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傅积平改进法测定了张家界植烟土壤的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并分析了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腐殖质的结合形态主要以松结态和紧结态为主,稳结态腐殖质含量最少;土壤复合量与松结态腐殖质、紧结态腐殖质和有机质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无机复合度仅与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3种结合态腐殖质中,松结态与土壤养分(全氮、全磷和有机质)的相关性最高,土壤全钾与腐殖质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松结态腐殖质主要是铁、铝键结合的腐殖质,稳结态腐殖质则主要是钙键结合的腐殖质.腐殖质不同形态与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硫和有效铁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环境要素作用下重庆农田土壤硫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重庆农田土壤全硫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剖面深度、土壤类型、地形、土地利用方式、土壤pH和有机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全硫的平均值为262 mg·kg-1,处于我国土壤硫平均水平,高于作物缺硫临界值150 mg·kg-1。全硫含量空间分布在水平方向上呈现渝西、渝东北大于渝东南、渝中的趋势;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出自上而下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全硫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表现为黄棕壤土最高、潮土最低,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表现为中山最高、台地最低,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则表现为未开垦农地最高、旱地最低。土壤全硫含量与pH对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有机质含量对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类型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全硫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pH、地形、土地利用方式是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山西省襄汾县为研究区域,采集100个农田耕作层表土,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县域尺度小麦—玉米轮作下,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铁、锰、铜、锌、硼和硫这6种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全氮、锰、硫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和锌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由主成分分析可知,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全铜含量密切相关;全县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均值为11.41 g/kg,全氮含量为1.01 g/kg,属中等偏上水平;速效钾含量为201.75 mg/kg,水平较高;而铁、锰、铜、锌、硼和硫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55,6.74,1.14,1.33,0.69,71.07 mg/kg,水平偏低,说明耕作层普遍缺乏中、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4.
菜园土壤氮磷钾硫养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对哈尔滨市7 个重点蔬菜产区共 59 个耕层土样进行分析有机质, 全氮、磷、钾、速效氮、磷、钾和有效硫的含量。结果表明: 菜园土壤有机质, 全氮、磷, 速效氮、磷和硫的含量高于相邻粮田。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与相邻粮田相比, 增加的幅度很小, 并有一半反而下降。粮田土壤的有效硫指数 ( S A I) 大部分属于低级。菜田土壤的 S A I大部分属于中级。  相似文献   

5.
陕西农田土壤硫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陕西省6个主要气候类型区农田的耕层土壤样品305个,测定其全硫和有效硫含量。结果表明,陕西省土壤全硫含量变幅为33~769 m g/kg,平均值为360 m g/kg,有效硫含量4.6~157.3 m g/kg之间,平均值29.3 m g/kg。全省不同气候类型区全硫含量顺序为:渭北旱塬区>陕北丘陵区>关中灌区>陕北风沙滩地>陕南川道区>秦巴浅山丘陵区,有效硫含量顺序为:陕南川道区>陕北风沙滩地>秦巴浅山丘陵区>渭北旱塬区>关中灌区>陕北丘陵区。土壤全硫和有效硫之间、全硫与有机质之间、有效硫与有机质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全硫与土壤pH之间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南方主要烟草种植区植烟土壤肥力特征及硫素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云南剑川、贵州镇远、湖南宁乡3个南方主要烟草种植区植烟土壤的肥力特征及硫素状况。结果表明,3个植烟区土壤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明显偏高,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为中高水平;土壤有效硫及全硫含量为中等和丰富水平。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与土壤全硫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兼顾土壤类型与样点空间分布相对均匀性的前提下 ,采集了中国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个县 (吉林省公主岭、黑龙江省的海伦县和北安县 )的黑土样点190个。采用元素分析仪法对不同地区的黑土中有机质、全氮和全硫进行分析 ,同时采用常规法对其全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不同地区黑土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硫和全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公主岭地区各项指标均低于北安地区 ,海伦地区居中 ,表现出随纬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的趋势。不同地区黑土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开垦年限增长而降低 ,全硫和全磷的含量变化则不明显。由于黑土中有机质、全氮、全硫和全磷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 ,因此可用黑土中有机质含量作为评价其土壤肥力质量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8.
