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毛环竹笋用林生物量结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毛环竹林分、单株生物量及其结构特征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毛环竹林分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密度的提高而增大,在密度为10800~12900株·hm-2时生物量最大,地上部分可达到50t·hm-2以上,地下部分可达到30t·hm-2以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为:地上部分生物量秆>枝>叶,其比例大致是6∶3∶2或2∶1∶1;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其比例变化幅度在1 183~1 784之间。毛环竹单株生物量与胸径、竹高呈正相关,在生产实践中可用模型W=aDbHc进行估测,其精度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
闽粤栲天然林生物量及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常绿阔叶林采伐迹地上经天然更新措施后 1 3年生闽粤栲林分的总生物量达 1 1 3 75 8t·hm-2 ,其中活生物量为1 0 8 382t·hm-2 ,凋落物现存量为 5 376t·hm-2 ,地上部分生物量中 ,干材占 5 8 78%。应用多种回归模型建立了闽粤栲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与胸径的回归方程 ,经检验以二次方程和直线方程预测效果较好 ,可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3.
沿海防护林生态系统不同群落生物量和能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福建省东山县海岸基干防护林带中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和单一木麻黄群落的生物量和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基干防护林带中 ,复合群落的生物量和能量均要高于单一群落 ,其中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中的生物量和能量最高 ,为 1 670 0 64g·m- 2 和 3 41 685 70kJ·m- 2 ,其次是木麻黄-湿地松群落 1 0 1 0 4 62g·m- 2 和 2 1 0 1 2 8 3 0kJ·m- 2 ,单一木麻黄群落最低 ,为 5 1 2 9 87g·m- 2 和 1 0 5 75 1 40kJ·m- 2 。在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中 ,木麻黄各组分干重热值为 1 9 83~ 2 1 5 2kJ·g,厚荚相思各组分热值为2 0 0 0~ 2 3 77kJ·g- 1 ;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 ,木麻黄各组分热值为 1 9 47~ 2 0 83kJ·g- 1 ,湿地松各组分热值为2 0 5 4~ 2 1 5 4kJ·g- 1 ;单一木麻黄群落 ,木麻黄各组分热值为 1 9 98~ 2 1 2 7kJ·g- 1 。在不同群落结构中木麻黄各组分的热值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中木麻黄各组分热值最大 ,其次是单一木麻黄群落 ,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中最小。不同的混交模式产生不同的混交效果 ,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的生物量是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的 1 65倍 ,是单一木麻黄群落的 3 2 6倍 ,能量是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的 1 63倍 ,是单一木麻  相似文献   

4.
对海南岛尖峰岭35年生鸡毛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结构与分布特点、净初级生产力和林分生长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毛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达285 53t·hm-2,其中树干为190 82t·hm-2,树皮为19 19t·hm-2,树枝为35 93t·hm-2,树叶为7 96t·hm-2,根为31 63t·hm-2,鸡毛松不同器官生物量的比例为树干∶树枝∶根∶树皮∶树叶=24 0∶4 5∶4 0∶2 4∶1 0。12~22cm径级的立木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70 9%,而8m以下的树干生物量占其总生物量的80%以上。1~25a内生物量增长迅速,年平均净生产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25a后生物量增长相对较慢,进入生长的平稳期。35a鸡毛松人工林乔木层年平均净生产力可达10 34t·hm-2·a-1,最大可达13 99t·hm-2·a-1,表现出较高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18年生樟树人工林生物量的结构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樟树人工林资源 ,为进一步研究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对 18年生樟树人工林生物量的结构与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8年生樟树人工林分生物量为 111.0 8t/hm2 ,年平均净生产力为 6.17t· hm- 2 a- 1 ,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分配格局为乔木层 >枯枝落叶层 >下木层 >草本层 ,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 91.97t· hm- 2 ,净生产力为 5 .11t· hm- 2a- 1 ,其生物量分配格局为树干 >树枝 >树根 >树皮 >树叶 ;在林分产量结构方面 ,5 m以下树干生物量占其总量的 80 % ,树枝的生物量主要分布在 4~ 11m,占其总量的 86% ,树叶的生物量主要分布在 8~ 12 m,占树叶总生物量的 78% ,地下根系在离地面 40 cm深土层内的生物量占总根量的 84.74% .目前 ,该林分群落结构不合理 ,应调整群落产量结构 ,以提高其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灰木莲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广西高峰林场界牌分场46年生灰木莲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测定和研究,建立灰木莲各器官生物量估测模型,分析灰木莲人工林不同径阶的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和林分生产力。结果表明:生物量估测模型拟合效果理想,达到较高精度,可用于生产实践;灰木莲林分乔木层总生物量为224.86 t·hm-2,干材生物量为155.24 t·hm-2,占总生物量比重的69.04%;林下植被总生物量为5.31 t·hm-2。无论是单株生物量还是乔木层生物量,灰木莲各个器官生物量所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顺序均为:干材>根系>活枝>干皮>叶子>枯枝;灰木莲人工林单株生物量随着林木径阶的增大而增加,不同径阶差异性显著;灰木莲人工林净生产力为10.09 t·hm-2·a-1。  相似文献   

