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裸燕麦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植株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近年来,离体培养材料主要有花萼原基、子房、幼穗.种胚、颖片和花药等部分。各研究大多是用某种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进而获得再生植株。而对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效果的比较、胚性愈伤组织状态的调控、以及再生植株后代变异性状选择效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玉米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玉米自交系18红和18白为材料,取其幼胚、茎尖、成熟胚和下胚轴为外植体,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述4种外植体均可诱导出愈伤,但仅从幼胚和茎尖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后获得了再生植株,而成熟胚和下胚轴不能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3.
燕麦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就国内外燕麦组织培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按照不同的外植体分别介绍了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成熟胚是选用最早、最多的外植体,其次是幼胚和幼穗,叶片、花药、颖片等较少,其中部分研究结果获得了再生植株以及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4.
用酶法分离甘蓝下胚轴原生质体和萝卜叶肉原生质体,对供体原原质体(萝卜)进行融合前单因素(酶EcoRI)或双因素复合处理(酶EcoRI+UV0.035~0.105J/cm^2),用PEG法诱导甘蓝与萝卜属间非对称性原生质体融合。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方法对植株再生率有明显影响,对称性融合植株再生率为8.5%,非对称性融合植株再生率低3个百分点;单因素处理植株再生率达11%,双因素复合处理植株再生率  相似文献   

5.
在植株的培养过程,果树的花药培养是获得单倍体植株的一个主要方法,本文针对于果树花药培养再生植株的相关内容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植株的培养过程,果树的花药培养是获得单倍体植株的一个主要方法,本文针对于果树花药培养再生植株的相关内容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7.
小麦单细胞培养研究于1985 ̄1995年进行,以六倍体普通小麦84-53的幼穗为外植体,在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基础上,经振荡悬浮培养获得单细胞再生植株,建立体细胞无性系,并系统研究再生植株后代体细胞无性系的变异规律和遗传稳定性,体细胞无性系有利变异的选择及其在小麦品种改良中应用的可能性,本文报道有关单细胞培养和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油菜雄性不育基因工程植株的建立及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含有抗除草剂溴苯腈与雄性不育嵌合基因、抗除草剂溴苯腈与育性恢复嵌合基因转化油菜下胚轴组织,分化再生获得转基因雄性不育植株和育性恢复植株。用除草剂溴苯腈对转基因雄性不育植株和育性恢复植株进行抗性鉴定,抗性可达10-3mol/L。再以抗溴苯腈基因为探针分别对其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杂交结果均为阳性。对两种植株花器解剖表明,雄性不育植株的花丝明显比花柱短,花粉少,育性恢复植株与正常植株相同  相似文献   

9.
玉米幼胚体细胞无性系植株再生及其移栽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产中广泛应用和具有利用前途的 CEE尖端齐等19个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进行幼胚培养,通过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分化和植株再生等阶段,已获得再生植株及其后代种子,对再生植株及其后代进行了观察,本项研究对影响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继代、植株再生及其移栽和正常化生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CEE自交系胚性愈伤组织已继代14个月以上,仍能保持其胚性和分化能力,为利用体细胞无性系进行抗性变异体筛选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再生系统。  相似文献   

10.
棉花组织培养植株再生的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棉花组织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性状,该性状可通过系统选育或杂交育的方式传递给后代。美国的珂字棉,原苏联的108夫,澳大利亚的Siokral 1-3和国内的冀合321、鲁棉系列较易获得体细胞再生植株;原苏联,澳大利亚、中国棉花组织培养较易成功的品种大多是由美国珂字棉通过系统选育或杂交育种而获得的。在棉花组织培养中,有目的地进行筛选也有可能获得高频率胚胎发生和植林再生的株  相似文献   

11.
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单细胞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单细胞培养研究于1985~1995年进行,以六倍体普通小麦84—53的幼穗为外植体.在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基础上.经振荡悬浮培养获得单细胞再生植株,建立体细胞无性系,并系统研究再生植株后代体细胞无性系的变异规律和遗传稳定性、体细胞无性系有利变异的选择及其在小麦品种改良中应用的可能性.本文报道有关单细胞培养和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红江橙原生质体分离培养以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结果性优良的无籽红江橙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开花后14d左右幼果的胚珠进行培养,建立胚性细胞系,并把乙烯作用的抑制剂AgNO3应用在红江橙胚珠组织培养中,克服了较难获得胚性愈伤组织的困难,同时系统研究了红江橙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并对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调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起有效的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和植株再生系统,且获得了无病毒红江橙原生质体原生植株。  相似文献   

