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喆 《长江蔬菜》2012,(12):17-18
以8个白菜自交系作父本,2个白菜雄性不育系作母本,进行杂交,配制11个杂交组合,后对其F1代株高、叶长、单株质量、产量以及病情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3302-4×203-1组合产量高、单株质量大,病情指数小,综合性状优良;s3302-4×205-2组合F1代各性状指标与s3302-4×203-1组合F1代无显著差异;s3302-6×207-6组合F1代产量高、单株质量大,但病情指数极显著高于s3302-4×203-1组合F1代,生产中应注意防治病害。  相似文献   

2.
甜瓜茎蔓无刚毛与光滑无毛性状的遗传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甜瓜茎蔓无刚毛突变体与茎蔓光滑无毛突变体进行杂交,对F1,BC1,BC2,F2代植株茎蔓性状观察统计发现:F1代表现茎蔓正常有刚毛;BC1代植株性状表现为茎蔓正常有刚毛、茎蔓无刚毛;BC2代植株性状表现为茎蔓正常有刚毛、茎蔓光滑无毛,其分离比值均接近1∶1;F2代植株性状表现为茎蔓正常有刚毛、茎蔓无刚毛、茎蔓光滑无毛3种类型,经X2检验符合9∶3∶4的分离规律,说明茎蔓无刚毛基因和茎蔓光滑无毛基因表现为非等位基因,甜瓜茎蔓光滑无毛基因对无刚毛基因存在隐性上位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进行西瓜2对目标质量性状的快速提纯,缩短育种年限,以66份西瓜F3代为材料,运用作物杂交育种遗传基本理论,科学设计西瓜2对目标质量性状田间种植份数及其群体,建立一套选育技术规程,研究其纯合技术。试验结果显示,按照8/9×1/2n-1和15/16×1/2n-1确定2对显性目标质量性状F3代种植份数和每份F3代材料种植群体,按照2/3×1/2n-1和3/4×1/2n-1确定1对显性目标和1对隐性目标质量性状种植份数、群体大小,均能在当代选出纯合系,可以把自交系选育代数缩减2~3代。  相似文献   

4.
西瓜F2 群体大小及选择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水新 《长江蔬菜》2011,(22):11-13
运用多对相对性状杂种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可能组合数4n的遗传理论确定F2群体量,能够在F3、F4代选育出符合目标质量性状纯系,减少了自交系选育代数,提高育种效率。在西瓜生长发育中前期开展选择、淘汰,大大减少了自交系选育工作量,节省试验用地,有效地降低成本,使F2代的大群体选择变为可行。  相似文献   

5.
毛叶秋海棠的杂交遗传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毛叶秋海棠与云南野生秋海棠, 以及国外毛叶秋海棠的园艺品种进行正反交试验, 观测各杂交F1 代群体叶片斑纹、茎的类型、植株抗寒能力等主要性状的表现及其遗传特性; 通过F1 代自交, 对F2 代群体叶片斑纹的观测统计, 研究银绿斑性状的分离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毛叶秋海棠银绿斑与无斑是一对相对性状, 银绿斑对无斑是显性, 无斑对银绿斑是隐性, 其遗传杂交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 B . rex ×B . longialata F1 代植株银绿斑性状的持续表现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较大, 生长2 年后需要增加约2000 lx 的光照才能保持原有的银绿斑色彩; 毛叶秋海棠根状茎性状的遗传特性极为稳定, 遗传保持率90 %; 杂交F1 代在抗寒性方面表现了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6.
本项研究以-个野生草莓种(东方草莓)和6个优良栽培品种为亲本进行远缘杂交,获得F1代杂种实生苗。经观察筛选出4个表现较好的单株,其株产较对照提高了13.8%~61.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达到8.5%以上.果实风味浓郁,甜酸适口。从F1代中选拔优良个体.以其为母本与优良栽培品种回交进行了F1代栽培性状(果个)的改良。从回交后代中初步筛选出6个有希望的单株,其中20-23C-3、20021B-10、20-23C-5、20-23A-8的最大单果重较4个F1代单株提高8.3%~40.0%。而20-23C-5、20-23A-8分别较对照明晶品种提高了8.7%、16.0%。  相似文献   

