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是我国重大的森林害虫,对我国造林绿化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其为蛀干害虫,隐蔽性生活,难以防治。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是控制天牛的重要措施,作者研究探讨了利用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测定了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1~3龄幼虫的室内控制作用,研究了林间防治防治技术。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条件下,管氏肿腿蜂由于是抑性外寄生性,其产卵之前的刺蛰可造成天牛幼虫直接死亡,对1、2、3龄幼虫的平均致死率分别为100%、92.10%和87.29%;可寄生3龄天牛幼虫。在管氏肿腿蜂防治光肩星天牛小幼虫的林间试验中,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小幼虫的致死率为27.79%~37.87%,平均为32.51%,放蜂比例以蜂虫比8~10:1的寄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山杨楔天牛(Saperda carcharias)近年来在新疆塔城市额敏县暴发成灾,造成大量杨树受害死亡,对当地防护林建设、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为筛选出生物防治山杨楔天牛的有效天敌,选择4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对该天牛幼虫在室内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这4种天敌均有一定的寄生效果(寄生率最高为46.33%,最低为19.27%),其寄生效果按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花绒寄甲(光肩星天牛生物型Dastarcus helophoroides)>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苹小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sp.1)=落叶松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sp.2)。由于花绒寄甲只寄生天牛中老龄幼虫和蛹,而肿腿蜂只寄生天牛1~3龄小幼虫,因此花绒寄甲和白蜡吉丁肿腿蜂可分别作为生物防治山杨楔天牛中老龄幼虫和幼龄幼虫的首选天敌昆虫;由于山杨楔天牛在自然界世代重叠现象明显,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林间同时发生,因而建议在生产防治中同时释放这两种天敌昆虫,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两种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核桃云斑天牛田间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斑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是核桃树的严重蛀干害虫,隐蔽性强,化学、物理防治方法难以奏效,昆虫病原线虫可以主动寻找寄主并在蛀道内建立种群,省工长效。本研究评价了不同剂量(250、500、1000、2000和4000 IJs/mL)的2种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和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对核桃云斑天牛卵和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种线虫对天牛卵和幼虫的最终防控效果随施用剂量增大而增强。施用剂量为4000 IJs/mL的小卷蛾斯氏线虫和嗜菌异小杆线虫对该天牛卵的校正防治效率分别达65.0%和39.5%,对幼虫的最终校正防治效率分别达93.8%和82.4%;2种线虫在2000 IJs/mL剂量下对天牛卵的校正防治效率分别达48.8%和32.3%,对幼虫的校正防治效率分别达85.9%和83.4%。从而说明,适宜剂量的昆虫病原线虫对云斑天牛幼虫的田间防控效果好于对卵的效果,可以作为云斑天牛的有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系统总结国内外有关桃红颈天牛的防治技术,从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3个方面进行阐述,重点阐述最具生产应用价值的防治技术。最后提出以物理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措施。即在成虫羽化前用薄膜包扎法阻止天牛成虫产卵,同时设置诱饵树,集中消灭前来产卵的雌虫及其所产的卵,刺杀已孵化的低龄幼虫,8-9月释放管氏肿腿蜂来防治天牛低龄幼虫,在第2年春季注射斯氏线虫或释放花绒寄甲防治天牛幼虫和蛹。上述方法连续进行2年,每年1次,即可将桃红颈天牛的种群数量控制到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和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是松褐天牛幼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林间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时,发现该蜂具有直接寄生和抑制部分松褐天牛幼虫发育2条途径,使松褐天牛的羽化率明显降低.为了揭示肿腿蜂控制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现象,在自然林地,进行了肿腿蜂不同放蜂量和放蜂时间促使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试验;并以剖木方式检查未被寄生、叮咬而未化蛹的松褐天牛幼虫数量和检测松褐天牛幼虫的体重/前胸宽、体长/前胸宽2个相对形态指标.结果表明,当蜂虫比值分别为0.5、1、2头/孔时,松褐天牛推迟发育的幼虫发生率分别为29.2%、48.9%和59.4%,即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率与肿腿蜂量成正比,肿腿蜂量大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率高;放蜂时间分别在3、4和5月时,松褐天牛滞后发育的幼虫发生率分别为24.5%、35.5%和61.6%,即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率与肿腿蜂接触时间成反比,松褐天牛幼虫接触肿腿蜂时间长推迟发育率低.5月份化蛹前正常幼虫的体长/前胸宽、体重/前胸宽指标分别为6.14、0.11;8月份推迟发育态幼虫的体长/前胸宽、体重/前胸宽指标分别为4.83、0.06,差异较大,表明相对长度缩小21.36%,相对体重减少44.28%.  相似文献   

