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厂化栽培白色金针菇优良菌株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怡 《上海蔬菜》2008,(5):114-115
金针菇又名冬菇、朴菇、构菌、青杠菌、毛柄金钱菌,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伞菌目Ⅵ蘑科金钱菌属。金针菇菌盖滑嫩,菌柄细长脆嫩,形美味鲜,是著名的食药两用菌和观赏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俗称构菌、朴菇、冬菇等,属伞菌目、口蘑科、金针菇属,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金针菇人工栽培技术并不复杂,只要能控制好栽培环境的气象条件,就容易获得优质、  相似文献   

3.
对收集的37个黄金针菇菌株进行拮抗、菌丝培养及出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黄色金针菇菌株具有遗传多样性,37个菌株可以分为18个类群,最大群包含12个菌株,最小群仅含1个菌株,其子实体颜色可以分为三类:(1)菌盖金黄色,菌柄中上部浅黄色、菌柄根部褐色;(2)菌盖浅黄色,菌柄白色,菌柄根部浅黄色或浅褐色;(3)菌盖深褐色,菌柄浅褐色。  相似文献   

4.
大杯覃生物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火火 《食用菌》2002,24(4):13
大杯覃又名猪肚菇、大杯伞 ,子实体出土时成棒状 ,后逐步分化成菌盖和菌柄 ,所以又叫笋菇。属大型肉质伞菌 ,菌柄中生 ,菌柄表皮厚且韧 ,中间肉质 ,菌盖平展成伞状 ,有菌褶。该菇一般 5~ 10月发生于林中及草地上 ,子实体单生或群生 ,具有木腐生和土生的特点。我市新罗区食用菌  相似文献   

5.
薛华 《食用菌》2012,(2):59-59
金针菇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俗名金针菇丛枝病,或针尖菇,这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当栽培袋或菌瓶由菌丝生长转到子实体形成阶段时,出现菇蕾丛生,只长菌柄不形成菌盖,菌柄伸长到一定长度时,顶端产生分枝,小分枝生长一定时间后又产生分枝,小分  相似文献   

6.
运用改良石蜡切片法制备了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子实体不同发育时期的切片,观察其菌褶和菌柄的细胞结构。结果表明,以柠檬烯为透明剂,金针菇子实体组织结构清晰、完整、无皱缩。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金针菇子实体组织切片发现,金针菇原基内部有呈菌丝无规则扭结状态的菌盖结构,随着子实体不断发育,菌盖下端有菌褶结构分化,随后菌柄结构随菌盖发育而进一步分化,菌柄组织细胞状纵向紧密排列,横切面有维管束状细胞呈外紧密内疏松状排列且其间有孔洞出现,菌褶菌髓部呈菌丝与球泡状细胞共同存在的异型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7.
北方地区杏鲍菇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国才 《北方园艺》2007,(5):235-236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雪茸,属于真菌门、真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属.因味香如杏仁,肉肥似鲍鱼而得名,其菌肉肥厚,菌盖和菌柄脆嫩,味道鲜美,市场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UHPLC-Q/TOF-MS)对黄色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菌柄和菌盖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色金针菇菌柄和菌盖代谢产物差异明显,得到8个差异代谢物,分别为L-瓜氨酸(L-citrulline)、α-亚麻酸(alpha-linolenic...  相似文献   

9.
林地杏鲍菇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杏鲍菇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肉质伞菌。杏鲍菇的菌柄和菌盖质地脆嫩,肉质肥厚,味道鲜美,且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素有平菇之王的美誉。杏鲍菇与其他一般品种的平菇、香菇、鸡  相似文献   

10.
贺家康  贺令 《食用菌》1993,15(3):30-31
金针菇有许多名称,根据子实体的菌盖形似铜钱大小、菌柄上有绒毛,故名毛柄金钱菇;因它常发生于构树的枯枝上,故又名构菌;它耐低温多在寒冷的冬季出菇,所以也称“冬菇”;因菌柄形状及色泽极似金针菜,故名金针菇(商品名)。经过人工栽培选育菌柄、菌盖均为白色,故名白金针菇,实为银针菇。银针菇在香港、日本、深圳等地市场供不应求。银针菇与其它菌类  相似文献   

11.
宫敬利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0):148-148
滑子蘑(Pholiotanameko)又称滑菇、珍珠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鳞伞属。因其菌盖菌柄粘滑而得名,且菇体整齐,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是著名的食用菌。滑菇是低温性食用菌,适于在我国北方地区栽培,从其栽培特性和市场前景看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食用菌。  相似文献   