分析武夷山风景区2008-2010年3年期间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分析植被分布格局和海拔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武夷山风景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总体呈现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趋势,气候和植被类型的综合作用决定了有机质和氮素的空间分布。②土壤有机质、全氮在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具有空间相关性。土壤深度与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呈现负相关,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占0~6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的40%以上,甚至可高达66.33%。③从整体上看,3年间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基本上呈现不变的趋势,表明武夷山景区在近几年开发旅游过程中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9.
在兼顾土壤类型与样点空间分布相对均匀性的前提下,采集了中国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个县(吉林省公主岭、黑龙江省的海伦县和北安县)的黑土样点190个。采用元素分析仪法对不同地区的黑土中有机质、全氮和全硫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常规法对其全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黑土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硫和 全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公主岭地区各项指标均低于北安地区,海伦地区居中,表现出随纬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的趋势。不同地区黑土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开垦年限增长而降低,全硫和全磷的含量变化则不明显。由于黑土中有机质、全氮、全硫和全磷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因此可用黑土中有机质含量作为评价其土壤肥力质量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土壤中硫素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主要土壤类型和不同肥力水平土壤耕层含硫量测定结果表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石灰性土壤和湿润地区非石灰性土壤的含硫量无稳定差异;两种类型土壤硫素状况的主要区别可能是有机硫和无机硫的相对比例,即无机硫在石灰性土壤中所占比例较高。低于多数作物有效硫临界值的土壤主要分布在陕南和陕北地区,关中地区所占比例较小。影响有效硫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质、物理性粘粒和土壤全硫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耕作、施肥、灌溉等农艺措施对水稻土硫素状况的影响,研究了在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稻作制、有机肥用量及地下水位对水稻土全硫及有效硫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稻作制间,耕层土壤全硫含量以稻-稻-冬泡最高,稻-稻-冬绿次之,稻-稻-冬油最低;有效硫含量则以冬绿处理最高,冬泡处理最低;不同有机肥施用水平之间,耕层土壤全硫含量为常量有机肥处理最高,高量有机肥处理居中,化肥处理最低.高地下水位能提高土壤中全硫含量,但不利于土壤硫的有效化.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耕作、施肥、灌溉等农艺措施对水稻土硫素状况的影响,研究了在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稻作制、有机肥用量及地下水位对水稻土全硫及有效硫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稻作制间,耕层土壤全硫含量以稻-稻-冬泡最高,稻-稻-冬绿次之,稻-稻-冬油最低;有效硫含量则以冬绿处理最高,冬泡处理最低;不同有机肥施用水平之间,耕层土壤全硫含量为常量有机肥处理最高,高量有机肥处理居中,化肥处理最低。高地下水位能提高土壤中全硫含量,但不利于土壤硫的有效化。  相似文献   

13.
甘蔗的硫营养与土壤硫素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甘蔗种植区气温和降雨量均较高,土壤风化和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磷、钾、硫和阳离子代换量均较低。有近1/3面积土壤全硫含量和有效硫含量低,硫素供给不足;有近1/2面积土壤全硫含量和有效硫含量处于中等水平,随着甘蔗生产的不断发展,广西甘蔗种植区土壤有较大面积正面临着缺硫和潜在缺硫的影响。相对于不施硫肥处理,甘蔗施用硫肥的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单茎重均有所增加,平均增产5.24%~9.43%,过磷酸钙中硫的增产效果和后效均低于含硫磷铵。甘蔗施用硫肥还能提高蔗糖分和纤维分,经济效益显著,其产出与投入比(VCR)为18.20~20.23,其中以施用含硫磷铵效益最佳。甘蔗施用硫肥能显著增加植株各部位的硫含量,但叶片的硫含量高于蔗茎;随着施硫量的增加,甘蔗对硫素的吸收量也增加,每公顷甘蔗的吸硫量达到44.1~67.0 kg;根据养分平衡分析,不施硫肥的甘蔗每年硫养分亏缺23.80 kg/hm2。