6.
管氏硬皮肿腿蜂防治广西罗汉果愈斑瓜天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管氏硬皮肿腿蜂防治罗汉果愈斑瓜天牛研究结果表明:愈斑瓜天牛适合管氏硬皮肿腿蜂寄生;肿腿蜂喜欢在老熟的天牛幼虫上产卵、羽化成蜂;按照蜂虫比为2:1在田间放蜂防治天牛,10月份防效好于9月份,防治效果可达到65.3%;肿腿蜂在桂南、桂北田间均可寄生该天牛幼虫。  相似文献   

7.
进口木材天牛幼虫饲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榆林  刁彩华 《植物检疫》1994,8(3):156-159
进口木材天牛幼虫饲养试验安榆林,刁彩华,郑安民,邰明,焦国尧(南京动植物检疫局210009)针对进口木材检疫中往往只能截获到天牛幼虫,而天牛幼虫又难以鉴定的问题,对天牛幼虫饲养进行了试验探索,初步摸索出了寄主木段饲养、半人工饲料饲养和韧皮部及边材木屑...  相似文献   

8.
白蜡吉丁肿腿蜂过冷却点和其防治栗山天牛幼龄幼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膜翅目Hymenoptera:肿腿蜂科Bethylidae)是防治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 Blessig幼龄幼虫的优秀天敌。为了明确白蜡吉丁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幼虫的最佳虫期和放蜂比例,我们首先在室内研究了不同放蜂比例对栗山天牛幼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然后研究了林间白蜡吉丁肿腿蜂对栗山天牛幼虫的寄生效果,并测定了该肿腿蜂的过冷却点。结果表明,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最佳虫期为栗山天牛1~2龄幼虫期,其寄生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在栗山天牛为害较重的林区,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的最佳虫蜂比为1:3,其寄生率最高,而且白蜡吉丁肿腿蜂雌蜂在补充营养过程中会直接致死较多幼虫,其产生的子代数量也最多,有利于白蜡吉丁肿腿蜂在林间建立稳定的种群。在栗山天牛为害程度较轻的林区,按虫蜂比1:1释放即可。经测定,白蜡吉丁肿腿蜂林间种群的成虫过冷却点平均为-26.2℃,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能够在东北林区栗山天牛发生林分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9.
云杉花墨天牛是我国中温带地区携带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研究其生物防治技术对于我国中温带地区松材线虫病的治理有重要意义。目前花绒寄甲是防治我国南方地区松材线虫传播媒介松褐天牛的有效天敌,但还未见用于防治云杉花墨天牛,为探讨该天敌防治云杉花墨天牛的可能性,本研究分别在室内和林间测定了花绒寄甲对云杉花墨天牛的控制效果。在室内利用直接接种的方式将花绒寄甲幼虫接到不同虫态的云杉花墨天牛上,并模拟自然情况,以不同的益害比将该天敌的卵释放在含有云杉花墨天牛的木段上,观察该天敌的最佳寄生时期并明确最佳益害比。在林间全自然条件下设置了不同益害比,将花绒寄甲卵释放到有云杉花墨天牛为害的木段上,观察其自然控制情况。结果发现:室内直接接种试验,花绒寄甲幼虫在云杉花墨天牛蛹上平均寄生数量为3.10头/天牛蛹,平均寄生率为86.00%,平均存活率为57.79%。在幼虫上平均寄生数量为0.54头/天牛幼虫,平均寄生率为30.00%,平均存活率为13.92%。在室内将花绒寄甲卵释放到被云杉花墨天牛侵入的木段上,益害比为10:1时,平均寄生率最高为42.59%,校正死亡率最高为40.71%。在林间将花绒寄甲卵卡释放到木段上时,益害比为4:1时平均寄生率最高为47.68%,与益害比为2:1时(45.51%)差异不显著;当益害比为10:1时天牛平均校正死亡率最高为74.15%,高于益害比为2:1时(43.79%),但差异不显著,且寄甲平均寄生率为33.38%,低于益害比为2:1时。结果证实,花绒寄甲松褐天牛生物型幼虫对云杉花墨天牛蛹的寄生效果优于对天牛幼虫的寄生效果,因此蛹期是最佳防治时期;室内和野外防治试验均显示花绒寄甲可用于云杉花墨天牛防治;在野外利用花绒寄甲卵防治时,选择益害比为2:1时效果和经济性最佳。  相似文献   

