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通过比较山区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客观分析目前山区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山区乡村旅游优势开发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孙馨  陈士惠  路雪梅  徐鹏飞  李海芯  何淼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58-4458,4515
以江苏省生祠镇为例,首先对其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进而提出了生祠镇乡村旅游规划的整体思路,制订了生祠镇乡村旅游开发的功能布局方案,将生祠镇的乡村旅游开发规划为六大区域。最后,对生祠镇内的旅游建筑进行控制并对生祠镇的旅游市场进行了规划。以期对今后的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旅游资源的科学评价以及乡村旅游资源个性特征的深度挖掘,是确保贵州乡村旅游成功开发的重要条件。该文以贵州省的典型自然乡村旅游地——十里桃花江旅游区为例,在对其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乡村旅游资源特色与特征,提出十里桃花江旅游区旅游开发战略构想,以期推动整个贵州省乃至全国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南宁市石埠镇乡村旅游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宁市石埠镇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访谈和归纳比较的方法,对其乡村旅游开发进行了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当前济南南部山区乡村发展现状和旅游发展现状视角,分析了文旅产业发展是促进济南南部山区乡村振兴的必要路径,研究了以文化旅游促进南部山区乡村振兴的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以文旅产业振兴促进南部山区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寒山区的脱贫解困一直是湖南省扶贫工作重点和中心。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对腊尔山区脱贫解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就腊尔山区如何利用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开发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董平  师守祥  张胜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94-6296
乡村往往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而且这些乡村民俗又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从旅游与民俗关系的论述入题,以陇南为例,研究乡村民俗文化特点及旅游开发价值,并对其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古村镇,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凭借,很多地方政府均加强了对古村镇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以皂河古镇为例,分析了其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发构想,以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性古镇的乡村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基于乡村景观旅游发展而进行的我国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研究,重点突出了以乡村景观环境设计为导向、以乡村旅游开发为中心、以融合国家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的乡村经济、社会、环境的三元体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环城游憩带知名乡村旅游景区的周边乡村旅游开发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景区旅游活动干扰和旅游环境容纳量的压力,改善了景区旅游环境。该研究针对环城游憩带知名乡村旅游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开发,提出相应的旅游开发原则、开发策略。认为在处理景区与周边乡村旅游的关系上,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在旅游营销上要依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推广旅游跨界融合营销;要大力发展短途游市场,精心打造高端旅游产品,保障乡村旅游有序进行,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及创新性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梅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60-18062
从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入手,简要介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发展规模、地理分布区域、开发形式,并从旅游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经济基础、时间基础、精神需求方面解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动因。分析了乡村旅游现存的普遍问题,重点在于环境污染加剧、产品层次初级化且体验性不足、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缺乏乡村旅游人才。在此基础上就乡村旅游的创新性发展策略展开研究,强调应从开发者、经营者、游客、政府层面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开发诸如公益性角色体验类、乡村大学堂学习类、开心农场租赁类、婚纱摄影外景基地等多样化旅游产品;在营销策略上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推广手段、加强品牌建设;强调以多种方式培养乡村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12.
王祥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202-8204
基于以重点开发乡村体验旅游产品来吸引客源的观点,提出了乡村体验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思路、步骤和方法,并以皖西大别山区为例,从旅游资源和周边客源市场状况分析出发,设计了娱乐、逃避、教育和审美四类体验型旅游产品,以期对偏远型乡村旅游地产品开发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郑莹  何艳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77-10379
在北京乡村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乡村旅游人才开发不足、旅游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的问题,认为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人才,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已成为北京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北京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能力的调查,了解北京乡村旅游人员的能力与综合素质现状,并提出相关的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徐燕  殷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44-4746
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资源较好的贫困地区有效的扶贫方式。为进一步发展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依托贵州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红色旅游资源、宜人的气候条件,从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出发,对贵州省贫困地区进行乡村旅游村寨建设模式研究。共建设6种典型旅游村寨建设模式,包括典型民族文化村、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村、特色产业村、旅游商品专业村、户外运动服务村和红色旅游村。贵州省可以以典型乡村旅游村寨发展来推进乡村旅游与各产业的联动,进而推进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及城乡统筹进程。  相似文献   

15.
以花垣县新科村旅游扶贫开发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该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针对贫困山区旅游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旅游扶贫成功致富的相关案例,从政府、旅游企业、非营利组织、贫困人口四个方面提出关于贫困山区发展乡村旅游的策略,为切实提升农民利益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农村经济增长、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乡村旅游为例,从协调论、系统论和投入产出理论观点出发,分析了乡村旅游业与农村各产业部分协调发展的特征。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业与农村各产业协调互动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旅游经济收入合理分配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将成为山区内部消化"三农"问题的择优之策。同时提出了乡村旅游业与农村部分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马亮  颜亭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414-5416,5440
以北京乡村旅游为例,指出乡村旅游当前存在创新乏力、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对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理论的研究,分析创新发展的瓶颈,并从各个角度分析乡村旅游创新模式,对未来乡村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体验经济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孙飒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78-379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要求我们用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旅游业。笔者在分析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如何将“体验”引入乡村旅游,并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崇阳县发展乡村旅游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运来  刘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54-2355
结合实地调研结果,对崇阳乡村旅游开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了崇阳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开发的规划、行业管理、品牌培育、市场营销、生态环境保护等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丽 《农学学报》2012,2(5):71-74
为了探讨中国农村沟域地区低碳发展的模式,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郊区红螺沟的低碳发展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螺沟地区资源丰富多样,产业正在向低碳产业转型。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发展山区半山区的低碳发展模式。在发展低碳产业方面,启动初期,政府补贴和政府引导市场建设均起到关键作用。在倡导低碳生活模式方面,政府示范作用至关重要。农村低碳发展模式的建立应该逐步实施,一般包括3个阶段:发展绿色产业,淘汰耗能污染产业,实行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中,低碳生活模式在第2个阶段逐步建立起来。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培育低碳产业,倡导低碳生活模式为主要实现路径的低碳发展方式是农村响应全球变暖的具体行动,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