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固相法合成了玉米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淀粉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改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玉米淀粉的结晶,导致结晶度降低,同时也改变了淀粉原有的聚集形态;淀粉接枝共聚物的接枝侧链主要由聚合度为1 350~2 35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20~36万之间.  相似文献   

2.
微波条件下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微波技术对淀粉-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进行研究。[方法]以焦磷酸锰络阴离子为引发剂,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采用正交试验筛选通过微波加热,玉米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组合条件为:苯乙烯用量20ml,焦磷酸锰络阴离子浓度9mmol/L,反应时间14min(30s+30s)。[结论]该研究确定了淀粉-苯乙烯接枝共聚物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方法]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玉米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碾片实验,拉伸强度测定、吸水率测定、耐热水性能测定及酶解试验,分析了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特性。[结果]该接枝共聚物具有热塑性和微生物降解性。[结论]该接枝共聚物可望开发为某种生物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接枝反应条件对羟丙基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影响,选用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DMAEMA)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溶液合成法制备了羟丙基淀粉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反应温度、聚合时间、引发剂用量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天然木薯淀粉和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改性制备出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用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对铝在0.5 mol/L KOH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在KOH溶液中添加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后铝的腐蚀速率明显降低,说明其具有较好的腐蚀抑制作用。缓蚀率随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剂量的增加而升高;随温度升高而降低,20℃时1.0 g/L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时最大缓蚀率为55%,50℃时缓蚀率降低至17%。缓蚀性能腐蚀浸泡时间加长而逐渐升高,6 h达到最佳,显示出较佳的后效性。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在铝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标准吸附Gibbs自由能为-22.58 kJ/mol,吸附方式为物理和化学协同发挥作用的复合吸附。极化曲线分析表明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腐蚀电位最大正向偏移仅为16 mV;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结果均表明铝片浸泡在添加了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KOH溶液中表面腐蚀程度和粗糙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用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硫酸亚铁铵和硫酸铁铵等形式的饮化合物与过氧化氢溶液构成引发剂,分别引发玉米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反应;用硫酸亚铁胺-过氧化氢引发玉米淀粉、小麦淀粉、交联玉米锭粉和交联氧化甘薯淀粉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以共聚物吸水力和产率为指标,研究了不同条件、引发剂及来源的淀粉对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的来源并不重要,铁的形式对产物的吸水力和得率的影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刘崑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360-5361
[目的]探讨玉米淀粉与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物理性能。[方法]对玉米淀粉与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片材进行碾片试验、拉伸试验、酶解试验、吸水试验、耐沸水试验等,分析测定其物理性能。[结果]在前辊温度为90~95℃,后辊温度为95~100℃时,片材的物理性能较好,表面光滑、半透明,同时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可塑性;样品经α-淀粉酶处理29 d,接枝共聚物失重接近49.2%,说明片材具有生物降解性;样品的质量和吸水率均为先升高后降低,说明片材具有耐水性;样品放入沸水中煮沸5 min,片材的周边发生卷曲,没有润胀;样品拉伸强度测定表明,片材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结论]玉米淀粉与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物理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可降解性,可用作生物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玉米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加料顺序对反应的影响,并研究了酸对反应的影响,求得了接枝率和接枝效率。  相似文献   

9.
用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硫酸亚铁铵和硫酸铁铵等形式的铁化合物过过氧化氢溶液构成引发剂,分别引发玉米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反应;用硫酸亚铁胺-过氧化氢引发玉米淀粉,小麦淀粉,交联玉米淀粉和交联氧化甘薯淀粉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以共聚物吸水力和产率为指标,研究了不同条件、引发剂及来源的淀粉对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的来源并不重要,铁的形式对产物的吸水力和得率的影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羧甲基纤维素—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介质中用过硫酸钾作引发剂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CMC)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接枝共聚物(CMC-g-MMA),合成水泥复合材料的偶联刑.实验得到最适合的反应条件.共聚物采用傅立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并采用X射线散射能量分析测量共聚物中羧甲基纤维素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结构单元的比例.结果表明,MMA被接枝到CMC结构单元上,产物的微观形貌发生变化.热分解温度与CMC相似,但热分解行为发生变化.接入MMA单元后,CMC的结晶度明显下降.由EDXA测得接枝聚合物分子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羧甲基纤维素结构单元之比为3.89.  相似文献   

11.
田晓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16-1517,1520
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玉米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碾片试验、拉伸强度测定、吸水率测定、耐热水性能测定及酶解试验,分析了其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该接枝共聚物具有热塑性和微生物降解性,可望开发为某种生物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12.
以硫酸铈铵盐和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引发可溶性淀粉与3种偶氮苯衍生物的乙烯基单体接枝共聚.通过TGA、DSC、SEM等手段对接枝共聚物结构的表征,证明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  相似文献   

13.
李云仙  付惠  曾珍  赵宁  雷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26-16028
[目的]研究改性木薯淀粉絮凝剂的制备与结构表征及其絮凝性能。[方法]在氮气保护下,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NH4)2S2O8-NaHSO3]为引发体系,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制备絮凝剂的条件,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该絮凝剂的絮凝性能。[结果]改性木薯淀粉絮凝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40℃,合成时间3h,引发剂用量为5mmol/L,淀粉与单体质量比为1∶2.5;该絮凝剂适合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使用。[结论]该絮凝剂投药量少,沉降速度快,受pH值影响小,是一种较理想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14.
来水利  杨宁  李刚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76-20478,20680
[目的]合成水溶性壳聚糖接枝共聚物并研究其性能。[方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接枝改性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改性壳聚糖接枝共聚物,并考察了各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选用脱乙酰度为86%的壳聚糖为原料,采用先投加AM后加DMC的加料顺序,在聚合温度为50℃、引发剂过硫酸铵质量百分浓度为0.08%、反应时间为3.5 h的条件下,接枝共聚反应的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阳离子度较高。采用FT-IR和XRD对接枝共聚物壳聚糖-AM-DMC进行了表征。当共聚物投加量为0.3 mg/L时,对造纸废水的絮凝效果明显,可使废水的透光率达到99%,CODCr达到9 mg/L。[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壳聚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羧甲基纤维素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在水介质中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稻壳-水泥复合材料的偶联剂--羧甲基纤维素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CMC-g-PMMA).共聚物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进行表征.并采用X射线能量散射分析(EDXA)测量共聚物中葡萄糖环上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个数.采用CMC-g-PMMA作为植物纤维表面处理剂,与水泥一并制成复合材料.对材料密度、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抗弯强度进行了测试(万能力学实验机),对表面形貌进行观察(体视显微镜).结果表明:添加CMC-g-PMMA可大幅度提高稻壳-水泥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当稻壳比例为20%,CMC-g-PMMA比例为1%时,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未添加助剂试样的2.27倍和2.71倍.同时讨论了CMC-g-PMMA的增强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