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小杂粮是延安市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的传统作物,种植区域遍布全市13个县(区)。据2001-2006年度统计,延安市粮食平均年种植面积22.7万hm2,总产64.95万t;小杂粮平均年种植面积6.23万hm2,总产9.9万t,分别占粮食总面积、总产量的27.6%和15.3%。小杂粮在我市种植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主要有谷子、糜子、荞  相似文献   

2.
山西是一个农业小省,但却是一个小杂粮大省,全省小杂粮种类多、分布广、品质优,是闻名中外的“小杂粮王国“.小杂粮在山西省全省常年种植面积约 133万 hm2,总产近30 亿 kg,面积、总产量分别占全省粮食作物的的1/3左右,与小麦、玉米三分人,是山西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甘薯是我国第四大种植作物,全国种植面积有667万hm2,安徽省种植面积66.7万hm2,并且大部分集中在淮北.阜阳位于安徽西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耕地面积58万hm2,是安徽省较大的农业大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使阜阳市成为安徽省甘薯种植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地区,占全省种植面积30%以上.当前在粮食结构中甘薯食用比例已大大下降,而作为工业原料、农村副业加工、饲料的比例则显著上升,甘薯从单纯的粮食作物向深加工利用转化;而生产上使用品种多是食用和兼用品种,高干高淀粉品种较少.  相似文献   

4.
延安市是我国小杂粮的主产区之一,各县区均有种植。小杂粮作物因具有抗旱、耐瘠、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种植方式灵活多样等特点,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郑彦伟 《种子科技》2023,(13):84-86
粮食是人民生存的基础,粮食安全就是国家安全、人民生活安全。应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发挥山区优势,大力推进小杂粮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技术,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实施主体为主力军,以发展绿色小杂粮有机农产品为抓手,创新山区小杂粮绿色农业品牌的发展理念,完善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技术体系。近年来,和顺县以小杂粮荞麦为种植优势农产品,着力研究其有机旱作种植高产技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文章主要介绍了和顺县荞麦有机旱作种植高产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健康杂粮     
健康杂粮是小杂粮和小宗杂豆的俗称,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小、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多种粮豆,其特点是小、少、杂、特。健康杂粮包括,荞麦、燕麦、谷子、糜子、高粱、大麦(含青稞)、薏苡、籽粒苋、绿豆、小豆、豇豆、普通菜豆、多花菜豆、饭豆、黑豆、蚕豆、豌豆、小扁豆、鹰嘴豆、草豌豆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农作物,种植面积约5亿多亩。我国常见稻田杂草类型中,禾本科有15种,莎草科有28种,阔叶杂草有81种,藻类杂草有3种。稗草是水稻田第一大恶性杂草,受稗草危害的有1亿多亩。全国稻田杂草发生面积约1500万公顷,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5%左右,每年损失稻谷约1000万吨,损失率15%左右。未防除杂草的稻田一般减产5%~15%,严重的减产15%~30%,甚至失收。  相似文献   

8.
小杂粮指的是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少、种植方法特殊的多种粮豆,在宁夏南部山区种植较为广泛,在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化布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宁夏生态环境与经济基础的限制,宁夏小杂粮产业化发展只能利用天然降水。要想实现高产、稳产,还需要依托科技充分利用水资源以及土壤养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推动宁夏旱地小杂粮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探讨了宁夏旱地小杂粮产业开发技术,首先分析了影响宁夏小杂粮产业开发的因素,继而探究了宁夏旱地小杂粮开发技术,从而推动宁夏旱地小杂粮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小杂粮种植前景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吕梁地区小杂粮种植现状的调查分析,论证了发展小杂粮生产的现实意义和广阔前景,针时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规模发展小杂粮生产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药市场信息》2003,(19):23-23
<正> 2003年美国种植 GM 作物的比例又创新记录,GM 棉花、玉米和大豆的面积比 USDA3月调查中预测的还要高。6月作物面积评估表明,81%的美国大豆已经种植了 GM 品系,3月估计是80%,2002年是75%。今年高地棉面积中,有73%已经种植了 GM 品种,3月预计是70%,2002年是71%。今年40%的玉米面积种植了 GM 品种,3月预计是38%,去年是34%。GM 耐除草剂大豆的面积增长8%,达到5970万英亩(2420万公顷),在14个主要的大豆生产州都增加。每个州,种植 GM  相似文献   

