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文占 《植物检疫》1994,8(5):305-306
种植棉花抗病品种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李文占(湖北省钟祥市植检站431900)棉花枯,黄萎病,俗称“两萎病”,每年造成损失十分严重。钟祥市属“两萎病”混发区。自1963年首次在0.3hm2棉田内发现枯萎病128株以来,虽年年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但仍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2.
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上重要的土壤传播病害。棉花枯、黄萎病重病区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此病害的基本措施。目前,在重病区种植抗病品种的一些地方出现了病害衰退现象,表现在抗病品种连茬种植后,抗病品种本身病情逐渐轻微和连种抗病品种几年后、换种感病品种病情也大为减轻。如我省曲沃县安居大队是棉花枯、黄萎老病区,从1965年起到现在一直种植抗病品种,病情程度由只能种抗病品种到能种耐病品种;由耐病品种病害普遍发生到几乎看不到病害症状。绛县西晋峪大队1972年前由于此两种病害普遍猖獗,严重地影响了棉花的计划面积。经种抗病品种2—3年后改种常规品种保苗率基本达到了一般大田密度要求。我所棉花枯、黄萎病圃13亩从1973年以来,其中  相似文献   

3.
郭振华 《植物保护》1984,10(4):34-34
棉花苗床枯萎病,是棉枯萎病区推广塑膜营养钵移栽后突出的生产问题,由于苗床内温湿度适宜,所以,棉花苗期枯萎病的发病死苗尤为严重。为了发展棉花生产,我们用国产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试验,现将主要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棉花枯萎病在北京市郊区当日平均温度20℃时,棉田开始发病,24—28℃时,发病最烈,低于24℃或高于28℃时,病势减轻。相对湿度在80%以上,发病严重。棉花从苗期到吐絮期均能受其侵染为害,以蕾期受害最重,发病率达20.9—60.6%。防治棉花枯萎病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1973—74年,鉴定出陕721品种属高抗类型,蕾期发病率2.5—8.9%,病情指数31.5—35.4;药剂防治采用杀线虫剂滴滴混剂和杀菌剂多菌灵按10:2作土壤处理,蕾期防效可达85.2—100%,比单施杀菌剂或杀线虫剂防效提高20—30%,与小麦、玉米、水稻轮作3—4年,病害可减轻95%以上,病叶、病秆经高温(煮沸后再煮半小时以上)处理,病菌能被杀死。经处理的病叶喂猪,猪粪不带菌。无病土育苗移栽,发病率21.4%,直播棉田发病率63.3%。  相似文献   

5.
通过棉花抗枯萎病品种苗期鉴定,可以反应出不同品种和品系的抗病性。温室系统观察结果,棉苗在1—2片真叶时即有症状出现,以感病品种发生较早。一般在4—5片真叶期,枯萎病发生甚烈。不同品种(系)反应的症状类型有所差异,但大多数属于三个类型:“网纹型”、“青枯型”、“黄叶型”。观察到“网纹”和“黄叶”属慢性类型;“青枯”属急性类型。从242个品种(系)材抖中,鉴定出苗期抗病的品种(系)23个,均属抗型(R)。发病指数0—10%有11系,11—20%有8系,21—30%有4系;其中有免疫类型1系(61—84),发病指数为0。苗期属抗病类型,移植到病圃后,成株期仍反应出较多抗病类型,其中苗期属高抗和免疫株系,成株期的抗性反应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姜生林  马骏 《植物保护》2007,33(3):138-140
随着敦煌棉花面积的不断扩大和连作的年限加长,棉花黄萎病在普遍应用抗枯萎病棉花品种后,发生危害加剧,已成为威胁敦煌棉区的主要病害。通过引进和选育抗病品种、轻病田改造等措施的落实,基本解决了黄萎病危害的问题。试验研究证明,应用抗(耐)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主要途径,异地繁种、病区种植是保证品种抗(耐)性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全国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研究协作组的要求,自1971—1981年在东至县,选水源近、排灌方便的几块枯、黄萎病重病田,进行试验、示范和大面积定点调查,结果证明:稻、棉轮作防治棉枯、黄萎病效果显著。 一、试验 选沙壤土、壤土,麦棉套种、连作,枯萎病重病田34亩,进行稻、棉轮作一、二、三、四、五年试验,对照为连作棉田。棉花  相似文献   

8.
董友根 《植物保护》1986,12(3):23-24
棉花枯萎病近年在我地不断扩大蔓延,轻者减产20—40%,重者绝收。目前国内外防治棉花枯萎病均以抗病育种和施用药剂为综合防治的首要措施,但现在抗病品种纤维品质多不理想,化学防治又难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且成本高、花工大。为确保病区棉花优质高产,在江苏省农科院试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BD18在棉花黄萎病重病区的引进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2000年在江苏棉花黄萎病重病区 ,对棉花抗黄萎病抗源品种BD18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和防病增产效果研究。1999年在重病区BD18防病效果达到72.58%以上 ,产量较对照苏棉 8号提高了1.21倍。2000年试验表明 ,BD18在不同茬口间发病率在 6月份表现为 :蚕豆茬棉田 >马铃薯棉田 >油菜茬棉田 ,但后期趋于一致。不同茬口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 ,以蚕豆茬棉田BD18后劲更足 ,增产效果最高。  相似文献   

