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香蕉(Musa supientum)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雌虫的引诱活性,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对香蕉挥发性物质进行收集,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香蕉挥发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蕉对桔小实蝇雌虫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香蕉挥发物的主要成分是酯类物质,含量较高的是丁酸异戊酯和乙酸异戊酯,其相对含量分别为19.31%和13.0%.推测丁酸异戊酯和乙酸异戊酯可能是香蕉引诱桔小实蝇雌虫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香梨(Pyrus brestschneideri Rehd.)果实挥发物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雌虫的引诱活性,结合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对香梨成熟果实的挥发物进行收集,并应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寻找桔小实蝇雌虫引诱化合物,为进一步深入开发桔小实蝇雌虫引诱剂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香梨成熟果实气味对桔小实蝇雌虫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GC-MS分析表明香梨挥发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10种含量大于0.5%的酯类物质,分别为己酸乙酯(28.65%)、乙酸乙酯(21.96%)、丁酸乙酯(15.48%)、辛酸乙酯(4.80%)、正己基乙酸酯(3.50%)、2-甲基丁酸乙酯(3.33%)、(R)-(+)-柠檬烯(1.89%)、水芹酸乙酯(1.18%)、正十四烷(0.54%)和α-法尼烯(0.52%)。可见,成熟香梨对桔小实蝇雌虫具有明显的嗅觉引诱作用,推测上述10种酯类物质是香梨引诱桔小实蝇雌成虫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柠檬(Citrus limonum)精油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雌虫的引诱活性.结果表明,柠檬精油对桔小实蝇雌虫具有显著的引诱活性,且随着精油浓度的提高其引诱活性相应提高,当柠檬精油浓度为10 μL/mL时,引诱率最高达85.0%.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柠檬精油挥发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表明该精油挥发物中含量较高的是柠檬烯,顺(反)式-苎烯氧化物,顺(反)式-香芹醇和香芹酮,推测这些化合物可能是柠檬精油引诱桔小实蝇雌虫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桃(Amygdalus persica)挥发性气味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其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行为的影响.桔小实蝇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桃精油对桔小实蝇雌虫具有显著的引诱活性,且随着精油浓度的提高其引诱活性相应提高.通过GC-MS分析了桃挥发性化学物质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其主要挥发物的成分...  相似文献   

5.
莲雾果实挥发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莲雾Syzyzgium samarangense果实挥发物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引诱作用.【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橘小实蝇对5个莲雾品种(黑珍珠、印度红、大叶、泰国红钻石、巴掌)的成熟果及黑珍珠果的5个不同发育阶段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室内接虫研究该虫对5个莲雾品种的产卵选择性;利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5个莲雾品种成熟果的挥发物成分进行分析;依据黑珍珠不同发育阶段挥发物成分的变化,并结合5个莲雾品种挥发物成分,测试9种合成的单体化合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结果和结论】5个莲雾品种及黑珍珠果不同发育阶段的挥发物对雄虫无引诱作用(P0.05);不同品种对雌虫具有不同的引诱作用,其相对引诱率为黑珍珠(40.75%)印度红(39.40%)大叶(34.76%)泰国红钻石(23.02%)巴掌(15.54%);黑珍珠果不同发育阶段的挥发物质对雌虫的引诱作用随着果实成熟逐渐增强;橘小实蝇的产卵选择性结果[黑珍珠(517.0头)大叶(433.0头)印度红(357.0头)泰国红钻石(305.7头)巴掌(200.0头)]与嗅觉反应结果基本一致.各品种的挥发物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分别是黑珍珠(12种,80.27%);印度红(6种,23.56%);大叶(6种,69.90%);泰国红钻石(11种,96.97%);巴掌(9种,95.1%),表明品种间挥发物成分差异很大.