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业应用HACCP体系认证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最初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太空总署(NASA)、陆军Natick实验室和美国Pillsbury公司共同研究开发的一种食品监控体系,目的是保证宇航员在航天飞行中的饮食百分之百安全。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将HACCP食品加工控制概念应用于罐头食品加工和水产品的生产。目前HACCP体系已被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如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欧盟和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食品法典  相似文献   

2.
自从二氧化氯气体被发现后,对二氧化氯的研究几经起落,随着二氧化氯优良特性的确认,二氧化氯的应用研究也发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后期,二氧化氯作为食品消毒剂和饮用水杀菌剂得到了美国农业部(USDA)和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鸽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virus,NDV)引起的鸽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东,80年代在欧洲、非洲、北美等地流行。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鸽新城疫病,现已广泛流行于各省区,成为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无公害蔬菜生产及其施肥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国外无公害蔬菜发展 早在20世纪20年代,为了克服保护地土壤因连作而带来的病害和盐渍危害,国外就以无土栽培技术生产无公害蔬菜。192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格里克教授种出植株高达7.5m的番茄,采收果实14kg,引起轰动。30年代后期,农产品污染公害事件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70年代,西方各国倡导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农业模式。生产洁净的食品(即无污染食品)。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笔者下乡调查时,经常听到农民朋友们问复混肥就是复合肥吗?由于各种原因的误导,农民购肥时,普遍认为复混肥就是复合肥,其实不然。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复合肥生产处于起始阶段,以基础肥料为原料采用团粒法、挤压化以及粉状或粒状掺混法生产。当时有专业人士反对这种做法,他们认为这种物理方法制得的肥料不能称为"复合肥料"。在1994年国家第一次制定标准时,采用了"复混肥料"这一名称,其含义是强调这类复合肥是用物理  相似文献   

6.
种子包衣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Thornton和Ganulee率先提出了种子包衣问题,随后英国的Germains种子公司在禾谷类作物种子上首次成功地研制出种衣剂;20世纪70年代后期种子包衣技术传入我国并迅速发展。本文简要的阐述了种子包衣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在美国农业领域内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美国一些农业经济学家首先应用计算机处理农业规划等问题。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普遍进入美国农业科研与决策部门,20世纪70年代逐步推广到农场,到1985年,美国已有8%的农场主使用计算机处理农场事务,其中一些大农  相似文献   

8.
饲料工业实施HACCP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HACCP是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的缩写,直译为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就是通过对食品加工过程的关键环节实施有效地监控,从而将食品安全卫生危害消除或降低至安全的水平。它是一个以预防食品安全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生产、质量控制的保证体系,由食品的危害分析(HazardAnal-ysis,HA)和关键控制点(CriticalControlPoint,CCP)两部分组成。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Pillsbury公司与美国航空和航天局用“零缺陷”方法控制宇航员食物的卫生质量开发航天食品,形成了HACCP食品质量管理体系以来,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被…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奉化巨浪食品有限公司培育的奉罐2号黄桃和上海市农科院在20世纪80年代育成的鲜食、加工兼用品种--锦绣黄桃对奉化食品厂的黄桃加工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继锦绣黄桃之后,上海市农科院又育成优质早熟兼用型黄桃新品种--锦香黄桃.  相似文献   

