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惠民县良种棉加工厂为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良种繁育基地。先后进行了中棉所 2 8、中棉所 2 9制种及推广工作。但由于人工去雄制种复杂 ,存在着用工多、劳动强度大、产量低、种子成本高等缺点 ,于 1 999年引进了中棉所 38(中抗杂 A) ,进行F1高产示范种植及制种研究。1 品种特征、特性中棉所 38的母本为不育系 ,制种时不需人工去雄 ,从而提高了制种效率 ,可较人工去雄授粉制种减少用工 60 %以上 ,降低种子总成本的 40 %。中棉所 38属中熟偏早品种 ,生育期 1 2 5天左右 ,株型适中 ,叶片稍大 ,色较深 ;现蕾早 ,一般在 6片真叶现蕾 ,平均株高 …  相似文献   

2.
中棉所46高效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棉所46属于陆地中长绒杂交棉品种,纤维长度32.4mm。近两年对其制种期间父母本的开花规律、父本花粉量、授粉技术及制种田管理等进行研究,总结出了中棉所46高效杂交制种技术。1播前培训陆地中长绒杂交棉对亲本的纯度要求比陆地中绒棉品种更加严格,如果两亲本之一在繁育过程中,受天然杂交或人为混杂影响,纯度不高,不单是杂交种的产量降低,更为严重的是纤维品质不一致,不能符合陆地中长绒棉的要求。因此,播种前对制种人员的培训工作显得尤其重要,从而确保杂交种的纯度和质量。2制种田的选择制种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通风向阳、排灌自由、土壤…  相似文献   

3.
棉花胞质不育恢复系花粉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具有哈克尼西棉胞质遗传背景的骨干胞质不育系与育性恢复系为亲本,配制3个杂交组合,以杂交结铃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处理下胞质育性恢复系花粉和花后不同时间不育系柱头的活力差异。结果表明,2 ℃低温保存可有效延长恢复系花粉活力的保持时间,但在低温条件下恢复系花粉活力受到抑制,离体室温放置过夜、离体室温放置过夜加短时适当高温(35 ℃)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恢复系花粉活力。不育系开花次日上午柱头活力显著下降,但仍有10%左右的成铃率。胞质不育三系杂交制种可改只上午授粉的传统杂交制种方式为全天授粉制种。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 ,抗虫杂交棉以其抗虫、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 ,深受棉农喜爱 ,但因人工去雄杂交制种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田间保纯措施繁杂等因素限制了杂交制种规模的扩大。几年来 F1杂交种供不应求 ,无法满足棉农的需求。为此 ,1 999年本厂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引进雄性核不育系杂交棉中棉所 38进行试种和试制种 ,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 2 0 0 0年本厂对中棉所 38进行较大面积(1 3.33公顷 )制种 ,喜获丰收。平均每公顷产子棉360 0 kg,产种子 1 950 kg以上。通过对中棉所 38进一步扩大试种表明 ,中棉所 38具有对棉铃虫抗性强、结铃多、…  相似文献   

5.
二系杂交稻“两优2163”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选配。1997年福州市引进多点试种,表现高产、优质、生育期适中,可在福州市扩大试种。1998年秋季在闽侯县开始039hm2的小面积制种,平均667m2产103kg,最高达205kg,1999年在罗源县和闽侯县扩大制种面积667hm2,并进行了春制、中制、秋制不同季节的高产制种技术探讨,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1 制种田的选择选择最佳制种田是杂交水稻高产制种的关键措施之一。二系杂交稻的父母本分蘖比较强,根系发达,生长势旺,而且还需要靠人工辅助授粉。因此,对制种田的选择首先要有一定的隔离条件,以防…  相似文献   

6.
棉花杂交制种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棉花杂交种在生产上的推广面积逐步扩大。河南省目前已经审定了一些棉花杂交新品种,如:豫杂35、豫杂37、中棉所29、中棉所46等。本单位自2001年以来在生产上采用人工去雄授粉的方法进行杂交制种,积累了一些经验,简述如下:1选好制种基地,建立制种技术组织体系制种基地应选在农民群众科学种田水平高的地点,技术人员认真负责且技术过硬,并成立一个由技术人员参加的制种组织体系,对制种工作实行定点、定面积的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制度。2选好制种户、制种田,建立五户联保约束机制2.1选好制种户、制种田。制种户应选择自觉听从技术员指导且…  相似文献   

