)和客土(营养土)均可作床播种,但移植时后者比前者苗高提高26.8%;容器育苗基质以配制营养土为最佳,培育的苗木粗壮,出圃时苗木合格率高达98.4%,海泥其次,红壤土最差;苗高与地径年生长过程具较明显的后期生长,变化规律可用Y(t)=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