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斑鱼在鱼类分类学上属于鲈形目,(鱼旨)科,石斑鱼属,是一种岛礁性底层鱼类。我国近海分布的石斑鱼品种主要有:金点石斑鱼、青石斑鱼、六带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小点石斑鱼等。石斑鱼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鲜活石斑鱼出口港澳市场,经济价值高。因此,石斑鱼是发展创汇渔业  相似文献   

2.
点带石斑鱼池塘生态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属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俗称青斑,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域,在我国广泛分布于东南沿海,属名贵的珊瑚礁鱼类。  相似文献   

3.
福建沿海赤点石斑鱼资源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南沿海有36种石斑鱼,而福建沿海常见的种类是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青石斑鱼(E.awoara)、云纹石斑鱼(E.moara)、鲑点石斑鱼(E.fario)和六带石斑鱼(E.sexfasciatus)等,其中以赤点石斑鱼(俗称红斑)的数量为最多,是一种重要的出口创汇的名贵鱼类,1984年福建省石斑鱼产量估计为400吨。  相似文献   

4.
石斑鱼类的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斑鱼(Epinephalus)属鲈形目能科,是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水性鱼类,在中国近海有31种,其中,南海有30种,东海8~9种,黄渤海仅1种。目前我国大陆沿海养殖的种类主要有: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点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等。  相似文献   

5.
林位琅 《齐鲁渔业》2013,(10):13-14
点带石斑鱼Epinehlus malabarius(Schneider),俗称“青斑”,隶属鲈形目,鳍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均有分布,但福州地区鲜见人工养殖。笔者在连江海域开展网箱养殖点带石斑鱼试验,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6.
老虎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又称褐点石斑鱼、棕点石斑鱼,俗称虎头斑,在分类学上录属于鲈形目、鲈亚目、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亚属,为暖水性岛礁鱼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海和南海,资源  相似文献   

7.
玛拉巴石斑鱼(Epinephelusmalabaricus)俗称青斑、黑点青斑、过鱼,隶属于鲈形目、石斑鱼属,是我国东南沿海香港、台湾养殖最多的一种石斑鱼。玛拉巴石斑鱼体型颜色与点带石斑鱼十分接近,两者最容易混淆。与点带石斑鱼不同的是,玛拉巴石斑鱼前鳃盖的下角无膨大的棘齿,头及身体的  相似文献   

8.
点带石斑鱼(Epinehlus coioides),俗称“青斑”,隶属鲈形目,鳍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均有分布,是沿海地区主要养殖石斑品种之一,但是福州人工养殖较少。  相似文献   

9.
王竹青 《海洋渔业》1988,10(3):130-131
<正> 浙江沿岸岛屿众多,共有1900多个。这些岛屿既是大陆海岸的屏障,又是自然的集鱼礁,尤其是岛礁鱼类——石斑鱼的栖息场所。在浙江省岛礁周围的海域中,主要有青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它喜栖息、生长在海水清彻透明的岩礁洞隙之中,在沿海岛屿及大陆沿岸的岛礁海区中都有分布,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经济鱼。从渔获物分析,沿海岛屿大于沿岸岛礁;深水海区大于浅水海区,它不仅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而且具有  相似文献   

10.
斜带石斑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超辉 《河北渔业》2007,(9):24-25,42
斜带石斑鱼(俗称老虎斑)(Epinephelus coioides)属于鱼旨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英文名为orange-spotted grouper,近两三年取代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eus)成为台湾、广东、福建、海南四省的重要养殖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抗逆性强、生长快、体色艳丽,市场价格高且稳定,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养殖者的青睐.近几年来,菲律宾、台湾、香港和我国南方沿海养殖斜带石斑鱼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石斑鱼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1.
斜带石斑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俗称老虎斑,隶属于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英文名为orange-spotted grouper,近两三年取代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eus),成为台湾、广东、福建、海南四省的重要养殖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抗逆性强、生长快、体色艳丽,市场价格高且稳定,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养殖者的青睐。近几年来,菲律宾、我国台湾、香港和南方沿海的斜带石斑鱼养殖迅速发展,该鱼已经成为石斑鱼养殖中的佼佼者。1斜带石斑鱼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斜带石斑鱼的一大优点是只要水温等生态条件适宜,一年四季…  相似文献   

