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温室大棚为栽培场地,研究固体菌种和液体菌种及不同栽培主料栽培蛹虫草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菌种栽培蛹虫草比固体菌种栽培蛹虫草的产量高10%,且产量较稳定;以大米为栽培主料时蛹虫草子实体产量和质量均较好。  相似文献   

2.
陈鹤和 《食用菌》2000,(2):28-28
夏季栽培平菇因高温、高湿或因菌种选择不当极 易失败。轻者减产,重者绝收。而夏季又是蔬菜销售淡 季,平菇一般售价较高,每公斤鲜菇比秋季高2~3元, 虽产量不及秋冬季节,其效益仍可比秋冬季增收30% ~50%。因此,只要选择适当的菌种,掌握栽培要点,夏 季栽培平菇仍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近年 来的栽培实践,结合各地的栽培经验,总结出一套夏季 栽培平菇的有效方法,供栽培者参考。 1菌种选择夏季栽培平菇首先要选择耐高温、抗杂 菌能力强的菌株。目前,全国虽介绍有若干个中高温型 菌株,但实践证明,有些菌株在夏…  相似文献   

3.
巫素芳  张红红  肖自添  何焕清  徐江  刘明 《食药用菌》2020,28(4):280-282,288
长根菇(黑皮鸡枞)属于中高温型食用菌,适合在夏秋季节栽培,部分南方地区还可以春季种植。该菌种在韶关地区采用床架式栽培试验获得成功。成功的经验包括栽培场地选择、栽培季节安排、制包技术、床架栽培管理等方面的详情。  相似文献   

4.
以实践经验为依据介绍金针菇大棚栽培高产稳产技术中菌种质量、菌种生产技术,场地选择、大棚设计,优质菌袋制作,出菇管理技术,并提出3个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菌种选择首光根据栽培季节、原料、销售方式选择对路品种.如盛夏期栽培,选择V35,该品种个大、色黑,在气温稳定情况下产量很高。适宜鲜销、制罐。其次是菌种质量要经过严格检查,草菇菌丝在棉籽壳等培养料上表现为白色、稀疏的长丝状、偶尔有成H的铁锈色厚垣孢子。老化或有污染的菌种律不得用于牛产;二、栽培场地的选择与处理选择场地的要求是具有一定的保温保温条件。有充足的光照,通风排水方便、远离污染源。各地可因地制宜,利用夏季闲置大棚或盛夏期的果园,开沟作畦,进行生产。小拱棚栽培、一般畦宽80~100cm.深3…  相似文献   

6.
介绍泗阳县林下黑木耳栽培的生产流程,季节安排,场地、菌种选择,菌袋制作,发菌管理,以及林下栽培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其中,菌袋制作与发菌管理涉及栽培原料选择、培养料制备、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和菌袋开孔等多个环节;林下栽培管理主要涉及耳芽培育管理及出耳管理中的管道铺设、水分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竹荪与农作物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茜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7):136-136
竹荪栽培技术粗放,可与多种农作物进行套种。以竹荪与玉米套种为例,从菌种选择与栽培季节、场地选择、原料准备、播种栽培、种植管理等方面介绍竹荪与农作物套种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陈起实  陈起锐 《食用菌》2000,22(1):34-34
草菇最适栽培季节为气温保持在20℃以上,因此,低温季节草菇生产存在空白,市场上无鲜菇供应。利用塑料薄膜拱棚与电加温线加温,能够在日平均温度15℃、低于23℃时培育出草菇。具有保温、保湿性能好,不受外界气候影响,投资成本低,比较稳产,填补草菇生产淡季。现将该技术简述如下:1供试菌株 菌株为V23,引自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菌种长满瓶(袋)后3~5天,菌丝健壮,具有浅褐色的厚垣孢子无污染。2选场地建拱棚 栽培场地应选择土层肥沃,地势平坦,排灌两便的大田搭建拱棚。大拱棚规格为:宽6m,拱形高2…  相似文献   

9.
平菇是我国第三大食用菌,近年来栽培规模扩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但存在液体菌种制作技术不完善、菌袋生产条件参差不齐、缺乏栽培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等问题,导致菌种质量差、菌袋污染率高、产量不稳定和品质不高。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平菇熟料栽培和发酵料栽培两种模式的集约化制袋、标准化出菇技术,介绍各环节要点,包括菌袋集约化生产流水线布局,出菇场地选择,品种选择,固体、液体原种和栽培种制作,栽培常用配方及培养料处理,培养料装袋、灭菌与接种,菌袋发菌管理与挑杂,出菇管理和采收等。  相似文献   

