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周口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根据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及变化、现状及问题,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对推进周口市农村经济快速升级,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实现农民安居乐业构建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广西1990~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演变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阶段性波动与地方GDP增速阶段性波动趋势相似;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地方GDP高度正相关;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随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区域性差距明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基础设施薄弱及工资性收入比例偏低。主要对策建议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3.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评价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利用贵州省2003-2012年统计数据,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比率与GIS空间分析法,对贵州省10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均在扩大;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峰值出现在贵阳市与遵义市且分布较为稳定,中等收入水平的县级行政单位,大致以贵阳市为中心呈同心圆的形式分布,收入较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黔东南、铜仁、黔西等较为偏远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通过定量分析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化特征,发现虽然广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人均纯收入依然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得知: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对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联度较高,家庭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关联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朱鸿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301-10302
为了分析我国各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发展差异,利用LSTAR模型分析了全国31个省1978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化情况,研究各省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拐点及转换速度。结果表明:将农民人均纯收入转换速度分为5组,转变最快与最慢的一组与经济发展关联较大,而中间分组则呈现出东、中、西部混合的状态。从拐点时间来看,大致分为2个阶段,1996年左右为大部分省份的拐点,2000年左右为部分中、西部资源省份的拐点,且这些省份转换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影响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的主要产业,以保山典型欠发达山区洼子田村的各产业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的数据为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粮食、畜牧、烤烟、核桃、长期劳务输出和季节劳务输出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增长的关系,确定影响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的主要产业。各产业与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的关联度大小顺序是长期劳务输出季节劳务输出核桃粮食畜牧烤烟,长期劳务输出、季节劳务输出和核桃成为影响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的支柱产业。该研究为保山市乃至类似保山市的低纬高原山区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提供了科学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7.
陈禄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8020-8022,8026
2010年广西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 454元,仅为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6.03%,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8.35%。该研究从收入构成角度分析了广西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现状,指出广西贫困县农民增收存在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社会事业落后等问题,提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提高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民收入的市场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系统回归方法定量分析了销售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 年随农产品销售收入变化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贡献最大的因子是粮食作物.且按照销售收入弹性系数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是切实可行的.研究结果为建立主产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政策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廊坊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了廊坊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林牧渔业及非农行业的相互关系,同时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个经济欠发达县,在短短两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竟增长了一倍多,奇迹般的变化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