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者根据多年的家蚕良种繁育工作经验,阐述了如何在保持家蚕品种性状的基础上,抓好家蚕原原种种茧期和制种期这两个关键生产阶段的管理,繁育出优质、合格的母种和原原种。  相似文献   

2.
<正>新中国成立后,家蚕良种繁育制度,从1959年,由原四级繁育四级制种,改为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原原种繁育择优选制母种和原原种二级。我省1955年开始,在镇江蚕种场繁育原原种,随着需要量增加和建立品系,1958年浒关蚕种场相继繁育。主要蚕品种,两场均繁育原原种和母种,按场名简称镇系和浒系。 原原种繁育,担负着繁育良种,保护种性,充分发挥品种的优良性状,确保质量,逐步改善存在的不良性状,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我省原原种繁育40多年来,当家蚕品种已经历3次换种,每次换种,品种不断进步。现行品种苏五、苏六,是在1978年正式推广的,仍然保持其主要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认真搞好防微工作努力提高原种质量浙江省农业厅原蚕种场张庆芳,朱荣勋浙江省农业厅原蚕种场李岳明,刘家鎏防治桑蚕微粒子病毒是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在我场已进行了三年多的研究。我场作为全省唯一的生产母种、原原种、原种三级繁育制种基地,生产的好坏,事关全省蚕...  相似文献   

4.
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生产上简称“防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蚕种生产防微过程要求严格,系统管理技术性强,我省80%以上的原种靠原蚕户饲养,因此如何贯彻防微  相似文献   

5.
改进防微措施 提高原原种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微粒子病毒率是衡量蚕种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我中心负责广东省原原种的繁育,历来把防微工作放在首位,实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然而,微病发生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特点,防微工作十分复杂和艰巨。  相似文献   

6.
1955年,全国桑、蚕选种及良种繁育会议上规定了蚕种的四级繁育制度.1958年全国蚕种生产座谈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上述家蚕良种繁育制度进行改革.自1959年起实行原原种、原种、一代杂交种三级繁育四级制种的制度,原原母种的生产不单独列为一级,由生产原原种的母种蛾区中择优选留.实践表明改革后的家蚕良种繁育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家蚕种性变化的现象及原因,结合我场的生产实际,提出了维持家蚕品种性状的对策,对母种继代和原原种的繁育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场是培育母种、原原种,繁育原种的蚕种场,承担着我省全部母种、原原种和一半以上的原种生产任务。目前有桑园370余亩,蚕室7座以及相应的上簇室、贮桑室和其他附属设施,全年生产能力为饲养母种、原原种2,000蛾,原种2,000克,生产母种、原原种8万蛾,原种3万张。全场共有职工160人,其中技术人员22人。由于我场生产蚕种质量对全省的蚕种质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动优质蚕茧品种的繁育与推广应用,我场2016年春季,通过知识产权转让方式,引进了高品位茧丝家蚕新品种"芳·绣×白·春"。品种茧层率高、生丝纤度细、净度成绩优良等特性明显,是一对适合缫高品位生丝的优良家蚕品种。母种、原原种、原种均已经过6个蚕期的繁育(2016—2018年春季和秋季)。  相似文献   

10.
承建平 《中国蚕业》2006,27(2):84-85
三级繁育、四级制种是我国家蚕良种繁育的基本制度,目前我国蚕茧生产省都建立了家蚕母种、原原种的生产基地。由于母种、原原种的繁育不仅是数量的增加,更是优良性状的保持与不良性状改良的再育种过程,是延长新品种使用年限,发挥新品种的最大经济效益的保证,所以,其在整个蚕种繁育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江苏省家蚕母种、原原种繁育基地主要分布在基础设施、生产环境都较为优越、技术力量较强的镇江和浒关两地。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蚕种生产形式与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目前已有90%以上的蚕茧生产…  相似文献   

11.
袋蛾与蛾盒管理是制种的最后一个环节。长期以来,由于思想观念上的原因,对微防工作,人们只强调蚕前、蚕期、蚕后的防病消毒等措施的贯彻落实,而往往忽视了把正确袋蛾与蛾盒管理作为消灭和控制微粒子病的重要环节来抓。原种(包括原原种、母种)必须全部对号袋蛾,在规...  相似文献   

12.
顾晓山 《中国蚕业》2003,24(3):54-55
1 三级原种生产防微的重要性 当前家蚕微粒子病可以说是蚕种生产中影响最大的病害之一。在防微工作中,各蚕种场在如何提供合格的蚕种,特别是提供无毒的三级原种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防微措施。由于三级原种100%母蛾检测,检到有毒的蚕种全部淘汰,故  相似文献   