10.
竹荪栽培的四条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竹荪栽培要获得好收益,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把握选地,菌种、接种、采收四关。一、选择适宜场地:竹荪的生长发育对其周围的局部环境条件要求较严,既要求郁蔽高湿又要求通风透气。选好场地是栽培管理好竹荪的前提。最好选在有野生竹荪生长郁蔽度在80%以上的竹林或阔叶林中;没有林地的,可按照竹荪对温度、湿度、空气、光照、水分、土壤等的要求,模拟其生育的自然环境,人工搭棚建场。具体应注意如下三点:(一)过高的树林如乔木阔叶林和竹林,遮荫效果虽然较好,但由于个体之间相距较远,挡风能力差,其地面空气湿度一般  相似文献   

11.
吴丽萍  韩向宁  赵红兵 《蔬菜》2014,(12):77-78
液体菌种代料栽培黑木耳可满足关中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主要从季节安排、品种选择、制袋、耳棚建造、出耳管理等环节介绍了液体菌种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棘托竹荪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棘托竹荪(Dictyophotaechino-volvata Zang,Zhenget Hu.)是新近发现的竹荪新种原产湖南会同。我所于88年引种,89年在毛竹(Phyllo-stacys heterocycla Var.Pube-scens)林中进行不同栽培料、不同播种方法和栽培料不同消毒方法的试验。现将棘托竹荪的出菇特性和不同栽培措施与发菌快慢、污染程度及菇蕾产量的关系总结成文,以供参阅。材料与方法 (一)菌种:棘托竹荪的试管母种于88年从湖南会同引进。按竹荪菌种的一般配方逐级扩大制种。于1989年4月17日播种栽培。 (二)栽培场地:栽培场地在浙江富阳县新民乡一户农民的宅前毛竹园里。地理位置处于东  相似文献   

13.
人工混合料栽培北虫草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晓红 《食用菌》2009,31(4):58-59
1 栽培季节和场所 北冬虫草出草适宜温度为10~22℃,北方地区每年4—5月及9—11月是北冬虫草出草最佳季节。如果有空调设备或利用条件好的防空洞则一年四季都可栽培。农户常规栽培可利用废旧民房或暖棚进行。菌种选择并经过栽培实验证明纯正,菌丝生长健康,浓密有力,菌龄短,无杂菌,色泽正,转色快,出草快,出草整齐为优良菌株。如果不转色或转色较浅的菌株很难长出子座,即使出草,产量也很低。菌种在生产前必须转接活化,充分保证其纯度和较强的活力,发现菌丝体有倒伏现象,要进行复壮后再使用。  相似文献   

14.
曹建刚 《食用菌》2008,(5):64-64
笔者从1998车来一直从事香菇栽培菌种生产,现根据生产实践.就如何生产优质香菇栽培菌种,总结如下几点经验,以供菇友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利用抚育间伐的木材资源,提高山区农民的收入水平,总结出了一套利用抚育间伐木材进行黑木耳段木栽培的高产技术,包括栽培季节安排、品种选择、出耳场地选择、菌种准备、树种选择及砍伐、木材处理、钻孔接种、发菌管理、起架排场、采收、晾晒、分级、包装等环节,同时建议将黑木耳段木栽培与休闲农业相结合,不仅可为山区农民增加收入来源,还能实现山区林木资源的高效利用,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香菇液体种深层发酵工菌液接庶渣生料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香菇液体菌种深层发酵中试,初步确定了工艺流程及各级配方,证明了此工艺可在知音人生产出大量菌液,是一种快速生产香菇菌种的好方法。香菇菌液接入蔗渣生料栽培子实体试验,提供了一种克服污染、提高产量、节约成本,较为简单和实用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7.
香菇液体菌种研究进展与栽培应用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方可武  方忠王 《食用菌》1995,17(4):14-16
近年来,我国香菇液体菌种的研究与应用有了新的发展。栽培香菇使用液体菌种比固体菌种有许多优点,如菌种可用工业化进行大量生产,培养周期短,长速快,菌龄整齐,接种后菌种在料内分布均匀,发菌点多,菌丝长满料的时间短,出菇快。香菇液体菌种的应用,可促进香菇栽培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和机械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香菇液体种深层发酵工艺及菌液接蔗渣生料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香菇液体菌种深层发酵中试,初步确定了工艺流程及各级配方,证明了此工艺可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菌液,是一种快速生产香菇菌种的好方法。香菇菌液接入蔗渣生料栽培子实体试验,提供了一种克服污染、提高产量、节约成本,较为简单和实用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9.
王庆武 《食用菌》2009,31(2):53-54
目前采用固体菌种栽培杏鲍菇,菌种生产周期长、菌龄不一致,生产规模受限制。要实现杏鲍菇大规模商品化生产,应用液体菌种是必然。为此,笔者利用液体发酵罐,进行了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及接种栽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灵芝盆景的栽培与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灵芝品种及栽培模式的选择、专用菌种的制作、菌种培养条件及栽培方式、盆景塑型及装饰手段等介绍了灵芝盆景的栽培学原理及灵芝盆景的制作方法,以期为灵芝盆景的培育与制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