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硒、硫浓度对大豆植株干物重,硒、硫、氮、磷含量影响的水培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当营养中硫的浓度为60mgL~(-1)时,0.025mg SeL~(-1)的加入使大豆植株干物重达到最高;60mg SL~(-1)的加入对植株吸收硒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营养液中硫的浓度为30 mgL~(-1)时,随着硒浓度的增加,植株中硫的含量显著降低,但对磷无影响,而当营养液中硫的浓度增加到60mgL~(-1)时,在低硒(0.025mgL~(-1))浓度下,显著地提高了植株中硫和磷的含量,硫与磷的吸收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61~(**)。本试验的硒、硫浓度对植株吸收氮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作物施硫效应与土壤硫素平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南省几种主要土壤类型上,对几种主要作物进行了施硫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硫经济效益较好,小麦增产3.5%~13.4%,玉米增产3.5%~11.7%,大豆增产7.1%~13.5%。在施硫量相同情况下,小麦、玉米施硫磺增产效果大于石膏,而大豆施石膏的增产效果则优于硫磺。如要维持当前土壤硫素水平,每年需通过施肥补充3.1~5.6kg/亩。  相似文献   

16.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方法,安排硫、氮复合沉降对邓恩桉幼林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邓恩桉幼龄林胸径增长量对模拟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排除年龄生长的影响,建立邓恩桉胸径生长响应的回归方程:■=0.776 3+0.193 5x1-0.125 6x2-0.510 0x1x2-0.245 0x12-0.597 5x22,分析硫、氮复合沉降对胸径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编码值为0.394 9(纯硫为28.20 kg.hm-2.a-1)和氮编码值为-0.105 1(纯氮为64.78 kg.hm-2.a-1)时,邓恩桉胸径年增长量可望达到最大0.84 cm。  相似文献   

17.
硫素对红葱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霍格兰氏完全营养液培养研究不同施硫水平对红葱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红葱单株产量随着施硫量增加而提高,在生长后期,施硫量的增加对红葱产量无明显影响,葱的分蘖数、叶片数随硫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多。不同浓度的硫素处理对红葱维生素C和色素含量影响不大,特别是生长后期;随着施硫量的增多,植株中硝酸盐含量呈增加趋势;红葱丙酮酸含量随生长和供硫水平提高而增强,但是施硫量超过2.1mmol/l,丙酮酸含量差异不大。适合水培红葱生长的硫浓度范围为1.4mmol/l~2.1mmol/l。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了芥菜Brassica juncea(var multiceps)在土培情况下对稀土吸收的剂量效应关系以及改善营养条件和添加有机配体对其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在植物中的累积与NH2NO3提取态稀土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添加有机配体、S和N可以提高稀土的生物可利用性,其中添加有机配体最这明显;P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施用化肥和秸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潮土上进行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性质有明显影响.施用化肥和有机肥都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化肥和有机秸秆肥对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不同.化肥倾向于增加不同形态腐殖质的含量,同时提高松解态和稳结态腐殖质的比例,加速消耗地力;而有机秸秆对腐殖质形态作用不如化肥明显.化肥和有机肥都能增加土壤腐殖酸含量,化肥促进腐殖酸中富啡酸(FA)含量增加而对胡敏酸(HA)影响不大,造成HA/FA下降;与化肥作用相反,有机秸杆肥提高腐殖酸中胡敏酸含量而对富啡酸影响不大,结果使HA/FA升高.化肥使有机质品质变差,而有机肥使有机质品质改善,生产上宜有机、无机结合施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不同硫肥对水稻的效应及在水稻栽培农业生态系统中硫的循环与平衡情况,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不同来源的硫肥设为7个处理包括:对照(不施硫),硫酸铵,过磷酸钙,自然硫素,石膏,50%石膏 50%自然硫素,70%石膏 30%自然硫素,对水稻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硫肥对早稻谷粒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加9.1%~10.3%。在早稻上施用硫肥可以提高干稻草产量和每公顷有效穗数,稻草产量增加5.3%~11.6%。施硫肥对株高和穗长没有明显影响,但可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在早晚稻的稻草和谷粒中,硫含量没有明显提高,但在早稻明显提高了硫的吸收。施硫肥可以使水稻获得较好的效益,其中自然硫处理的净产值最高为1882.6元/ha。在广西,以水稻-水稻为栽培方式的地区每年施用30Skg/ha,土壤中硫保持正向平衡,而如果不采用这个施肥比例,土壤硫保持为负平衡;在这些地区,利用各种硫源包括硫肥施硫,对水稻生产将是一种较好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