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朝嘉靖年间,郑晓主管选拔文官之事。一天,一个想走他后门的小官送了一小篚(fěi,盛物的竹器)茶叶,说是一点薄礼,不成敬意,请大人笑纳。郑晓见他再三央求自己赏脸,只好让夫人放下。正当他与客人交谈时,不料夫人却从茶叶里发现了黄金,气得“面项发赤,亟击柝”,忙把官人叫到后屋,告之以情。面对此事,郑晓不动声色,“覆篚如初”,拎着小筐出来对客人说:“我刚才以为家里缺茶叶,所以决定收下;可我适才问夫人,他说家里还有茶叶,因此您的茶叶只好原物奉还!”送礼行贿者见他态度严肃认识,也猜知了几分,于是尴尬地带着“茶…  相似文献   

2.
1992年5月30日至6月4日,世界著名茶艺专家、台湾中华茶文化协会理事长、新当选的中国茶叶协会理事范增平先生对江西省南昌、景德镇、婺源茶叶生产和茶文化进行了考察,并作了以“弘扬茶文化,振兴茶叶经济”为题的演讲和台湾功夫茶艺示范表演。范先生以提倡“国饮”而闻名于世。他此次在南昌讲学并在景德镇茶厂考察之后,又专程  相似文献   

3.
<正>编辑同志:我夫李某经常酗酒闹事,每次酗酒后都找我的茬,砸家里的东西。最近一次酗酒后,因我一句话没说对劲,“冲了他的肺管子”,他把家里的东西砸了个净光。被砸的东西不但包括锅碗瓢盆.也包括冰箱彩电音响空调。这些都是我们多年泼洒  相似文献   

4.
寇丹 《农业考古》2001,(2):26-32
一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台湾地区使用了中华茶艺这个名词以来不过三十年时间 ,茶艺馆和茶艺表演已遍及国内外的华人区了。江西陈文华先生在他编写的《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一书中有详细的发展过程综述和对“茶艺”一词不同理解的辑录 ;世纪之末 ,台湾范增平先生在大陆出版了《中华茶艺学》。但他们的著作中都没有专门的章节论及茶艺活动的主题。现在我来谈它 ,也就杜撰了一个名称叫“主题茶艺”。因为研究茶文化的活动 ,就不能不研究茶与人之间结合的形式和内容 ,以及这种结合对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应该说 ,自唐代以来的重大茶会、茶宴都是有…  相似文献   

5.
南瓜的故事     
有一小偷潜入一豪宅翻箱倒柜,正得手;佳备离开时,主人回来了,小偷慌忙抓起旁边的一只麻袋套在身上,蹲在客厅的角落里,大气也不敢出。主人一身酒气地进了屋,瞧见客厅角落多了个东西,就走过去反复摸那口袋并不停咕嘟:“这是什么东西呢?”小偷被搞得浑身上下很不舒服,不耐烦了,大声吼道:”南瓜!笨蛋!”主人听了后不住抱怨:“怎么不早说?让老子猜了半天!”,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晚上好!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安溪,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和要求,创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这里是全国各地名茶总汇的大空间;这里将展现全国各地的茶艺文化;中华茶文化是这里的核心和灵魂。安溪茶艺表演队不仅具备表演独具一格的“安溪茶艺”,我们还将学习、摹拟日本茶道、韩国茶礼和全国各地名茶的泡饮技艺。今天晚上,我们特别邀请了江西南昌、浙江杭州和福建武夷山、福安等地的茶艺表演队共同展示一系列的茶文化景观,共同领略茶文化的精神。我们在探索,在研究。我们在追寻,在展望!愿这…  相似文献   

7.
茶艺馆的新时代功能(台湾)蔡荣章这里所说的“茶艺馆”是指1980年以后陆续在台湾与中国大陆成立的商业性喝茶场所,包括单纯提供泡茶、喝茶的服务以及兼有餐食、茶叶茶具贩卖、茶学讲座等业务。这样的茶艺业除直接以茶艺馆为名外、尚有称为茶艺中心、或某某轩、某某...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3月 2 7日至 2 9日 ,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秘书长范增平先生 ,应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的邀请 ,来校讲学并进行交流。 3月 2 7日下午 ,范增平先生欣然来到安农大“茗缘阁”茶艺室 ,观看了大学生表演的茶艺 ,并谈了自己的观感。之后 ,范增平先生与茶艺表演队的队员、指导教师、顾问就茶艺及茶文化问题进行交流座谈 ,并向安农大中华茶文化研究所赠送了 10册新著《中华茶艺学》。3月 2 8日下午 ,在茶业教学大楼阶梯教室 ,范增平先生作了题为《中华茶艺源远流长》的学术报告 ,并回答了现场听众的提问 ,受…  相似文献   