7.
利用不同液体介质对甘蓝型油菜CMS辅助授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浓度的食用蔗糖和食用盐液体介质及制备的介质花粉,在封闭、模拟制种、开放授粉条件下研究对甘蓝型油菜CMS陕2A、陕3A的辅助授粉效果.结果表明:低浓度糖介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花粉活力,改善柱头环境,有利于外源花粉附着萌发.低浓度糖介质花粉辅助授粉封闭处理的平均结籽数为1.37~2.13粒/朵,有效角粒数为3.80~4.88粒/角;模拟制种、开放授粉处理均能显著和极显著地增加CMS的结实,较大幅度地提高制种产量,以0.5%糖介质花粉对模拟制种田作模拟制种授粉,可使陕2A、陕3A平均结籽数分别提高2.91粒/朵和2.70粒/朵,增产10.35%和11.52%;而4.0%糖介质和1.0%盐介质对模拟制种田辅助授粉和开放授粉处理却表现显著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8.
利用核不育系杂交制种的特点与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工去雄授粉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杂交棉种子生产方法。但这种方法制种程序复杂 ,劳动强度大 ,费时费工 ,种子生产成本高 ;此外 ,由于棉花开花期长 ,结铃部位广 ,繁殖系数低 ,导致杂交制种效率低 ,制约了杂交棉的大面积推广。近年来 ,对棉花单、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的利用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实现了一系两用的“二系法”,并已选育出一批强优势杂交组合应用于生产 ,为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 ,较人工去雄授粉制种减少用工 5 0 % ,降低了制种成本 ,提高了制种效率。另外 ,由于不育系一系两用 ,制…  相似文献   

9.
两系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 38的选育成功 ,克服了杂交制种用工多、成本高、保纯难等问题 ,为加快推广应用抗虫杂交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棉所 38增产幅度大 ,制种技术简单 ,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通过 1 999- 2 0 0 3年的试验 ,集成了“中棉所 38地膜覆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应用该规程的示范田连年单产皮棉 2 2 5 0 kg·hm-2 以上。现将该技术规程报道如下 ,供各地示范推广参考。1适用范围该规程适用于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春播棉田。2群体与产量结构2 .1群体结构。大小行种植 ,大行宽 1 1 0 cm,小行宽60 cm,平均行距 85 c…  相似文献   

10.
棉花杂交制种成铃规律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棉花杂交制种仍以人工去雄授粉方法为主.由于人工去雄授粉与自然授粉在人为因素、授粉期限等方面存在差异,杂交制种田成铃规律与大田生产必然有所不同.研究杂交制种田成铃规律,目的在于科学指导杂交种生产,进而提高棉花杂交制种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中棉所38制种田双行种植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惠民县良种棉加工厂自 1 999年引进中棉所 38的核雄性不育系亲本后 ,制种面积逐年扩大。虽然不育系制种省工、省时 ,但 F1产量比人工去雄制种产量减产 2 5 %。 2 0 0 1年良种棉加工厂中棉所 38F1制种面积 35公顷 ,合计比人工去雄制种F1种子减产 1 2 5 0 0 kg,经济损失高达 5 0多万元。经过认真观察分析 ,笔者认为目前采取的传统种植模式—单行种植法是影响不育系制种减产的主要原因 :( 1 )由于母本不育系中有 5 0 %的可育株没有指示形状 ,苗期育性不能识别 ,未能尽早拔掉 ,可育株与不育株共生期长。 ( 2 )种植密度一般每公顷为9.75…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疆独特的自然环境、特殊的栽培模式、劳动力不足和劳动力成本昂贵等特殊每件,提出新疆杂交棉制种的适宜技术措施及从适当降低制种田密度、定位杂交、改进授粉方法、限量授粉、调整去雄授粉时间等方面改良和优化杂交制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棉所 3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一种新型的转 Bt基因抗虫杂交棉 ,1 999年 5月通过全国品审会审定。该品种母本为双隐性不育系 ,不需人工去雄 ,可直接授粉制种 ,与人工去雄制种相比可降低制种成本 50 %。 2 0 0 0年在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表现特别突出 ,它集抗虫、抗病、丰产、优质、简化制种于一体 ,科技含量高。是目前长江、黄河两大棉区推广种植最理想的品种。1种植表现1 .1 苗势好。中棉所 38子指大 ,出苗快而整齐 ,比一般常规品种提前 2~ 3天 ,子叶肥大 ,平展 ,叶色油绿 ,该品种对苗病和角斑病具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14.
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制种因简化制种和节约劳动力成本已成为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手段。研究棉花花粉育性及“三系”组合F1可育花粉率与产量、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可以达到强化“三系”制种,提高育种效率的目的。用联苯胺-甲萘酚法测定12个不育系与4个恢复系杂交所得的48个F1的花粉育性,统计了可育花粉率并分析了可育花粉率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保存条件下,花粉育性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减弱,51 h内其花粉育性依然保持88%以上,51 h内花粉育性无显著性影响。F1的可育花粉率均低于其恢复系及常规杂交种,大部分组合降低水平在20百分点以内。不同恢复系的恢复力有明显差异, 其中H46恢复力较强。F1的可育花粉率与单株铃数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离体花粉的育性变化规律及“三系”杂交组合后代可育花粉率与产量品质的关系,可应用于异地授粉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三系”杂交种选育,为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杂交油葵制种过程中,因气候、父母本播期、父母本行比、栽培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使制种田母本授粉不良,结实率低,制种产量与质量难以提高。因此,在对亲本适应性、生育期等特征特性详细观察的基础上,针对油葵制种田不利于母本授粉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协调好父母本花期,保证父母本花期正常相遇,使母本充分接受父本的花粉,利于提高母本的结实率,进而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与动态     
水稻花粉贮存研究获得成功 为了在杂交水稻制种工作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摆脱父母本播差期确定和花期花时调整等复杂技术工作,减少制种风险,利于实现制种机械化,人们曾设想将恢复系花粉收集起来,在不损害花粉生活力的条件下贮存,当不育系抽穗扬花时,将保存的花粉取出喷撒在母本上。“六五”期间,湖南省杂交水稻基础理论攻关协作组将此项内容列入研究课题。 由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承担的水稻花粉贮存课题,从1982年开始对26个品种进行试验,包括不同条件及不同时间贮存处理,处理后检查花粉萌发的方法等项,到1985年这项课题基本取得成功。在最佳贮…  相似文献   