13.
凉山州蚕种场地处四川西南攀西结合部的干热河谷地区。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原为四川省蓖麻蚕种繁育基地,1976年改为家蚕育种场,是四川省四个家蚕选原种场之一、四川省蚕丝工程试繁示范基地及家蚕生物学鉴定中心,同时还承担着全省一代种杂交种的杂交率饲养鉴定及全省新品种的室内饲养鉴定工作。2005年注册蚕种商标"桑花",年生产"桑花"牌母种10000蛾,原原种15000蛾,原种12000张,一代杂交种40万张以上。  相似文献   

14.
广西家蚕三级原种繁育发展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三级原种繁育担负着家蚕良种繁育和品种种性保持的双重任务,是家蚕产业良种繁育的基础。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家蚕三级原种繁育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在总结广西壮族自治区家蚕三级原种繁育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实现原种生产自给自足、完善和建立三级原种繁育制度与技术体系、建立种性保持技术体系、做好新品种三级原种繁育工作、不断推进三级原种繁育技术创新等发展成效和分析目前存在蚕种质量下降、"防微"压力加大,员工队伍不稳定、技术力量不足,生产成本加大、原种生产经费不足,繁育品种多元化、种性保持难度加大,生产设施设备不足、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三级原种繁育技术研究、探索科学生产管理模式、加强三级原种繁育的人才队伍建设、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三级原种繁育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高四川省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率,检验防微灵在四川省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效果,2015年春蚕期和秋蚕期分别在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嘉陵区吉安镇原蚕区(以下简称原蚕区)、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家蚕抗病性能检测功能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进行了防微灵溶液喷消桑叶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以常规全程漂白粉液消毒桑叶作为对照,春蚕期和秋蚕期分别以川山、蜀水和蜀绣、渝春的原种为供试蚕品种。试验结果显示,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的原蚕繁育的一代杂交种川山×蜀水和蜀绣×渝春共计398盒全部为无毒种,而用漂白粉液对桑叶全程消毒的桑叶饲喂的原蚕繁育的一代杂交种共计1 094盒,其中420盒为无毒种,674盒为带毒合格种;2015年秋蚕期实验室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的原蚕,蜀绣的健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比对照区高0.16个百分点、1.77%、3.85%、0.44个百分点,渝春除健蛹率、全茧量略低于对照区外,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比对照区高3.03%、1.04个百分点;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的原蚕,繁育系数比漂白粉液处理区略有提高,且防微灵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6.
我场作为一个三级种场,历来场领导对母种及新品种的选育都非常重视,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三级原种的生产和新品种选育工作。生产的品种覆盖了全国的主要蚕区,蚕种质量赢得了省内外及国外用户的好评。现将我场母种、新品种选育的现状跟同志们交流如下。1母种选育1.1防微方面1.1.1母种选育的地点相对隔离,远离杂交种生产的大环境,为预防不同批次的交叉感染创造了很好的环境条件。母种选育用桑园面积小,相对隔离好,虫害的种类和程度轻,容易控制,桑园叶面消毒容易做的彻底。这些都给母种选育的防微工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1.1.2加强叶…  相似文献   

17.
微粒子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原种带毒的可能性;原蚕区原蚕、普通蚕混养,且普通蚕饲养带毒合格种;桑蚕、野外昆虫交叉感染;水源遭污染且原蚕区防微措施不全等。可采取的防微对策;认真抓好源头关,饲养无毒原种,这是防微的关键;其次要加强微粒子病的检测工作,发现有毒、及早淘汰;并加强对原蚕区的管理,认真抓好水源管理和桑叶关,实行全方位的消毒防微。  相似文献   

18.
几项新的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技术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1995年四川先后研究提出了几项新的防微技术应用于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并发挥重要作用。这几项技术分别是:家蚕异型微孢子虫(SCM6、SCM7)分类检验防治技术;一代杂交种成品检疫技术;血清学碳素凝集反应应用于原种补正检查技术;桑叶全程消毒育技术。本就几项防微新技术的流行病学背景、作用意义、前景或不足予以回顾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四元杂交种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o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的抗性遗传规律,对苏、菊、明、虎母种、交原种及四元杂交种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各母种对BmNPV的抗性存在差异,抗病性由大至小的顺序为虎、明、苏、菊,各交原种的抗性高于母种,四元杂交种的抗性高于交原种,表现出较明显的杂交优势。研究结果为理解四元杂交种对BmNPV的抗性遗传规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为提高苏·菊×明·虎的抗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 1988年全省家蚕选原种工作会议于3月上旬在成都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从事新品种培育的技术干部,选原种业务负责人,场长及西农的专家、教授等共28人。会议以党的十三大精神为指导思想,贯彻省丝绸公司南充会议精神,以提高选原种品种,提高经济效益精神和加速进行新品种培育工作。会议期间还交流了l987年选原种工作和新品种培育的经验,并安排了1988年新品种选育中的各项计划;研究了有关原原母种改革试验工作,讨论了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等。会议期间西南农大蒋同庆教授,徐文奎副教授到会作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