9.
油絮     
陈绍龙 《新农村》2006,(3):32-32
在小村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农户,家里来了客人,家里没油,又不好说。主人忙着上锅烧饭,就让客人在锅下帮着烧火。锅烧热了的时候,主人就在锅里放了一点水:“滋啦”一阵白烟。听到声响,客人喜:少放点油。过了一会,水又耗干,主人又在锅里放点水,同样发出一声响,客人大惊:放这么多油!  相似文献   

10.
去年春末,一道流传千古的宫廷茶仪,终于登上了上海市宋园茶艺馆的表演舞台。这道具有传统和民族特色的茶艺表演,一公开亮相,就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浓厚兴趣,慕名而来,轰动一时。上海茶叶界前辈钱■看了表演后,感慨深情地说:“我在国外看了十几种茶道表演,在台湾和海内也看也不少。今天看了三清茶的表演,它的意境更深一点,表演更好一点。的确开风气之先,属开创型的。”著名学者、民进中央副主席邓伟志说:“家园三清茶的精彩表演,浸染民  相似文献   

11.
台湾茶艺家范增平被汪怡记茶艺馆特聘为顾问,日前来沪参加茶艺馆开馆仪式,他向沪上茶友介绍了海峡彼岸茶艺的兴起和现状。范先生说,台湾重视茶文化并不早,是从70年代开始的,当年是洋饮料风行,咖啡馆林立,台湾的茶叶业势必十分萧条。1977年,在台北市仁爱路上开出了全省第一家茶艺馆,老板是留法学艺术的管寿龄小姐,里面陈设富有艺术气息,与旧式茶馆不一样。这种“茶艺馆”既发扬传统精神,又结合现代潮流,于是被一批思索“文化寻根”的知识界朋友所重视。他们想推动复兴中华茶文化,得有个“名”才能“言”顺。用“茶道”吧,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北京市的“五福茶艺馆”创办于 1994年 ,是首都第一家茶艺馆 ,现已经发展到 12家连锁店 ,对北京茶艺馆事业发挥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五福”历来重视普及茶文化知识 ,经常举办茶艺、茶道讲座 ,积极参与举办国际茶叶博览会 ,进行国际茶艺交流 ,协助组织华侨茶叶发展研究基金会茶人之家 ,支持茶文化书籍的出版和发行 ,充分发挥了茶艺馆在茶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近 ,“五福”茶艺馆又开展了“‘五福’让您把中国茶文化带回家”的活动 ,凡是“五福”的会员或是在茶艺馆消费满 2 0 0员的顾客 ,就可以获得…  相似文献   

13.
论当前茶艺表演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 .茶艺溯源自从 2 0世纪七十年代台湾的茶人们提出“茶艺”这个概念以后 ,2 0多年来已被海峡两岸的广大茶文化界人士所接受 ,在大陆各地的街头巷尾到处都可看到“茶艺馆”的招牌 ,在各种大小茶文化盛会及茶艺馆中 ,“茶艺表演”也往往成为重要节目。在各种视听媒体中 ,“茶艺”也是一个出现率较高的名词 ,并已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应该说 ,“茶艺”一词的创造和“茶艺馆”业的形成 ,是台湾茶艺界对祖国茶文化事业的重要贡献之一。依我之见 ,从中华茶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来考察 ,“茶艺”一词的出现 ,则具有更高的学术意义。众所周知 ,早…  相似文献   

14.
(一) 在北京、上海、杭州、福州的街头,常遇见有农民穿着的人诡秘地靠近身来,当你注意他时,他就亮出一把沾着泥巴的小壶,在你眼前一晃:“才挖到的,要不要?”有一回下乡,一老者说家中有古董,请我识宝。跟随进门,他开柜取出棉花包定小壶三把,说:“我孙子从挖河人手中买来的,康熙年间的呢。”壶如柿,上有龙,底有方印“康熙年制”。为不拂主人信任,我说:“壶上镌年号者唯有乾隆,但为数不多。尚不知康熙也有这玩艺儿。”主人看我眼神平平就说了真话:“孙子花200元上了个老当。这三把壶到上海也请人看了,假的。”  相似文献   