10.
将1960-2000年华南地区(包括南海、广东、广西)40a各站积温、干燥度的数据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10a进行处理,应用Excel求出华南地区各站每10a的积温、干燥度平均值,并使用Arcgis软件对处理好的数据进行插值分类处理,最终得到变化趋势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南亚热带湿润区20世纪70年代显著增加,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均逐渐减少,到20世纪90年代减少到和20世纪60年代相当。南亚热带亚湿润区20世纪70年代减少,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增加,但是还没有达到20世纪60年代的数值。北热带亚干旱在20世纪70年代显著减少,20世纪80年代与20世纪60年代相当,20世纪90年代又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穴盘育苗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最早开发,70年代在欧美发展起来的,以草炭、蛭石为基质,穴盘(有72孔、128孔、200孔,直至800孔等不同规格的育苗盘)为育苗容器,以机械精量播种机播种,一次成苗的现代化育苗体系,可分别播种不同种类、不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在美国农业领域内的应用,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美国一些农业经济学家首先应用计算机处理线性规划等问题。60年代,计算机已普遍进入美国的农业科研与决策部门;70年代逐步推广到农场范围;到1985年,美国已有8%的农场主使用计算机处理农场事务,其中一些大农场则已计算机化。迄今,计算机的应用,给美国的农场管理、科研和生产带来了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种业》2007,(5):59-59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也是玉米科研和生产水平最高的国家。20世纪30年代,玉米种植密度每亩不到2000株,亩产只有100多千克。20世纪60—70年代,密度增加到3000株左右,亩产也提高300千克左右。目前,密度已增加到4500株左右,亩产提高到600千克以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及其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缩写GAP)是初级农产品从田问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它是20世纪90年代在农产品(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绿色壁垒”成为农产品国际贸易主要障碍的前提下,由常年进口食品的一些西欧国家率先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解决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矛盾的切实有效途径.并建立流通与国际贸易的质量诚信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种业》2005,(1):52-52,51
20世纪下半叶是现代健康食品诞生和蓬勃发展的年代,摆脱贫困的人们对食品需求已经从满足“温饱”和“色、香、味”,向“有益于健康”和“改善健康”的要求发展。因此,近30多年来,健康食品和健康食品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科技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及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发展迅速。近年来,日本、美国和欧洲健康食品的市场销售额成数十倍增长,特别是日本和美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健康食品市场“超级发展”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番茄早疫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早疫病是由茄链格孢菌(Ahemaria solani(Ell&Mart.)sorauer)所致的一种常发病害.也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希腊等地发病率都很高,严重时可使产量损失35%~78%。20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以来在我国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北、山西、广东、广西、湖北、江苏、上海、浙江、湖南和四川等大部分地区也普遍发生。危害年趋严重。目前,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已经成为露地、保护地番茄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该病可以引起落叶、落果和断枝,对产量影响很大,一般减产30%左右.  相似文献   

17.
蜜瓜生长与光、温、水、气、土等诸多自然环境因素有着密切关系,采用大棚栽培能创造局部小气候,改善生长自然环境,使密瓜稳产高产。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已非常重视大棚生产。如日本,大棚生产已占整个瓜菜作物生产的一半以上。随着大棚生产这项技术引入我国,大棚蜜瓜生产已在北京(顺义等)、安微(砀山等)、山东(淮坊等)、江苏(东台等)、河北(新乐等)、辽宁(营口)、广东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会议短讯     
21世纪食品和生物技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东北农业大学包怡红)“21世纪食品和生物技术发展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论坛”于2000年11月10~12日在杭州召开。会议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浙江省食品学会和杭州商学院联合承办。参加会议的有荷兰驻沪总领事馆农业参赞、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添加剂及污染物药典营养委员会主席HansVanDerKooi先生,美国佐治亚大学食品与工程系黄耀文教授、香港大学食品生物工程研究室陈峰教授等国外和港澳地区的官员、专家及国内大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60—2021年黑龙江省雾天气月统计资料,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插值工具,统计分析黑龙江省雾日数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1960—2021年黑龙江省平均雾日为15.6 d/年。(2)雾年代际变化特征呈现为20世纪60~70年代增加,7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逐年代减少,21世纪10年代又有增加趋势,2020年以后上升幅度明显。近62年来,雾日增长率最大的地方为牡丹江绥芬河,达8.1 d/10年。(3)从空间分布角度来看,黑龙江省雾天气基本呈现西南、东北少,西北、东南多的特征。(4)黑龙江省雾天气出现频率为春季和冬季低,夏季和秋季高,其中以6—9月最多,3—4月最少。(5)雾和相对湿度的增减趋势是一致的,当相对湿度增加1%时,雾日数增加1~4 d。  相似文献   

20.
温室标准的制订与应用 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温室的快速发展,一些结构工程不规范的问题相继发生,每年暴风雨季节都有一些温室因结构强度问题而出现坍塌事故(图7),农民和保险公司损失惨重。后来由荷兰农业部出面,农业环境工程研究所(IMAG)等单位牵头开始制订相关的温室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