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GIS的微灌管网智能化设计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微灌管网智能化设计系统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对微灌管网水力学优化设计模型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技术集成的基础上,建立的智能化设计系统。该文对该系统的开发原则、功能结构和系统结构进行了详细论述,并解释了系统实现的技术要点。该系统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具有可视化、智能化、易操作、易扩展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灌溉水的多重净化方法在安口示范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安口节水灌溉示范区微灌系统中灌溉水的多重净化方法以及净化设备与设施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实际应用中的有关问题及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涌泉根灌节水灌溉技术特点、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涌泉根灌是一种可以直接将水肥输送到作物根区进行局部灌溉的地下微灌技术,由于克服了其他微灌技术灌水器易堵塞、毛管易老化、对果林树灌水效率低等缺点,是一种节水、省工且水肥利用效率高的灌溉技术,在中国果树节水灌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研究从涌泉根灌技术在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中的特色出发,介绍了涌泉灌溉技术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灌溉方式、布置形式、水力性能以及投入成本与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特点,分析了涌泉根灌与传统微灌相比表现出的优势,探讨了该技术在田间水分利用、土壤水氮运移以及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等方面的应用效果和研究进展,在总结对比前期研究取得进展基础上,提出了涌泉根灌技术存在田间试验单一、研究周期不连续、施肥条件下相关研究不足以及灌水器性能需改善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针对涌泉根灌技术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涌泉根灌灌水技术在灌水器性能改进、典型果树灌溉制度优化、土壤水氮运移与利用以及信息化与自动化管理等方面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对于进一步完善涌泉根灌节水灌溉技术利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微灌系统过滤装置优化选型与配置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新坤  许颖  涂琴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0):160-163
为降低微灌过滤装置造价与运行费用,根据微灌系统过滤器组合形式与工作特性,以年费用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单体过滤器优化选型与单级组合过滤装置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提出微灌系统过滤装置优化选型与配置的步骤与方法。算例分析表明优化选型与配置方法简便实用,所需计算参数少,易于获得最优解。单体过滤器优化选型算例的年费用降低41.5%,单级组合过滤装置优化配置算例的年费用可降低53.0%或21.2%,有效地降低了过滤装置的年费用。该文研究结果能够为微灌系统过滤装置优化与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提供依据,对于降低微灌工程的造价与运行费用,促进微灌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有文献认为痕量灌溉基于毛细管原理和膜过滤技术,实现了"自适应"灌溉,并解决了灌水器堵塞问题。该文基于现有理论、试验资料及微灌实践,对痕量灌溉原理及特点进行了讨论,表明痕量灌溉所述原理及其实现"自适应"灌溉、解决了灌水器堵塞的论述,其理论支撑和技术本身存在诸多问题,缺少依据论证和检验。  相似文献   

6.
宁南山区地膜玉米隔沟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隔沟灌溉技术是一项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国内外都已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和推广,但在宁南山区尚没有推广应用的报道.2004年“北方半干旱集雨补灌旱作区(宁夏彭阳)节水农业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课题引进该项技术,在宁夏彭阳王洼示范区进行了地膜玉米隔沟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隔沟灌与全灌相比,产量相近,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12.44%,但用水量只有全灌的一半;与不灌溉相比,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38.24%和38.65%.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生长初期低覆盖度作物长势的遥感监测精度,需要消除灌溉引起的土壤水分背景变化对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的影响。为了实现棉花生长初期灌溉信息提取与校正,提高棉花作物长势监测与产量预判精度,本文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San Joaquin Valley的2个棉花地块为研究区,选取棉花生长初期灌溉过程中的遥感影像,构建两种灌溉信息提取方法(分阶段阈值法和灌溉线提取法),确定最优灌溉像元提取方法;比较分析灌溉与未灌溉情况下棉花的NDVI与归一化差值水分指数(NDWI)以及土壤调节植被指数的关系,提取含有灌溉信息的像元,并对NDVI进行校正,消除灌溉对NDVI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棉花生长初期,灌溉与未灌溉像元NDVI变化率达12%,差异较显著;灌溉与否的棉花NDVI与NDWI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在0.80以上;利用灌溉线方法提取灌溉信息与分阶段阈值相比精度更高,精度达88%以上;校正后线性回归模型精度达0.95,灌溉校正效果明显,灌溉与未灌溉像元的NDVI差异减小至2%。本研究通过对含有灌溉信息像元NDVI值的校正,去除灌溉对NDVI造成的影响,反映了真实的植被信息,可实现对作物生长初期长势的准确遥感监测,为遥感定量监测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8.
涌泉灌又称小管出流。涌泉灌溉技术是针对滴灌系统使用过程中灌水器容易堵塞,以及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不高而设计的一种微灌技术。它具有节水、节能、灌水均匀、水肥同步、适应性强、管理方便等优点。经过试用,涌泉灌溉果树一般较传统的地面灌节水50%~70%,增产6%~10%,灌水均匀度在90%以上。该文介绍了涌泉灌溉技术及田间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9.
果树涌泉灌溉方式的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涌泉灌又称小管出流.涌泉灌溉技术是针对滴灌系统使用过程中灌水器容易堵塞,以及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不高而设计的一种微灌技术.它具有节水、节能、灌水均匀、水肥同步、适应性强、管理方便等优点.经过试用,涌泉灌溉果树一般较传统的地面灌节水50%~70%,增产6%~10%,灌水均匀度在90%以上.该文介绍了涌泉灌溉技术及田间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0.