乙酸异丁酯、癸醛、β-石竹烯、莰酮4种化合物对橘小实蝇雌虫有明显的引诱作用,γ-萜品烯、α-法尼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种化合物仅对性成熟的雌虫有明显的引诱作用;这些化合物中乙酸异丁酯、γ-萜品烯和莰酮对雄虫亦有引诱作用.同一种化合物,对性成熟橘小实蝇的引诱作用强于对性未成熟的引诱作用,对雌虫的引诱作用远大于对雄虫的引诱作用,尤其是对性成熟雌虫的引诱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6.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雌成虫对甜橙(Citrus sinensis)精油的行为选择反应.结果表明,甜橙精油对桔小实蝇雌虫具有显著的引诱活性,且随着精油浓度的提高其引诱活性相应提高,当甜橙精油浓度为15 μL/mL时,引诱率为75.0%.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甜橙精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表明该精油成分中烯萜类物质约占20.86%,醇类约占10.51%,醛类约占7.11%,推测烯萜类、醇类和醛类化合物可能是甜橙精油引诱桔小实蝇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香蕉果实香气品质特征,为开展香蕉果实品质评价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2个基因组类型蕉类(ABB基因型粉蕉和AAA基因型普通香蕉)7个品种(ABB基因型的金粉1号、30b、32b、35b和55b及AAA基因型的桂蕉6号和宝岛蕉)相同成熟阶段果实的香气组分进行分离,测定分析其品质特征差异。【结果】从7个品种香蕉果实中共检测到48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酯类物质24种,羰基化合物9种,以及醇类、酸类、酚类和其他类化合物等;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占香气物质总含量的33.51%~72.66%,是构成香蕉果实香气物质的主要成分,其关键组分是乙酸异戊酯、异丁酸异戊酯、丁酸丁酯和己酸乙酯等黄熟香蕉的特征香气物质;普通香蕉品种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种类及其含量均多于或高于粉蕉品种,其中宝岛蕉的香气物质种类最多,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41种和80.70%;粉蕉品种中55b的香气物质种类最多,为34种,金粉1号的香气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为66.20%。【结论】相同成熟阶段不同品种香蕉果实的香气物质主要为乙酸异戊酯、异丁酸异戊酯、丁酸丁酯和己酸乙酯等酯类物质,但普通香蕉品种成熟果实香气物质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多于或高于粉蕉品种,而粉蕉品种中以55b的香气物质种类最丰富,金粉1号的香气物质相对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桂鸡蕉1号采后黄熟期果肉挥发性物质成分特点,为系统研究其果品风味物质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鸡蕉1号为试验材料,在果实收获后第6d(果实完熟阶段),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果肉挥发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检测、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其主要挥发性物质成分.[结果]从桂鸡蕉1号果肉中共鉴定出74种挥发性物质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9.325%;酯类是果肉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包含38种成分,总含量为55.705%;其次为羰基类、烯类、醛类、烷类、醇类和酚类,分别包含7、7、5、9、6和2种成分,总含量分别为25.410%、8.255%、5.265%、2.690%、1.080%和0.920%.在挥发性酯类成分中,以丁酸酯类为主(18种),而乙酸酯类极少(仅2种);相对含量超过1.000%以上的挥发性酯类有己酸异戊酯、丁酸异戊酯、(Z)-己酸-4-己烯酯、丁酸-4-己烯酯、异戊酸异戊酯、异丁酸异丁酯、n-戊酸顺-3-己烯酯、己酸异丁酯、丁酸异丁酯和异戊酸顺-3-己烯酯等10种,总含量为48.470%.非酯类挥发性物质(E)-2-己烯醛、4-庚酮、己醛、苯甲醛、月桂醛、榄香素、二异戊醚、乙烯基环己烷、右旋柠檬烯、E-1-甲氧基-4-己烯和1,3-环辛二烯占其挥发性物质种类总峰面积百分比分别为75.330%、74.089%、12.063%、9.233%、2.139%、16.912%、21.745%、61.587%、0.174%、93.191%和4.366%.[结论]桂鸡蕉1号果肉的候选特征性挥发性物质成分主要有乙酸异丁酯、异丁酸异丁酯、丁酸异戊酯、异丁酸异戊酯、丁酸丁酯、己酸异戊酯、异戊酸异戊酯、2-甲基丁酸顺-3-己烯酯、异戊酸顺-3-己烯酯、(E)-2-己烯醛、4-庚酮、己醛、苯甲醛、月桂醛、榄香素和右旋柠檬烯.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生测与田间诱捕试验观察了糖酒醋液[糖∶酒∶醋∶水=76∶ 152∶ 53∶ 760(g/L)]与甲基丁香酚对桔小实蝇成虫的引诱效果.室内生测结果显示:糖酒醋液对桔小实蝇雌虫引诱效果显著(P<0.05),对雄虫引诱效果不显著(P>0.05);甲基丁香酚仅对性成熟雄虫显著引诱作用(P<0.05);当甲基丁香酚挥发物与糖酒醋液气味混合后对性成熟雄虫的引诱效果要显著强于甲基丁香酚(P<0.05).田间诱捕结果显示:糖酒醋液在石榴园可诱到少量的桔小实蝇雌虫;将糖酒醋液与甲基丁香酚组合时对桔小实蝇雄虫的引诱效果显著强于单独使用甲基丁香酚的效果(P<0.05).  相似文献   

10.