12.
刘如华 《河北渔业》2011,(10):25-26
<正>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隶属鲈形目、鮨科、石斑鱼属,是一种暖水性、岛礁性鱼类。因其身上长有特殊的条纹和斑点而得名。斜带石斑鱼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色泽艳丽等特点,是餐桌和宴席上的名贵海鲜,深受国内外消费  相似文献   

13.
石斑鱼隶属于鮨科,绝大部分是石斑鱼属的鱼类,如赤点石斑鱼、巨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和鲑形石斑鱼等,但有一些其他属的鱼类习惯上也被称为石斑鱼,如被称为老鼠斑的驼背鲈。  相似文献   

14.
橙点石斑鱼驯养与水泥池集约化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进光 《水产养殖》2010,31(10):1-3
<正>橙点石斑鱼(Epinephelus bleekeri)俗称芝麻斑属鲈形目,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具有肉质好,生长快,个体大,对环境适应性强,适应于海水网箱、池塘和水泥池集约化养殖,是我国东南沿海近年来  相似文献   

15.
赤点石斑鱼是我国东南沿海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海水网箱养殖的名贵经济鱼类。目前,国内外养殖石斑鱼的饵料主要是小杂鱼和虾蟹等。随着近渔渔业资源减少,作为饵料的新鲜小杂鱼数量越来越少,满足不了海水养殖业的发展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福建霞浦进行了配合饲料饲养赤点石斑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石斑鱼属名贵鱼类,系鲈形目,鳍科,石斑鱼属,因其鱼身上有花色条纹和异色斑点,故名。石斑鱼分布于世界各国暖水海域的沿岸,为沿海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常栖息于沿海岩礁底质海区。我国主要分布在东海和南海。石斑鱼一般不结成大群,性凶猛,是肉食陛鱼类,并有互相残食现象,食物以虾、蟹、鱼类和软体动物等为主。惠东沿海一带主要养殖青斑、泥斑等,且基本上是海水网箱养殖。  相似文献   

17.
4种石斑鱼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莲  刘楚吾 《水产科学》2004,23(11):16-20
采用9个引物,对湛江沿海野生蜂巢石斑鱼、鲑点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及黑边石斑鱼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蜂巢石斑鱼、鲑点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及黑边石斑鱼种间遗传距离(Dij)分别为0 4009(蜂巢石斑鱼-鲑点石斑鱼)、0 4805(蜂巢石斑鱼-点带石斑鱼)、0 5703(蜂巢石斑鱼-黑边石斑鱼)、0 4409(鲑点石斑鱼-点带石斑鱼)、0 4561(鲑点石斑鱼-黑边石斑鱼)及0 4729(点带石斑鱼-黑边石斑鱼);用UPGMA法对这4种石斑鱼进行聚类分析可知,蜂巢石斑鱼与鲑点石斑鱼首先聚在一起(0 4009),而后蜂巢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与点带石斑鱼聚在一起(0 4611),最后,蜂巢石斑鱼-鲑点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再与黑边石斑鱼聚在一起(0 4951)。在所研究的类群中,蜂巢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赤点石斑鱼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 kaara)隶属鲈形目、鲈亚目、鮨科、石斑鱼属,俗称红斑、鲙鱼,是一种名贵的岛礁性经济鱼类,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以及印度、日本和朝鲜沿岸。该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9.
低位池养殖青石斑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傅晓  崔敏 《海洋渔业》2003,25(3):150-151
石斑鱼是沿海常见的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常栖息在沿海岛屿附近水质清澈、底质多礁、水深10~26m的石缝间。石斑鱼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鱼类品种之一,我国南方沿海把其视为“席上珍品”,近几年来鱼价一直保持在较高的价格,出口市场也不断扩大,大大地刺激了石斑鱼养殖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开始,海南省沿海市县已对石斑鱼进行了网箱养殖,初始几年的经济效益不  相似文献   

20.
17α-甲基睾酮对赤点石斑鱼性逆转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Temminck et Schlegel)是我国名贵海产经济鱼类。近几年来,因盲目钩捕,在东南沿海资源日益减少。因此,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赤点石斑鱼性腺发育进行周年研究,并开展了人工繁殖和育苗试验。然而,由于此鱼雌雄同体,雌性先熟,在六龄鱼才转变为雄鱼。由此常见因缺少雄鱼无法开展人工繁殖。所以,作者在非繁殖季节,试图用外源性雄激素拌入饵料中,喂低龄和高龄赤点石斑鱼,目的在于诱发其性逆转,现已取得显著的效果,这对于解决雄鱼困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