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我国北方农村地区,户用沼气池多为常温发酵,发酵温度偏低,尤其在冬季气温较低时,多数沼气池无法正常使用甚至停用,造成资源的较大浪费,同时也降低了农户使用和建造沼气池的积极性。为了消除环境温度对沼气池的影响,提高沼气池产气率,笔者将沼气池与太阳能集热系统相结合,设计出一款适用于北方寒冷地区的高效太阳能户用沼气池,有效提高了沼气池的发酵温度,解决了北方寒冷地区沼气池冬季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农村家用沼气池的池容产气率,改变沼气池出料难状况和使所产沼气的压力更加符合各种燃烧器的额定压力,我们设计了“双层干湿交替发酵沼气池”。经过安徽省阜阳地区、四川省重庆市等地的验证试验,效果较好。“双层干湿交替发酵沼气池”的结构如图所示。它分上下两个发酵室。上发酵室类似半塑式沼气池,配料浓度一般控制在20%(TS)左右,是干发酵部分。下发酵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农村家用沼气池产气率,人们正致力于小型高效、管理方便的沼气池型及发酵工艺研制。影响沼气池产气率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参与发酵的沼气微生物、发酵温度及发酵原料。关于沼气微生物,对农村家用沼气池来说,除新建池第一  相似文献   

4.
玻璃钢沼气池的安装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许多地区已用玻璃钢沼气池取代混凝土沼气池,介绍了玻璃钢沼气池结构特点,安装前准备,玻璃钢沼气池的组装,沼气池全面安装,配料,发酵、启动、运行管理及防冻保温等要求和做法。  相似文献   

5.
赤泥双面革多功能沼气池,是根据沼气发酵原理,在水压式沼气池、半塑式沼气池及干湿发酵沼气池的基础上,吸取各种池型的优点,为适合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发酵原料,并利于沼气综合利用而设计的。通过两年的试验,效果显著,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981年我们在威海市江家寨新能源村进行了沼气池池型选择与固体发酵新工艺(也称于发酵)生产应用试验,当年三月开始建池,五、六月分别投料和运转,十月召开了专家评议会,确定两结合沼气池与固体发酵工艺适宜北方农村推广应用,该村已建两结合沼气池189口,采用固体发酵与水压池发酵相结合。威海市1983年进行全市扩大推广,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沼气池的需热量和月份产气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度对沼气池甲烷菌的发酵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发酵温度与沼气池的需热量、月份产气率之间关系的分析,得到温度与沼气池的需热量近似线性关系,而随着温度的升高,月份产气率下降,逐渐趋于平缓.从经济性的角度,不同月份应选用不同的发酵温度.其中在寒冷的季节,注意沼气池的保温.同时结合不同地区的可再生能源来加热沼气池,实现经济最优...  相似文献   

8.
柳忠发 《中国沼气》1993,11(4):24-24
农村沼气池由于发酵原料的千差万别,有的用户不注意发酵工艺,认为只要沼气池修建质量好,不漏水,随便投点原料就能产气点火煮饭。其实,如果忽视了发酵工艺,就会导致发酵失败。沼气池不产气,若不及时“医治”,就可能成为“死池子”,会严重影响农户办沼气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已修建了几百万口小型家用沼气池;其数量还将不断地增加。这些沼气池必须有合适的发酵技术才能充分发挥效益。由于农村沼气池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它们的发酵技术也应当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就怎样评价和选择农村沼气发酵技术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寒地区一种新型辅助燃烧式沼气池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针对农村沼气池建设中存在的"冬季受低温影响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开发出新型辅助燃烧式沼气池建造技术。辅助燃烧式沼气池是集燃烧池、沼气池为一体,利用生物质能,在特定燃池内有序燃烧,产生温度,经设施能量转化,给池内持续输送热能,提升池内温度,达到细菌可活动及发酵温度,促进池内细菌、甲烷菌活动、繁殖、分解、发酵,厌氧消化有机物、产生沼气,从而保证沼气池冬季能够正常产气和使用。通过技术改造,可完善沼气池功能,克服了气温对沼气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嗜酸乳杆菌和肉糖葡萄球菌作为混合发酵剂添加到猪肉干中,研究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食盐添加量4个因素,通过测定pH值和感官分析来确定猪肉干的最适发酵条件。结果显示: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36 h,发酵剂接种量2.5%,食盐添加量1.5%,pH值5.2~5.3时,达到猪肉干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奶牛粪沼气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德华 《中国沼气》1994,12(4):13-16
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影响奶牛粪沼气发酵的基质浓度,pH值接种量和添加人粪尿等诸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温度条件下,解决好扔牛粪沼气发酵关键在于控制好基质浓度和pH值。从中优化出最佳的奶牛粪沼气发酵的适宜条件:基质浓度过度%左右,接种量以15%~20%为佳,pH值应严格控制在中性偏微减性范围(7.0~7.4),人粪尿添加量宜小于15%。原料配比以C:N为20~25  相似文献   