7.
福建柏与杉木、湿地松混交林分结构和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通过福建柏杉木混交林、福建柏湿地松混交林、福建柏纯林、杉木纯林、湿地松纯林的林分结构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福建柏混交林与杉木纯林、福建柏纯林、湿地松纯林相比具有较大的林分生物量 (福建柏杉木混交林为 2 33 6 6t·hm-2 ,福建柏湿地松混交林为 2 19 4 5t·hm-2 ,而杉木纯林、福建柏纯林、湿地松纯林分别为 188 78t·hm-2 、178 37t·hm-2 、181 4 4t·hm-2 )和较合理的林分结构 ,可以把福建柏与杉木、湿地松混交林作为用材林造林方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川西高原光果西南杨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标准木和回归分析法 (乔木层 )及样方收获法 (灌木、草本 )研究了川西高原丘陵宽谷地带光果西南场人工林的生产力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1 根据各径阶标准木资料 ,对 4个回归模型 (a)Y =a +bX ,(b)Y =aXb,(c)Y =aebX,(d)Y =a +b1nX 的适应性进行评价、筛选 ,结果以 (b)的相关系数最高 ,精度符合要求。2 林分总生物量为 6 1 371t·hm-2 ,其中乔木层 5 8 391t·hm-2 (95 14 0 % ) ,灌木层 1 0 90t·hm-2 (1 780 % ) ,草本层 1 890t·hm-2 (3 0 8% ) ;乔木层净生产量为 9 342t·hm-2 ·a-1,约 38 5 14 %分配到树干。3 林分总生物量及树干生物量随高度分布呈金字塔型 ,枝、叶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在树冠中上部 ;根系生物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 ,呈倒金字塔形 ,根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 2 8 84 % ,主要分布于 0~ 6 0cm的土层中。4 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别是树干生物量的 1 2 8倍和 1 8倍 ,和其它热带、亚热带森林分析的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9.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土壤养分等方面 ,对营造于福建邵武的 5年生杉木与马褂木、檫树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与马褂木、檫树混交林及马褂木、檫树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 ,马褂木纯林 (91.932 t· hm-2 )和杉 2∶马 1(4 5 .2 32 t·hm-2 )混交林生物量 (烘干 )分别是杉木纯林的 4 .5 5倍、2 .2 4倍 ;杉 3∶马 1(36.12 0 t· hm-2 )和杉5∶马 1(34 .2 92 t· hm-2 )混交林生物量 ,分别比杉木纯林大 78.96%和 69.90 % ;檫树纯林生物量(60 .10 5 t· hm-2 )是杉木纯林的 3.31倍 ,杉 2∶檫 1(32 .4 2 6t· hm-2 )、杉 3∶檫 1(2 8.635 t·hm-2 )和杉 5∶檫 1(2 5 .82 3t· hm-2 )混交林 ,分别比杉木纯林大 78.5 4 %、5 7.67%和 4 2 .18%。杉木与马褂木、檫树混交林不仅有利于维护地力 ,促进杉木生长 ,而且可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 ,杉 2∶马 (檫 ) 1带状混交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杉阔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0.
1999年 7月 ,从广西引进半年生巨尾桉组培苗 ,在攀枝花市仁和地区试种 34hm2 。测定结果 2 4年生巨尾桉林分的平均胸径为 6 1cm ,平均树高为 6 6m ,平均立木蓄积量为 32 33m3 ·hm-2 ;林分生物量及生产力分别为 2 5 85t·hm-2 和 10 77t·hm-2 ·a-1;林地枯枝落叶累积量及其最大吸水量分别为 7 11t·hm-2 和37 0t·hm-2 ,分别比草坡地高 2倍~ 5倍 ;林地土壤 (0~ 4 0cm)容量为 1 36g·cm-3 ~ 1.4 5g·cm-3 ,比草地略低 ;土壤总孔隙度及通气度分别为 5 1 2 9%~ 6 2 32 %和 19 5 5 %~ 2 6 38% ,分别比草地略高 ;土层最大、毛管及最小持水量分别为 34 93%~ 4 5 31%、31 5 4 %~ 39 82 %、2 1 94 %~ 2 6 32 % ,相应比草地略高 ;林内日平均气温及日较差分别为 2 2 2℃~ 2 3 1℃和 4 4℃~ 8 9℃ ,分别比草地低 0 2℃~ 2 4℃ ;林内空气相对湿度日均值为 80 %~ 88% ,比草地高 3%~ 16 %。初步显示出巨尾桉人工幼林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米老排人工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相对生长方程模拟从南亚热带引种的米老排林分生物量。结果表明:15年生米老排人工林分的生物量为195.972 t.hm-2,其中乔木层为194.772 t.hm-2,林分平均净生产量为15.610 t.hm-2a-1,其中乔木层为15.185t.hm-2a-1。乔木层中树干(包括树皮)、枝、叶和根系的生物量分别为99.664 t.hm-2、24.829 t.hm-2、5.074 t.hm-2和65.165 t.hm-2。乔木层叶面积指数5.274,叶的净同化率为329.2 g.m-2a-1。极端最低气温-8℃左右对生物量的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标准木法(乔木层)及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研究了闽江下游黄槠林自然保护区福建青冈次生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森林总生物量为394.990 t.hm-2,其中树干为220.516 t.hm-2(55.82%),枝为48.229 t.hm-2(12.21%),叶为11.449 t.hm-2(2.90%),根为89.336 t.hm-2(22.62%)。生物量绝大部分积累于乔木层(89.95%)。群落各组成树种中福建青冈占显著优势,栲树、青冈、拟赤扬、黄瑞木等为群落重要伴生树种,制约和影响着群落的结构和生境。  相似文献   