12.
平菇     
正【别名】侧耳、耳菇、北风菌、蚝菌。【来源】为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侧耳属(平菇属)植物侧耳Pleurotu sostreatus(Jacq-exFr.)Quel.的子实质体。【产地】我国各地区均有栽培。【形态特征】平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菌丝体是白色、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子实体丛生或叠生,分为菌盖和菌柄2个部分。菌盖呈贝壳形或舌状,褶长,延生。菌柄生于菌盖一侧(偏生或侧生),白色,中实,柄着生处下凹。孢子圆柱形,无色,光滑。  相似文献   

13.
乳胶圈替代塑料套环栽培金针菇快速发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针菇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小火焰菌属或金钱菌属.金针菇因其符合"天然、营养、保健"的要求,而深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4.
茶薪菇在云南大理州的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薪菇,又名茶树菇、油茶菇、柳环菌、柳松茸等,隶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粪锈伞科、田头菇属。茶薪菇菇色金黄悦目,香气纯正,菌盖肥厚,菌柄脆嫩,鲜嫩可口。每百克干品中含蛋白质19.6g,脂肪2.1g,碳水化合物30.3g。干品  相似文献   

15.
珍稀食用菌真姬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姬菇又名玉蕈(Hgpsiygusmarmoreus),属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离褶伞族玉蕈属。人工栽培上世纪70年代始于日本,近年来我国山西、福建、河南等省开始引进种植。真姬菇质地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栽培方法简单,栽培原料广泛,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是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珍稀食用菌。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作以介绍。1生物学特征1.1形态特性真姬菇属伞菌,菌盖幼时为半球形、圆整、平实、边缘内卷,成熟时菌盖平展,中心下陷,边缘略上翘。菌盖直径1~10cm,颜色浅灰白色至深褐色。菌柄中生,粗细…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淀粉酶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子实体发育的作用,针对已经鉴定的金针菇淀粉酶家族基因(6个α-淀粉酶和1个γ-淀粉酶),采用定量PCR方法对其在不同发育时期(从原基形成第1天到第12天成熟开伞期)、不同组织部位(菌盖和菌柄)的表达量进行测定,进而分析其表达模式。结果显示:7个淀粉酶基因在菌柄中表达量均高于菌盖;其中,α-Amy-5和γ-Amy-1在菌柄中的表达量变化为先下调再上调,两个基因预测编码蛋白均有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在细胞外,推测其可能参与菌柄细胞壁的形态建成;α-Amy-3亚细胞定位在线粒体中,与其它各发育时期相比,其在菌柄快速伸长期表达量达到最高。α-Amy-1和α-Amy-6基因则在金针菇成熟期表达量最高,推测其可能与金针菇菌盖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7.
1981年12月,在我县政府机关院内的一株苹果树基部,长出一丛伞菌,当时寒风凛冽,气温在摄氏5度以下,而它却似花团锦蔟,茁壮成长。其子实体丛生,菌盖初期呈球形,后期平展,圆形,边沿黄褐色,中央淡黄白色,菌盖直径2~6厘米,湿时滑润,菌肉白色;菌柄中生,长5~12厘米,上部黄褐色,下部有浅黄褐色短绒毛,无菌环和菌托;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细小。经鉴定为金针菇即构菌(Collybia velutipes)。并于12月7日进行菌  相似文献   

18.
何成武  郝利平 《食用菌》2012,(4):6-7,22
以金针菇为原料,研究了温度、pH以及底物浓度对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的影响。建立了金针菇酶促褐变反应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金针菇PPO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5.0。采用Michaelis—Menten机理描述得金针菇PPO相应的动力学参数KM=0.075mol/L,Vmax=5.744U/min。同时,考察金针菇不同部位PPO活性,结果表明:菌柄上PPO活性>菌盖>菌柄中>菌柄下。  相似文献   

19.
<正>茶薪菇,又名茶树菇、油茶菇、柳环菌、柳松茸等,隶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粪锈伞科、田头菇属。茶薪菇菇色金黄悦目,香气纯正,菌盖肥厚,菌柄脆嫩,鲜嫩可口。每百克干品种含蛋白质19.6g,脂肪2.1g,碳水化合物30.3g。干品  相似文献   

20.
灵芝属多孔菌目。它与伞菌目的普通蘑菇有所不同,蘑菇的菌盖下有菌褶,而灵芝子实体的下表面有菌管。子实体有侧生的菌柄,革质而坚韧。在多孔菌中灵芝是很独特的,因为它的子实体呈扁平状,象涂过紫胶般那样光滑,通常为红色,长在树干、段木或树桩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