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某些书刊上看,笔者认为石榴盆景的培育存在着误区,在此,愿以临潼石榴栽培经验与行家探讨。误区一:认为石榴喜干恶湿。贵刊九七年十二期《新崛起的平邑盆景》一文就持此观点。可是据这里的栽培情况看,石榴并不怕湿。相反,水浇充分的地方石  相似文献   

2.
1983年,朋友送我一棵玛瑙石榴。几年后小苗长大了,花开不断,鲜艳漂亮。但一次出差几天后回家,见树上长了很多刺毛虫。深感讨厌。真想丢弃,可有点舍不得。后想出个办法,除虫后种在河边乱石瓦堆里,管它死活,十多年未去看它。1994年起,订阅了《中国花卉盆景》等杂志,爱好并开始学习制作盆景。无意中在河边看到这棵石榴,已长得很高,根部有十  相似文献   

3.
20年前朋友送给我一株柠檬。看盆龄少说也有十几年,但只是作为盆栽观果,从未按盆景要求整形。茎基部嫁接处有一蘑菇状的疙瘩,形态奇特,是整株树的亮点。从盆景要求来看根部分布较理想,四边出根,抓地有力。其最大的缺点是树干、树冠太高,内膛松散无枝叶。  相似文献   

4.
这盆石榴盆景,是用10株石榴小苗组合制作的。整个过程仅用一年,制作方法极为简单。组合移栽去年春天,我在整理一棵石榴树时,从根部挖了10多株石榴小苗。原准备扔掉,觉得丢了可惜,但又没那么多盆分栽,就随手拢在一起种在一个花盆里。石榴极易成活,栽种不久就萌发了新芽。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自建的庭院式微型石榴盆景园,它在漯河市沙北海河小区二号楼前,当你走进园子时,你不禁会为一盆盆飞红吐翠的石榴盆景而惊叹:树桩古朴飘逸,刚柔相济,繁中求简,露中有藏,枝枝叶叶,摇曳生姿,自然和谐。 园主人叫张尽善,说起鼓捣石榴盆景,他有一肚子话对你说。他说那是1982年,当时他在许昌地委行政科负责保卫和绿化。由于工作需要,他经常赴郑州、开封、洛阳等地参观,慢慢地就爱上了盆景艺术,在省农大陈树国教授的指导下,他从乡土树材出发,开始制作石榴树木盆景。在实践中他发现,石榴对生长环境适应性较强,寿命可达百余年,即使臂断肢残,伤痕累累,仍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把精神和物质的双重美德慷慨奉献  相似文献   

6.
树林盆景是艺术世界里的一朵奇葩。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流派,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改革开放以来,步入盆景艺术世界的朋友越来越多,中国盆景已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然而,一种困惑逐渐地在我的心里弥漫:一种心痛刺得我不得不说:树木盆景的创作难道非要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  相似文献   

7.
枯木逢春     
石榴是河南中州盆景的主要树种之一,尤其在我们商丘,拥有一大批石榴盆景爱好者,随便走道哪个盆景爱好者家中,都会发现收藏有石榴盆景,少则几盆,多到几十盆,上百盆,有的甚至别无所爱全部是石榴盆景。笔者从数百盆精关的石榴盆景中选了几盆与大家共赏,并由此可见商丘石榴盆景之一斑。  相似文献   

8.
<正>细读《中国花卉盆景》2008年第1期湖北程靖平先生写的《我养墨石榴的体会》一文,觉得程先生的许多看法都很有道理。我与程先生一样,也对墨石榴情有独钟,6年前我从安徽六安邮购了一株墨石榴2年生苗,养植至今。这里我把这几年的体会按照程先生原文的标题顺序写下来,旨在与程先生及其他花友交流探讨。生长势问题经过多年的栽培和观察,我发现墨石榴与月季石榴相比,同样的4年生扦插苗,在一样的光照、水肥条件下,墨  相似文献   

9.
我有一盆福建茶(见右上图),经养护修剪,成为A形。有的朋友观赏后觉得左边第二枝太长,建议我短截;但也有朋友认为这是较好的一个飘枝短截太可惜。我没有把握,拿不定主意,不敢动手修剪。于是就在电脑上试着作为几种不同形态的处理(见图B~E)。未知这五种方案哪一种最理想,欢迎盆景大师和广大盆景爱好者给我出主意、提建议。由此我想到了这么一个问题,利用现代科技,有助于盆景的修剪造型。如果考虑不成熟就下剪,那会造成遗憾。而先在电脑上作多种试剪方案,选准选定了再动剪,就比较理想了。  相似文献   

10.
1984年8月14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一位中国人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来访者络绎不绝。他,就是农民出身的扬派盆景艺人王益三。王益三是江苏省扬州市盆景协会会员,原在江苏省江都县曹王林园场工作。别看他才到不惑之年,从事扳扎盆景的艺术生活却已有26年了。他扳扎的扬派盆景造型别致,意境深远。有的犹如漓江山水;有的好象溍蛟探壑;有的形若龙凤展翅;有的胜似闲云飞舞。喜看这些艺术珍品,不能不使人从内心钦佩王益三的高超技艺。前年五月,在江苏省盆景艺术展览会上,王益三制作的“闲云无意任西东”、“古枝新萼孕红霞”、“我欲乘风飞去”等独具匠心、妙趣横生的盆景,博得观众的一致好评。一位美国朋友参观展览后伸出大拇指称赞说:“杰作!杰作!”并把他的盆景作品一  相似文献   