17.
皖棉25(灵杂1号),安徽省润禾棉业有限公司选育,2004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品种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铃大、品质优良,制种推广面积迅猛扩大,其制种技术要点如下。1人工去雄1.1制种时间和人员配备。制种时间一般在7月5日至8月20日,40~45d,皖北在8月16日前、皖南在8月20日前结束制种。此期间所开的花全部去雄授粉,不允许自花授粉结桃,要求全株制种。每公顷制种田配备制种人员45~60人,质检人员每1.33~1.67hm21名。质检人员每天逐行、逐株检查3次:上午授粉前检查并去除没有去雄的花朵,授粉后检查授粉情况,已去雄的花是否漏授,授粉是否均匀;下午…  相似文献   

18.
徐关印  刘海清  刘子英 《玉米科学》2006,14(Z1):121-122
针对玉米制种田对母本授粉不利的具体情况,采用人工摇动父本株授粉、人工采集父本花粉授粉、人工剪短母本苞叶、人工剪短母本花丝等方法,可明显提高母本的结实率,提高制种产量。这些方法简单有效实用,在玉米制种基地推广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棉花核雄性不育系杂交成铃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在不同气象条件下、不同时间人工辅助授粉配制杂交组合的杂交成铃率以及不同品种 (系 )作父本的杂交成铃率。结果表明 :以核雄性不育系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成铃率与气温、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 ,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 ;7月 2 0日以前与 8月 2 0日以后的杂交成铃率较高 ,每天 9- 1 1时的杂交成铃率高于 1 4- 1 6时 ;常规品种 (系 )与国产抗虫棉作父本的杂交成铃率较高 ,美国抗虫棉作父本的杂交成铃率较低 ,海岛棉作父本的杂交成铃率高但单铃种子数少。用核雄性不育系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最佳授粉的气象条件为平均气温在 30℃左右、最高气温不超过37℃、日照长、无降水 ;最佳授粉时间在 8月 2 5日以前的每天 9- 1 1时 ;宜选择常规品种 (系 )或国产抗虫棉作父本  相似文献   

20.
随着稻粒黑粉病日趋严重,已成为杂交稻提高制种产量的严重障碍之一。1987年四川省主要制种县病粒率一般为20%左右,高的达40%以上。稻粒黑粉病发病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同一组合保持系发病极轻,一般不到1%,而不育系发病极重。因此,探索父 本花粉与母本发病的关系及稻粒黑粉病在田 间的分布规律,进而寻找农业防治方法,控 制发病程度,对提高繁殖制种产量有重要作 用。 试验简况 试验地点选在杂交水稻制种时间长,有 发病历史的简阳县解放乡。制种组合为汕优 63。试验处理安排大行比1:30制种,厢宽 1.4丈,每小区长2丈,目的是使不同的母 本行离父本的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