13.
西瓜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瓜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西瓜未成熟子叶和幼苗子叶的再生植株中存在明显的变异,其中以四倍体变异最为普遍,再生植株叶片气孔大小和保卫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可以作为从再生植株中早期鉴别四倍体植株的可靠指标。此外再生植株中还出现无权、浅裂刻叶和板叶变异类型,且有嵌合变异现象。RAPD分析结果表明,西瓜再生植株的基因组DNA在供试的部分引物上表现出DNA多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的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采用萌发12d的无菌苗的子叶和胚轴接种于含不同激素成分的MS培养基上,经过1次诱导获得了再生植株。简化了培养程序,缩短了培养时间。文中对激素在诱导再生植株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东北农业大学小麦生理和生物技术实验室获得的以普通小麦7742再生植株的25个单细胞无性系的试验材料,对无性系后代株高和熟期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熟期等均发生明显变化,株高趋于变矮,而且分离出明显矮于对照(7742)的株系,熟期趋于提早,提早幅度大(5~8d),多数株系均与矮秆结合,株高变矮和熟期提早在早期世代都可以稳定遗传,无性系后代茎秆,颖壳颜色及穗型等形态性状也发生变  相似文献   

16.
水稻转基因再生植株及其后代抗虫性筛选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基因枪转化系统,将CpTI(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抗虫基因转入水稻愈伤组织中,经过抗生素筛选得到了再生植株。我们用这些转基因水稻再生植株及其后代的分蘖茎段对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进行室内喂养,通过比较虫体死亡率及虫体生长长度,测定转基因水稻再生植株的抗虫性。1997-1999年共进行3个世代5次的室内测定。从121株F0代转基因植株中选出抗虫性较好的植株15株。从F1代的15个株系中,又筛选出了7个株系40个单株;在F2代的14个株系中共选出37株抗虫效果表现较好的植株。对37株中的19株进行了分子检测(PCR扩增),从中检测出5份材料为纯合体,14份材料有分离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该富内喂养玉米螟并进行抗虫测定的方法是可行的;抗虫基因在转基因水稻再生植株中已经获得表达并且可以遗传。  相似文献   

17.
玉米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促进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来源于13个基因型的玉米幼胚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愈伤组织经震荡洗脱、吸湿干燥处理后进行植株再生和直接进行植株再生3种处理在植株再生率、再生进程和愈伤组织生根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在植株再生前经过48h震荡洗脱加48h吸湿干燥处理、或仅进行48h吸湿干燥处理均可以普遍提高植株再生苗率,加快植株再生进程,但易发生愈伤组织先生根现象.震荡洗脱加干燥处理可以更快促进植株再生.各处理对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在植株再生率、植株再生进度和愈伤组织生根的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发根农杆菌感染龙胆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发根农杆菌对龙胆,叶片进行感染试验,在不含任何激素的简单培养基上获得了丛生苗。再生植株根系发达,单株根鲜重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油茶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方式获得再生植株的技术体系,以湖北麻城油茶7月中旬幼胚为试验材料,消毒后切块接种于分别附加了2.0 mg/L 2,4-D+1.0 mg/L KT和5.0 mg/L NAA+1.0 mg/L KT的MS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1个月后统计出愈率,两种处理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83.23%和45.34%;挑选状态良好的愈伤组织继代于附加了1.0 mg/L NAA+1.0 mg/L KT的MS培养基,培养2个月后可见明显的胚状体形成,统计胚状体平均发生率为15.25%;随后将胚状体继代于附加了1.0 mg/L NAA+3.0 mg/L 6-BA的MS培养基上进行胚状体发育和植株再生培养,获得具备完整子叶的胚状体后,转移至含有3.0 mg/L 6-BA的1/2MS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获得完整再生植株后驯化移栽至营养钵中继续生长。本研究建立了麻城油茶6个月内获得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的技术体系,为建立油茶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陆地棉中棉19号再生植株的真叶、茎段、叶柄为外植体,采用改良MS培养基,添加2.4D、IAA和KT。培养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发生多,并高频产生子叶胚,再生植株率为25%。无菌苗除下胚轴外的各器官均未能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2.4D加速再生植株叶片快速出愈,以IAA替代2.4D明显提高出愈率和愈伤组织的质量。再生植株真叶再培养的胚状体发生有直接发生和间接发生两种途径。用再生植株的真叶再培养是获得高频再生植株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