15.
来到位于北京西单教育部街的北京外事职业高中,即刻拥有一份闹中取静的恬适,古色古香、整洁爽目的院落,使人感到记忆中积淀着深厚文化意蕴的古都北京又清晰亲切起来,而这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最典型的地方,当属茶艺礼仪专业的培训基地──中华茶艺园。在职业高中开设中华茶艺专业,北京外事职业高中成为全国的“首创”,而促使这一先河开通的,便是著名台湾茶艺专家、台湾茶文化学会理事长范增平先生。以茶会友茗芳情长范增平先生从事茶艺研究和茶文化传播已20多年,他长期担任“中华茶艺协会”秘书长和“台湾茶文化学会理事长”。写了大…  相似文献   

16.
香江惠民茶     
香江惠民茶江苏人民出版社凯亚一九龙半岛上是压根儿就不种茶,也不炒茶的,历来如此。不料今年三四月间,却破天荒地颖出一种“香江惠民茶”!此乃雅博茶坊的一种创举。其主人呢,即香港茶艺中心理事长、中国国际茶艺会会长叶惠民先生。说来我与叶惠民君睽别久矣,记得那...  相似文献   

17.
1、上海茶艺培训的起步阶段,上海茶艺培训工作起步较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市茶叶学会成立以后,以“茶与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广泛意义的茶文化宣传培训工作就已逐步开始。1982年秋,最先意识到茶文化信息春汛的市茶叶学会,即组织了当时最有影响的一次品尝会,参加茶会的有科学、文艺、教育、茶业等各界代表人士和关心、支持茶文化事业的市委、市政府领导100多人,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1988年7月4日,40年来第一支台湾学术、文化、艺术、工商界所组成的“台湾经济文化探问团”赴大陆访问,7月8日,著名茶艺专家范增平先生到上海了解有关茶文化情况,首次与陶艺家许四海先生见面,并与新闻界人士一起研讨台湾茶艺的发展现状,演示了台湾茶艺,经新闻媒体报道后,使众多上海市民了解了台湾茶艺是怎么一回事:1989年6月,市茶叶学会、《劳动报》社在豫园古戏台举办了首届上海茶文化研讨会,品尝了安徽六安名茶“霍山黄芽”的冲泡技巧;1989年9月18日,市茶叶学会召开茶文化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著名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陈沂、谈家桢、峻青、哈华、钱梁等90余人,对宣传茶文化的意义以及上海开展茶文化活动提出许多宝贵意见。这是上海第一次高层次的、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专题茶文化研讨活动,对上海茶文化包括茶艺的社会大培训实际上起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7年金秋,是“南昌女职白鹭原茶艺表演艺术团”喜获丰收的季节。9月上旬,应江西省政府之命,赴莫斯科参加“中国文化年”活动,在会上为俄罗斯友人表演了“将进茶”、“文士茶”等中国茶艺节目载誉归来之后,10月中旬又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举办的“全国茶艺大赛”上以《禅茶》的表演夺得金奖。当场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专门采访,众多媒体追踪报道,许多经纪人前来洽谈,有关单位邀请演出,一时间真忙得应付不过来。也难怪,引起人们注目的不仅是节目的编创和她们表演的成功,更在于她们是目前全国(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专业的…  相似文献   

19.
《农村百事通》2011,(12):8-8
在菜品中加入茶叶、茶汁、茶沫当佐料,对大部分厨师来说不难,但如何适量、爽口并利于健康,则考验厨师的功底。33岁的李洁,就凭这独门绝技,把她在重庆磁器口开的“福和康茶艺素食馆”经营得风生水起。现在的茶艺素食餐厅。  相似文献   

20.
去年3月22日,茶艺大师范增平先生为海峡两岸的茶艺交流事业再次来到北京。初见范先生,他提起笔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写下一个“真”字,问:“这念什么?”记者如实答道:“真。”他笑笑说:“这说明你对任何事都太认真了,我倒觉得它是‘直八’。就像喝茶一样,该认真时就‘认真’,不该认真时就认‘直八’。”于是我们的访谈就从这一个“真”字开始了。 记者:那么照您的说法,喝茶时什么时候该认“真”。又什么时候该认“直八”呢? 范:喝茶很讲究环境与心境,一人喝茶幽,二人喝茶慎,三人喝茶趣。这就要求喝茶不仅要手到、眼到、口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