13.
基于野外调查和实验室仪器分析数据,研究了秦岭天然华山松林生物量、碳密度、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及其随龄级、海拔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碳在华山松各器官中的分配以树干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树枝,树皮最小;不同器官含碳率波动在0.488 6~0.519 8之间,顺序为叶>根>干>枝>皮;华山松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密度为133.59t/hm~2,其中地下部分(0~80cm)约占2/3,地上部分约占1/3;华山松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密度在海拔1 800~1 900m最大,达142.73t/hm~2,海拔低于1 700m和超过2 300m,都较小,分别为120.81t/hm~2和107.21t/hm~2;6个龄级的天然华山松林的生物量碳密度以平均树龄20a为最小,60a为最大;通过两期清查数据对比可知,其生物量增加了2.17t/hm~2,生物量碳密度增加了0.64t/hm~2。  相似文献   

14.
几种人工林土壤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鹤山几种不同人工林的土壤碳的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作用下的土壤碳储量存在差异。人工林地、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在同一深度不同人工林有机碳含量比较 :木荷林土壤最高 ,大叶相思林土壤最低。全氮的变化趋势也与有机碳一样 ,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土壤有机碳储量的计算结果为 :柠檬桉 10 5 6 7t·hm-2 ,湿地松10 4 6 1t·hm-2 ,马占相思 114 6 2t·hm-2 ,大叶相思 71 4 9t·hm-2 ,木荷 12 7 6 6t·hm-2 ,草地 89 31t·hm-2 。据此认为 ,植树造林是增加土壤有机碳积累的有效措施 ,其中以营造乡土树种木荷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水曲柳人工混交林静态持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87年营造的水曲柳针叶混交林和水曲柳纯林的静态持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分别为16.07~21.65 t.hm-2和9.05~12.82 t.hm-2,林地土壤的单位面积有效持水量变化范围为257.6~506.6 t.hm-2,土壤饱和持水量的变化范围为2 871.2~3 035 t.hm-2。综合比较,水曲柳针叶混交林静态持水能力都要好于水曲柳纯林,在3种水曲柳针叶混交林中水曲柳红松混交林持水量最大;其次是水曲柳云杉混交林;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最小。  相似文献   

16.
以荒地为参照,采用定位研究的方法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榛子天然灌丛林的水文生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灌丛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和孔隙状况,地上部分最大持水量可达50.30 t.hm-2,土壤最大蓄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分别为3 402.84 t.hm-2和315.76 t.hm-2。土壤渗透性能明显优于荒地,初渗、稳渗速率和到达稳渗时间都显著提高,显示出灌丛植被在当地水源涵养型植被构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应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新播长白落叶松苗期进行了N、P、K施肥试验,结果表明:N、P影响苗高、地径、植株干物质重量;>5 cmⅠ级侧根数量的差异为极显著;K差异不显著。通过对25个组合的LSR多重比较,最佳施肥量为:N肥20、P肥50、K肥15 g.m-2苗木生长与N、P、K供应呈多元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8.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它是海湾河口地区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产者,对保护海湾河口地区的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湿地植物生物量是衡量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红树林生物量的研究,对于了  相似文献   

19.
阿什河流域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持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阿什河流域10种林分类型枯落物持水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阿什河流域各种林分类型枯落物现存量在5.96~16.59 t.hm-2,其中以红皮云杉人工林最高,天然杂木林最低,呈现出针叶林大于阔叶林的规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和有效持水率均以天然水曲柳林最高,樟子松人工林最低。变动范围分别在291.12%~405.00%和225.52%~325.14%;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分别在19.80~58.29 t.hm-2和15.07~46.15 t.hm-2,其中均以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最高,人工大青杨林最低。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均为针叶林大于阔叶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