10.
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Motschulsky)是柏科树木最严重的钻蛀性害虫之一。开发双条杉天牛的人工饲料是开展该害虫防治技术研究及生物学相关基础研究的重要条件。本研究在参考了其他天牛人工饲料配方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饲料配方,通过对不同配方饲料对双条杉天牛幼虫的饲养效果进行比较和极差分析,最终筛选出双条杉天牛幼虫的人工饲料最优组合为:琼脂4.7%、蔗糖3.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5%、酵母粉3.1%、柏树木粉30%、抗坏血酸0.5%以及水。使用该人工饲料可将双条杉天牛幼虫成功喂养至羽化,并且蛹羽化率高达81.25%,总成活率为54.16%。本研究的结果可为天牛科其他天牛人工饲料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荔枝龟背天牛的生物学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等平  冯钦明 《昆虫天敌》1990,12(3):123-128
根据1984~1990年在广州、东莞、中山的调查,为害荔枝的天牛为龟背天牛 Aristo-bia testudo(voet)。龟背天牛一年发生一代。成虫于7月大量羽化,在7、8月间咬食枝梢皮层以补充营养,造成枯梢。8月卵盛见。幼虫于9月盛孵,直至12月仍在皮下取食,其体长仅0.4~0.7cm。越冬后,幼虫依荔枝品种的熟期迟早而先后恢复活动,大量取食并迅速钻入木质部发展坑道。老熟幼虫体长5~6cm,坑道50~70cm。6月后陆续化蛹。主栽的荔枝品种以黑叶、妃子笑受害较重,糯米糍受害较轻,在品种较单一的条件下,桂味、淮枝受害也不轻。幼树较老树受害重。7月至12月是防治龟背天牛的关键时期。药剂防治试验效果不理想。在目前的科技水平条件下,经几年的实践表明,掌握成虫盛见期、卵期及低龄幼虫期进行人工捕杀的方法防治龟背天牛,效果、效率相当理想,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把握释放天敌昆虫防治栗山天牛的最佳时期,对宁城县栗山天牛的生物学特点及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栗山天牛在宁城县3年1代,跨4个年度,7月底至8月初为成虫羽化高峰期。由此得出,释放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低龄幼虫的最佳时期为8月底至9月,而释放花绒寄甲防治栗山天牛蛹的最佳时期是6月至7月初。从2006年起,宁城县采取栗山天牛幼虫和蛹期释放天敌防治,成虫期利用专用黑光灯诱杀的综合治理措施,使栗山天牛的发生面积由1 133 hm 2下降到287 hm 2,下降了74.7%。  相似文献   

13.
李仁烈 《植物保护》1980,6(3):27-27
防治柑桔星天牛大致采取三方面措施:一为捕捉成虫及刮卵,二为钩捉或在虫孔中施药毒杀幼虫,三为主干刷白灰防止成虫产卵。但由于成虫羽化期长(5月中旬—8月中旬)捕捉和刮卵不能彻底;消灭幼虫方法麻烦,钩虫技术不熟练者还会有伤树干;至于主干刷白灰防止成虫产卵其作用则不大明显也没有达到消灭天牛的目的,尤其在天牛为害严重的老桔区和杂木较多的新桔区用上述三方面的措施来防治天牛,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较为困难,因此寻找一种操作简便,药效较长,能毒杀成虫兼治幼虫的防治方法实为迫切。  相似文献   

14.
1981~1983年对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黄斑星天牛菌株进行了研究,1984~1985年利用该菌株防治黄斑星天牛幼虫。 试验林为大关杨行道树,树龄5~6年,平均树径17厘米,天牛为害株率为95%。 白僵菌粉每克含孢量36亿。施药次数分1、2、3次三种处理,连续3天定时(8时、14时、20时)施药,重复3次。  相似文献   