11.
2001年夏,一位朋友给我抱来一株枝软叶蔫不带盆的石榴。说是他邻居家的,养了好几年从未结过果,花也不多,有人戏说是公的,主人听后一生气,把它扔了。听说我爱养花,问我能不能养养看。我认真察看,从根系判断是扦插苗长大的;从叶形判断属酸石榴种;从主干粗细及表皮颜色、粗糙程度判断,树龄至少也有7~8年了。只见众多枝条细长,杂乱交叉,很明显是肥水过多造成的徒长,所以开花少,不  相似文献   

12.
经过几年实践证明,选形状好的石榴枝、干进行扦插是制作石榴盆景快捷而有效的方法。本人近几年来用此法培育制作了一些石榴盆景,现将制作程序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3.
我的一盆石榴盆景(见照片)是2000年3月底上盆配植的,当年就基本成型,结果13个。此石榴是株5年生实生苗。当时成丛生状,在主干旁生有两个蘖枝,因过去未及时修剪,都已长成差不多有主干粗细了。2000年3月24日,我经过审视,将植株嗑出瓦盆,将大部分盆土去掉,大胆地将两个蘖枝剪掉,剩下主干。然后留下1个主枝和两个上侧枝,其余杂乱枝条统统剪掉。在剪枝时,将留下的3个枝条的端部修剪成“托儿”  相似文献   

14.
我的家乡如皋是全国著名的盆景之乡。在我们这儿,几乎遍地是花木,到处见盆景。身在其中的我,自然也就喜欢上它们了。早在1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我由乡下购进了一批桧柏小苗,满以为凭着一腔热情,定能把它栽培成材。然而经过一年多的折腾,这批小苗几乎九死一伤,所剩无几。正当我为之烦恼时,我从朋友处得知,有一本专门介绍花木盆景栽培的杂志,她就是  相似文献   

15.
石榴可通过播种、扦插等方法获得。我这两株微型石榴盆景(上图),便是剪一年生枝条扦插,在微盆内培育二三年后挂果的。如果要截取较粗的枝条,可采用空中压条法。枝条成活后,应先地栽或在较大的花盆中培育1—2年,待其根系发达后再移入微盆。换盆的时间以春季为好。尽管石榴耐旱,但由于盆小土少,水分容易蒸发,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炎热夏季容易夭折。我将微型石榴盆景放在自制的沙盘内养护,效果很好。沙盘是选用一个长宽约30×40厘米、高25厘水白色泡沫盒,底部戳一  相似文献   

16.
看了《中国花卉盆景》第7期《我对<丁香和蚂蚁>的看法》"编后语"发出的疑问:蚂蚁和蚜虫,到底是各不相扰的"朋友",还是生就的"冤家"?想说说我的看法。我认为它们既是一对互相利用的朋友,又是一对祸害植物的帮凶。事情还得从种甜瓜说起。甜瓜苗最易招惹蚜虫,特别是干旱的时候。每到此时,我就用内吸性农药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您好!现就贵刊2004年第12期盆景世界栏目《能否说是新款盆景》一文,发表一些笔者看法.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从作品的照片上看,作者在造型上是想有所突破。但我觉得作者把盆景艺术看得太简单了。要知道任何一种艺术的创新都应建立在雄厚的传统的基础上,抛开传统,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作品也将无生命力可言。现  相似文献   

18.
石榴盆景崩果,导致鸟食,是盆景爱好者与盆景经营者非常烦心之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基本弄清了崩果原因,并成功地进行了预防。如右图《青春再现》作品,虽经雨露多次侵袭,始终无一果崩裂。现与同仁商榷与共享。  相似文献   

19.
1984年,我正在上小学,还不曾听说过《中国花卉盆景》。但是从那时起,家乡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以及有趣的自然课就给我播下了热爱植物的种子。后来随着自己的成长。渐渐地知道的植物也多了。上大学以后,在学校图书馆第一次看到《中国花卉盆景》杂志。之后每每有时间就去翻一翻,并认真地记录下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这一期已看了几遍,就只好耐心等待下一期的到来……也是从那时起,我真正开始接触盆景。  相似文献   

20.
《中国花卉盆景》2006年第3期曾刊登《我的两棵盆栽石榴》,主要介绍了2005年前的管理情况。2006年管理这两棵石榴时,我又采取了新措施,获得了空前大丰收;同时也发现某些瑕疵,故再写续文与花友们交流。这两盆石榴由于放在平房顶上通风透光,并在2005年重视了科学管理,2006年春天坐蕾特别多。红皮石榴过去每年最多开5~6朵花,这次竟坐蕾数十个,白皮石榴坐蕾更多。经多次疏减,每盆均匀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