11.
<正>山东是我国苗木生产大省,当前种植面积已超过250万亩,总产苗量达83.3亿多株。在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方面,山东走在我国北方乃至中东部地区的前列,故山东苗木生产极具代表性和前瞻性。山东是我国苗木生产大省,当前种植面积已超过250万亩,总产苗量达83.3亿多株,其中阔落叶乔木产量占70%,占全国产量的20%以上。在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方面,山东走在我国北方乃至中东部地区的前列,故山东苗木生产极具代表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2.
杜新海 《种子科技》2010,28(2):29-30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小杂粮已不再是过去单纯解决人们温饱问题而种植的作物。特别是谷子,由于营养成分独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由于市场前景广泛,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干旱地区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途径。为配合旱作农业推广总体推进的要求,科学、公正的鉴定谷子新品种在干旱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综合抗性,筛选出适宜不同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主要农作物用药旺季接近尾声,今年全国棉花用药比去年明显减少,据不完全统计减少约30%。其主要原因为:一是棉花种植面积大量减少。随着全球棉花价格持续下跌,国内棉花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减少。根据中储棉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全国实播棉花面积6028万亩,较2013年减少1034万亩,降幅近15%。今年成为自2010年起第三个棉花种植面积减少的年份。二是抗虫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以全国棉花主产区新疆为例,今年抗虫棉种植面积354.06万亩,占棉花种植面积的16.74%。抗虫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直接影响了杀虫剂在产棉区的销量。  相似文献   

14.
<正>一、我国油菜生产概况1.油菜在我国种植分布情况油菜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和蜜源作物之一,栽培遍及全国,面积占全国油料作物总面积的40%以上,产量占全国油料总产量的30%以上,居世界首位,全国种植面积为8800多万亩,年产500多万吨。油菜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云贵高原,其次是渭河流域、黄淮平原和钱塘江流域等。据近几年的统计资料,油菜面积较大的省有四川(1099万亩)、安徽(1192万亩)、湖南  相似文献   

15.
我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大豆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大豆种植面积始终稳定在200万hm^2以上。2000年种植面积为280万hm^2,2001年种植面积为240万hm^2,2002年种植面积为220万hm^2,约占全国大豆面积的30%。大豆在我省大宗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占有较大份额,最高年份出口达15万t,占全国的80%。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拥有高粱、谷子、薯类、大麦、荞麦、燕麦、青稞、绿豆、小豆、豌豆、蚕豆、芸豆等100多个特色农产品,种植的小杂粮作物有30多个品种,产量占全国的1/1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绿豆在我国具有较为广泛的种植面积是一种常见的直立草木,绿豆与玉米小麦等作物相同都可让人类食用,而且还可将其入药实现利尿明目和清凉解毒的目的,所以人们对绿豆一直青睐有加。随着对绿豆作物的了解加深在整个作物市场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有机小杂粮产品。本文基于朔州朔城区当地具体情况分析小杂粮绿豆的生长条件与作物特性并针对各种高产种植技术进行探讨分析,希望对当地绿豆的种植进行促进同时为相关种植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江汉平原油菜生产状况及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油菜常年种植面积113万hm^2以上,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产量超过220万t,平均单产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53%以上;面积、总产、单产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江汉平原地处湖北腹地,平均降雨量1200mm左右,年均气温18℃。丰富的温、光、水资源,是湖北乃至全国著名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也成为世界级冬油菜种植黄金地段。  相似文献   

19.
1种子市场供应情况 1.1小麦种植面积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面积大(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7%),是我国小麦种植最适生态区,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约520万hm2,产量280亿kg,占全国总面积的23.9%,全国总产量的25%左右,均居全国第1位,而且农民人均收入的30%左右也来自于小麦产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山西省忻州市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拥有丰富的小杂粮资源。近年来,该市积极发展小杂粮特色产业,其资源优势正在转变为经济优势。1.忻州市杂粮产业现状忻州是著名的小杂粮产区,有着"小杂粮王国"的美誉。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杂粮的生产、加工、销售尚未形成规模效益,仍处于传统的粗放种植、原粮购销和低层次、低效益的经营状态。(1)分布广,种类多忻州市的小杂粮主要分布在西部神池、五寨、岢岚、河曲、保德、偏关、宁武、静乐8县的山区和东部忻府、原平、定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