香蕉果肉挥发物对桔小实蝇成虫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桔小实蝇不同生理状态下(性成熟与性未成熟)两性成虫在不同时间内对不同剂量香蕉果肉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香蕉果肉挥发物对性成熟与性未成熟的两性成虫均能产生显著的引诱效果,并随着剂量的增加,引诱作用增强,当测试剂量超过0.10 g时香蕉果肉即能引起两性成虫的行为反应;同时,随着剂量的增加,成虫对香蕉果肉的反应时间缩短,当测试剂量为0.1 g时,性未成熟雌虫的反应在10 min时达到显著水平,而性成熟雌虫在30 min时达到显著水平;性未成熟雄虫的反应在5 min时达到显著水平,而性成熟在40 min时达到显著水平。当测试剂量为1 g以上时,不论性成熟与否,雌、雄虫的反应均在5 min内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薄荷和留兰香香气成分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薄荷(Mentha haplocalyx)、留兰香(M.Spicata)两种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的香气成分,采用动态顶空法采集两种植物释放的香气后,利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量色谱联用技术(ATD-GC/MS)对香气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薄荷香气中鉴定出44种成分,远高于留兰香的26种。这些物质分别属于萜烯、醛、酮、脂肪烃、酯、醇、苯形烃,及其他类物质。且留兰香香气释放量则显著高于薄荷,约为薄荷的1.6倍。在两种植物的香气中,萜烯类化合物数量和释放量均为最高,是香气的主要组成种类。d-柠檬烯和2-乙基-1-己醇在薄荷和留兰香中均表现出较高的释放量,可初步推断它们是薄荷、留兰香香气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巴旦木杏仁中提取挥性化学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分离鉴定了23中化合物。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总物质的78.55%。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个成分的相对含量,主要成分为雪松醇(24.63%)、4-甲氧基-6-(2-丙烯基)-1,3-苯并二恶茂(17.52%)、α-荜茄醇(4.61%)、罗汉柏烯(3.5%)、邻苯二甲酸(2-乙基已基)酯(3.08%)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桑叶正己烷提取物的活性组分,探究桑叶中的活性化合物。[方法]桑叶正己烷提取物进行抑菌试验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抑菌活性最强的桑叶正己烷提取物的挥发性组分。[结果]抑菌试验结果表明6、7、8月桑叶正己烷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均无抑制作用;且6月桑叶正己烷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0.95mm)。6月桑叶正己烷提取物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挥发性组分为十四烷(16.76%),十二烷(13.20%),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0.26%),癸烷(9.10%),十六烷(8.71%),亚麻醇(7.25%),十八烷(5.88%),二十烷(3.2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59%)。[结论]亚麻醇是具有抑菌潜力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羽叶千里光(Senecio jacobacea L.)中挥发油的组成及含量。[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羽叶千里光挥发油;用GC-MS获得其挥发油各成分的总离子流图谱,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共鉴定了30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香橙烯氧化物-(2)(22.17%)、马兜铃烯环氧化物(11.25%)、石竹烯氧化物(7.56%)、7R,8R-8-羟基-4-亚异丙基-7-甲基双环[5.3.1]十一碳-1-烯(7.36%)、(-)-斯巴醇(6.01%)、香橙烯氧化物-(1)(5.35%)。[结论]该试验检测出羽叶千里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含量,为综合开发利用羽叶千里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测试了啤酒废酵母酶解液7种挥发性成分(3-甲基-1-丁醇、苯甲醛、乙酸辛酯、乙酸苯乙酯、辛酸乙酯、苯乙腈和苯乙醇)及其混合物对不同发育期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结果显示,乙酸辛酯、乙酸苯乙酯和辛酸乙酯对橘小实蝇雌雄成虫的引诱作用显著;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到200μL·m L-1乙酸辛酯、200μL·m L-1乙酸苯乙酯和100μL·m L-1辛酸乙酯的混合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最好,引诱率达到88.6%.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叶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金钱松叶片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金钱松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挥发油中检测出4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3.35%。其主要成分是:(+)-α-蒎烯(31.72%),石竹烯(18.57%),β-瑟林烯(6.16%),α-衣兰油烯(5.71%),β-榄香烯(5.64%),α-愈创木烯(5.28%),β-桉叶烯(3.36%)等,占挥发油总量的82.92%。可为金钱松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方法提取柑橘皮中挥发性成分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SD)和超声萃取-水蒸气蒸馏(UESD)从柑橘皮中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比较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SD法共分离出30个色谱峰,鉴定出21种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3.89%,主要是邻苯二甲酸(51.93%);UESD法共分离出45个色谱峰,鉴定出38种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8.07%,主要是D-苎烯(25.90%)等。[结论]2种方法提取柑橘皮中挥发油主要共有成分为有机酸和烷烃类化合物,但组成和含量有差异,SD法提取有机酸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1材料与方法 1.1试剂酵母粉为英国OXOID公司生产;葡萄糖、KH2PO4、MgSO4·7H2O均为国产分析纯。 1.2仪器Thermo Finnigan TRACE DSQ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UPELCO公司的SPME Fiber Assortment Kit #1固相微萃取头。  相似文献   

19.
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橙叶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通过质谱库检索,辅助保留指数比对,共分析并确定出橙叶油中的56种成分,占橙叶油挥发性成分的97.471%。主要成分为乙酸芳樟酯(30.685%)、芳樟醇(22.166%)、α 松油醇(9.040%)、乙酸香叶酯(5.696%)、月桂烯(3.716%)、乙酸橙花酯(3.573%)、柠檬烯(3.263%)、β 蒎烯(2.943%)、橙花醇(2.314%)、(E) β 罗勒烯(1.941%)、β 石竹烯(1.851%)、γ 松油醇(1.557%)、α 蒎烯(1.332%)、(Z) β 罗勒烯(1.300%)。通过保留指数来鉴别顺反同分异构体,提高了天然香原料中化合物定性的准确性。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橙叶油产品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