苏永中  杨荣  杨晓  王婷  王敏 《土壤学报》2014,51(6):1192-1201
在黑河中游边缘绿洲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条件下节水灌溉对棉花产量及灌溉水生产力(Irrigation Water Productivity,IWP)的影响,为区域农业土壤的合理利用和制定不同土壤的灌溉对策提供依据。田间试验涉及不同肥力和粒级组成梯度的5种土壤(砂土S1、S2;壤砂土S3和砂壤土S4、S5三个质地类型),设三个灌溉水平:常规充分灌溉(I1)、减量10.5%节水灌溉(I2)和减量21.0%节水灌溉(I3)。结果表明,与充分灌溉相比,减量10.5%和21.0%的节水灌溉,在棉花不同生育期的地上单株生物量和叶面积及收获时的茎干生物量有所降低,但籽棉产量增加了11.6%和11.2%。在减量10.5%和21.0%的节水灌溉下棉花IWP分别为0.51 kg m-3和0.57 kg m-3,较传统灌溉(0.41 kg m-3)提高24.4%和39.0%。不同质地土壤棉花生物量、产量及棉花IWP有显著差异。棉花IWP随土壤黏粉粒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黏粉粒和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土壤出现下降,呈多项式关系。土壤质地与灌溉量对棉花霜前花率、生物量及产量有显著的交互效应。有机质和黏粉粒含量最高的砂壤土S5在充分灌溉下营养生长过旺、吐絮期延后,导致霜前花率降低、籽棉产量和IWP降低。节水灌溉可显著提升棉花IWP,在水资源紧缺的边缘绿洲区,对新垦的砂质土壤种植耗水量较低的棉花、并进行节水灌溉管理,是实现区域节水和合理土地利用的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11.
数字农业系统是一个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与自动化等多种现代高新技术为一体的,融合现代农业技术的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和应用系统。在充分分析数字农业系统的研究意义、内涵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给出了网络环境下数字农业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方法和架构,并详细探讨了数字农业系统核心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及设计结构,以及未来物联网环境下数字农业系统,乃至智能农业系统地研究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物联网的技术特点,并结合畜牧业养殖、生产、加工和畜产品安全的特殊环境和条件,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各主要环节应用情况和注意事项;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应用前景,以及目前推广物联网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设施大棚生产物联网应用系统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设施大棚生产当中,通过传感设备、传输设备和管理服务平台共同组成一套设施大棚的"物联网",农户可以实时得到大棚内外各项指标的准确数据,也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大棚的远程控制以及专家远程诊断,从而充分解决上述问题,对指导设施大棚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陈威  郭书普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2):196-205
围绕农业传感器技术、精细农作技术、农业机器人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和农业信息服务技术五大方面,对农业信息化前沿技术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中国农业信息化前沿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表明,农业传感器技术是农业信息获取与信息化的基础,精细农作技术代表了当今农业装备的先进水平,农业机器人技术是未来农业智能装备的重要方向,农业物联网技术是农业监管与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则愈来愈聚焦农业信息服务中的云存储、云计算、云服务和移动互联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海冰水盐分浓度及灌溉次数对土壤水分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环渤海地区海冰水灌溉技术,于2008年采用微区试验,研究了海冰水不同盐分浓度(1、3、5、7、9 g/L)和不同灌溉次数对土壤水分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海冰水灌溉能明显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尤其以播种前灌溉和苗期灌溉效果最佳,当每次灌溉量为450 m3/hm2时,与不灌溉相比,土壤含水率增幅为22.85%~31.32%,可以有效缓解棉田春季旱情。不同处理的棉花,以盐分质量浓度1 g/L海冰水、灌溉3次的处理的产量、平均果枝数以及单颗棉桃质量3项指标均为最高,比不灌溉处理增产38.63%;其次为盐分质量浓度3 g/L海冰水灌溉2次的处理,增产率为 29.8%。随灌溉水矿化度增加,产量呈现递减趋势,盐分质量浓度为9 g/L、灌溉3次的处理与不灌溉处理相比出现显著减产,减产率为28.48%。综合考虑海冰水长期灌溉效应及海冰脱盐技术,建议采用盐分质量浓度3 g/L海冰水进行棉田灌溉,降雨正常年份以播种前和苗期2次灌溉为宜,每次灌水量450 m3/hm2,并要注意配合必要的灌溉和排水措施。  相似文献   

16.
自压微灌系统施肥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溉技术和施肥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的关键措施。在分析自压微灌溉系统的特点和现有灌溉施肥设备优缺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自压微灌系统施肥装置,为山地丘陵区自压灌溉系统解决施肥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自压微灌系统施肥装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灌溉技术和施肥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的关键措施.在分析自压微灌溉系统的特点和现有灌溉施肥设备优缺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自压微灌系统施肥装置,为山地丘陵区自压灌溉系统解决施肥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该文采用数理统计学方差估计理论,针对全补偿微灌系统的灌水均匀度系数进行了研究分析,从理论上推导出全补偿微灌系统均匀度系数与流量偏差系数之间基本关系式,同时采用传统的随机数字模拟方式对导出的公式进行了验证和分析,并且探讨了均匀度系数和流量偏差率之间的关系规律,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上述公式的运用价值。该研究成果为全补偿微灌系统的设计、工程灌水均匀度评价和补偿式灌水器制造偏差控制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