13.
研究低温挤压加酶脱胚玉米粉,直接液化、糖化、发酵、蒸馏生产酒精技术,并考察了脱胚玉米粉挤压前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挤出物糖化时糖化酶添加量、糖化时间、液化时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发酵时酵母添加量对醪液的主要考察指标(醪液的酒精度、淀粉出酒率、残总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本研究的挤压-糖化-发酵系统主要参数优化值对应的醪液发酵48 h的酒精度、淀粉出酒率分别为13.45%和59.21%,高于对照挤压不加酶脱胚玉米醪液的对应值13.08%和57.85%,也高于脱胚玉米传统酒精生产工艺醪液的对应值12.89%和56.6%.  相似文献   

14.
鸡粪、猪粪与秸秆混合厌氧发酵配比参数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鸡粪、猪粪、麦秆和玉米秆为发酵原料,采用混料设计和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鸡粪、猪粪、麦秆和鸡粪、猪粪、玉米秆原料混合厌氧发酵进行了优化。混料设计以3种原料为自变量,中心组合设计以鸡粪与猪粪的比例和碳氮比为自变量,均以甲烷产量为响应变量。结果表明,3种原料混合厌氧发酵的甲烷产量显著高于单一原料及两种原料混合发酵;多原料间在发酵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提高了甲烷产量,在优化配比下,各试验组实际甲烷产量分别是其期望值的1.62、1.70、1.66和1.73倍。混料设计和中心组合设计均可优化混合原料发酵的原料配比,但中心组合设计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沼气厌氧发酵生物催化剂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厌氧发酵用多功能催化剂(如微生物、酶、营养物质、吸附剂、消泡剂、螯合剂及染料等)的研究进展,强调了催化剂在厌氧发酵中的作用,讨论了沼气发酵菌群、工艺控制和系统处理废弃物等方面的关键问题,突出了使用催化剂的技术优势,并对催化剂在厌氧发酵中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沼气的生产不仅使生物质资源得到深度开发和循环利用,而且实现了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多层次的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对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豆营养价值极高,对其进行磨浆,利用乳酸菌发酵,可以得到具有风味和营养的发酵制品——酸豆乳。介绍酸豆乳的生产工艺,分析酸豆乳生产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为优化酸豆乳生产工艺以及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秸秆与粪便不同配比发酵产沼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秸秆与粪便的不同原料配比,设置十个处理进行沼气发酵试验。通过对比启动时间、总产气量、TS产气率及甲烷含量等参数,以探讨最佳的原料配比。结果表明:秸秆比例过大或过小生产沼气的效率均不高,只有50%秸秆与50%粪便配合时,其总气量,TS产气率及甲烷含量才达到最高。秸秆原料可完全替代粪便生产沼气,但必须进行前处理,且发酵启动慢,比纯粪便原料慢了3~10天,产气高峰期也推迟了15天左右,但产气持续时间较长,可达6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8.
半环对撞流干燥的流动与传热传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半环对撞流干燥过程中的流动与传热传质数学模型,针对模型各部分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合适的数值处理方法进行了数值计算,不同工况下,模型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能较好地预测干燥过程中入口空气温度,载带率及物料初始含湿量等因素对干燥过程的影响。通过对模型计算和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半环对撞流干燥速率与降低干燥能耗和费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研究循环应力历史对堆石料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大型多功能静动三轴试验机,对堆石料进行了一系列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动力变形试验研究,重点探讨了循环应力历史对堆石料体应变和偏应变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堆石料经历初次循环荷载作用后,再次经受循环荷载作用时的抵抗变形能力有所提高;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发现,应力路径对抵抗变形能力变化幅值的影响较小,试验时所施加的围压、固结应力比、动应力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也可忽略不计,主要与前后两次动应力大小的比值(即循环应力历史系数)有关.分析其原因,在初次循环荷载的作用下,堆石料颗粒之间发生相对滑移、旋转以及颗粒破碎等现象,导致颗粒之间的接触点增多及接触面增大,颗粒之间的咬合能力增强,形成较为稳定的骨架结构;再次施加循环荷载作用时,颗粒之间的稳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所以导致堆石料的变形量减小,抵抗变形的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Three imported and four local synthetic envelope materials were tested in the laboratory with upward flow permeameters to determine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hydraulic performance. The base soil was taken from the site of the Fourth Drainage Project, Faisalabad, Pakistan. Th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included ratios of gradient an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the interface of envelope material and base soil and the discharge through the permeameter, which were evaluated against established particle-retention and filter criteria.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each of the tested materials satisfied the particle-retention criteria because the ratio of characteristic diameters of envelope (O90) and soil (d90) remained less than 2.5. The filter criteria, however, could not be met satisfactorily, particularly during receding hydraulic gradients, when the ratio of envelope and base soil hydraulic conductivities (Ke/Ks) dropped below 1, except in the case of one imported material. Blocking of the soil-envelope interface occurred due to the internal movement of soil particles, particularly during receding grad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