15.
肿腿蜂对云杉花墨天牛防治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已有多个研究证明肿腿蜂可有效防治天牛类蛀干类害虫,但还未见利用肿腿蜂防治云杉花墨天牛试验。为了验证肿腿蜂对云杉花墨天牛防治效果,尽快筛选出控制云杉花墨天牛的有效肿腿蜂种类,本文在室内将云杉花墨天牛幼虫接入红松木段来模拟天牛生长的自然条件,设置了不同的益害比(4:1、2:1、1:1和1:2)来释放肿腿蜂,测定了3种肿腿蜂(管氏肿腿蜂、松褐天牛肿腿蜂和白蜡吉丁肿腿蜂)对云杉花墨天牛的寄生效果。同时利用以上3种肿腿蜂中全国应用最广泛的管氏肿腿蜂对该天牛开展了野外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相同益害比的三种肿腿蜂对云杉花墨天牛寄生率差异不显著;当三种肿腿蜂的益害比为4:1时,云杉花墨天牛的校正死亡率最高;其中管氏肿腿蜂对云杉花墨天牛的平均校正死亡率为95.65%,松褐天牛肿腿蜂对云杉花墨天牛的平均校正死亡率为71.43%,白蜡吉丁肿腿蜂对云杉花墨天牛的平均校正死亡率为61.90%;林间释放管氏肿腿蜂的益害比为2:1时,云杉花墨天牛的校正死亡率最高,平均为39.20%。根据结果可知管氏肿腿蜂是三种肿腿蜂中防治效果较好的蜂种,可尝试用于野外防治实践;建议在野外释放以益害比为2:1为佳,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测定了夜蛾斯氏线虫对松枝中松墨天牛的致死中量和致死中时。将TDM模型引入试验结果的分析中,72h后松墨天牛老龄幼虫的LD50为1.2767条/头,LB50为1.6716d;蛹的LD50为1.4417条/头,LB0为1.2627d。结果表明:随着时问的延长,LD50逐渐减少;随着线虫剂量的增加,LT50逐渐缩短。通过线虫寻向移动速度试验得出:夜蛾斯氏线虫与松墨天牛幼虫相距4—10cm情况下的效果较好。通过不同防治方法试验得出:施入夜蛾斯氏线虫防治松墨天牛,12d后,浸泡法的效果最好,海绵法次之,注射法较差。  相似文献   

17.
天牛是柑橘的主要枝干害虫.分布广、为害重的主要有星天牛、褐天牛、光盾绿天牛3种,这3种天牛在福建武平县柑橘园为害较重,严重的果园受害植株达30%.这3种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害虫,都是以幼虫钻蛀树干、主枝和根部,造成许多虫道,导致树势衰弱,树枝枯死,甚至整株死亡.在生产中这3种天牛容易混淆.笔者现将这3种害虫进行对比,以便大家识别与防治.  相似文献   

18.
云斑天牛Batocerahorstieldi(Hope)是一种食性较杂的林木蛀干害虫,2~3年发生1代,幼虫在树干内生活,隐蔽性强,防治难度大,对林木危害重。近几年来,该虫在余干县发生面积扩大,危害日趋严重,牌坊林场5年生板栗林受害株率达52.5%,洪家中学5年生杨树林受害株率达63.4%。为寻求高效可行的防治方法,尽快控制其危害,我们用6种化学农药、3种施药方法进行了防治板栗林中云斑天牛幼虫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试验地位于余干县本溪水库旁缓坡地带。地上的板栗林于1992年冬用嫁接苗营造,平均树高ZIDem,基径gCm,冠幅2…  相似文献   

19.
东亚异蚤蝇及其携带白僵菌防治松墨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斌  曾宣利  王国良 《植物保护》2011,37(4):106-111
[目的] 明确利用蚤蝇携带白僵菌防治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效果。[方法] 采用室内饲养结合室外释放的方法研究蚤蝇的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并进行种类鉴定。采用蚤蝇携菌法、直接撒粉法等不同方法比较球孢白僵菌MA0813菌株对松墨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经形态学鉴定确认寄生松墨天牛的蚤蝇为东亚异蚤蝇(Megaselia spiracularis Schmitz)。该虫人工饲养、繁殖十分容易,活动能力强,飞行扩散超过400 m,在宁波全年发生10代,以蛹越冬。球孢白僵菌MA0813菌株滴涂法防治松墨天牛4~5龄幼虫,LD50为(0.145 5±0.110 5)×104孢子/头。菌蝇法防治松树内松墨天牛1~2龄幼虫,室内校正僵死虫率为46.4%;7月上中旬在山林中试验每隔100 m放菌蝇2次,校正僵死率达35%,优于其他防治方法。[结论] 菌蝇法能明显提高对松墨天牛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1991~1992年在郑州进行了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 Fald)幼虫的室内及田间试验。在室内条件下,用6个线虫种(品系)测定的结果,所有线虫对桃红颈天牛均有侵染力。以Steinernema bibionis Otio和S.feltiae Mexican对桃红颈天牛幼虫的侵染力较强,LT50分别为1.19天和1.40天,详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