10.
陈吉棣 《植物保护》1964,2(5):222-223
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一样,早经确定是土壤传染的病害;病残体、风、雨、农具等都是传播病害的主要途径。关于种子带菌问题,自1923年以来,棉花枯萎病的种子带菌已不断得到证实,国内外均予重视。黄萎病是否能以种子传布,在学术上一直是一个争论的问题。我国棉花黄萎病的最早来源被认为是随美棉输入而侵入的;国外也有不少关于因输入美棉或其他病区棉种而发现黄萎病的报导。国内还有不少调查资料证明,枯萎病和黄萎病往往都以棉花研究单位和良种繁育场发生较早,逐步向外扩展,因而将这二种病害列为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提出了研究区地貌侵蚀发育类型划分方案及结果,并进一步进行了向塬侵蚀类型的划分和侵蚀强度的分级。  相似文献   

12.
大豆花叶病种子带毒及介体传播在流行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植株的生育时期,对大豆花叶病的发展程度和危害性,有明显的影响。单叶期最感病,抗性随着生育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单叶期潜育期最短、发病率最高,危害性最大。开花、结荚期后感病,对植株生长影响不大,黑龙江省大豆田出现的蚜虫中,大豆蚜、桃蚜、玉米蚜、棉蚜均能传播SMV,蚜虫最早出现于6月上中旬,高蜂为7月中下旬,大豆花叶病田间传播主要发生在7月中旬以后,8月为传播盛期,观察圃病害传播初期,病株有明显的梯降分布。与对照区呈鲜明对比,说明除早期形成的病苗外,没有其他的自源侵染,病害传播距离不远,多数在5-15米内,少有超过25米的,垅间和逆风向传播距离更短,种子带毒形成的病苗,在流行中起主导作用。蚜虫传播发生晚,主要引起种子斑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了有关冰川面积、融水量、气温及地表迳流等实测数据,对博格达峰区南坡晚更新世晚期冰水河的出山地表迳流进行了估算。估算表明,其迳流量高达5.7亿m~3左右,是现在迳流量的2.1倍。同时还表明,利用现代冰川同冰融水的相关性,估算其古冰期的地表迳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R. J. HANCE 《Weed Research》1965,5(2):108-114
Summary. A series of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determine if there was significant competition for adsorption sites between diuron and water. Adsorption of diuron was much lower on hydrophilic materials such as cellulose, chitin, aluminium oxide and a soil mineral fraction than on the less hydrophilic ion exchange resins, lignin, carbon and a soil organic fraction. Methylation with methanolic HCL or diazomethane increased adsorption by the soil organic material, but methylation with dimethyl sulphate did not.
The soil mineral fraction adsorbed considerably more diuron from petroleum spirit solution than from aqueous solution, but the organic matter preparation adsorbed more from aqueous than from petroleum solut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competition between water and diuron for adsorption sites and that diuron is a more effective competitor at soil organic matter surfaces than at soil mineral matter surfaces.
Observations sur la relation entre l'adsorption du diuron el la nature de l'adsorbant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甘肃景泰灌区为例,讨论了干旱灌区地下水所具有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为灌溉入渗成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出源,强烈的蒸发作用又是地下水排泄的重要形式,因而导致了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水质恶化两个水文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我国进境原木上截获的主要害虫类群;总结了目前进境原木害虫的检疫处理技术;重点介绍了斯氏线虫Steinernema sp.对钻蛀性害虫的防治研究,探讨了斯氏线虫在进境原木害虫检疫处理上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应用斯氏线虫防治进境原木害虫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阐明谷瘟病菌侵入谷子植株及生长对营养条件的要求,利用高抗的毛谷和易感的铁耙子品种作试验材料。用生理生化方法:①用小兰子法测定呼吸强度。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诸大河沿岸的天然草地及其人为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盆地诸大河沿岸分布的天然草地,受河水流量及河床变化的支配,表现出隐域性、中生性、不稳定性和群落类型单调的特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特别是河水流量时空分配的人为控制,以及对植被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很多天然草地被毁或造成严重衰退。对现有草地应善加保护和合理利用,对其改善和根本治理,有赖于各大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整体规划、整治及其实施。  相似文献   

19.
玉蜀黍赤霉对小麦品种致病力的测定方法和致病力的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Schw) Petch]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对麦穗的致病力相同。以1-2个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接种麦穗即能引起穗腐,将孢子的接种量增加到10个以上,侵染效率也能达100%。菌丝体接种的侵染速度要比孢子快。小麦扬花期离体接种小穗,记载病原菌侵入小穗轴和主穗轴的程度,是鉴定小麦品种抗扩展的可靠方法。
根据对在小麦感病品种矮秆早或抗病品种苏麦三号小穗接种测定的结果,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56个菌株的致病力强弱不同。从强菌株F69分离到的37个单子囊孢子菌株其致病力有显著差异,但致病力的强弱不稳定。从同一个子囊分离到的单子囊孢子菌株,它们的致病力也有分化。菌株的致病力虽然有不稳定性,但不同品种的抗性还是明显的。试验证明玉蜀黍赤霉是同宗配合的,因此关于它的变异问题有待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株的空间分布及其抽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五种聚集度指标测定和Taylor,Iwao法检验,细菌性基腐病株在一切密度下都呈聚集型,属一般负二项分布。病株空间结构以疏松个体群形式存在,个体群间是聚集的,个体群内是随机的。个体群平均大小为0.1~0.2m2。利用分布型参数K、α、β值,分析了病株聚集的原因;探讨了平均密度与k值的关系;确定了理论抽样数。比较几种顺序抽样方法,以平行线法效果最佳。依X=41.5032Pe1·2603关系可由病丛率来估计病株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