7.
岳玲 《吉林蔬菜》2012,(7):43-44
通过对大田以及温室栽培唐菖蒲品种进行杂交育种试验,共选用7个亲本配置1个自交系和6个杂交系,对其F1代的性状表现进行初步观察。结果发现,母本为深色系的品种性状表现较好,其中303x301组合和201×301组合的籽球性状表现较突出。在杂交组合内呈现主要性状的优良单株有(以A.G分别代表7组杂交组合)A3、B1、c1、D3、E2、F2和G1这7株是本次试验发现呈现出良好的表现型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8.
甜瓜茎蔓无刚毛突变体的选育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瓜茎蔓无刚毛突变体特征表现为茎蔓及其叶片背部叶脉上均无刚毛,通过对其与正常植株杂交Fl、F2代及回交世代的茎蔓性状分离观察研究表明,符合孟得尔的3:1和1:1的分离规律;该性状是由1对核基因控制的稳定遗传的隐性性状,可作为苗期遗传标记性状,在杂交育种和品种纯度鉴定上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甜瓜芽黄标记性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甜瓜育种工作,笔者利用在本单位甜瓜试验地发现的甜瓜芽黄突变材料,研究了甜瓜芽黄资源的遗传规律。通过进行单株自交留种,并与正常叶色材料配制正、反交组合,其F1代均表现为正常叶色;对正、反交F1代与芽黄性状植株进行测交和自交,并对其测交后代与F2代的正常叶色植株与芽黄植株分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测交分离后代中正常叶色植株与芽黄植株的比率均接近于1∶1,正、反交F2代中正常叶色植株与芽黄植株的比率均接近于3∶1,经X2c适合性测验,差异不显著;同时发现,甜瓜芽黄材料通过连续多代自交,其后代均表现为芽黄,说明甜瓜芽黄突变性状可稳定遗传,属1对隐性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遗传。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文摘     
《中国园艺文摘》2012,28(1):195-200
番茄成熟突变体rin基因的AFLP分子标记 研究以番茄成熟突变体品种07905和正常成熟品种07009为亲本材料,分析鉴定了其F1代及F2代分离群体各单株在完熟期果实的成熟表现。结果表明,番茄成熟突变体rin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是单隐性遗传性状。用1024对引物对2个亲本及F2代分离群体进行AFLP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夏在慈溪市白沙路鲜食白花大粒蚕豆大田中发现因小黑蚕豆和白花大粒蚕豆自然杂交而产生变异的F0代变异单株,然后经F1到F5代的连续单株选择,经过F6代的株系选择和F7代的优系繁育,育成了杂色蚕豆新品种——清蚕2号。其株高约90 cm,分枝6~7个,花瓣上部白色,花托处红色,每荚1~3粒, 3粒荚占比仅10%,干豆形状短圆,干豆色泽底色为淡黄色,其侧面有八字形棕褐色条带,豆眼黑色,百粒质量为100 g。“清蚕2号”株型紧凑,植株中等,整齐度高,田间性状稳定,长势较旺盛,抗病性较强,适应性、抗逆性强,结荚多,产量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12.
甜瓜茎蔓无刚毛突变体特征表现为茎蔓及其叶片背部叶脉上均无刚毛,通过对其与正常植株杂交F1、F2代及回交世代的茎蔓性状分离观察研究表明,符合孟得尔的3∶1和1∶1的分离规律;该性状是由1对核基因控制的稳定遗传的隐性性状,可作为苗期遗传标记性状,在杂交育种和品种纯度鉴定上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耐热性不同的6份茄子材料为亲本,按照Griffing的第Ⅳ种方案1/2p(p-1)配制双列杂交组合,对F2代材料的耐热性状的正态性遗传性进行了检验,以期判断茄子耐热性是否属于数量性状。结果表明:组合‘CLN2001A’ב01143’F2群体热害指数、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上述耐热性状左右频数分布基本对称,均表现出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频数分布的特点;且χ2测验均表明,该组合F2群体4个耐热理化性状均符合正态分布,属于连续性变数,符合数量性状特点,即茄子耐热性属于数量性状,因此应用数量性状遗传学方法对茄子耐热性进行遗传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梨果诸多性状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梨果实中石细胞含量对果实品质相关性的研究,野生砂梨果实的某些品质性状及抗氧化性的比较分析,香梨杂种F1代的杂种后果实性状遗传研究。欧美国家对洋梨系统研究多,而我国对白梨和砂梨、洋梨、秋子梨系统品种均有研究,但是由于材料等原因,所得结论不尽一致,迄今关于同一梨品种在同一地区不同立地条件的果实性状表现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5.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沪香F2"为亲本,构建F2代群体,测定85个F2代菌株在PDA平板上的菌丝生长速度、菌包中的菌丝生长速度、原基形成时间、出菇周期、菌盖直径、菌柄直径、菌柄长度、单包产量、单包菇数等农艺性状,利用筛选获得的32对具多态性的SSR引物对F2代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共扩增出93个多态性条带,将观测的9个农艺性状与这93个SSR标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有26个标记能够与这些性状发生关联,关联事件的总数为30;其中有8个标记表现为极显著关联(P0.01),2个标记与菌柄长度极显著关联,6个标记与单包菇数极显著关联。本研究首次探索了香菇F2代群体在表型上的分化以及与分子标记之间的关联性,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香菇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热迷西瓜(Citrullus rehmii)远缘杂交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宋楠  王惠林  郑健  高强  苏瑞 《中国瓜菜》2013,26(3):13-15,71
通过对热迷西瓜(Citrullus rehmii)与2个栽培西瓜及F1代杂交种的植株性状、果实性状以及种子性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在植株生长势上表现出杂种优势,果实性状趋向于野生西瓜,种子在数量性状上表现出低稔性。  相似文献   

17.
对豇豆熟性的两个主要构成性状(开花前天数和第一花序节位)进行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作母本时F1代表现为早熟超亲,晚熟品种作母本时F1代为中间偏早的不完全显性,母本影响较大。在F2代,开花前天数呈单峰状曲线连续分布,第一花序节位呈多峰状曲线连续分布。开花前天数比第一花序节位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大、遗传变异系数小,对嫩荚始收前天数的通径系数高,因而对热性影响较大,故在品种选育过程中要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荷兰两个早熟甘蓝的引种,调查其生物学性状、商品性状、产量,可知:Parel F1叶球大,商品性状好,品质佳,耐寒、抗病、高产,可在我国直接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9.
甜瓜茎蔓苦味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瓜茎蔓苦味特征表现为茎蔓具有浓郁的苦味。通过对2组茎蔓具苦味与茎蔓无苦味甜瓜杂交F1、F2代及回交世代BC1、BC2的茎蔓苦味性状的分离观察研究表明,茎蔓苦味性状分离规律均符合孟得尔的3∶1和1∶1的遗传规律;说明茎蔓苦味性状是由1对核基因控制独立遗传的显性性状。该性状可作为苗期遗传标记性状,应用于甜瓜杂交育种和杂交一代品种纯度的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20.
陈凤真 《北方园艺》2011,(5):159-162
选用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1、B2和F26个家系世代群,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果实整齐度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果实整齐度性状遗传均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遗传模型,以显性效应为主;2个组合F2的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因此,西葫芦果实整齐度育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