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最早来源于日本,由日本著名水稻专家原正市先生等一批农学家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而提出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黑龙江省稻作技术上的重大改革,将直播转变为插秧,湿润育苗转变为旱育苗,密植转变为稀值,引用的大量科学技术使全省水稻生产都有了巨大的发展。1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发展黑龙江省的水稻旱育栽培技术最早研究于上个世纪50年代,采取温床育苗的方式。最开始采用的是油纸、草帘等覆盖  相似文献   

2.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最早来源于日本,由日本著名水稻专家原正市先生等一批农学家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而提出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黑龙江省稻作技术上的重大改革,将直播转变为插秧,湿润育苗转变为旱育苗,密植转变为稀值,引用的大量科学技术使全省水稻生产都有了巨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采用旱育稀植浅插栽培技术具有省种、省秧田、省水、省工、增产的优点。近几年来,大面积生产实践证明,要充分发挥水稻旱育稀植浅插的生长优势,除选择优良品种外,还需科学施肥。这样才能促进大量分蘖,培育大穗,夺取高产。根据高海拔水稻高产典型和大田生产实践,总结高海拔水  相似文献   

4.
水稀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自90年代研究推广应用以来,收到了很大的增产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具有省秧田、省种子、省水、省肥、省工等优点。许多地区,建立了适合本地区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新体系。我们在改进创新和完善配套方面,进行过一些研究。认为水稻旱育稀植,宽窄行栽培的  相似文献   

5.
水稻旱育稀植是水稻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的简称。它是将直播变为插秧,将湿润育苗为旱育苗,将密植为稀植。其原则主要是以优良品种为前提,旱育壮秧为基础,早插稀植为中心,足肥浅灌为保证的新型栽培技术。本文介绍了该技术主要环节和要求,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稻作技术上的一次大的改革,该技术变直播为插秧,变湿润育苗为旱育苗,变密植为稀植,它使水稻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旱育稀植是水稻高产栽培综合技术的简称,除其他生产环节外,旱育壮秧为重要的基础。1、改水田地育苗为旱田地育苗选好秧田地,是培育壮秧、防止烂秧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上水方便,碱性小、土质肥沃的旱田地做秧田。不提倡在本田地育秧。原因:1.1本田土壤长期处于渍水状态,地下水位较高、  相似文献   

7.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省的高产、稳产、高效、优质的粮食作物,现已经形成了以旱育稀植技术为主导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由直播向育苗、由湿润育秧向旱育秧、由密植向稀植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8.
北方寒地养鱼稻田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育稀植是1981年方正县引进的技术,经过多年的试验,总结出适于我国北方实际的高产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变直播为插秧,变湿润育苗为旱育苗,变密植为稀植,变低产为高产的科技进步。稻田养鱼后,必然要打破单一种稻的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鱼在稻田里生长也与水稻栽培技术发生矛盾。但是,根据鱼稻共生原理和“以稻为主,兼顾养鱼”的原则,这种矛盾在人们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下是完全可以解决的,而且还能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一)概念与引进示范概况。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整套以水稻旱育秧为核心,以规范化栽插、平衡配套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科学管水等相配套的水稻栽培新技术,与传统旱育秧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肥床、调酸、消毒、严控、浅植上。  相似文献   

10.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我省稻作技术上的重大改革,它变直播为插秧,变湿润育苗为旱育苗,变密植为稀植的科技进步,使我省水稻在生产上有了新的突破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栽培技术1、苗床准备旱育秧是在旱土状态下进行育秧,必须选择适宜地块作苗床,并加以培肥,培肥以农家肥为主。标准  相似文献   

11.
水稻早育稀植技术是相对于水育密植技术而言的一项全新的水稻栽培技术,是水稻栽培技术的重大革新,也是对水稻传统旱育技术的部分创新。由于该项技术具有"省种、省水、省肥、省秧田、省工、节本、增产和增收"的特点,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各部门的重视。目前,该项技术已成为水稻单产持续增长的主要措施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永胜连年干旱,人畜饮水困难,发展农业用水就更紧缺了,推广好这项技术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然而永胜在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普及中,由于存在种种原因,至今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未能解决,有的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着该项技术到位率的提高及其功效的完全发挥。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黑龙江省的高产、稳产、高效、优质的粮食作物,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旱育稀植技术为主导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由直播向育苗、由湿润育秧向旱育秧、由密植向稀植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黑龙江省的高产、稳产、高效、优质的粮食作物,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旱育稀植技术为主导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由直播向育苗、由湿润育秧向旱育秧、由密植向稀植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4.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变直播为插秧,变湿润育苗为旱育苗,变密植为稀植。水稻旱育稀植是水稻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的简称。主要是以优良品种为前提,旱育壮秧为基础,早插稀植为中心,足肥浅灌为保证。一、培育壮秧1选用良种:选用标准是,熟期适当,高产优质,抗病耐肥,分蘖力较强和矮秆叶直立。品种是旱育稀植的前提条件,而且是优质米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只有熟期适当,才能充分利用当地热量资源,并在高温时段安全抽穗,确保在气温下降到13℃前安全成熟。较强分蘖力  相似文献   

15.
水稻“五改一覆盖”高产集成栽培技术,以水稻旱育秧简化技术为核心,通过改水育秧为旱育秧、改等行稀植为宽行窄株、改深水插秧为浅水插秧、改“一炮轰”习惯施肥为平衡施肥、改重烤田为分次轻烤和移栽活棵后覆盖秸秆,具有省工、省种、省肥、培肥土壤、增产、可操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旱育稀植是当前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文章对水稻旱育稀植的品种选择与播种期、培育壮秧、大田移栽、苗床管理、施肥措施以及病虫害防治进行了分析,为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由日本著名水稻专家元正市先生和一批农业学家经过多年潜心探索研究提出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以旱地育秧为核心,浅栽插为重点,巧施肥为基础,控水促根为条件的一整套水稻规范化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由日本著名水稻专家元正市先生和一批农业学家经过多年潜心探索研究提出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以旱地育秧为核心,浅栽插为重点,巧施肥为基础,控水促根为条件的一整套水稻规范化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简述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黑龙江省的高产、稳产、高效、优质的粮食作物,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旱育稀植技术为主导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由直播向育苗、由湿润秧向旱育秧、由密植向稀植的技术进步。目前,水稻无论从单产、总产,还是品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而这些都离不开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及其优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文平 《农技服务》2013,(11):1151-1152
从旱地育秧和大田栽培2个方面介绍杂交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同时从耐寒抗病、可提早播种和成熟,秧苗素质好、暴发力强,群体结构好、穗足粒多,省工省田、省水省肥和增产增收方面介绍了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